报告显示: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 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30% | |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根据报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协调发展步伐稳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74.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绿色发展态势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造林总面积约5944万公顷。开放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5.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共享发展持续加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现行贫困标准下,2013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稳定在7.4亿人以上。来源:新华网 |
|
2022-09-19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
月纳税额逾亿元的高楼大厦数以千计,年专利申请量超百件的创新工厂比比皆是,这里是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4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上海的医院看门诊,刷一刷医保卡,就能直接结算,不用两地来回跑,方便还省钱。”受益于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浙江绍兴市民陈阿姨看病更省心了。2018年起,上海市医保局会同三省医保部门启动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目前,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涉及超万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超987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亿余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速互联互通,三省一市“抱”得更紧。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跑出更快速度。2021年,长三角高铁营业总里程达到6542公里,比2018年增长54.7%;集装箱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占比达到41.8%;机场货邮吞吐量达624.6万吨,机场旅客运输量达1.7亿人次。共享公共服务,城市之间越来越“近”。一体化发展创新了制度供给,让公共服务变得更有温度。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新模式,截至6月底,长三角社保卡实体卡持卡人数约2.4亿……身处一体化的长三角,老百姓有了更多“同城待遇”,区域有了更足的发展引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3.27亿元!8月中旬,2022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现场成交额引人瞩目。至此,新一轮科技成果累计成交额超过50亿元,远高于上一年度的10.23亿元。从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到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交出一份亮眼的创新成绩单。产业集群加快崛起。以创新驱动发展,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长三角加速崛起。目前,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近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约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去年,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努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科创要素加速集聚。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一廊一带多中心协同发力的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2021年,三省一市间输出技术合同2.1万余项,交易额877亿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设立19个分中心,联动服务机构促成技术交易约22亿元,区域内五家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结成联盟。创新活力更加充沛。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3个、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助推区域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占比达到29.8%;长三角获得的发明专利数为18.2万件,较2018年增长63%,在全国占比达到26%,三省一市以高水平技术供给有力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今年7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遴选12家成员入盟,将联盟成员扩展到了53家,共同围绕示范区重大问题研究、重点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等贡献智慧。“不通过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等传统形式招商引资,而是通过‘入盟’,让企业、高校、研究院等不同单位来到同一平台各展所长。”开发者联盟首批创始成员普华永道管理合伙人黄佳说。“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制度创新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说。近年来,从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跨省市通办,到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再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3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有条件的重点地区复制推广,长三角正加快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改革,发展后劲十足。长三角地区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铁路——沪苏嘉城际铁路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兴三地同步开工,“水乡客厅”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江南圩田展示园、桑基鱼塘展示园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青浦区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创新组团,环元荡岸线贯通示范段环境提升工程顺利开展……一个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让区域一体化发展愿景更清晰。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强劲。去年5月,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积极推动三省一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度合作。2021年,沪苏浙皖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1万亿元,占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46.2%;实际使用外资1042.6亿元,占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48.9%。