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优化稳中提质 对外贸易连续迈上新台阶 | |
十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不断提高,自2017年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也于2020年跃居全球第一。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提升也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凌晨3时,水果经销商郑玉强的摊位热闹起来,这个晚上,新到的一批进口菠萝蜜受到了欢迎。北京水果经销商 郑玉强:(进口)菠萝蜜前几年我们都很少卖,现在正常的话,一天能销(售)个十几吨没问题。在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市场,10月中旬并不是水果的销售旺季,郑玉强主推的几种进口水果为他增加了不少生意。北京水果采购商 郑振:我今天采购点菠萝蜜,还有红心火龙果。我基本上每天都来,每一样都卖,进口的(水果品种)大概有个30种到40种。在北京的批发市场,销售的进口水果品种逐年增加。去年刚入行的肖阳开了一家专门销售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的店铺,他告诉记者,这种价格不菲的进口水果自2019年起进入中国市场后,卖得越来越好。北京进口水果经销商 肖阳:销量是逐步在提升的。刚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还是不太认可,因为价格比较高。到今年为止,老百姓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像北京的老百姓买得比较多。十年来,菲律宾鳄梨、柬埔寨香蕉、老挝柑橘、南非梨,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进入到中国老百姓的口中。2021年,我国进口水果超过700万吨,相比于2012年的不足345万吨,进口量十年翻了一番。南宁海关动植物和食品检验检疫处处长 张潇:现在进口东盟水果品种已经从十年前的6国53个(品种),扩大到整个东盟国家的77个品种。不仅水果这样的优质消费品,十年来,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的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了国内生产、人民生活的需要,也让世界更多分享了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2021年,我国进口总值达17.37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1.2%。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崔凡:国家扩大开放,尤其是(进口),包括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符合人民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使得我们的贸易伙伴共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十年间,我国主动降低商品关税,关税总水平从2012年的9.8%降至2021年的7.4%。贸易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激发,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在过去5年增长近10倍。高水平的引进来、走出去,让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山东青岛的一个工厂里,用于雅万高铁的10组高速动车组已经制造完成,正在等待交付。上个月,首批出口印尼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顺利运抵雅加达港,这也是我国高铁列车首次出口国外。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主任设计师 张方涛:眼前的这列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在11月份就要发往印尼,按计划,雅万高铁将于2023年投入运营。届时,雅加达至万隆的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与高端装备一同走出去的,还有我们的配套服务。十年来,出口主导产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马强:我们为阿根廷国家铁路公司提供检修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到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十年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持续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也从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如今,中国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越来越多。中国已设立21个自贸区和1个自贸港,自贸伙伴遍布五大洲。十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居世界第一。 转自:央视网 |
|
2022-10-24 |
商务部: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增21.6% | |
8月3日,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28910.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1.6%;其中服务出口14059.5亿元,增长24.6%;进口14851.4亿元,增长18.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7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34.3%至791.9亿元。6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19.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继续平稳增长。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2144.9亿元,增长9.8%。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6828亿元,增长13.1%;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分别增长16.3%、13.9%。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5316.9亿元,增长5.9%;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82.1%。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恢复。上半年,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3935.5亿元,增长8.2%,其中出口下降21.8%,进口增长11.6%。剔除旅行服务,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26.2%,进口增长21.5%;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增长52.8%,其中出口增长67.8%,进口增长37.6%。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08-08 |
我国前7个月外贸实现较快增长 | |
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外贸克服诸多不利影响,实现较快增长。具体来看,前7个月累计,我国出口13.3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前7个月累计增速达到两位数。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其中,7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延续了5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地区外贸持续快速恢复。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成。从主要贸易伙伴看,前7个月,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是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3.53万亿元、3.23万亿元、2.93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分别增长13.2%、8.9%、11.8%和8.9%。记者还注意到,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更加紧密,进出口同比增长19.8%,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同比增长7.5%。从外贸主体看,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2.6万家,同比增加5.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从出口货物品类看,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57万亿元,增长10.1%,占出口总值的56.6%。其中,汽车1757.4亿元,增长54.4%。同期,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41万亿元,增长15.2%。进口方面,前7个月,我国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8 |
