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发展韧性继续彰显——聚焦10月份国民经济数据 | |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今年10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发展韧性继续彰显。统计数据显示,生产需求保持恢复态势。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3%。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1%。尽管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保持基本平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全球通胀压力高企,我国持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价格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移动通信基站设备、5G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1%和18.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8%、81.4%和69.9%……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绿色能源产品不断涌现。“总的来看,10月份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新动能积蓄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韧性继续彰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5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经济恢复有所放缓,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尽管工业保持恢复态势,但受疫情多发散发、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有所放缓。当前是拓展经济回稳向上态势的关键窗口期。付凌晖说,要狠抓政策落实,科学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力争实现更好发展结果。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文件,以21条举措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投放,同等支持采购国内外设备……“随着稳投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付凌晖说,从消费来看,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新的消费模式不断增加,消费会逐步改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要求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随着这些措施有效落实,有利于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利于市场需求恢复和经济循环畅通。”付凌晖说。重点行业带动作用有望继续发挥。10月份,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这两个行业产业链比较长,对上下游带动作用会持续发挥。同时,近期化工、钢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生产扩张。“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说,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关注市场主体,紧盯市场主体精准实施各项政策。进一步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即申即退;实施支持企业创新的阶段性减税政策……安徽、湖南等多地税务部门升级信息系统,积极利用税收大数据,便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前期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措施持续落地见效,对稳投资和扩消费将发挥积极作用,加上去年同期存在一定的低基数效应,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说。 转自:新华社 |
|
2022-11-16 |
挖潜数字化 激活新动能——企业上“云”用“数”亮点扫描 |
车间里,智能化调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仓库内,智慧仓储24小时不间断地拣货、发运;大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积极上云用平台……当前,工业企业正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产业链韧性、激发发展活力。加快建设5G全连接工厂,部署开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记者注意到,围绕降低企业数字化门槛,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应用,一系列部署密集展开,多项举措进一步落实落细。提质增效 智能制造走向纵深10月初,走进位于合肥的美的洗衣机工厂,工业机器人正在自动检测、码垛。控制中心操作间里,总经理张志民正紧盯屏幕,根据机器设备上报的数据,随时调整设备工艺参数,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和智能排查。“洗衣机的生产,各生产线设备往往要经过多轮调试和测验才能达到满意标准。依靠5G+MEC专网,AI智慧天眼、机器视觉检测等场景终端与核心网络互通,实现所有数据收取的自动化。”张志民说,现在订单响应的速度大幅提高,洗衣机工厂的交付周期缩短了56%,内销产品交付时间从27天下降到12天。柔性生产、智慧巡检、智能物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生产全链条、各环节,带来提质降本增效的深刻变革。在龙源电力集团,工作人员坐在北京的监控中心,就能管理2300多公里外的广东风电场。AI风机巡检可以代替电力工人冲在一线最危险的地方,让巡检效率最高提升10倍。在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仓库里,已装箱的成品正通过环形皮带机传送至收寄口,仓库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拣货、揽收及发运。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持续提升。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了生产方式变革、提升了管理运营效率、降低了生产物流成本。同时在产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中,数据的采集、存储、连通,丰富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也为数据要素驱动社会经济转型提供关键一环。”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对记者说。增强韧性 中小企业积极上“云”不仅大企业加快布局云上产业链,中小企业也将数字化作为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在苏州高新区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偌大的车间里,高大的机械臂灵巧地上下翻飞,精准完成电子测试设备及相关部件的传输、加工、检测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正根据当前生产进度,自动调整后续工单的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产品二维码可追溯生产进度状态和材料使用情况,如使用了错误材料,产线会自动提示并停止生产……“依靠工业互联网和云平台,数据可视化实现了对产品生产流通的实时掌握,增强了应对市场变化的确定性。”公司信息化总监张良说,数字化改造前生产设备都是“孤立”的;改造后设备空转率明显降低、加工精度明显提高。