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长三角深化改革、提升协同开放水平,以占长三角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新征程上,长三角一体化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19 |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 |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要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意见》从五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着力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推行工业产品系族管理;规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备案;切实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跨地区、跨平台互认;持续便利市场主体登记,逐步实现内外资一体化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进一步清理调整违反法定权限设定、过罚不当等不合理罚款事项;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严禁行业协会商会强制企业到特定机构检测、认证、培训等并获取利益分成;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三是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推广和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合同等应用;持续优化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探索建立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办理机制;着力优化跨境贸易服务,探索解决跨境电商退换货难问题;切实提升办税缴费服务水平,推行非税收入全领域电子收缴、“跨省通缴”;持续规范中介服务;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五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不断完善政策制定实施机制,把握好政策出台和调整的时度效;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严厉打击虚假还款或以不签合同、不开发票、不验收等方式变相拖欠的行为;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纠正各种懒政怠政等不履职和重形式不重实绩等不正确履职行为。《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组织实施、强化协同配合,结合工作实际加快制定具体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16 |
习近平出席中俄蒙元首第六次会晤 | |
当地时间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当地时间9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习近平指出,中俄蒙三方合作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三方合作的脚步从未停歇,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我们携手抗疫,第一时间相互驰援抗疫物资,毫无保留分享抗疫经验,共同守护三国人民生命健康。我们开展“云交流”,保持交往热度,民心相通纽带更加紧密。我们积极开展边境地区联防联控合作,促进经贸往来稳定顺畅,途经三国的跨境运输亚洲公路网推进成效显著。习近平就推进中俄蒙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牢牢把握三方合作的正确方向,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协调和配合。二是提升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共同打造应对风险挑战的合作平台、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平台。三是落实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已达成共识,推动毗邻地区不断深化经贸、人文、旅游等领域合作,继续为三国工商界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四是培育三方合作更多成果,支持扩大相互间贸易本币结算规模,欢迎俄罗斯和蒙古国更多金融机构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筑牢地区金融安全屏障。当地时间9月1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普京表示,俄中蒙三方合作成效显著,具有明显互利性质,为彼此关系发展增加了附加值。三国作为近邻,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全面巩固推进三方合作。应鼓励支持三国企业家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交通、物流、跨境运输、能源、高新技术、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实质进展。呼日勒苏赫表示,发展同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合作是蒙古国外交首要方向。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加强蒙中俄三方合作尤为重要。蒙方愿同中、俄加强沟通,促进双边和三方在贸易、投资、环境、能源、铁路、旅游等领域合作都取得积极进展。三方确认《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延期5年,正式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铁路升级改造和发展可行性研究,商定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铺设项目。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会见。来源:新华网 |
|
2022-09-16 |
专访:凝聚合作新共识 谱写合作新篇章——访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 | |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即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日前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上合组织将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文明传统、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凝聚在一起,这得益于“上海精神”。“上海精神”已成为本组织发展的生命之源和不竭动力。张明说,上合组织成立21年来,不断发展成长,已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完善国际秩序、推动全球和地区发展、维护成员国安全稳定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张明说,上合组织21年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举“上海精神”旗帜,不断深化团结协作。“上海精神”所主张和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等价值观被各成员国充分认可,成为本组织发展的生命之源和不竭动力。二是保持安全合作初心,维护地区长治久安。安全合作是上合组织成立并发展的出发点和重中之重,各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地区安全屏障。三是谋求共同可持续发展,推动务实领域互利合作。建立在普遍安全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融合发展,为成员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持续注入新动力,让更多合作成果惠及各国人民。四是广泛开展文明互鉴,搭建民心相通桥梁。上合组织积极倡导各国人民互学互鉴,增进相互理解,拉近民众心灵纽带,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上合大家庭”理念深入人心。张明指出,近年来,多国对上合组织表示出强烈兴趣与参与愿望。这表明上合组织所恪守的原则和理念在国际社会广受欢迎,许多国家更愿意在平等、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建立关系,发展合作。张明认为,上合组织开创了地区国家开展文明对话、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模式。所有成员国都积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彼此之间关系日益密切融洽,这都得益于“上海精神”,也成为上合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源动力”。