“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谈当前经济走势 | |
“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14日说。近期,上半年及二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相关司局负责人对当前经济运行热点作出回应。“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说,回首上半年经济运行轨迹,前2个月我国经济开局良好,3月下旬受疫情反弹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5月下旬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袁达说,从产业运行看,夏粮再获丰收,工业运行在经历4月的短暂下降后,5月重回正增长,6月继续加快,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4%,明显快于上月,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服务业经营好转。从市场需求看,投资、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居民消费持续回升。前5个月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长2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3.3%。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稳步恢复,端午节期间市场消费明显回暖,6月全国电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长1.7倍。从重点地区看,积极变化不断增多,经济大盘保持稳定。福建、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份较好发挥支撑拉动作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好于全国整体水平。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省份经济明显好转。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份,在采矿业及部分原材料行业生产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袁达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涨幅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平均上涨1.7%。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说,我国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力保障物价基本稳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涨幅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他说。万劲松说,当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能力总体充裕,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今年夏收小麦产量高、品质好,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近期能繁母猪存栏量进一步增加,牛羊禽蛋和蔬菜水果生产正常、供给充足,保供稳价具有坚实基础。他说,将继续密切跟踪物价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走势,持续加强市场调控,抓好各项保供稳价政策落地见效。全力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必要时适时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以煤炭为“锚”继续抓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指导各地认真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有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介绍,今年以来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受重点行业用电增长、气温升高等因素影响,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快速攀升,用能需求明显回升。李云卿说,为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我国持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多措并举强化供需衔接,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储备能力建设。1至5月,全国煤炭产量18.1亿吨,同比增长10.4%,6月以来保持较高产量水平。目前统调电厂存煤1.7亿吨,同比增加近6000万吨,可用26天。“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说,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波动幅度远低于国际市场,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部分地区、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受到一定冲击。“通过共同努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总体稳定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赵志丹说,继续扎实推进保链稳链工作,持续补齐短板弱项,持续破除瓶颈制约,持续强化风险防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霍福鹏说,随着工业稳增长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工业生产、投资、预期均趋于改善,工业经济总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为下半年平稳增长创造良好条件。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5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丨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 | |
从11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南专场上获悉,随着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接连落地生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近年保持年均40%的增长速度,自贸港建设正稳步推进。这是7月11日拍摄的发布会现场。据了解,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注册市场主体从2013年的不到31万户,增长至今超过198万户,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已有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接连落地生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0%,引进外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近120%。此外,由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正在不断吸引人才到海南就业和创业。2018年以来,海南引进人才超过40万人。随着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经济转型升级也取得较好成效。据介绍,近年来海南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从最高时的50%下降到30%。海南还发挥“温度”“深度”“纬度”优势,加快培育南繁种业、深海、航天等产业,过去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同时,消费已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离岛免税销售额近两年翻两番。目前,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已成为海南四大主导产业。记者了解到,海南将在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发布会上,海南省省长冯飞表示,围绕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海南确定了任务、项目、压力测试等“三张清单”,将在2024年底前完成全岛封关所需的口岸规划与建设、非设关地布局与建设、税收政策安排等任务。当前,海南正积极稳妥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工作。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2 |
普京:若西方解除制裁,俄准备出口粮食和化肥 | |
