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创意聚集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 |
日前,中发协非工委与陕西省出版物发行协会在非工委微信平台“民营书业”联合推出的“产品推介”专栏,介绍企业最新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产品或平台系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即日起,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正式加盟该系列报道,致力于将会员单位的优质产品资源进行整合宣传,打造民营书业的重点产品推广体系。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出版产业园区,自2010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整合出版资源、创新管理体制、促进要素融合、打造品牌产品、加强版权保护等措施,已经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多种出版资源繁荣发展的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园区通过搭建出版领域专业化服务平台,在推动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出版,实施对外专项出版权试点等方面,率先在全国取得历史性突破。园区作为重大文化创意项目,列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10月,园区荣获“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2017年 2月,园区获评“2016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工作优秀基地(园区)”。2018年,园区启动“全国出版创意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2019年10月将进入验收阶段。 目前,园区已有52家企业入驻,2018年园区企业总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培育了年收入过亿元的高成长企业12家,在传统出版数字化、网络化升级及原创内容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培育了磨铁数盟、龙源数媒、维旺明等明星企业;在特色原创内容策划、发行等领域,培育了集网络文学、实体图书、IP运营、影视开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经管类图书策划领军企业、实体图书连锁投资企业——北京时代光华图书有限公司;图书发行领域特色企业——新经典发行有限公司。目前,园区已有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当前,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园区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不辱使命,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优秀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创作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者的“聚集区”,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融合发展的“创业区”,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先导区,媒体融合发展和中国出版改革的示范区。 来源:民营书业 |
2022-06-21 |
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A区在京奠基 整体将于2018年年初完成建设 |
12月4日上午,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A区项目奠基仪式在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举行,版权专业机构、各界社会人士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奠基仪式。据了解,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是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德胜园区)的功能拓展区,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签约,确定在朝阳区南磨房乡化工路两侧区域选址建设。根据规划,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项目总占地22.31公顷,总建筑规模约35万平方米(含周边整合建筑),拟分为A区、B区两个项目分步实施推进。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A区项目占地面积2.56公顷,地上建筑面积10.24万平方米、地下4.46万平方米,计划于2016年年底建成竣工;B区项目预计2017年动工,可在2018年年初完成建设。另外预留出后续建设发展空间,用于二期项目。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将实现集原创出版产品制作、数字出版孵化、版权交易发行、出版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努力搭建7个平台,即出版创意产业企业总部基地、出版创意产业要素交易经纪平台、出版创意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平台、原创文化创意内容研发孵化平台、人才培训教育平台、出版公共政策和技术服务平台与出版前沿信息发布平台。据了解,为加快推进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主体建设,保障A区在2016年建成投入运营,项目借助现有2万平方米建筑,于2015年对基地整体项目产业业态及功能定位进行先导展示。中国版权协会等相关产业职能服务单位已进驻先导区,打造完整的企业服务管理和要素交易平台,全面完成招商及实现科学运营,保障产业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22-06-21 |
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先导区将启用 |
