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小微企业受益明显 | |
国家税务总局今天(7月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提振了发展信心。分行业看,4月1日—7月20日,制造业退税4844亿元,占比25.8%,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3.7%,共计退税7951亿元,金额占比42.4%;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退税金额分别占比22.2%、35.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留抵退税总量较大,市场主体共获得退税10371亿元,占比55.2%。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真金白银”为更多市场主体送上退税“及时雨”,增加现金流,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享受退税企业采购原材料等支出同比增长12.3%,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5.7个百分点;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比无退税企业高1.8个百分点。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二季度,办理退税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同比增长11.9%,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5个百分点;办理退税的高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8个百分点。另外,二季度,外资企业户均退税超过500万元,且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发挥了稳定外资预期的重要作用。 转自:央视网 |
|
2022-07-26 |
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8.6% | |
7月7日,由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物业服务指数系统承办的“中房指数2022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发布了《2022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下半年趋势展望》。中指院的数据显示,市场方面,2022年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均微幅上涨,涨幅分别为0.15%和0.17%,较2021年同期均大幅收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二季度百城新建住宅与二手住宅价格各月环比涨跌幅均在0.05%以内,房价整体呈现企稳横盘态势。上半年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超四成,三四线城市同比降幅最大。5月至6月,市场需求边际修复,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略有恢复,重点百城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持续收窄,5月环比转增,6月环比继续增长。土地方面,受房地产交易市场活跃度不足、企业资金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政府供地力度放缓,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供求规模均缩量明显,成交楼面价基本平稳,溢价率保持低位。企业方面,上半年9家房企销售额超千亿元,房企倾向布局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企业方面,2022年1月至6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均值为356.4亿元,同比下降48.6%,较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房企有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超百亿元的房企有8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7家。业绩目标方面,2022年上半年,15家代表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为32.0%,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50.5%。拿地方面,2022年1月至6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594.7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0.0%,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2022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房地产供求两端政策虽然持续调整,但购房者置业预期不足,叠加外部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仍延续低温态势。中指院分析指出,2022年以来,各地积极结合自身情况出台相关调控措施。上半年,全国已有超180个城市从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发放购房补贴和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调整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不断发力。热点一二线城市需求较为旺盛,因此政策调控优化较为谨慎;普通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政策调控频次较高,但市场对调控措施优化的敏感性弱,政策效果不明显。针对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该机构分析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下行过程中,政策在今年二季度改善力度加大,因此传导到市场销售端仍需时间;同时,考虑到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市场恢复过程也将趋缓。从短期政策来看,在市场未明显好转前,各地政策发布频次或将维持高位,供需两端均有改善空间,一线城市以微调为主,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政策放松力度继续加大。在此背景下,中指院预计,202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规模高位回落,新开工面积明显下降,投资面临调整压力”的特点。需求端,乐观情形下,预计下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小幅增长,带动全年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在7%左右;中性情形下,下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同比降幅或超10%;悲观情形下,下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仍小幅下降,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或超13%。供应端,土地明显缩量预计将拖累新开工修复节奏,新开工面积难改下降趋势,悲观情形下,全年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超20%。下半年,商品房竣工逐渐修复,将进一步带动投资好转,但全年投资仍面临调整压力。悲观情形下,若交易市场修复不及预期,企业资金面压力未得到更好改善,企业投资端或仍面临调整压力。转自:经济参考网 |
|
2022-07-11 |
动辄成千上万元!高考志愿填报成了桩热门生意 | |