预计今年企业产值将提升30%左右。加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投入,开辟新市场空间;用好地方政府“上云券”、积极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供应链效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大量中小企业正通过上“云”用“数”,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拥抱发展新机遇。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近年来持续走高,近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因企施策 多举措助推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自身谋转型谋发展的同时,政策支持也在持续完善。从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到加快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再到支持鼓励大企业建平台、园区和集群用平台,当前一系列拓宽数字化应用的举措不断落实落细。下一阶段,企业如何更好地用好数字技术红利?王建伟说,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企业而言,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企业,将分门别类因企施策。其中面向大企业,将鼓励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供需匹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向行业内延伸。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的“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问题,工信部、财政部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从2022年到2025年,打造4000至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福建、宁夏、陕西等地拿出“真金白银”举措降低企业支出成本、推出优质低价的数字化服务。三大运营商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互联网专线费用……多方积极行动,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我们将从供给和应用双向发力,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支持体系和赋能体系,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扩面、提质、增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2022-10-24 |
总数达173家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 |
诞生大量前沿创新成果,持续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部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截至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年增加84家,为创新发展贡献了“高新力量”。“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介绍,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2021年,国家高新区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国内生产总值。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在量子信息、高速铁路、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5G通信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参与蛟龙号研制、神舟十四号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等许多第一,均诞生在国家高新区。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天津风能产业……一张张“创新名片”闪耀神州。“今年1至7月,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8.1%;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出口总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说。据介绍,到“十四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20家左右,实现东部大部分地级市和中西部重要地级市基本覆盖。下一步,科技部将推动国家高新区坚持“又高又新”的发展要求,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服务科技企业为重点、以金融支持为保障,加强各类资源的统筹协调,加快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转自:新华社 |
|
2022-09-19 |
赋能千行百业 5G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 | |
截至今年6月底,融合应用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5G应用 赋能千行百业基于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的传输特性,5G融合应用已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5G不仅带来更高速、优质的网络体验,也为数字经济发展修好桥、铺好路。中国移动落地5G行业商用项目超1万个。中国电信累计打造5G定制网项目超2500个,累计5G行业商用项目超6000个。中国联通打造超过400个5G应用场景、15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项目、5000个5G商业化行业应用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5G个人应用在用户规模、新型终端、新型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覆盖超高清视频、体育赛事、居住服务、购物等多个重点领域,虚拟数字人、5G消息、5G新通话、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个人应用迅速发展,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5G融合应用已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并在200余家智慧矿山、1000余家智慧工厂、180余个智慧电网、89个港口、超过600个三甲医院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5G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再造助推企业降本、提质、降耗、增效走进浙江宁波极氪智慧工厂总装车间,总拼工位上一名佩戴AR眼镜的巡检人员格外引人瞩目。“这是5G+AR巡检。”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工业互联网部总经理方波介绍,依托5G企业虚拟专网、5G智能网络运维平台,巡检员只需走到设备旁边,各种运行参数就能实时投射到AR眼镜上。清晰直观的可视化数据,让巡检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基于5G的AR巡检应用,只是宁波联通与吉利汽车集团联合打造的5G智慧工厂前期落地十大应用场景中的一个。极氪智慧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5G实时数据实时采集、基于5G的AR远程协作平台、基于AI技术的轮胎检测、个性化选车、焊接可视化、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群控、无人叉车等应用,让工厂生产效率提升超过20%,能源利用率提升15%。