随着更多新成员的加入,上合组织将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做大成员国共同利益的蛋糕、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张明说,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是成员国领导人就地区和世界局势、上合组织发展及各成员国在组织框架内开展合作、交换意见、凝聚共识的良好平台。随着上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撒马尔罕峰会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相信在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乌兹别克斯坦的精心筹划下,在各方支持配合下,峰会将富有成果,成为本组织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张明表示,中国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始终重视并全面参与组织框架下的各项活动。21年来,中方提出了大量富有建设性倡议,为组织发展注入蓬勃生机,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被纳入上合组织机制成果文件,成为推动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方首倡的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相关项目获得各方支持,为各国人民带来福祉。特别是近年来,中方利用自身优势,在经贸、扶贫、民间交往、抗击疫情等方面积极行动,为上合组织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获得各方积极评价。张明表示,未来上合组织可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中汲取更大能量,推动安全合作全方位深入发展,将上合组织地区打造成和谐、安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空间。来源:新华网 |
|
2022-09-15 |
习近平抵达撒马尔罕 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
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米尔济约耶夫在机场为习近平主席举行盛大欢迎仪式。近百面中乌两国国旗迎风飘扬,百米长毯两侧,礼兵英姿飒爽。两国元首登上乌兹别克斯坦民族特色观礼台。乌兹别克斯坦传统长喇叭乐器奏响迎宾号,当地青年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用最欢快的节奏迎接最尊贵的客人。习近平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习近平指出,中乌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跨越千年历史长河,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中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驶入快车道,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我将同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就深化两国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擘画中乌关系发展蓝图。我期待着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撒马尔罕峰会,同各方一道弘扬“上海精神”,深化互利合作,促进本组织健康稳定发展。当地时间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撒马尔罕,开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这是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总理阿里波夫、外长诺罗夫、撒马尔罕州州长图尔济莫夫等高级官员在机场热情迎接。米尔济约耶夫陪同习近平穿过机场贵宾楼。电子屏幕上呈现习近平主席巨幅照片,同时用中乌两种语言显示“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阁下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和米尔济约耶夫在上车处道别,约定明天举行正式会谈,就推进中乌友好深入交换意见。丁薛祥、杨洁篪、王毅、何立峰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姜岩也到机场迎接。来源:新华网 |
|
2022-09-15 |
“金九银十”重大项目施工忙 央企订单旺 | |
中秋佳节,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许信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紧张有序作业,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当下正是施工黄金期,为按时完成明年交工验收任务,大家马不停蹄赶工。”模板工王浩然说。在“金九银十”施工旺季,多地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多路资金加速投放,多家建筑类央企订单饱满。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基建项目有储备,资金支持有保障,项目落地情况有望改善。随着稳经济接续政策加快出台,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料维持高位。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期,多地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宁夏,9月9日,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漠光伏基地——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举行开工仪式。作为“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该项目装机总容量300万千瓦,总投资152.5亿元。在海南,9月9日,海口市举行2022年度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此次集中开工项目30个,总投资173.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30.5亿元。在山东,威海市举行三季度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9月9日临港区沣润机械、金达房车等17个项目同步开工,总投资23.3亿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在安徽,9月8日,马鞍山市博望区举行“博望十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03.6亿元。此外,杭州、南昌、唐山、上海、西安等地近期宣布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以赴赶工忙。基建通大数据统计显示,8月16日至8月31日,全国开工的重大基建项目有28个,共计总投资3862亿元,包括公路、地铁、水利、城市开发、产业园等,其中4个项目总投资均超400亿元。百年建筑网高级分析师蔡艳芬表示,随着高温天气逐渐消退,前期被动缩短的项目工期恢复正常,各地重点民生项目为按时完成工期出现赶工潮,尤其是市政项目陆续开工,对基建需求产生提振作用。另外,高温消退后,在建项目进度较前期有所加快。“基建项目赶工潮有望带动行业景气度提升,‘金九银十’传统施工旺季料呈现旺季更旺情形。”信达证券建筑建材首席分析师任菲菲认为,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各地积极推进“两新一重”等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多路资金加速投放多路资金正加速投放,驰援重大项目建设。一方面,被称为“准财政”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持续扩容,重大项目资本金得到进一步保障。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表示,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而设立的首批3000亿元运营金融工具,已于8月26日投放完毕,支持重大项目超过900个。额度扩容的同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等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将上半年开工项目新增纳入支持范围,对之前符合条件但因额度限制未投放项目自动纳入支持,以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专项债资金支持方向明晰。