日前,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先导区在朝阳区南磨房乡举行开园仪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出席开园仪式。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先导区作为第九届北京文博会的分会场,将在文博会期间举行多场主题活动及展览展示。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的具体建设区域,东至垡头西路、西至东四环窑洼湖桥、南至世纪东方城、北至王四营乡。项目总占地范围22.31公顷,总建筑规模约35万平方米(含周边整合建筑),计划于2016年底建成竣工。其中的先导区作为整个项目的运营试验区,现已完成基础建设,计划在今年底启用。据介绍,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基地是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德胜园区)的功能拓展区,将打造集原创出版产品制作、数字出版孵化、版权交易发行、出版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基地投入运营后,预计将引进高端、规模出版企业和与出版相关的文化、传媒及科技类企业200余家,实现年交易额超500亿元,实现年税收30亿元。 来源:千龙网 |
2022-06-21 |
北京将新增两个物流基地,城市副中心拟建地下物流配送系统 |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近日公示了《北京物流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到2035年,北京将构建安全、高效、绿色、共享、智慧的物流体系,支撑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冷链流通率争取超过80%专项规划开篇就提出,北京物流的功能定位是与首都“四个中心”相匹配,以保障首都城市运行为基础,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城市配送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基本服务保障功能。围绕这一功能定位,北京将着力打造“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的“3+1”城市物流节点网络体系。目标是到2035年,北京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要小于10%;城市流通领域标准化托盘使用率及规模以上连锁超市主要商品统一配送率要超过90%和95%,以满足北京末端配送需求;第三方(包括第四方)物流服务比重超过60%;北京冷链流通率争取超过80%,达到一般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将按照平均3平方公里城乡建设用地设置一个的标准配置末端配送场所,到2035年全市末端配送场所总量约900个。按照服务1万至2万常住人口的标准,在社区、高校、大型商业区等主要需求区域合理布局末端营业网点。新增两个物流基地目前,北京现有的物流基地共4个,分别是: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天竺综合保税区、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大兴京南物流基地、平谷马坊物流基地。专项规划提出,全市现有的四大物流基地已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原则上现状物流基地不再扩大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集约高效和智慧使用。新增西北和西南两个物流基地,每个物流基地的用地面积控制在100到150公顷左右。具体看,西北物流基地定在昌平南口农场地区,利用存量用地规划物流基地一处,并预留部分用地作为战略留白。西南物流基地定在房山,将原规划的良乡物流基地的物流集散功能往南调整至京港澳高速和东南部过境通道附近的窦店地区,在窦店火车站附近规划物流基地一处,并预留部分用地作为战略留白。三环内禁建物流仓储设施对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专项规划提出,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推进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的要求。核心区内不规划独立占地的物流节点,只配置末端物流设施,核心区内集中的大型居住区、大型公共建筑、行政机关、商场超市应统一配置末端配送场所,尽量结合地下空间设置。城市副中心的物流设施在未来也将有很大提升,规划有1个物流基地、2个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2个专业类物流中心、3个配送中心。专项规划特别提出,未来在城市副中心内考虑利用设施服务环建立地下物流配送系统,结合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布局集约化的城市配送中心;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布局末端物流设施,形成地下和地上互为补充、集约高效的城市配送体系。商业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的昌平区,不仅要在马池口地区和北七家地区分别规划一处日常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和专业类物流中心,还将在回龙观大型社区规划一处生鲜冷链配送中心。 来源:北京晚报 |
2022-06-21 |
【园区推介】北京通州物流基地 |
基地设立背景和规划情况通州物流基地是北京市规划确定的大型物流基地之一,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位于通州区的马驹桥镇,地处京津塘高速与城市六环路的交汇处。依据规划,基地将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北京市的进出货物提供一个采购、分销平台,定位是“公路-海运-口岸”型物流园区,依托天津港、京津塘高速路和城市六环路,建成集内陆口岸功能、货物集散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商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现代物流枢纽”。主要承担北京和环渤海地区经海路的国际、国内海运物流功能,重点服务于北京东南方向京津塘经济发展带,是北京市大宗货物进出境的主要枢纽。 基地开发建设和发展情况基地的开发工作于2003年正式启动,经过10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通州区发展物流产业的示范区,对全市物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园区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基地开发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完成约80%土地的开发工作。