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工业领域的融合创新、交叉创新不断深化,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推广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助推企业降本、提质、降耗、增效。——让工厂生产更高效。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打造5G智慧工厂,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降低70%,人均产值提升12%,产品不良率降低15%。——让港口运输更便捷。中国联通助力打造大湾区首个5G无人智慧港口——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5G全自动无人码头,实现对无人轨道吊、无人岸桥的远程连接和控制。——让电力供应更智能。中国电信通过5G网络切片,开展智能分布式配电、配电态势感知、输配电网络监控、削峰填谷四大专题攻坚,协助国网青岛打造更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电网。——让矿山作业更安全。中国移动联合蒙发能源建设内蒙古窝兔沟煤矿5G智慧矿山,实现综采工作面少人化,单天下井人员减少46%以上,单位耗能和用电量均下降20%。助力民生服务普惠升级线上化、远程化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模式日益普遍北京协和医院联合中国移动实施了全球首例5G眼科激光手术,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福建电信在鼓岭旅游度假区建成覆盖全景区的5G网络,落地了5G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民宿监管系统等“5G+智慧旅游”项目应用,助力旅游度假区客流量提升13%。中国移动携手江苏苏州电教馆创新5G虚拟教学,利用5G高速率、低时延特性,打破地域限制实时共享课堂画面,实现远程双向课堂的“云互动”。基于“物理实体+数字孪生”的5G融合应用,线上化、远程化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模式正加速升级,5G赋能民生领域取得累累硕果。——让医疗资源更均衡。海南省携手中国联通和华为打造“5G智慧医疗点亮海南健康岛”项目,在18个市县医院、340家乡镇卫生院和2700家村卫生室部署的5G远程医疗设备,让患者平均看病时间缩短3至5个小时,就医效率提升30%。——让教学更有趣。中国电信打造深圳云端学校,结合AI、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沉浸式的智能教与学环境,现已覆盖全市26所学校80个班级。——让农村更美好。中国联通基于5G+平台基座能力,打造数字乡村服务云平台,围绕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信息惠民服务、智慧绿色乡村、乡村网络文化等6个重点方向开发数十款应用,截至2021年底,累计服务行政村超过15万个。——让社会更安全。中国移动联合深圳坪山区推出5G政务双域专网,打造了智慧办公、智慧政务服务、智慧防疫、智慧应急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了疫情防控迅速响应、应急场景快速部署、智慧社区“末梢神经”全触达。促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上午9点,湖南衡阳街头车辆川流不息,两台自动驾驶清扫车也已经被自动唤醒,行驶在衡山科学城作业区域。自主避障、自主清扫、连续作业,基于5G“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自动驾驶清扫车完成当日任务后自动入库。与此同时,30台蘑菇车联自动驾驶出租车驶入高新区大道,为市民提供公共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助力城市公共服务‘降本增效’。以环卫场景为例,智能环卫车不受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的限制,风雨无阻、连续作业,更可助力城市解决环卫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蘑菇车联工作人员介绍。据介绍,衡阳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城市级自动驾驶落地项目,设计总里程达200公里,一期道路智能化升级已于今年上半年落地,自动驾驶环卫车、巡逻车、公交车、接驳车、出租车等多种城市公共服务车辆已批量试运营。5G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的传输特性,让自动驾驶成为5G重大应用场景的同时,也推动了新技术、新模式的持续创新,让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数字经济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力量。——让体验更真实。走进工业遗址首钢一号,借助前沿科技改造成为XR(扩展现实)科技主题乐园,为用户带来无线缆、不背包、低延时的竞技体验。——让视角更自由。在杭州智能亚运场馆,从办赛到参赛到观赛将体现全环节的5G+智能化变革,让观众在明年的亚运会上可以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视觉盛宴。——让游戏更畅快。中国移动云游戏平台支持合作伙伴在边缘节点快速部署、一键分发,1080P高清游戏时延降至20毫秒,云游戏让用户实现跨端畅玩。“我国行业众多,各行业、各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个性化更为突出,5G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差异明显。”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5G应用要充分把握5G应用发展的阶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特点,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平台作用,持续挖掘、培育、落地一批典型项目,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鼓励产业各方开展5G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服务创新,构建5G融合应用大生态。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8-24 |
云改数转 中国电信打造5G高质量发展模式 | |
“应急使命2022”演习,彩虹无人机携带5G基站飞天;为建“5G井下人员定位通信平台”,电信人携5G入地;为帮渔民找到致富路,电信建起了“海上5G基站”平台……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陆海空天全域网络布局的运营商,如今,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商用网络。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截至5月底,中国电信已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79万座,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5G网络建设、规模发展和运营之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做强5G网络5G时代,中国电信提出并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为打造高品质5G网络,中国电信坚持5G SA引领,携手中国联通首创5G网络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商用网络,达到了“1+1>2”的良好效果。据中国电信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通过共建共享,已累计节省网络投资超过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指出,5G是云网融合最好的用武之地。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不断提升5G云网能力。