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业绿色低碳水平全面提升 |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材行业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产品基本配套、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完整工业体系,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0个行业小类,298类、1013种产品。当前,我国建材企业约22万家,从业人员860万人,全行业总产值超过7万亿元。建材行业紧紧把握世界建材发展大势和科技进步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创新夯实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材行业坚持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成就显著。一系列核心技术装备已实现国产化,扭转了部分技术装备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0年砥砺奋进,我国建材主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型干法水泥窑外分解技术、浮法玻璃、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工艺已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党委书记阎晓峰介绍,建材产品的性能、功能显著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构件已应用于我国首个空间站;特种石英玻璃、红外玻璃成功应用于天宫、探月、北斗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大尺寸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空间遥感卫星领域实现应用突破;低热水泥成功应用于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级特高拱坝乌东德水电站;高性能TPO防水卷材应用于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工程之中。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发展新材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建材行业转型的主要方向。阎晓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材领域新材料在产业规模、体系建设、集群效应、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培育出碳纤维、风电叶片、汽车用复合材料、电子信息玻璃、石墨烯等多个数百亿元产值的产业,以及特高压陶瓷绝缘子、蓝宝石衬底、闪烁晶体、气凝胶等数十亿元产值的产业;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国产高端新材料为我国航空航天、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保障。10年间,建材行业科技创新突飞猛进,聚焦颠覆性、迭代性、紧迫性的科技攻关项目及成果层出不穷,有力支撑了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行业评选出科学技术奖31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千吨级干喷湿纺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90余项行业成果荣获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同时,建材行业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多项专利技术获得中国专利奖。探索低碳排放新途径随着绿色低碳发展在建材全行业形成共识,在新发展理念驱动下,政策、技术、标准等形成合力,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10年来,建材全行业年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量超15亿吨,160余条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装备。建材工业余热余压年利用量已超过4亿百万千焦,年余热发电量超过400亿千瓦时,按各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相当于每年为全社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以上。其中,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达到可装生产线的95%,平板玻璃在产生产线已全面配套余热利用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动绿色建材创新发展,鼓励绿色建材在农房改造、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工程建设项目中优先应用,并认证绿色建材58个大类产品,绿色建材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形成了8个绿色建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较完善的绿色建材产品体系,绿色建材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指导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推进的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中。新形势、新格局、新任务,对建材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建材行业在2020年明确了“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目标,并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我国“双碳”目标。2021年年初,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率先向全行业发出《推进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明确提出“我国建材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重点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率先发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碳排放报告(2020年度)》和《建筑材料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是我国工业领域首个提出碳达峰目标并发布碳排放报告和碳排放核算办法的行业,为指导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有效决策依据和工作支撑;2021年年末,提出建材行业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的“六零”示范工厂概念,积极推动建材企业转型升级,得到行业企业广泛响应。当前,广大建材企业正大力推进以碳减排为主线的全面转型。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逐步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比重;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非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储能技术等;开发和挖掘技术性减排路径和空间,探索建材行业低碳排放新途径,优化工艺技术,研发新技术,完善并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汇技术,同时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加强能耗控制和监管;发挥建筑材料行业消纳废弃物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工业副产品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循环利用率和利废技术水平;着力推广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物等技术,大幅提高燃料替代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10年间,我国建材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明显,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告别粗放式发展的老路,逐步走上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的新路。