全面实施了道路、管网、供电、供水、供暖、通信等设施建设。修建了12条主干路网,总里程达到20公里,内部及周边交通环境得到完善,供暖中心、供水厂、开闭站等配套设施相继建设完成,达到了“九通一平”。景观环境建设方面,累计完成30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修建了景观大道和综合服务楼,硬件环境得到完善,基地的承载力和保障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在进行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项目引入工作,提出了“物流+总部”的发展思路,先后引入了苏宁电器、恒日机械、华润物流、招商局物流、美国普洛斯、百丽鞋业、香港嘉柏等多家知名企业,目前累计入驻实体投资企业50余家,吸引注册企业2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20亿元。苏宁电器、恒日机械、华润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投产运营。积极培育了苏宁电器、百丽鞋业两个总部型项目的发展,总部经济不断壮大,基地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提升,物流服务功能得到完善,实现了货物流通、商品配送等功能,服务领域涉及电子、汽车、电器、建材、机械等行业,目前区内现有仓储面积已经达到40万平方米,年货物存储配送量达到500万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运营效益连年增长随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产业项目入驻经营,基地运营效益呈逐年增长态势。自2005年以来,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税收贡献从2005年的5180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8.7亿元,翻了四番,增幅排在各园区的前列。2005年-2013年,基地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31亿元,上缴税收33亿元。功能定位不断提升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基地发展的功能定位得到了几次大的提升,开发思路更加清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提出“物流+总部”的开发模式,把总部概念引入到基地的开发中,实现流通企业的集中配送和集中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基地发展的一大特色。招商过程中,重点以大型商业连锁企业为切入点,先后引入了苏宁电器、华润万家、百丽等几家商业连锁企业,其中以苏宁、百丽项目最为典型。 来源:物流园区云图 |
2022-06-21 |
通州投资区域——产业园区之三:北京通州物流基地 |
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园区级别:市级园区位置:通州区马驹桥镇园区概况:依据规划,基地作为首都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北京市的进出货物提供一个采购、分销平台,定位是“公路-海运-口岸”型物流园区,依托天津港、京沪高速路和城市六环路,建成集内陆口岸功能、货物集散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商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现代物流枢纽”。主要承担北京和环渤海地区经海路的国际、国内海运物流功能,重点服务于北京东南方向京津塘经济发展带,是北京市大宗货物进出境的主要枢纽。基地开发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9亿元,完成约80%土地的开发工作。全面实施了道路、管网、供电、供水、供暖、通信等设施建设。在进行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了项目引入工作,提出了“物流+总部”的发展思路,先后引入了苏宁电器、恒日机械、华润物流、招商局物流、美国普洛斯、百丽鞋业、香港嘉柏等多家知名企业,目前累计入驻实体投资企业50余家,吸引注册企业2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120亿元。园区优势: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北京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从战略性的长远发展着眼,明确城市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向东和向南,重点发展的是“东部发展带”。基地所在的通州区是东部发展带上的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城,紧邻亦庄也是东部发展带上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城。基地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两大新城的配套区,基地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基地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更具备了物畅其流的区位交通条件,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基地位于北京东南黄金通道(京津塘高速公路)上,距市中心15.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30公里,距天津塘沽新港120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北京城市六环路在此交汇,并与京沈、京哈、京开、京石等11条高速公路相连,是北京海、陆、空多式联运的最佳结合点,拥有作为物流枢纽所应具备陆海空一体、国际国内便捷联系的区域交通网络。基地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属于亦庄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庄新城功能完善,拥有环境优美,别致舒适的生活区和功能齐全的公共建筑群,学校、医院、商场、商务中心、银行、邮政、餐饮、娱乐等公益及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为基地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可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生活需要。经营单位:北京通州物流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物流基地兴贸二街16号基础设施:全面实施了道路、管网、供电、供水、供暖、通信等设施建设园区主导产业:物流对入住企业的要求: 主要引入大型第三方物流公司、商贸流通企业、国际船务公司、进出口加工企业、货代公司等物流企业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快讯 |