做优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强调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近年,中国电信在应用方面奋辑扬帆。在To C领域,先后推出多款5G云手机,同时对传统个人业务进行5G改造。5G消息、5G新通话相继出现,极大拓展了传统短信和音视频通信的内涵。而在全运会赛事直播中,陕西电信首次将5G﹢AI﹢VR的“智慧观赛”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国家级体育盛事。据中国电信近日发布的5月份运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总数达2.2447亿户,5G渗透率58.89%。To H方面,中国电信全面升级家庭信息化服务,推广5G+光宽带 +WiFi 6“三千兆”接入和全屋WiFi服务,全面推广全屋智能、智慧社区等数字化解决方案……B端市场作为5G最主要的赋能目标,中国电信从树标杆转向规模复制,以5G定制网产品为抓手,探索形成涵盖“网、边、云、用、服”的“NICES”模式加快5G应用拓展。“致远”“比邻 ”“如翼”三类不同的定制网服务模式,实现“云网一体,按需定制”。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累计打造了5G定制网项目超2500个,累计5G行业商用项目超6000个。中国电信正全面启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以中国电信为主承办社会治理、智慧工业、智慧教育、智慧商业、智慧金融等专题赛道,联合承办智慧文旅、通用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应用安全、5G消息等专题。做强5G生态体系打好“团体赛”近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究院在成都正式揭牌。该研究院将围绕云网融合、6G、人工智能、安全、量子科技等领域加快创新步伐。这不但表明中国电信在完善5G网络的同时,向6G等前沿领域进发的节奏加快,也意味着中国电信做强生态的决心。在巴塞罗那,中国电信分别与华为、中兴通信举办“云网核心能力创新成果”全球发布会;两会期间,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近日,北京电信联合华为召开“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浙江电信携手华为在金华市东阳迎宾大道完成了新一代高容量、新架构 2.1GHz 8T8R 5G部署,加快打造5G精品网络……作为一家高度重视生态创新合作的企业,中国电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共同发展。对于行业而言,中国电信通过千余项开放数字化原子能力,打造5G产业创新联盟、5G融合应用开放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实施更深层次的务实生态合作,共同打造产业共赢新生态。 转自:通信信息报 |
|
2022-08-08 |
制造业:铸就大国发展引擎 | |
曾经火车上两天两夜走南闯北是常态,如今“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跑遍神州大地,已经成为当下更快捷、更舒适的出行选择。曾经受制于盾构机的研发,很多城市对地铁轨道交通望而却步,如今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顺利运行,穿山入地,可以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曾经载人航天遥不可及,如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乘组送入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又迈出坚实一步……十年来,我国不断打破历史纪录,一批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勇攀新高峰。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一项项可喜的成绩、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见证着中国制造业的伟大飞跃,更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年来,我国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谱写出十年非凡华章。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0%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据,勾勒出十年来中国制造的非凡发展足迹。十年来,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我国制造业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40%以上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十年来,我国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装备等产品增势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翻番。部分领域智能制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向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快于整体制造业发展速度,在制造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含金量正在不断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不断增加。”付保宗说。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重点地区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效益”描绘制造业发展新蓝图。关兵表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100排名中,我国内地有19个集群入榜。新型显示是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载体之一,技术附加值高且迭代速度快。付保宗谈道,十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飞跃,川渝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布局了很多先进的新型显示重大项目,为我国下游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配套支撑作用。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年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重点领域创新迈上新台阶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群星闪耀,制造业强国步履铿锵。“神舟”启航只是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创新迈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从深海的“奋斗者”号成功万米坐底,到蓝天的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再到升空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从农田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到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再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投入运行,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首席专家蒋明炜对记者表示,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挺起制造业脊梁,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在长江三峡投运,世界首套8.8m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这一连串的“首个”,展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聚焦产业技术基础补短板,突破技术封锁;深耕优势领域锻长板,练就“独门绝技”……实践证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是稳链强链的有生力量,也是推动制造业创新的生力军。