数字水泥网统计数据显示,10多年来,我国水泥行业产业规模和行业利润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泥产量从2010年的18.8亿吨增长至2021年的23.8亿吨;2012年行业利润总额657.41亿元,2021年达到1694亿元,实现了阶梯式增长,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水泥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2亿吨至24亿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5%左右。在产业政策支持下,维护供需动态平衡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国企为主的大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得到提升,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形成行业共识,行业盈利水平也处于制造业前列。”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陈柏林表示。水泥行业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改革发展主线,积极推进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提高能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数字化、智能化;执行产能减量置换政策,遏制新增产能;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强化行业自律,保障有效供给,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创造良好的行业生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理念持续转变,促使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现,产业链价值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材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18年,建材加工制品业产业规模首次超过基础材料产业,且比重持续扩大;2020年,规模以上建材行业中加工制品业占比52.0%,比2012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同时,建材行业国际化进程方兴未艾。目前,我国建材对外贸易基本形成了进口资源类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初级制成品、深加工制品互有流通的模式,与国际产业链进一步融合发展。2016年以来,建材深加工制品出口额占比持续超过23%;2021年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金额达到468.9亿美元,再创新高。国外工程和技术服务已成为建材行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品牌,建材企业已在80多个国家承建300多个大型水泥工程,并提供了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服务,乃至投产后的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水泥工程建设总承包约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平板玻璃工程项目占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建材行业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外投资总额已接近200亿美元。这10年,是建材行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辉煌成就的10年。建材行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宜业尚品、造福人类”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以“双碳”为主线的全面转型发展,全面开启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10-24 |
挖潜数字化 激活新动能——企业上“云”用“数”亮点扫描 |
车间里,智能化调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仓库内,智慧仓储24小时不间断地拣货、发运;大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积极上云用平台……当前,工业企业正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产业链韧性、激发发展活力。加快建设5G全连接工厂,部署开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记者注意到,围绕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应用,一系列部署密集展开,多项举措进一步落实落细。提质增效 智能制造走向纵深10月初,走进位于合肥的美的洗衣机工厂,工业机器人正在自动检测、码垛。控制中心操作间里,总经理张志民正紧盯屏幕,根据机器设备上报的数据,随时调整设备工艺参数,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和智能排查。“洗衣机的生产,各生产线设备往往要经过多轮调试和测验才能达到满意标准。依靠5G+MEC专网,AI智慧天眼、机器视觉检测等场景终端与核心网络互通,实现所有数据收取的自动化。”张志民说,现在订单响应的速度大幅提高,洗衣机工厂的交付周期缩短了56%,内销产品交付时间从27天下降到12天。柔性生产、智慧巡检、智能物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生产全链条、各环节,带来提质降本增效的深刻变革。在龙源电力集团,工作人员坐在北京的监控中心,就能管理2300多公里外的广东风电场。AI风机巡检可以代替电力工人冲在一线最危险的地方,让巡检效率最高提升10倍。在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仓库里,已装箱的成品正通过环形皮带机传送至收寄口,仓库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拣货、揽收及发运。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方式变革、提升了管理运营效率、降低了生产物流成本。同时在产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中,数据的采集、存储、连通,丰富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也为数据要素驱动社会经济转型提供关键一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对记者说。增强韧性 中小企业积极上“云”不仅大企业加快布局云上产业链,中小企业也将数字化作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在苏州高新区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高大的机械臂灵巧地上下翻飞,精准完成电子测试设备及相关部件的传输、加工、检测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正根据当前生产进度,自动调整后续工单的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产品二维码可追溯生产进度状态和材料使用情况,如使用了错误材料,产线会自动提示并停止生产……“依靠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数据可视化实现了对产品生产流通的实时掌握,增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确定性。”公司信息化总监张良说,数字化改造前生产设备都是“孤立”的;改造后设备空转率明显降低、加工精度明显提高。预计今年企业产值将提升30%左右。加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投入,开辟新市场空间;用好地方政府“上云券”、积极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供应链效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大量中小企业正通过上“云”用“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拥抱发展新机遇。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近年来持续走高,近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因企施策 多举措助推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自身谋转型谋发展的同时,政策支持也在持续完善。