2022-06-21 |
快看!通州马驹桥镇物流基地规划商业项目方案公布 |
近日,亦庄新城马驹桥镇迎来好消息,位于马驹桥镇的C01地块,商业项目设计方案已开始公示!该项目位于亦庄新城马驹桥物流基地规划单元,项目东至阀渠公路、西至燕保家园公租房项目、南至仓储一街、北至通州物流园一号路,规划用地性质为B1商业用地。项目周边有国风美仑、富力尚悦居、燕保马驹桥家园等多个小区,项目建成后,将为此区域新增一处社区型商业中心,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购物消费、酒店住宿等需求。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2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为2109平方米。共规划138个地下机动车停车位。该项目建筑高度不超过45米,建筑层数为地上11层,地下3层。项目通过不同的色彩组合,增加立面多样性,强化组团感。酒店居住空间采用玻璃幕墙,形体现代简洁,具备通透性。外幕墙通过计算形成有韵律的渐变,使得每间客房均具备不同的体验效果。裙房商业外立面简洁大气,在建筑低处尺度宜人,商业氛围浓厚;在近人尺度塑造更多立面细节。延伸阅读:北京马驹桥物流基地北京通州物流基地位于北京东南的通州区马驹桥镇,规划面积5.04平方公里,是北京市物流发展规划确定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基地集现代物流功能、内陆口岸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于一体,是适应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功能性基础设施,辐射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要物流枢纽,为北京市进出货物的集散和大型厂商在环渤海地区、全国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定位于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基地以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招商、标准化服务为经营宗旨,从策略上融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设施、功能、产业的全面对接,实现区域联动;功能面向首都北京,建设流通企业总部,发挥现代商贸和城市物流配套服务功能;产业眺望环渤海经济区,与天津滨海新区等周边工业区形成联动,形成产业传递链条,打造京津发展核心环节。来源:北京亦庄 |
2022-06-21 |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 破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从连线到画圆的突破 |
走进园区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1年,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专业化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第一家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批准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和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等。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国家发改委向全国示范推广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之一,在全国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绿色足迹 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子牙经开区)不断在循环、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寻求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通过引进报废汽车、废旧电器电子拆解等项目,在破解资源环境矛盾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建立起“废物-拆解-深加工-再生产品”生产模式,将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具有“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特点,真正实现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四效共赢”。园区现有企业356家,年吞吐能力达150万吨。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原材料铜45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其他材料20万吨,但与传统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相比,生产等量的产品可实现节能节水超过85%、减排COD、SO2超过80%。园区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不仅解决了固废处置的难题、避免了“二次污染”及“垃圾围城”,而且发展成为了一个资源宝库,成为天津及环渤海地区最具规模的“城市矿山”基地,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少的污染排放获得了更大的资源产出、更高的减排成 以园区的新能源产业循环链条为例,子牙经开区抓住新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激发培育促进园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园区重点引进了银隆新能源汽车和金彭休闲车两大汽车制造项目。银隆公司作为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4条新能源汽车组装生产线和8条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线,形成了每年可生产1万台新能源汽车和生产12亿Ah钛铁锂电池。金彭休闲车项目落地园区,预计在3年内形成50万台电动休闲车的产能,将形成低速电动休闲车的生产基地,逐步弥补园区在低速电动休闲车产业发展的空白,进一步激发了园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同时园区应用循环理念,还引进了巴特瑞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项目,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电池的回收拆解及梯级利用的新能源产业循环链条,有效地促进园区动静脉产业相互关联、相互合作,相互耦合发展。 来源:绿盟 |