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应约与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通电话时表示,在西方解除对俄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准备出口粮食和化肥。据克里姆林宫网站当日消息,普京与德拉吉讨论了乌克兰局势。普京通报了正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的工作,介绍了为确保航行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每天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供民用船只从亚速海和黑海港口出境。此外,普京还对乌克兰方面冻结俄乌谈判进程进行了基本评估。双方详细讨论了全球粮食安全领域的状况。普京指出,将世界市场农产品供应问题归咎于俄罗斯的指责毫无根据,所出现的困难与生产、物流链条运营中断,以及西方国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财政金融政策等有关。由于美国和欧盟施加的反俄制裁,导致情况更加恶化。普京强调,只要西方解除出于政治动机对俄罗斯采取的限制,俄方准备通过出口粮食和化肥为克服粮食危机作出重大贡献。此外,在讨论能源安全问题时,普京表示,俄方将确保继续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向意大利不间断供应天然气。来源:中新社 |
|
2022-06-09 |
如何确保实现外贸保稳提质目标?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回应热点关切 |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保稳提质的预期目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相关政策推进落实情况如何?怎样确保外贸实现保稳提质目标?在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4方面举措推动外贸实现保稳提质目标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针对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目的是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及人员名录,并对生产、物流、用工等各方面予以保障;将外贸货物运输纳入重要物资范围,全力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对一些重要海港、空港集疏运方面有序畅通疏通等。二是着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进一步提高承保覆盖面,缩短理赔时间;支持银行机构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梳理一批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等。三是着力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线上方式与国外客户进行对口洽谈;加强线上广交会和跨境电商平台联动互促;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等。四是着力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实现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探索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试点等。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着力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是当前稳外贸重中之重。王受文表示,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是中国港口,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运筹能力仍然较强。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海关推出扩大海运及内河运输船舶“联动接卸”、转关货物“离港确认”等措施,深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支持开展铁路“快速通关”等业务,保障口岸通关环节安全畅通。围绕企业急需货物、农食产品等商品通关诉求,海关总署近期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10条措施,对提高进出境物流效率、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海运成本高企给外贸企业带来较大压力。王受文表示,商务部将组织相关商协会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和大型运输企业对接,直接安排舱位方面的供需衔接,降低企业海运成本。加大对稳外贸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周宇在吹风会上介绍,1至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4.39%,较去年全年水平下降0.22个百分点,是人民银行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企业融资贵问题持续得到缓解。4月,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了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其中包含了诸多稳外贸的金融举措: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指导下属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出台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案,使这些政策真正让外贸企业获益。”周宇说。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周宇说,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指导金融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避险成本;同时减免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外汇交易手续费,降低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成本,减少外汇套保保证金占用。数据显示,1至4月,企业外汇套保规模同比增长48%,首次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企业数量新增近1万家。周宇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跨境电商正处在创新发展窗口期,也是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指出,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各种外贸新业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富有个性化的便利服务。”李兴乾说。李兴乾介绍,商务部将聚焦行业痛点,解决跨境电商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方面,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退税流程,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另一方面,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海外仓、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与其他业态联动互促、融合发展。来源:新华网 |
|
2022-06-09 |
确保政策稳健有效 积极应对下行压力 |
中国经济正经历爬坡过坎2022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是经济增长第一大贡献力量。同时,一些超预期因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上述因素扰乱我国消费复苏节奏,导致制造业投资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自身韧性强,多项宏观政策陆续出台呵护经济“以稳为主”,社会融资持续增长,基建投资加大发力,房地产政策正边际调整,制造业、消费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相关产业实现高速增长。消费逐步复苏,经济压舱石作用明显。其中,线上消费迅猛发展,线下消费受疫情影响由逐渐复苏转向复苏放缓。特别是3月份以来,消费和服务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所下降。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且速度远高于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对地产和基建投资形成“补位”。不过,随着疫情变化,制造业投资边际回落。同时,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复苏态势分化明显。中央明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伴随政策要求和专项债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特别是地方政府基建投入力度加大。