十年来,我国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制造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一大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企业达到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企业创新力度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额投入强度成倍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现阶段,我国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关兵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我国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较为完整的梯度培育体系。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智能、绿色运行的智慧管廊,让智慧化工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料、产品输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微能网还可以帮助园区提高冷热电综合利用水平;在高端装备行业,设备画像云盒连接高端装备,把装备实时加工信息、加工状态和安全状态、报警信息回传云平台,通过平台提醒客户定期按时对设备进行点检、保养;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车间里,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的工业照相机正在为质检工作保驾护航,不仅对产品表面的瑕疵进行直观判断,还将缺陷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反推生产设备、工艺或流程中的问题。这些案例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写照。十年来,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个和25.9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数字化转型代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世界各国产业和创新竞争的制高点,对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中高端延伸;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的变革也催生出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创新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等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据还可以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内外部连接,实现数据和技术应用在多产业、多链条的网状串联和协同,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和客户价值。走进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就能看到现场独具特色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对话、设备与设备的对话。通过发力智能制造,徐工集团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当前,智能制造正在为制造强国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我国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智能制造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多家。”关兵对记者表示,十年间,我国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制造业“双创”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速普及,推动工业增长动力发生根本性变革,加速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 转自:中国电子报 |
|
2022-08-08 |
覆盖国民经济四十个大类、建设速度超出预期——5G应用加速走深向实 | |
工信部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G基站已累计开通185.4万个,其中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同时,融合应用赋能提速,5G和千兆光网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广落地,5G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当前,我国5G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发展关键期。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应用不断走深向实,在稳投资、强产业、促消费、助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个人应用带来全新体验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已满3年,在适度超前原则下,5G网络建设速度超出预期。5G商用以来,个人应用在用户规模、新型终端、新型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用户规模方面,截至5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4.2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7334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25.8%,占比较上年末提高4.2个百分点。5G流量占移动流量比重达到27.2%,较去年同期增长19.1个百分点。在应用终端方面,当前获入网许可的5G设备终端数达868款,较上年末净增196款。其中,5G手机终端601款,较上年末净增110款。在应用场景方面,5G在个人用户端应用已覆盖超高清视频、娱乐游戏、体育赛事、居住服务、购物等多个重点领域,虚拟数字人、5G消息、5G新通话、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个人应用迅速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验。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性与超高清视频、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围绕视、听、看、玩等消费领域将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不过,目前5G在个人用户端应用整体上仍处于探索孕育阶段,主要基于当前主流智能终端、APP等进行优化和服务升级,提升用户体验,仍面临着现象级应用尚未突破、产业基础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个人用户端是5G发展基本盘。应鼓励运营企业、设备厂商、互联网企业、投融资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技术、产业、标准、应用等各方面工作,打造良好5G个人应用创新生态。