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丨内蒙古: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 |
这是8月22日拍摄的“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从22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奋进,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到内蒙古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内蒙古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孙绍骋表示,内蒙古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据介绍,10年来,内蒙古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刚刚迈入万亿元门槛到去年底跨过了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从4.2万元增长到8.5万元,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完成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内蒙古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电力总装机达到1.56亿千瓦,外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5600万千瓦;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粮食年产量突破700亿斤,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草食牲畜存栏突破7000万头只,羊肉、牛肉、牛奶、羊绒产量分别增长至全国的1/5、1/10、1/5、1/2;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口岸由12个增至20个,过境中欧班列由2013年的3列增加到去年的6100多列,始发中欧班列由2016年的30多列增加到去年的300多列。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发布会上说,内蒙古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0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8.7万人;居民收入增幅始终高于经济增幅,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1.9倍,农牧民收入增长了2.4倍。来源:新华网 |
|
2022-08-23 |
释放潜力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 |
在“稳”“保”“新”上下大力气,二十项重点举措——释放潜力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系统全面促进消费的角度,提出了5方面20项重点举措。出台《意见》的背景是什么?如何更好挖掘消费潜力?既着眼长远又聚焦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意见》一方面着眼长远,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消费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4%。”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认为,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意见》紧扣当前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问题,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要求和消费升级新趋势进行系统部署,有助于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潜力充分释放。《意见》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支持和中长期促进相兼顾的要求,提出了5方面重点举措,包括: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全面创新提质,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完善支撑体系,不断增强消费发展综合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全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强化保障措施,进一步夯实消费高质量发展基础。其中,《意见》提出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增加就业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保住市场主体有助于稳定就业、增加收入,这是促进消费能力和意愿提升的关键,同时有助于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消费产品和服务。”郭丽岩说。稳住市场主体,全力保障供给,促进新型消费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达到今年上半年以来低点,此后的5月和6月,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促消费政策显效,国内消费稳步回升。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升,同比增长3.1%。近期消费回稳势头进一步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稳”“保”“新”上下大力气,努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固“稳”,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帮扶力度,支持各地结合实际依法出台措施,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值得关注的是,《意见》还提出,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更好以投资带消费。“消费相关基础设施既包括乡镇商贸综合体、冷链物流设施等传统消费基础设施,也包括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例如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覆盖核心商圈,推进智能快件箱等终端建设共享等。”重庆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少波介绍,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能够发挥投资乘数效应,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并增加收入,也能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从而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抓“保”,全力保障消费供给。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支持各大中城市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郭丽岩说,《意见》提出畅通重要生活物资的物流通道,有助于打通流通的堵点卡点,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强“新”,充分发挥适应防疫需要的新型消费优势。促进新型消费,科学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消费,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聚焦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综合施策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日益丰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但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消费发展水平仍有差距,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有待增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待提升。“例如服务型消费方面,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意见》提出有序破除一些重点服务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完善旅游度假、养老等领域服务标准,抓住了消费升级的趋势,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匡贤明说。从中长期看,如何更好地挖掘消费潜力?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例如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等。二是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例如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等。“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助于解决后顾之忧,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清彬说。三是以改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同时,还将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依然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18 |
千万人口城市大变局:哈尔滨退出 武汉增最多 | |
你知道目前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多少个吗?由于哈尔滨的退出,最新答案是17个。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根据《2021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底哈尔滨常住人口为1000.1万人,按此计算,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减少了11.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也就此退出了千万人口之城的行列。随着哈尔滨的退出,东北地区目前已经没有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了。哈尔滨人口已经自然负增长,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3.7万人,出生率3.9‰;死亡人口5.6万人,死亡率5.9‰。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哈尔滨也是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东北地区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其中,2021年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为全国最低。重庆领衔17个人口千万之城根据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排行,人口超过千万的17个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武汉、杭州、临沂、石家庄、东莞、青岛、长沙。其中,重庆是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唯一人口在3000万大关以上的城市。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212.43万人,比第二名的上海(2489.43万人)还多出了723万人。重庆市统计局分析,近年来,重庆社会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对外省市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市外来渝人口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市外外来人口数量达到222.77万人,比2015年增加53.60万人,增长31.7%。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净流出人口规模始终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口流动格局逐渐形成。北京、天津、石家庄人口减少从常住人口的变动情况来看,在这17个千万人口之城中,有三个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分别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其中,北京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天津2021年末常住人口总量1373万人,跟2021年天津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20年常住人口1386.6万人相比,减少了13.6万人。石家庄2021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120.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8万人。成都常住人口总量逼近北京上海、北京、成都常住人口总量在2000万以上级别,其中,成都常住人口总量进一步逼近北京。数据显示,成都2021年末常住人口2119.2万人,跟北京的差距只有69.4万人。从增量来看,成都2021年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24.5万人,这一增量在17个城市位居第二。成都这些年经济稳定增长,2021年GDP逼近2万亿大关。而且,成都连续13年稳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曲《成都》也让无数人对成都人悠闲安逸的生活方式心生羡慕。成都,对于人口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武汉常住人口增量最多武汉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这一人口增量在17个千万人口城市中独占鳌头。武汉常住人口为何增长如此之多?2021年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全面恢复,GDP超1.77万亿元,增长1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分析,2021年武汉经济满血复活,原先在外的人员大量回流。同时,很多大企业第二总部落地武汉,光谷的创新科技企业集聚,再加上“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带动武汉人口的增长。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