2022-06-20 |
循环经济的“子牙样本”——走进天津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 |
银隆新能源汽车制造 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展厅 格林美项目拆解车间静海,林静深如海。初夏时节,走进静海区,采访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车缓行在林中,窗外满目翠绿、树影婆娑,如置身林圃。这是开发区吗?“这里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看出记者眼中的疑惑,管委会主任王玉军亮出了一堆“国字号”名头。“以循环经济为主导,在全国的开发区中,我们是‘独一份’。”王玉军特意念叨。看来,这个开发区不一样。是的,这个开发区不简单。资源再生:从“环境杀手”到“城市矿产”30年前,这里鲜有人听说过“循环经济”。如今的子牙河畔,南北通道、河运码头,一方热土孕育一腔热血。子牙人怀揣梦想,走南闯北,从“收破烂”的破铜烂铁中发现了零星商机,悄悄搞起了家庭作坊式废电器、电线的拆解。他们不会想到,这将是今天发展循环经济的起点。在格林美(天津)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公司,博物馆内的10多米高的巨大展墙格外醒目。由回收电视机垒成的展墙上,有一行大字,一问一答,令人触目惊心:“地球还能承载多少废弃物?──人类废弃的电子垃圾足以堆成一座喜马拉雅山,8848米。”“电子垃圾,弃之不顾,是典型的环境杀手;绿色处理、循环利用,就是富含各种资源的‘城市矿产’。”公司总经理张锐一开口,“金句”频出。“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规模化再生利用的形象比喻。这些电视机,跨越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电子管、晶体管到等离子液晶等各个时代,有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的第一批电子管黑白电视机,也有“北京”“鸽牌”“牡丹”“红梅”等辉煌一时的100多个电视机品牌。一面面老旧的荧光屏,如同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深藏着不同的故事。从历史舞台渐次退出,它们在此森然壁立,既有对生态环境的忧思,也有对人类智慧的考问。“把废弃物‘吃干榨尽’,还要净化提纯,变废为宝。”张锐介绍,天津公司是格林美集团首次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产业布局,总投资12亿元,发展报废汽车拆解加工及废五金拆解等产业。从拆解利用角度看,报废汽车是再生资源的“富矿”。据介绍,报废汽车主要包含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电子设备、玻璃、车用塑料等。其中,钢铁等黑色金属占七成。在拆解车间,记者目睹了生产流水线: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轿车,通过一道拱门,洗澡、吹干、称重,打上电子标签。车中残留的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分别被抽出,分类存储到油库,避免二次污染。随后,拆轮胎、门窗、坐垫、发动机,引爆安全气囊……一系列工序下来,剩下车壳、座椅、轮胎、门窗等部件;车壳被送往破碎机,破碎后的残渣送进分选流水线,铜、铝、不锈钢、塑料等自动分类回收。张锐说:“除拆解之外,其他的程序都是全自动的。一辆汽车从整车到碎片,粗拆用3到5分钟,精拆有12道程序,10到15分钟即可完成。通过应用先进的拆解技术,对报废汽车等进行专业化循环再利用,可节能六成、节材七成。”从往昔的家庭式作坊,到今天的现代化流水线,悠悠子牙河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走进一个个拆解加工厂区,这里没有扬尘,听不到噪音,也找不到一个烟囱。而就在这一排排整洁的标准化厂房里,每年能够“消化”150万吨废旧机电、废弃电器、报废汽车、废塑料等再生资源产品,并把它们转化为再生铜、铝、铁、塑料等,为下游企业提供了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保障。这笔经济账的背后,还有一笔环境账:年处理150万吨再生资源,据估算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每年节能524万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166万吨、二氧化硫10万吨,节约石油180万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三圈循环:“有限资源”走向“无限循环”只有僵化的思维,没有老化的产品。齿轮飞旋,仪表闪烁。天津长荣震德机械有限公司,看起来与同类机械制造企业别无二致。“这里的原材料,是旧的印刷设备,大多来自我们的母公司。这种生产模式称为‘再制造’。”公司总经理邹远飞介绍。“长荣震德”的母公司──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产品遍布全国并出口德国、瑞士、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再制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翻旧换新,而是凭借先进的再制造技术,把回收过来的印刷设备‘变废为宝’。”在公司再制造车间,邹远飞指着一台光亮如新的印刷设备说:“公司出售的印刷设备,客户使用报废后,可以作价回收到厂里进行再翻新,还有一些没有报废的机器可以回厂升级改造。这台印刷机就是按照客户需求,翻新后又做了升级,可以实现印刷、烫金、喷码一次成型。”企业效益怎样?“由于节省了原料和成本,这台机器出售价格只有全新设备的七成,利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目前,企业年再造设备达50台套,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邹远飞说,我们不愁市场,不担心成本,做到了良性循环。老旧设备,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再制造,拓宽了资源再利用的生产组织模式,也拓展了循环经济的潜在空间。