行业应用多点落地开花近日,记者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用手机扫描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上线的“5G+AR游览体验场景”后,立即在屏幕上看到布满荷叶的湖面上浮现出一片缤纷摇曳的“樱花林”。尽管是炎炎夏日,通过“5G+AR”技术却能身临其境感受“樱白似雪,落樱缤纷”的春日盛景。行业应用一直是5G应用的关键和重点。近年来,工信部通过联合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联合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能源局等开展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试点示范,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等系列举措,推动5G行业应用探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应用范围从单点向多点落地开花,应用深度从生产外围向核心环节加速渗透。5G在行业端的应用已驶入快车道。王志勤介绍,据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统计,1.2万个参赛项目中已有接近半数项目实现“商业落地”和“解决方案可复制”。在钢铁、电力、矿山、港口、医疗等先导行业领域,智能挖掘与生产控制、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现场辅助装配等应用场景开始实现解决方案复制。联想合肥产业基地的智能化PC整机生产线,经过5G技术加持,产线上160台设备和50台机械手全部通过5G技术接入生产管理系统,可根据不同订单需求进行灵活、快速换线,进而实现更加柔性、高效生产,其自动化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5G融合应用已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5G行业虚拟专网加快建设,由去年7月的1655个提升至6518个,增长近3倍,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开拓应用新空间5G个人应用和行业应用相辅相成。个人应用是发展基本盘,随着我国5G网络进一步覆盖以及个人用户规模攀升,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有利于降低产业成本,促进5G行业应用发展;行业应用则是5G应用发展新空间,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特性,使得5G能够支持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因此,在满足个人需求基础上,从5G开始,移动通信探索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空间,成为新的蓝海方向。“5G应用可以加强行业端和个人用户端协同发展。可考虑利用行业级应用不断促进5G+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的成熟,积极在文旅、商圈、媒体、电竞等行业领域推进行业端到个人用户端业务的发展。”王志勤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5G的持续演进以及在应用上的融合创新,为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化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无论是个人用户端应用还是行业数字化业务,都对5G的网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记者了解到,在统筹推动个人和行业应用发展方面,工信部将夯实基础,提升应用支撑能力。坚持以建促用、建用并举原则,面向个人和行业用户需求,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加快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5G技术支撑能力。积极丰富应用产品体系,鼓励企业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加快基于5G模组的高清摄像头、工业级路由器/网关、车载联网设备等各类行业终端研发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应用领域,将重点聚焦有规模化发展空间的工业制造、医疗、矿山、港口、电力等关键行业,以重点行业、重点场景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政策牵引、发布场景指南、打造应用标杆等方式,探索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面向个人应用领域,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围绕5G新终端、新内容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积极推动5G在大型赛事活动、文娱、居住、健康养老等信息消费领域的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平台作用,面向行业应用端和个人应用端设置专题赛道,持续挖掘、培育、落地一批典型项目,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鼓励产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服务创新,构建5G融合应用大生态。”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说。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7-27 |
我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情况整体向好 | |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拓展支持渠道、汇聚支持主体,工业互联网企业从中受益,在各路资金的加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近5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入工业互联网的广阔蓝海,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新增上市企业43家,累计融资金额833.63亿元。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保持较高的创新创业活跃水平,创业者持续涌入相关领域,各类资金持续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布局。2019年以来,科创板一直都是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阵地。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71家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占工业互联网全部上市企业的34%。3年来,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数量稳步增加,企业的市值和融资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提升。区域集聚效应突出,行业领军企业加速发展。从地域分布看,新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截至2021年底,209家上市企业中,超过10家的省市有6个,包括广东45家、北京35家、江苏28家、浙江22家、上海19家、山东14家。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然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但从区域集聚的角度看,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津京冀、以苏浙沪为核心的长三角、以广东为核心的大湾区三大产业发展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越发凸显,不断形成对周边省市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2021年,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逐渐回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路径。