从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到加快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再到支持鼓励大企业建平台、园区和集群用平台,当前一系列拓宽数字化应用的举措不断落实落细。下一阶段,企业如何更好地用好数字技术红利?王建伟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企业而言,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企业,将分门别类因企施策。其中面向大企业,将鼓励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供需匹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向行业内延伸。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的“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问题,工信部、财政部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从2022年到2025年,打造4000至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福建、宁夏、陕西等地拿出“真金白银”举措降低企业支出成本、推出优质低价的数字化服务。三大运营商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互联网专线费用……多方积极行动,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我们将从供给和应用双向发力,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支持体系和赋能体系,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扩面、提质、增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2022-10-24 |
新能源汽车领衔 “中国智造”加速登陆欧洲市场 | |
当地时间10月17日,全球五大车展之一巴黎车展时隔四年再度启幕。在这场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国内外汽车品牌云集,长城汽车、比亚迪等再次领衔中国汽车出海。长城汽车欧洲区域总裁孟祥军表示:“欧洲是长城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巴黎车展是长城汽车向欧洲市场展示GWM品牌和产品的最佳机会。长城汽车正在研究汽车行业碳排放的整个生命周期,到2025年,将推出50多款新能源产品,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使用,为全球用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未来。”量质齐升车企加速海外市场拓展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加速海外市场拓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汽车出口量为30.1万辆,同比增长73.9%;这也是继今年8月份以来,中国汽车出口量第二次实现单月出口突破30万辆。乘联会统计口径下,9月份自主品牌出口20.4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8月份增长13%。从各大车企出口表现来看,1月份至9月份,上汽集团出口占比提升至18.25%,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提升至10.54%,长城汽车提升至13.92%,吉利汽车提升至14.3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出口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质”也在发生变化,不再是“以价换量”。乘联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1.29万美元,今年8月份,中国汽车出口均价已达1.89万美元;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均价提升更为明显,2018年出口均价为0.2万美元,2020年出口均价为1.1万美元,2022年8月份出口均价为2.58万美元。本次巴黎车展上,长城汽车摩卡PHEV(Coffee 01)宣布以55900欧元至599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9万元至42万元)的售价在欧洲市场正式上市。相较于国内在销版本,起售价高出将近10万元人民币。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欧拉好猫欧洲版车型的售价区间将远高于国内在售车型。”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石金漫表示,欧洲作为汽车行业高端市场,有望为中国车企提供一个换道超车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成拉动出口重要引擎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份至9月份,中国汽车企业共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具体来看,上汽乘用车、东风易捷特、比亚迪、吉利汽车、神龙汽车分别出口新能源汽车7.81万辆、4.01万辆、2.24万辆、1.15万辆、0.68万辆。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突出,叠加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成本以及生产效率上的整体优势,造就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口转型的核心优势。”在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快速增长态势之下,欧洲成为车企出海征程中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比亚迪、蔚来、长城汽车等多家车企明确了出海欧洲的规划。9月28日,比亚迪在欧洲召开新能源乘用车线上发布会,发布汉、唐以及ATTO3车型加速欧洲布局。10月7日,蔚来宣布其产品、全体系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落地,并决定向德国等四国推出ET7、ET5和EL7三款车型。长城汽车除了在巴黎车展携新车亮相外,去年便开始布局欧洲市场。2021年魏牌、欧拉由慕尼黑车展登陆欧洲,瞄向德国汽车工业大本营,同时开启欧洲更深层次市场。“魏牌作为公司旗下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Coffee 01将于巴黎车展正式上市,11月份开启销售,以德国为起点,逐渐扩展到以色列、瑞典、西班牙、奥地利等地上市销售。同时Coffee 02会在2023年上市,由比利时、法国逐渐拓展至整个欧洲市场。”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欧拉品牌也将加速推进旗下产品在欧洲各国落地。接下来,欧拉好猫将持续进入英国、瑞典、德国等欧洲市场,并预计将于2023年深入以色列、冰岛等国家。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是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最好时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链,而且很多核心技术已实现超越,领先全球。中国现在出口到欧洲的主要还是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基本上打不进欧洲市场,因为存在很多技术壁垒。”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打开中国新能源产品品牌销量空间。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0-24 |
各方加速布局 数字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 |