高考志愿填报成了桩热门生意● 一些商家抓住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将志愿填报催生为一桩热门生意:销售“志愿填报卡”,或提供几千元至数万元的高考志愿咨询师“一对一”服务● 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个别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考生和家长应利用学校提供的各项指导,关注各大高校的招生咨询,多方比对后作出选择。如果一定要进行志愿填报咨询,那么要尽量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收费项目、服务内容,约定违约责任,以便出现问题后维权高考过后,对考生来说,接踵而至的志愿填报成了另一场“大考”。一些商家抓住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将志愿填报催生为一桩热门生意:销售“志愿填报卡”,或提供几千元至数万元的高考志愿咨询师“一对一”服务。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机构和服务背后的含金量参差不齐,高考志愿咨询师这一新生职业也充斥着混乱现象。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提醒,咨询只能作为参考,机构给出建议后,考生和家长还应具体了解相关情况,谨防被骗。建议考生和家长利用学校提供的各项指导,关注各大高校的招生咨询,多方比对后作出最优选择。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高价咨询名不副实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0年内注册的高考志愿填报企业达2431家,而近5年新成立的企业就有2119家。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以“志愿填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数百个商家在销售“志愿填报卡”。其中销量较高的一个商家,月销量达2000多笔。何为志愿填报卡?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主要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分为两种:一种是价格较便宜的志愿填报卡,考生只需在购买后,将自己的成绩和位次输入咨询App,即可查看当前成绩的可选学校,如果考生想查看院校专业信息等具体内容,则需开通会员,价格为数百元;另一种是咨询老师“一对一”服务,这类服务周期长,针对性强,收费也高。记者在网上找到一家名为“蜻蜓志愿填报”的机构,添加对方为好友后获知,该机构的操作模式是由咨询老师给学生生成填报方案,以线上填报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价格是5000元/名。来自天津市武清区的小陈正面临志愿填报的关键期,他多方打听后得知,如果自己想找一名有5年招考经验的志愿填报咨询师,需要花费近万元;普通的咨询师也要数千元。然而,考生即使花了高价钱,获得的服务质量也不一定等价。目前在河北省某大学读大一年级的小董对此有着深切体会。去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为了能上一所性价比高的学校,小董和家人将希望寄托给当地一家志愿填报咨询机构——该机构承诺,考生可根据机构提供的高校表单选择心仪院校和专业,再由机构提供专业意见,最后遴选志愿。填报志愿后不会滑档,如遇滑档,全额退款。听到如此承诺,小董和家人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当即支付了2000多元咨询费。几天后,小董将其拟好的志愿交给该机构,对方称“会结合小董的个人情况作出修改”。可最后他收到的志愿填报建议并不符合预期。“我在填报前就和咨询老师沟通过,哪些地方不想去,哪些专业不想报,可咨询老师给出的建议中,这些地方和专业赫然在列。感觉对方只是按照我的成绩和高考位次挑选学校,并没有考虑我的个人情况。”小董向记者吐槽说。他还发现最后一个志愿相当离谱,这所学校的投档线距离他的高考成绩位次近6万名,“显然是机构为了保底而选择的学校”。咨询师不需要经验简单培训就能上岗“高考志愿填报”经济走热,有些人看中了这条赛道,成为高考志愿咨询师。“名校毕业”“海归博士”“持有专业证书”,这些咨询师头顶光环,可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以“高考志愿咨询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出现了多条有关高考志愿咨询师的报考广告。记者点击进入名为“高考志愿指导师报名入口”的网站一探究竟。进入网页后,界面立即弹出一则通知,写着“咨询加张老师微信”,随后附带张老师的微信号码。而该网页显示其为“职业技能考试网”,营业范围从报名到拿证全过程,理疗养生、早教艺术、高考咨询等,并突出显示“高含金量、联网可查、全国通用、工种齐全”等内容。记者添加张老师为好友后,向其咨询报考高考志愿咨询师相关情况。对方介绍称,只需交钱,无需参加考试,简单培训两三天就能拿证,全国通用,终身有效。“所有人都能报考,不限学历,不限年龄,只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手机号码,支付500元定金即可。”张老师说。记者了解到,整套流程共需交纳1500元,其中1000元尾款待证书到手后补齐,可开收据。从对方提供的证书样张中,记者看到,该证书名为“专业人才能力培训证书”,证书课程名为“高级高考志愿规划师”,注明“持证人参加专业人才考试,经考核,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特发此证”,证书的右下角盖有“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培训中心”字样的印章,在证书左下角标注了该培训中心官网。“这个证书是国家事业单位颁发的权威证书,是目前所有类似证书中最有含金量的一个。”张老师说。然而,当记者输入“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培训中心”网址,在该网站中搜索有关“高级高考志愿规划师”内容时,却发现没有任何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网站近日发布预警称,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个别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擦亮眼睛谨慎选择及时处罚违规行为记者注意到,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版),高考志愿咨询师并不在目录中,与此相关的职业指导师,也于2017年被取消了职业资格。“考生和家长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的需求本身合理合法,但目前行业内存在的高考志愿咨询师、志愿规划师等,从业资质明显不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强说。在孟强看来,考生和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而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出现,本意上节约了双方的成本,但人员资质不足、服务质量差等诸多因素导致该行业泥沙俱下,有关部门应及时对此作出规范。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也提醒道,高考咨询属于近年来的新兴行业,鱼龙混杂,考生和家长要谨防上当。并且咨询只能作为参考,机构给出建议后,考生和家长还应具体了解,谨慎选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加强对应届考生的提醒,同时高校也要进一步明确招生诉求,认真写好招生简章。“目前高考的招生主体并不明确,事实上是政府招生,由各个学校依据招生办分配的名额,再进行招生。由于高校的招生主体身份不明确,他们的招生诉求就不充分,导致招生简章等相对简单。实际上,高校应该针对志愿填报做一些衔接性工作。”储朝晖说。孟强则建议,考生和家长应利用就读高中提供的各项指导,关注各大高校的招生咨询,多方比对后作出选择。如果一定要进行志愿填报咨询,那么要尽量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收费项目、服务内容,约定违约责任,以便出现问题后维权。来源:法制日报 |
|
2022-07-05 |
新增指标、可享补贴 各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 |
随着“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政策的出台,各地的汽车消费鼓励政策也接踵而至。业内人士预测,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在政策“组合拳”影响下,有望带动额外3000亿元左右的整车销售额。进一步通过上游的原材料产业和下游的保险金融行业,产生5000亿元左右的经济拉动效果。提供新增购车指标的限购城市已超六成中新财经梳理发现,在全国八个实行长期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中,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五个城市已经增发购车指标,总指标增加数达16.5万个。其中,上海将在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广州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则直接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杭州将一次性配置4万个小客车指标;天津将增投3.5万个增量指标。不过,限购城市提供的新增指标,在针对人群和配置方式上有所不同。深圳和杭州均表示,将通过专项摇号的方式,向累计摇号超过一定次数的人群一次性配置新增指标。而天津则表示,增投的增量指标,将平均配置到2022年6月-12月这七个月中,每月增加配置数量为5000个。地方纷纷鼓励买车,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大除了新增购车指标外,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已出台了相应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消费者在购买或置换新车时可享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不过,各地针对普通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有所不同。