报告显示,2021年基本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回暖的态势,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整体水平。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可盈利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报告预测,2022年技术融合创新将开辟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蓝海。2022年,伴随市场、金融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叠加技术的快速演进,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将加速突破,在政策利好、资本注入、新参与者涌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极有可能迎来重大突破。同时,随着各项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程度不断加深,将带动产业发展向细分领域沉淀,5G芯片设计、云端和边缘侧系列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产品,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及相关解决方案,安全集成解决方案等有望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领域。 转自:人民邮电报 |
|
2022-07-26 |
从11万亿到45万亿!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升至39.8% | |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统计测算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我国将从哪些方面着重发力?7月8日,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汕头召开,12位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良策。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在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表示,广东省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快数字化发展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孙志洋表示,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两位。5G基站数、光纤用户数、智能终端、4K电视产量等均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也在大会上正式发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这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引性文件,旨在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典型案例参考,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发展“新基建”数字时代,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地夯实,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5G网络。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已经建成了170万个5G基站,5G用户也达到了4.28亿。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中国联通加快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精品网络,累计开通5G共享基站86万站,打造带宽提升3-4倍的全光算力网络,连接“东数西算”八个枢纽节点以及24个联通自有大型数据中心,助力打通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大动脉。“广东数字经济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未来还将大有可为。”刘烈宏称,“目前,中国联通在广东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超过260亿元,开通5G共享基站8.8万站。中国联通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同时,公司在汕头加快建设中国联通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粤东5G边缘云中心,助力广东数字经济夯实发展。”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数字化继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王志勤称,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表示,“未来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将持续完善,各地区将出台政策支持本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未来几年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中国联通积极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深耕5G加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联通在广东打造了格力电器、宝钢湛江钢铁、达意隆三个工信部5G加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项目。刘烈宏介绍:“以钢铁行业为例,我们为宝钢湛江钢铁定制与工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的5G工业专网,正式投用了应用5G控制生产线的操作室,生产效率提升约50%,节省成本约每年2亿元。”南方电网推动电网的产业数字化和电力数字产业化。南方电网总工程师汪际峰表示,南方电网构建数字电网,通过超大的算力,提升了电网维护水平。全国前十名的城市供电可靠性,南方电网占了六席。南方电网也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城市建设,电力数据存储量大幅增加近百倍。王蕴辉称,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由深化局部应用迈向突破全面集成,将出现一批针对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形态,深耕行业领域的制造业数字化供应商,数字化供给体系初步形成。数据价值挖掘探索更加深入我国的整个数据要素市场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现阶段呈现出数据定价以协商定价为主,数据交易主要靠场外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呈现主体小散差,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很突出。专家建议,要加快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数据价值挖掘的探索更加深入。”王志勤称,“基于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链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深化。数据资产化探索逐步深化,数据确权在顶层规划中有序推进,数据定价、交易流通等重启探索,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不断地加速。赛迪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占全球占比将接近30%,是世界上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庞大的数据要素价值亟待释放。张立称,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数据开发和数据治理的新模式,广东、广西、重庆等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案陆续出台,推动数据共享,流通、挖掘潜在的数据价值,已是大势所趋。王蕴辉预测,随着更多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数据将在未来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11 |