“新开通我们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就有机会领取消费红包,推荐亲友下载开通还能继续领!”日前,多家商业银行加大数字人民币推广力度。多家上市公司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最新业务布局,包括系统改造和对接等。在各方努力下,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果丰硕。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刊发的文章指出,继续推动数字人民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推广力度加大近期,多家商业银行(含运营机构和非运营机构)加大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力度,推出多种营销宣传活动,部分银行还对员工下达考核指标。一家股份行客户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所在的银行非常重视数字人民币相关业务,近期还给员工下达客户数量指标。“目前对开通钱包的客户数量有指标,对交易金额还没有下达指标。”该客户经理说。某股份行APP显示,该行推出数字人民币特惠体验专区,在指定时间区间内,已开通该行数字人民币钱包并绑定一网通支付的客户即可抽取红包,可在专区抢购特惠商品时使用。在专区抢购特惠商品支付成功后,还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非运营机构则是通过接入运营机构系统,实现相关业务办理。10月15日,张家港农商银行称,该行企业网银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于近期正式启用。法人和非法人机构可开立对公数字人民币钱包,根据开立方式确定交易、余额限额,并在日常生产经营中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收付。商户也联合商业银行推出多种优惠活动,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IT改造的需求也有所提升。目前,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相关业务。博思软件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负责承建福州市数字人民币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该平台已完成与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等2.0层机构的数字人民币能力接入。还有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硬钱包业务。恒宝股份表示,公司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目前已实现在零售、交通出行、公共服务、数字旅游、数字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的有益探索与拓展,公司将继续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与应用试点工作,并积极配合客户开展试点场景建设。经过多个试点区域公开测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试点成果丰硕。从全国范围来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个。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10-24 |
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一半 | |
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在德国法兰克福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安装量达到24.33万台,同比增长44%,创历史新高。“中国引领了新冠疫情后全球市场的复苏,2021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安装量的一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指出,“在中国,所有行业的增长都很强劲,特别是电气和电子行业,2021年,这一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到8.16万台,同比增长了30%。受电动汽车制造业拉动,汽车行业也出现了强劲复苏,2021年,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安装5.07万台,同比增长89%。”据统计,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22台/万人,比2012年增长13倍。服务机器人等在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年)》显示,预计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机器人前沿创新技术方面,医疗微创机器人、新一代协作机器人、高端仿生机器人等技术保持国际前沿水平,未来有望在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工业视觉、云服务机器人等更多领域实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安装量几乎是整个美洲和欧洲工厂的两倍。其中,电气和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分别为8.16万台、5.07万台,同比分别增长30%和89%。虽然外资企业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一大批中国企业正在迎头赶上。根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内资企业出货20强显示,埃斯顿高居第一。从整个市场来看排名第五,上升2位,仅次于发那科、安川电机、爱普生和库卡。去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销量首次破万,连续三年进入全球工业机器人品牌中国市场出货量前十;其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及工作站业务增长104.70%,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仅次于国际四大机器人厂商。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6.6亿元,净利润76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21.32%;全年设定的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1.6万台-1.8万台。目前其机器人产能超过2万台套/年。公司还在积极扩产,埃斯顿机器人智能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产能将达到5万台套/年。上半年,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发货超过9000台,实现营收2.7亿元,同比增长39%,主要在3C和新能源行业,大客户份额进一步提升。产品主要包括SCARA机器人、六关节机器人、视觉系统、高精密丝杠、控制系统等整机及零部件解决方案。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2上半年,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七。 转自:中国工业报 |
|
2022-10-24 |
10月中国LPR保持不变 十城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 | |
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对于LPR不变的原因,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实施,9月金融数据明显改善,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信贷结构优化。后续政策效果还将继续显现,短期内仍将处于政策效果观察期,再度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当月,多地房贷利率小幅下调。贝壳研究院发布的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4.12%,较上月下降3个基点,二套利率为4.91%,与上月持平;10月平均放款周期为26天,整体放款速度较快。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分析称,9月末的阶段性定向降息新政是重点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回调的主要推动因素。该新政指出,2022年6月至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环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放宽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在此政策下,据该机构统计,截至10月19日,石家庄、贵阳、天津、武汉、宜昌等10城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刘丽杰指出,当前符合阶段性定向降息政策的城市中,包括大连、哈尔滨、温州、泉州等城市房贷利率在4.1%的水平上,后期仍有回调空间。二套房贷利率政策未变的情况下,10月份,103个城市中,95%的城市二套利率保持在4.9%的下限水平。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下一步,房地产政策重点应在纾困疫情冲击,疏通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开发商继续大力度促销等供给侧方面继续发力,并与需求端政策合力,才能让降息效应更好显现。 转自:中国新闻网 |
