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国民经济四十个大类、建设速度超出预期——5G应用加速走深向实 | |
工信部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G基站已累计开通185.4万个,其中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同时,融合应用赋能提速,5G和千兆光网融合应用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推广落地,5G应用案例数超过2万个。当前,我国5G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发展关键期。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应用不断走深向实,在稳投资、强产业、促消费、助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个人应用带来全新体验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已满3年,在适度超前原则下,5G网络建设速度超出预期。5G商用以来,个人应用在用户规模、新型终端、新型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用户规模方面,截至5月末,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4.2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7334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25.8%,占比较上年末提高4.2个百分点。5G流量占移动流量比重达到27.2%,较去年同期增长19.1个百分点。在应用终端方面,当前获入网许可的5G设备终端数达868款,较上年末净增196款。其中,5G手机终端601款,较上年末净增110款。在应用场景方面,5G在个人用户端应用已覆盖超高清视频、娱乐游戏、体育赛事、居住服务、购物等多个重点领域,虚拟数字人、5G消息、5G新通话、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个人应用迅速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体验。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性与超高清视频、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围绕视、听、看、玩等消费领域将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广阔。不过,目前5G在个人用户端应用整体上仍处于探索孕育阶段,主要基于当前主流智能终端、APP等进行优化和服务升级,提升用户体验,仍面临着现象级应用尚未突破、产业基础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仍需优化等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个人用户端是5G发展基本盘。应鼓励运营企业、设备厂商、互联网企业、投融资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技术、产业、标准、应用等各方面工作,打造良好5G个人应用创新生态。行业应用多点落地开花近日,记者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用手机扫描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上线的“5G+AR游览体验场景”后,立即在屏幕上看到布满荷叶的湖面上浮现出一片缤纷摇曳的“樱花林”。尽管是炎炎夏日,通过“5G+AR”技术却能身临其境感受“樱白似雪,落樱缤纷”的春日盛景。行业应用一直是5G应用的关键和重点。近年来,工信部通过联合9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联合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能源局等开展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试点示范,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等系列举措,推动5G行业应用探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应用范围从单点向多点落地开花,应用深度从生产外围向核心环节加速渗透。5G在行业端的应用已驶入快车道。王志勤介绍,据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统计,1.2万个参赛项目中已有接近半数项目实现“商业落地”和“解决方案可复制”。在钢铁、电力、矿山、港口、医疗等先导行业领域,智能挖掘与生产控制、机器视觉质检、无人智能巡检、现场辅助装配等应用场景开始实现解决方案复制。联想合肥产业基地的智能化PC整机生产线,经过5G技术加持,产线上160台设备和50台机械手全部通过5G技术接入生产管理系统,可根据不同订单需求进行灵活、快速换线,进而实现更加柔性、高效生产,其自动化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5G融合应用已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5G行业虚拟专网加快建设,由去年7月的1655个提升至6518个,增长近3倍,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开拓应用新空间5G个人应用和行业应用相辅相成。个人应用是发展基本盘,随着我国5G网络进一步覆盖以及个人用户规模攀升,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有利于降低产业成本,促进5G行业应用发展;行业应用则是5G应用发展新空间,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特性,使得5G能够支持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因此,在满足个人需求基础上,从5G开始,移动通信探索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空间,成为新的蓝海方向。“5G应用可以加强行业端和个人用户端协同发展。可考虑利用行业级应用不断促进5G+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的成熟,积极在文旅、商圈、媒体、电竞等行业领域推进行业端到个人用户端业务的发展。”王志勤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表示,5G的持续演进以及在应用上的融合创新,为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化带来了更多可能。同时,无论是个人用户端应用还是行业数字化业务,都对5G的网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需求。“十四五”时期是我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记者了解到,在统筹推动个人和行业应用发展方面,工信部将夯实基础,提升应用支撑能力。坚持以建促用、建用并举原则,面向个人和行业用户需求,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加快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5G技术支撑能力。积极丰富应用产品体系,鼓励企业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加快基于5G模组的高清摄像头、工业级路由器/网关、车载联网设备等各类行业终端研发和迭代升级。面向行业应用领域,将重点聚焦有规模化发展空间的工业制造、医疗、矿山、港口、电力等关键行业,以重点行业、重点场景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政策牵引、发布场景指南、打造应用标杆等方式,探索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面向个人应用领域,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围绕5G新终端、新内容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积极推动5G在大型赛事活动、文娱、居住、健康养老等信息消费领域的发展。“我们将充分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平台作用,面向行业应用端和个人应用端设置专题赛道,持续挖掘、培育、落地一批典型项目,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鼓励产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融合应用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服务创新,构建5G融合应用大生态。”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说。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7-27 |
从11万亿到45万亿!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升至39.8% | |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统计测算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我国将从哪些方面着重发力?7月8日,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汕头召开,12位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良策。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45万亿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在大会上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更加凸显。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表示,广东省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快数字化发展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孙志洋表示,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软件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两位。5G基站数、光纤用户数、智能终端、4K电视产量等均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也在大会上正式发布。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这是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引性文件,旨在为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典型案例参考,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数字经济建设。加快发展“新基建”数字时代,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关键支撑。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地夯实,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5G网络。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我国已经建成了170万个5G基站,5G用户也达到了4.28亿。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中国联通加快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携手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精品网络,累计开通5G共享基站86万站,打造带宽提升3-4倍的全光算力网络,连接“东数西算”八个枢纽节点以及24个联通自有大型数据中心,助力打通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大动脉。“广东数字经济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未来还将大有可为。”刘烈宏称,“目前,中国联通在广东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超过260亿元,开通5G共享基站8.8万站。中国联通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同时,公司在汕头加快建设中国联通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粤东5G边缘云中心,助力广东数字经济夯实发展。”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数字化继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王志勤称,2021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加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表示,“未来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将持续完善,各地区将出台政策支持本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未来几年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中国联通积极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深耕5G加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联通在广东打造了格力电器、宝钢湛江钢铁、达意隆三个工信部5G加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项目。刘烈宏介绍:“以钢铁行业为例,我们为宝钢湛江钢铁定制与工业生产体系深度融合的5G工业专网,正式投用了应用5G控制生产线的操作室,生产效率提升约50%,节省成本约每年2亿元。”南方电网推动电网的产业数字化和电力数字产业化。南方电网总工程师汪际峰表示,南方电网构建数字电网,通过超大的算力,提升了电网维护水平。全国前十名的城市供电可靠性,南方电网占了六席。南方电网也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城市建设,电力数据存储量大幅增加近百倍。王蕴辉称,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在由深化局部应用迈向突破全面集成,将出现一批针对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形态,深耕行业领域的制造业数字化供应商,数字化供给体系初步形成。数据价值挖掘探索更加深入我国的整个数据要素市场仍然处在初级阶段。现阶段呈现出数据定价以协商定价为主,数据交易主要靠场外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呈现主体小散差,市场流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很突出。专家建议,要加快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数据价值挖掘的探索更加深入。”王志勤称,“基于数据采集、标注、分析、存储等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链的数据资源化进程不断深化。数据资产化探索逐步深化,数据确权在顶层规划中有序推进,数据定价、交易流通等重启探索,迎来新一轮建设热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在不断地加速。赛迪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占全球占比将接近30%,是世界上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庞大的数据要素价值亟待释放。张立称,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数据开发和数据治理的新模式,广东、广西、重庆等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案陆续出台,推动数据共享,流通、挖掘潜在的数据价值,已是大势所趋。王蕴辉预测,随着更多大数据交易所的成立,数据将在未来成为企业间交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