价格或单边下行 模拟芯片厂商积极应对 | |
近日,模拟芯片大厂德州仪器通知客户,今年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将得到缓解。此前,德州仪器部分产品价格下跌近八成。作为模拟芯片领域的“王者”,德州仪器的此番变动,也意味着以电源管理芯片(PMIC)为首的模拟芯片的价格涨势放缓。有业内人士认为,芯片缺货高峰期已过,模拟芯片价格可能会迎来单边下行的走势,芯片企业应提早做好应对准备。模拟芯片“三强”曾经扩产忙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模拟芯片市场可谓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热。由于新能源汽车、5G等需求快速增长,自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缺芯情况发生以来,模拟芯片出现严重缺货,同时价格也持续大涨,其中占比最大的电源管理芯片更是严重供不应求,成为半导体市场抢手的品类。IC Insights报告显示,2021年,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增长了30%,高于集成电路市场26%的增幅,每个通用和特定应用模拟产品细分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销售增长。在这期间,众多企业开始扩张模拟IC业务,排名前三的德州仪器、ADI以及Skyworks均开始“野蛮生长”。德州仪器在模拟芯片市场稳居第一,且一向对扩产持谨慎态度,但在2021年7月以9亿美元收购了美光科技位于美国犹他州的一座12英寸晶圆制造厂。德州仪器计划将其进行改造,用于制造65nm和45nm工艺的模拟和嵌入式芯片。排名第二的ADI通过并购的方式,快速追赶德州仪器。在2021这一年,ADI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完成了对同为模拟芯片巨头的Maxim的收购,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模拟市场的地位。彼时ADI公司市值约为460亿美元,Maxim公司市值约为170亿美元,业内预估两个公司合并后的价值接近700亿美元,大大缩小了与德州仪器的差距。排名第三的Skyworks营收在2021年间增长了49%,增幅是前十大厂商中最高的。2021年7月,Skyworks以2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ilicon Laboratories的基础设施和汽车业务,以加速其在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工业和电机控制、5G无线基础设施、光数据通信、数据中心和其他应用领域的扩张。在其通信业务中,与苹果的合作贡献了59%的销售额,苹果也成为了Skyworks2021年最大的客户。可以看出,借着市场的火热,模拟芯片企业开始迅速成长,甚至开始不断缩小与德州仪器的差距。2018年德州仪器模拟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为18%,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的ADI模拟芯片市场占有率仅为8%,其余的巨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也均为个位数字。而到了2021年,德州仪器在整个模拟芯片市场的份额为19%,排名第二的ADI的市场占有率追到了12.7%,排名第三的Skyworks虽然只有8%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却在2021年有了49%的增长。前十大厂商占模拟芯片市场的68%IC Insights的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前十大模拟芯片厂商的销售额总计达到504亿美元,占整个模拟市场的68%。且长期以来,前十大厂商的排名变动也并不大。因此,整个模拟芯片的市场一直存在着寡头效应,以德州仪器为首的巨头厂商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整个市场带来巨大影响。而此前模拟芯片的火热,除了让德州仪器等巨头赚得盆满钵满之外,下面的中小企业也同样尝到了甜头,纷纷开始扩产、并购,以期占据的市场份额愈来愈多。“模拟芯片大厂一般都采用IDM模式,通过不断地横向并购,来扩充自己的整体规模,进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大厂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存量市场,因此在市场下行期间扩张,也是抢占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一种策略。”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说道。以德州仪器为例。尽管市场传出模拟芯片价格将下跌的消息,但德州仪器依旧在今年5月19日宣布,它位于德克萨斯州谢尔曼的全新12英寸半导体晶圆制造基地破土动工,该项目投资约300亿美元,计划建造四座工厂以满足长期的市场需求。这些新工厂每天将制造数千万颗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市场的各类电子产品领域。德州仪器董事长、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谭普顿表示:“这是德州仪器长期产能规划的一部分,旨在继续提升德州仪器的制造能力和技术竞争优势。”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刘暾认为,对于龙头企业而言,由于其资金雄厚且抗风险能力更强,能够在市场波动期保持一定的竞争力,甚至趁着其他中小企业按兵不动之时,进一步扩展市场。因此,德州仪器能做到一边降价的同时,一边大肆扩产。据了解,德州仪器旗下的模拟芯片产品型号累积达到十几万个,即使是通用型号也有几万个。所以,尽管目前部分模拟芯片价格已经大幅下降,但仍有大部分芯片可以保证德州仪器的收入不会出现大幅波动。而这却使得其他中小企业变得十分被动。客户的高库存量,以及头部企业的高产能和低价格,可能会增加小企业的竞争压力。对于头部企业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拓展市场的机会。中小企业应做好市场波动的准备虽然在模拟芯片领域中,手机、汽车等火热的赛道几乎被巨头们“霸占”,但物联网模拟芯片市场或许会成为中小企业的机会。有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由2019年的120亿增加到2025年的246亿,市场前景广阔。其中,模拟芯片是实现物联网技术中“电子+”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物联网的兴起以及“电子+”应用的普及,模拟芯片需求将大大增加。刘暾表示,由于物联网应用丰富,模拟芯片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非常多,巨头企业很难将所有的场景都覆盖。同时,由于场景繁多,在物联网应用中,通用类的模拟芯片很少,一般均采用定制化的模拟芯片。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在自己擅长的应用领域中,通过芯片的定制化,来开发自己独有的产品,构筑属于自己的商业壁垒。步日欣认为,近几年芯片行业受外界影响颇多,改变了以往的周期性和平稳发展状态,整个行业都处在一个波动较大的阶段。在这样的状态下,芯片企业应该做好应对波动的准备,避免因为短期剧烈波动导致现金流出现问题。对于模拟芯片厂商而言,亦是如此。 转自:中国电子报 |
|
2022-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