|
2022-10-24 |
工程机械内需回暖 海外销量快速增长 | |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行业依然延续前几月外需旺盛的态势。虽然国内市场表现平平,但并没有影响三一重工、徐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近两个月,挖掘机销售出现回暖迹象,出口量大幅增长,外销量从1月到9月同比增加了70%以上。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在海外市场打响了工程机械领域的 “中国制造”品牌。前三季度喜忧参半协会10月11日发布行业主要产品销售数据显示,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9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1187台,同比增长5.49%,其中国内10520台,同比下降24.5%;出口10667台,同比增长73.3%。1-9月,共销售挖掘机200296台,同比下降28.3%;其中国内119990台,同比下降48.3%;出口80306台,同比增长70.5%。据协会对22家装载机制造企业统计,2022年9月销售各类装载机9668台,同比增长0.7%。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587台,同比下降17%;出口销量4081台,同比增长42.1%。1-9月,共销售各类装载机91908台,同比下降18.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9353台,同比下降31.3%;出口销量32555台,同比增长25.4%。海外市场销售情况优于国内市场的销售。国内市场前景看好工程机械国内市场9月降幅比8月小。有业界人士认为,政策支撑有所显效。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继今年5月部署6方面33项措施后,再次就稳住经济大盘作出全面部署,追加19项接续政策。多项政策直指基建领域,包括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项目都已经实现了落地。9月下旬以来,与基建相关的工程开工情况有明显好转,下半年市场或将有所恢复。此外,工程机械行业即将开启 “国四”时代,自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 (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 “国四”标准。根据市场人士反馈,这一政策变动将会对工程机械的短期销售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专家委副主任陈斌针对机械行业全年趋势指出,总体来说行业复工复产趋势好于消费市场的复苏。乐观估计,在国家有关政策全部落实且疫情不再反复的前提下,2022全年机械工业的工业增加值有望实现5.5%的增长。这为工程机械在内的子行业带来良好外部发展条件。海外销售表现亮眼今年工程机械海外市场一直保持着飞速的发展,这和多年企业积极转型的努力分不开。国产工程机械产品深受非洲、中亚、中东、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市场欢迎,并逐步向欧美国家和地区拓展。其中整机产品主要销往发展中国家,零部件逐渐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打开局面。国际化拓展是行业头部企业的重要战略。盘点几家龙头企业最新海外数据和信息,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22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国际市场强劲增长,带动销售规模企稳及产品毛利率逐步回升。近日,三一印尼 “灯塔工厂”生产的首台SY215CKD挖掘机在印度尼西亚下线。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首家 “灯塔工厂”正式投产。该“灯塔工厂”今年7月开始首批设备安装调试,是我国工程机械第一个完全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的海外制造基地。徐工机械上半年外销收入实现124.88亿元,同比增长157.28%。其中,海外企业实现收入增长71.8%。徐工连续两年成为全球三大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之一。此外,徐工宣布,其高空作业平台在全球排名第五,其他设备的全球业绩指标也表现良好。据报道,徐工在国际上的其他成功案例还包括投资9900万美元用于拓展北美市场,在亚太地区赢得了价值1500万欧元的起重机大单,向非洲提供了价值近3000万欧元的大型露天采矿设备,往东南亚销售了500台挖掘机,往北美销售了100多台高空作业平台。今年截至七月,柳工推土机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今年以来,柳工推土机业务团队抓住市场机遇,印尼市场、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市场订单保持平稳增长势头;260机型成功导入俄罗斯,并成功开拓多个空白市场及经销商,扩大了销售区域。通过各项资源的不断投入、配套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团队人员的高效协同,柳工推土机在海外的品牌地位快速提升,目前海外出口量名列前三。今年三季度以来,潍柴在东欧区域销量增势迅猛,产品覆盖雷沃全产品线,其中不仅包括FL956H、FL976H、FR60E2、FR245E2等装、挖产品,还包括两头忙、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叉车、轮式挖掘机等新兴产品。 转自:中国工业报 |
|
2022-10-24 |
结构优化稳中提质 对外贸易连续迈上新台阶 | |
十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不断提高,自2017年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也于2020年跃居全球第一。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提升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凌晨3时,水果经销商郑玉强的摊位热闹起来,这个晚上,新到的一批进口菠萝蜜受到了欢迎。北京水果经销商 郑玉强:(进口)菠萝蜜前几年我们都很少卖,现在正常的话,一天能销(售)个十几吨没问题。在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10月中旬并不是水果的销售旺季,郑玉强主推的几种进口水果为他增加了不少生意。北京水果采购商 郑振:我今天采购点菠萝蜜,还有红心火龙果。我基本上每天都来,每一样都卖,进口的(水果品种)大概有个30种到40种。在北京的批发市场,销售的进口水果品种逐年增加。去年刚入行的肖阳开了一家专门销售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的店铺,他告诉记者,这种价格不菲的进口水果自2019年起进入中国市场后,卖得越来越好。北京进口水果经销商 肖阳:销量是逐步在提升的。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还是不太认可,因为价格比较高。到今年为止,老百姓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像北京的老百姓买得比较多。十年来,菲律宾鳄梨、柬埔寨香蕉、老挝柑橘、南非梨,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口中。2021年,我国进口水果超过700万吨,相比于2012年的不足345万吨,进口量十年翻了一番。南宁海关动植物和食品检验检疫处处长 张潇:现在进口东盟水果品种已经从十年前的6国53个(品种),扩大到整个东盟国家的77个品种。不仅水果这样的优质消费品,十年来,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的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了国内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也让世界更多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2021年,我国进口总值达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崔凡:国家扩大开放,尤其是(进口),包括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符合人民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使得我们的贸易伙伴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十年间,我国主动降低商品关税,关税总水平从2012年的9.8%降至2021年的7.4%。贸易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激发,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在过去5年增长近10倍。高水平的引进来、走出去,让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工厂里,用于雅万高铁的10组高速动车组已经制造完成,正在等待交付。