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70%各地留用,30%中央财政统筹分配并向成熟项目多的地区倾斜。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于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重点投向,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近日表示,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将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两项增量举措,或可弥补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说,在上述增量举措作用下,预计广义财政扩张势头将保持到四季度,支撑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基建投资增速料维持高位在稳投资加码背景下,基建类央企订单饱满。国盛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五大建筑央企(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电建)新签基建类合同金额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三年平均增速为23.2%,远高于整体基建投资增速,说明订单较为充裕。充足的订单有助于提升行业业绩。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员袁豪表示,稳增长政策持续推出,基建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叠加企业自身强化内部管控,经营质量持续提升,今年建筑行业营收、业绩均会有较好表现。安信证券分析师苏多永认为,基建央企和地方基建龙头企业订单快速增长,全年业绩释放值得期待。建筑行业全年营收、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目前基建项目有储备,资金支持有保障,项目落地情况有望改善,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料维持高位甚至创出新高。预计今年全口径基建投资增速将超10%。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9-14 |
工业经济有望回暖 挖掘需求是稳增长抓手 | |
工业稳则经济稳。随着近期诸多不利因素逐渐消退,“金九银十”传统需求旺季到来,稳增长政策加力提效,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工业生产正积极恢复,三季度工业经济有望回暖,积极发挥稳大盘作用。挖掘需求将是接下来支撑工业经济恢复的主要抓手,要在工业稳增长上下更大功夫。工业经济望回暖三季度以来,面对疫情扰动、持续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整体保持韧性。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代表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6%和50.9%。步入9月后,不仅疫情、高温等不利因素逐渐消退,近期生产端相关数据也呈现积极变化。数据显示,在9月3日至9月9日当周全国主要钢厂螺纹钢产量较上一周回升,并已持续7周产量呈回升态势。库存方面,9月3日至9月9日当周螺纹钢(含上海全部仓库)环比减少10.23万吨,自8月以来每周去库速度持续放缓。另外,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统计,在8月26日至9月1日当周,包括螺纹钢、江浙织机、汽车半钢胎、PVC(聚氯乙烯)、焦化、PTA(精对苯二甲酸)等多数行业开工率上行。实际上,多个经济大省在近期明确下半年将“勇挑大梁”、“冲刺三季度”的同时,也纷纷部署巩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任务。比如,广东省提出将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发挥好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好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增长;浙江省提出将聚焦工业大市大县分类指导,聚焦重点行业精准施策,推动工业持续回升;四川省要求工业要保增长,深入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实施四川造“出川护航”行动。“三季度工业企稳回升概率偏大。”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常会推出的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和稳增长接续政策发力显效,需求旺季到来、疫情及高温等不利因素缓解,均会对工业生产恢复形成助力。需求不足待解决虽然掣肘生产端的扰动有所减弱,但下半年工业经济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仍待解决。8月份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钢材等行业需求偏弱是其涨幅回落的重要原因。“需求收缩的隐忧仍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地产对工业生产,尤其是采掘和原材料板块的拖累较强,当前基建实物工作量的托底力度尚不足以对冲地产需求下滑的影响。同时,欧美经济正趋下滑,外需可能在四季度或年末滞后回落。另外,当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依然处于2012年以来的高位,库存的积压可能会继续挤占企业现金流,制约工业企业生产修复的力度空间。为扩大有效需求,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积极加码宏观调控政策。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后续扩投资、促消费、助企纾困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推动企业生产继续恢复,再叠加成本压力的逐步缓解,将带动工业企业盈利向上修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益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和低基数的共同影响。预计今年“金九银十”期间,汽车销量会有20%的增长。“这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企稳向好。”他说。 转自:证券时报 |
|
2022-09-14 |
多地出台稳楼市政策 购房补贴成“标配” | |
近期,江苏泰州、湖南浏阳等地发布稳楼市政策,购房补贴成为“标配”。此外,有的地区鼓励房企自行制定让利政策。多地出台政策9月10日,杭州临安区出台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意见,支持刚需及改善型住房需求,2022年9月15日至2023年3月14日(以网签时间为准),在临安范围内购置总价不超过300万元的新建商品住房给予房屋总价1.5%补贴。购房人不动产登记后进行补贴。江苏省泰州市住建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规划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对生育二孩、三孩的泰州市户籍家庭(购房时子女均未满18周岁)以及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在市区范围内购买商品住房(含二手商品住房)的,给予实际缴纳契税金额一定比例的购房补贴。此外,江苏泰州提出将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首次、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分别调整为20%、30%。双职工、单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分别调整为100万元、50万元。浙江兰溪今年9月10日至12月31日将实施购房补助政策。对于教育、卫健系统在职在编人员购房,将给予专项奖励,购买首套房、二套房分别奖励900元/平方米(最高奖励9万元)、500元/平方米(最高奖励5万元),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的按一方享受,奖励不超过房价总额的15%。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合肥、昆明、玉林、珠海等地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购房人进行不同力度的补贴。补贴覆盖面包括人才、多孩家庭等。鼓励房企让利近日,浏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浏阳市自然资源局、浏阳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浏阳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具体措施包括限时发放购房补贴、支持非住宅有序去化、调整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和期限、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纳节点、强化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支持、强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鼓励房企自行制定让利政策。克而瑞研报显示,热点城市楼市更具弹性,随着“金九银十”旺季期间供应放量,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成交有望明显反弹。多数三四线城市楼市依旧面临较大的去化压力。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政策释放积极信号,预期“因城施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有助于稳定购房者预期,恢复置业信心。政策发力将显效,市场企稳可期。基本面支持强的热点城市楼市有望率先企稳,带动重点区域三四线城市楼市完成筑底。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9-14 |