以广东省的政策为例,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10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5000元/辆;转出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3000元/辆。深圳市更是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中签者,将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台补贴。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新财经:地方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力度要大于传统(燃油)车,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在部分地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已达2万元。在整车价格中占比很大。车企抢客,补贴政策“琳琅满目”除了政策支持汽车消费外,汽车企业也积极跟进发补贴,搞促销。目前,上汽大众、东风日产、长安汽车、吉利等二十多家合资和自主车企都已相继推出相关政策。补贴的形式既包括置换、购车时的厂家贴现、也包括金融礼包、油费补贴、保险补贴等,各种补贴形式可谓“琳琅满目”。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财经记者,目前上汽大众旗下多款SUV和轿车可享额外的厂商补贴政策,补贴后消费者可享受“全免购置税”的优惠。专家:政策惠及的车辆料超1000万辆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财税与金融首席专家刘斌看来,“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和“提供新增购车指标”可谓两项“杀手锏”,能有效起到拉动汽车消费的效果。刘斌表示,新增购车指标等虽然是短期措施,但能够扭转车市的不利局面,而减税(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政策能够惠及的车辆超过1000万辆,政策力度已经达到预期了。在陈士华看来,限购城市增加购车指标,将对汽车销量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增加的指标直接就能够形成当年的购买的实物量,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地方增加购车指标的措施是非常值得鼓励。陈士华还呼吁地方政府多出台促进当地汽车消费的政策,中汽协会希望没有增加指标的城市,也能尽快增加一些购车的指标。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6-09 |
徐州市聚力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 |
江苏康力源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成功量产多款带有自适应感应、人脸识别、数据共享、娱乐交互功能的智能产品。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升级,康力源公司将逐渐由“制造”为主向“设计、制造、销售、品牌一体化”的综合性健身器材企业转换。近年来,徐州市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厚植竞争优势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并把服务业发展融入到生态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中,集聚了创新创业资源,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两业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是增强徐州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基础和内核。徐州市着力构建“6+3”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产业支撑作用逐步显现装备制造属于高度离散型制造行业,各零件的加工装配过程彼此独立。为适应这种生产模式,徐工智联推进“物流中心仓储+厂内物流配送供线”的两级生产物流运作体系,能够提供从集成仓储到敏捷供线的全流程服务,实现了作业指令、信息数据的实时共享以及供应链前端物流仓配一体化运作。目前,徐工智联正在建设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专业化于一体的智慧物流园区,借助高端、智能的物流园区服务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力支撑徐工主业做强做大。园区最核心的功能是服务于主机厂的零部件仓配一体化服务,提高齐套率与到货及时率,压降库存,实现准时化配送。市发改委的统计表明,徐州市与先进制造业整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支撑作用逐步显现。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998.08亿元,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4%,两年平均增长14.7%;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8%,高于服务业增幅1.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分别增长50.7%、40%、40.2%、33.3%。六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坚定推动“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的徐州,是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也在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徐州市正在加快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产业间深度融合,加快跨区域协同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开放共赢、产业跨界、区域协调的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文章来源:徐州日报 |
|
2022-02-28 |
临海市局展开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 |
慧选网编辑部讯,临海市局以监管信息“联用”,线上线下“联动”,风险隐患“联控”为抓手,开展为期三年的网络销售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工作。一、监管信息“联用”,进一步摸清辖区监管底数。成立以药械监管、稽查执法为核心的专项检查组,摸清辖区自建网站开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和第三方医疗器械交易平台入网经营者底数,重点匹配主体落地对应信息,并建立动态数据库,目前未发现自建网站开展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经营企业。对发现的第三方医疗器械交易平台入网经营者主体,依据辖区内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底数进行匹配比对,对未经许可、备案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严格查处。二、线上线下科所联合开展网络销售医疗器械专项检查,线下对已备案的125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开展实地检查,重点检查入网销售的医疗器械是否取得注册证或备案凭证,网上展示信息是否与注册信息相符,是否销售国家命令禁止网络销售的医疗器械,对质量公告的不合格医疗器械或公告召回医疗器械是否继续在架销售。线上对入网经营企业开展动态监测,重点监测是否按规定展示企业许可(备案)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信息,所展示信息是否与许可(备案)信息一致。三、风险隐患“联控”,进一步优化风险管控机制。在原医疗器械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础上,依据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特点,建立医疗器械网络销售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强化实时网络监测,与上级部门线上监测数据互通,日常检查问题汇总分析等措施,实现网络监测数据动态化。文章来源:九派新闻 |
202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