上个月,首批出口印尼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顺利运抵雅加达港,这也是我国高铁列车首次出口国外。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主任设计师 张方涛:眼前的这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在11月份就要发往印尼,按计划,雅万高铁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届时,雅加达至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与高端装备一同走出去的,还有我们的配套服务。十年来,出口主导产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马强:我们为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提供检修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到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十年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如今,中国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越来越多。中国已设立21个自贸区和1个自贸港,自贸伙伴遍布五大洲。十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居世界第一。 转自:央视网 |
|
2022-10-24 |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国内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 | |
9月29日,5700辆出口汽车搭载“礼诺猎手”号滚装船,从宁波舟山港梅西滚装码头出发前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这是浙江口岸首票定班航线出口汽车业务,多家自主品牌将搭乘货轮“扬帆出海”。近10年来,我国汽车年出口量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2021年则首次突破200万辆,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可以说,融合了智能网联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拓展海外市场的“加速器”,助力我国稳步向汽车强国迈进。从业务全球化到品牌全球化东风岚图FREE登陆北欧;比亚迪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蔚来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全体系服务……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加速“出海”的信号频频传出。近年来,一大批中国品牌已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迈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本地化、全球化生产能力增强,中国品牌差异化正逐渐取代规模化,正在从性价比到中高端品牌转变,融入了更多文化元素,形成全球流行风尚。纵观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用市场换技术到以合资求发展的历程,中国汽车在不断学习与创新中,逐渐走向世界,这一点在新能源汽车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燃油车出海路径不同,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目标市场主要为发达国家。近年来,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供了新空间。2021年6月11日,蔚来智能电动旗舰SUV全新ES8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EWVTA),这标志着出口欧洲的ES8可以量产并在欧盟境内所有国家正式上牌注册。同年9月30日,蔚来ES8在挪威上市并开启用户交付。蔚来欧洲CEO Alexander Schwarz表示:“挪威是我们在欧洲的起点。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提供愉悦的用户体验和无忧的服务。蔚来希望能成为他们迈向更美好、更可持续未来的伙伴。从我们的第一座NIO House,到换电站、BaaS电池租用服务和便捷的线上服务,加入蔚来用户社区将为你带来快乐、友谊和有温度的体验。”2022年10月8日,蔚来在欧洲发布会上宣布,将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推出ET7等三款新车,均基于NT2平台打造。与挪威市场一样,蔚来将继续在这四个国家市场自建由车、服务、数字化和生活方式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打造以车为起点的用户生活方式社区。全产业链创新助力中国品牌“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是检验一个汽车品牌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快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的优势也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从产销规模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大幅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从技术水平角度看,国内行业企业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相比2012年提高了1.3倍,价格下降了80%;从企业品牌情况看,2021年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六款。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当中,我国企业占有六席。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缺“芯”少“电”困扰的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优势逐渐显现。成熟的工业制造能力,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体系,保证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高效生产,并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了成本优势。“公司在创始阶段,便明确了全球化企业的目标。”蔚来负责人表示,公司先后在上海、合肥、北京、南京、圣何塞、慕尼黑、牛津、布达佩斯等地设立了研发与生产机构。此外,蔚来坚持全栈自研,对底层技术、长期技术加大投入,在三元铁锂电池、碳化硅电机、底盘悬架控制系统(搭载ICC)、超算平台、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数字体验(数字座舱、NOMI、FOTA、Banyan·榕)等重要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商业模式引领服务方式创新从过往经验来看,汽车“出海”并不容易,特别是到欧美发达国家。与一般商品不同,汽车产品价值高,使用场景复杂,生命周期长,在强调性能、价格、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依托国内高端市场的亮眼表现,蔚来依靠其产业链优势,布局全球市场。通过全体系服务落地,蔚来长远服务全球化市场。在欧洲市场,蔚来十分重视加电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了有效推进欧洲加电服务体系本地化生产,今年9月16日,蔚来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的蔚来能源欧洲工厂举行了首座换电站下线仪式。蔚来负责人介绍:“这是蔚来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工厂,占地约10000平方米,也是蔚来加电产品的欧洲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该工厂的运营,将持续提升蔚来欧洲市场能源布局与服务的效率,为欧洲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作为蔚来步入欧洲市场的起点,2021年10月1日,坐落于挪威奥斯陆的蔚来中心开业;2022年9月15日,位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的蔚来空间开业。此外,位于德国法兰克福、荷兰鹿特丹、丹麦哥本哈根、瑞典哥德堡的蔚来中心也将于明年陆续开业。除售后服务外,蔚来还在全球建设补能体系,截至10月7日,蔚来在全球布局换电站1158座,超10000根充电桩,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近1000000根。“目前,蔚来在欧洲的充电地图已经接入超38万根的充电桩,99%适配蔚来NFC卡。”蔚来负责人表示,2025年,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建成4000座换电站,其中中国以外市场的换电站约1000座;168条Power Up Plan目的地加电路线。业内分析认为,近年来,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无论是产品外观、质量还是研发、生产能力,都能满足全球多样化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高增长是产业多年积累的必然结果。 转自:人民网 |