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 工业互联网迎来规模发展关键期 | |
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经济参考报》记者9月9日从工信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关键期,工信部将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培育生态等多方面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工业互联网成产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支撑当前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设施初步建成,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标识解析体系规模化发展,平台支撑的融合应用创新活跃,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说,目前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创新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介绍,我国目前已培育20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方面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将工业互联网写入国际标准,推动发布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融合新技术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持续走向纵深。目前已培育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381个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东中西部错位发展、均衡分布、协同互补的良好格局。“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关键期。”王鹏说,下一步工信部将打好政策“组合拳”,打好技术“攻坚战”,打好产业“团体赛”,加快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具体而言,将针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研究出台一批支持工业互联网、“5G+工业互联网”发展,助力稳经济、保安全的新政策举措。聚焦持续性真难题和阶段性新课题,协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补短板、锻长板。同时充分调动工业企业、通信企业、设备企业、产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各方积极性,在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深化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因企施策”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企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提质、降本、增效作用不断显现。“工业互联网向研发、制造等核心环节延伸,‘5G+工业互联网’率先在钢铁、采矿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传统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王鹏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近年来持续走高,近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破题之举和重要抓手。”王建伟表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大潮中,各类企业主体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色。其中,大企业自身具备较好的数字化基础,立足行业优势和上下游配套资源,建设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提升数字化分析决策能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借助平台上云化部署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转型。园区和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园区内企业具有共性需求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突破口。“对企业而言,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至关重要。”王建伟说,下一步将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企业,分门别类、“因企施策”,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而言,面向大企业,将鼓励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供需匹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向行业内延伸。面向中小企业,推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引导性政策文件,指导中小企业分阶段开展数字化转型,鼓励各地以“上云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此外,面向园区和集群企业,工信部将深入推进“平台+园区”“平台+基地”试点应用,遴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平台+园区”深度行等活动。多举措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支撑水平不断提升。王鹏介绍,工信部已经完成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标识解析企业等4项国家标准立项,推动30余项行业标准加快研制,指导企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年)》也已经发布。同时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近14万家工业企业、16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风险预警和通报处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其中,将推动印发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政策文件,加快研究制定工业企业、平台企业等4项国家标准,推动出台钢铁、轻工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指南。此外,工信部将不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持续优化安全运营分析能力,健全协同联动的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大技术产品供给,探索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险服务,促进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转自:经济参考网 |
|
2022-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