从废电器、电线小作坊拆解发迹,到再生资源产业初具规模,再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经济模式崛起。经历了刀割、锤砸、火烧的野蛮生长,承受了烟熏火燎、尘土飞扬的环境之痛──今天,子牙开发区正在构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共生型产业体系,从点、线、面上持续优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管委会主任王玉军概括为“三圈循环”:──企业小循环,构建企业内部物质源头减量、过程循环、末端再生为核心的模式。比如,母公司售出的印刷设备,被印刷企业磨损破旧后,经过“长荣震德”的回炉加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园区中循环,构筑企业间资源梯级利用、产业间物质交换为核心的园区。上游企业产品作为下游企业原料,建立了产品共生链。比如,“格林美”拆解出的废电线和废塑料,可直接销售到开发区内的企业,实现了专业化循环再利用。──社会大循环,形成整个社会废物回收、再生利用为核心的模式。在更加宽广的领域中布局产业,在更加开放的系统中配置资源,在更长的生命周期中焕发活力,让“有限资源”实现“无限循环”。绿色能源:“铛铛车”有颗“现代心”暗红色的地板、棕红色的座椅、黄色的布艺窗帘、邮电绿的“外衣”……伴随着清脆的响铃声,在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记者体验了一回“铛铛车”的怀旧之旅。“铛铛车”外形复古,却有一颗“现代心”。“零排放、零污染、纯电动,是新能源创新的先锋。”公司副总经理任晓勇自豪地说。天津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珠海银隆集团全资子公司,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于2017年12月份试投产,主要以钛酸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机电控为集成系统的电动商用车和乘用车、智能电网、储能系统、充电设备等新能源生产基地。“目前,天津银隆已在静海区运营新能源公交车67台,全部采用银隆钛电池,电池具备高安全、高效率、耐宽温、快充放、长寿命的特性,节约了充电成本和设施投入。”任晓勇说。全程无尘化处理,新能源电池对生产环境格外敏感。车间外,是封闭的观测长廊,500米长的笔直通道,同样一尘不染。记者脚上套着消毒鞋套,小心翼翼走在长廊上。沿途的橱窗内,摆放着新开发的样品。如果不是有人讲解,记者很难想象,就是这些巴掌大的电池,为体型庞大的公交汽车提供可靠的绿色动能。更难以想象,这块土地的勃兴,肇始于废旧电器拆解的“土里淘金”,而经过流年的淘洗,这里的企业已经容纳不了星点尘埃。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管委会副主任刘德忠说:“按照环境优美、绿色低碳的理念,园区内20平方公里林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与交通绿化等形成了综合交错的绿色长廊,全区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五十。”厂在林下,林在厂中。碧树掩映下,园区内建有大型公用工程岛,建成综合节能环保系统,集污水处理、雨水收集于一体,实现“自循环、零排放”。当“铛铛车”装上“现代心”,当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大行其道,当主打产业从单一的再生资源拆解,向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再制造、新能源等产业转换,子牙开发区稳健迈向高质量发展期。质变正在发生。质变已经发生。经过合理化布局、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园区实施绿色产业转型、创新生态建设,目前已集聚企业365家,其中安盛津安TCL奥博等超10亿元龙头项目相继落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90家,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子牙河畔,循环经济的升级版呼之欲出。 来源:天津日报 |
2022-06-20 |
5月1日起实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 |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确认登记试行办法》已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印发。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企业登记确认制,是我市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最大程度尊重企业登记自主权的一项新举措。 按照试行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各类新设市场主体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由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认为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确认、登记,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试行办法遵循程序规范、公开公正、主体自治、自主申报、便民高效的原则,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符合法定形式和内容要求的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与纸质证照、实物印章、手写签名或者盖章、纸质档案等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均可以作为申请材料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获取或核验的相关信息或文件,申请人可以免予提交。试行办法在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登记自主权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权,将现行各类市场主体备案事项调整为市场主体自行公示的事项,并明确市场主体应当在设立登记后5日内将备案的信息自行公示。确认登记制度既尊重市场主体的登记自主权,也规范了市场主体的公示义务,强化了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确认登记制度的施行将使市场主体登记更加简单、高效、便宜,更有利于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天津自贸区东疆综合保税区 |
2022-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