|
2022-10-13 |
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四季度楼市修复动力有望提升 | |
“虽然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尚未对外正式发布,但从10月1日起,北京5年以下(含5年)、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分别下调至2.6%和3.1%。”10月10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来,截至10月9日,已有杭州、济南、吉林等至少30个地区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相关通知,落实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近期,包括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支持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政策等接连出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述政策叠加此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的多类型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的修复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助购房成本再降9月底,人民银行接连两日出台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的政策,其中,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相关情况备受关注,即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叶银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历史经验看,公积金利率一般是作为配套措施,跟随商贷利率同步调整。近年来,二者利差基本在2.3个百分点左右。不过,今年商贷利率下调幅度较大,二者利差已快速收窄至1.5个百分点。因此,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一操作,更多的是维持公积金贷款吸引力。从成本角度看,执行新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后,首套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明显下降。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给记者算了笔账,以贷款100万元、贷款年限30年计算,等额本息贷款方式下的公积金贷款利息总额将减少约3万元。事实上,今年以来,在各地出台的房地产支持政策中,公积金政策的优化调整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公积金买房首付比例下降、贷款额度上调以及直系亲属间可使用等。陈文静表示,结合此前部分城市出台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一人购房全家帮”等相关政策,本次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强化公积金政策的影响力度,进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修复。从政策效果看,受公积金贷款额度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城市间的效果亦不相同。叶银丹表示,对于一二线城市动则数百万元的贷款金额来说,考虑到公积金贷款占比较小,预计刺激效果相对有限;不过,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叠加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的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政策,预计将对刚需型、改善型住房需求释放有一定刺激作用。已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跌破4%不只是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对于商贷利率,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在9月29日发布通知称,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从政策内容看,最大亮点是给予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允许“打破”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具体来看,该通知明确指出,对于2022年6月份至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另外,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放宽利率下限这一政策针对首套房的刚性需求,虽有一定限制,但力度较大。”叶银丹认为,从历史对比来看,本次放宽房贷利率下限,各地可自主决定下调幅度,力度明显大于今年5月份下调五年期以上LPR20个基点。不过,从通知“圈定”的限制因素看,也对时间范围以及哪些城市符合条件给出了明确规定。总的来说,该政策或刺激第四季度房地产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根据最新一期LPR数据,5年期以上为4.3%。也就是说,各地执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最低可达4.1%。而在上述通知发布后,截至目前,已有济宁市、清远市、阳江市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打破4.1%的下限,依次为3.95%、3.7%、3.9%。结合此前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9日,在其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6个城市房贷主流利率低至首套4.1%的下限水平。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楼市去化难度大且符合下调利率下限要求的城市,都有打破房贷利率4.1%下限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市场已深度调整的三四线城市。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且房贷利率下调动作会更为明显。目前来看,在多重政策利好下,“十一”假期期间楼市成交已有明显回暖迹象。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其监测的重点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同比增长约54%,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3%。分城市看,50城中九成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成都、厦门、佛山、苏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超过去年同期的二倍。需求端看房活跃度也有所提高,50城二手房日均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7%,超六成城市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厦门、成都等城市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超过50%。“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周期会相对偏长,尤其是不同城市的复苏步伐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看,今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张波如是说。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