在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方面加大投入,2021年以来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已布置地方储备了7.1万个专项债券项目,聚焦投资重点领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呈下行态势,融资形势仍有待改善。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四分之一,房地产依旧是我国信用派生的重要渠道,地产风险可能表现为金融风险。因此,要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得益于我国生产秩序稳定和国际需求复苏,我国进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因疫情扰动、基数效应和全球产能复工,未来出口增速可能回归疫情前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到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有效推动“保市场主体”,尤其是疫情反复背景下企业的短期融资和资金链接续需求。疫情蔓延和地缘冲突导致全球上游原材料和工业品供应难题和生产困境并未完全缓解,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致使PPI处于高位,但延续回落态势,对货币政策和中下游企业成本的制约边际减弱。居民消费端,CPI保持平稳态势,但须关注“猪周期”触底回升和“输入型通胀”风险。财政收支稳步提升 财政政策积极发力一季度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但3月份受疫情影响边际回落。同期财政支出加大力度,预算支出进度加快。财政政策保持积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专项债提前发力,稳定经济增长。受今年前两个月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影响,一季度财政收入增收明显。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37亿元,同比增长8.6%。3月份,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并施行缓税政策,财政收入同比增速降至3.4%。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87亿元,为预算的23.8%,同比增长8.3%,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3月以来,在疫情反复背景下,财政政策积极有为,财政支出加速,3月同比增速达10.4%,地方财政支出增速达11.56%。年初以来,已经出台了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此外,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时间较上年提早了3个月左右。截至3月末,已发行1.25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比去年增加了1.23万亿元,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关注的是,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尤其是在地产下行背景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下滑,地方更加依赖中央转移支付。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经济活动遭受冲击,税基可能减弱,需要通过发行国债、地方债等加强补位。强化稳增长政策力度 坚持宏观政策稳健有效当前需要牢牢把握宏观经济发展主动权。一方面,各项政策要及时调整,强化稳增长政策力度。另一方面,政策要稳健有效,既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又要提高针对性、操作性、管用性。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一方面,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并将政策性减税降费提升为制度性减税,实现前期政策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要正视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完善税制结构和征管体系建设。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发挥财政资金“一竿子到底”的精准功能,进一步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促进财政资金向基层下沉、向微观主体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并大力支持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涌现。此外,要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政策要提升政策前瞻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进一步完善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调控框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支持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落地落实,引导金融资源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第三,宏观政策稳健有效,要求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联动,避免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不能各自单兵突进,各管一段,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起来造成负面效应。不能孤立看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应统筹考虑政策面临的共同约束,要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避免通货膨胀激增和贫富差距过大。当前,应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导、稳健货币政策加以配合。一方面,发挥财政政策涉及面广和定向支持性强的长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经济手段扫除制约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矫正经济主体激励,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要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发力,维持适宜的利率环境,相对抑制名义利率涨幅,规避财政发力的挤出效应。第四,宏观政策稳健有效,需要做好总量与结构兼顾,持续扩大内需。宏观政策要关注不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顺应空间区域变化趋势,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同时,宏观政策应重点支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充分发挥预算内投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宏观政策还应与社会政策相互配合,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健全医保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民生保障体系,提升居民安全感和抗风险能力,调节收入分配,助力共同富裕,拉动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意愿,进一步扩大内需。 来源:新浪财经 |
2022-05-10 |
财税政策助力外贸企业稳定发展 | |
外贸连接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向好,能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重要作用。财税部门不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助力外贸企业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促进我国外贸量质齐增、稳定发展。出口退税网上办,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兴英数位科技是一家主要经营出口业务的计算机主机板制造厂商,今年初,受国外市场影响,公司订单缩减,产能只维持在70%以内。“公司效益不好,现金流紧张,影响了正常生产。多亏这笔退税款,让公司渡过难关。”赖秋锦说。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为助力外贸企业发展,财税部门落实出口退税政策,持续优化出口退税管理。2020年国家提高1464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税务部门加强宣传辅导、精准推送,截至2021年底,共有9.4万户企业因这项政策受益,累计新增退税377亿元,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和抗压力。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以出口退税信息系统整合优化为契机,大幅简并优化退税申报表单资料及办税流程,使出口退税管理体系业务更全面、流程更优化、权责更清晰、运行更高效。3月的一天下午,收到退税款到账短信提示的新疆凯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办税员张倩很是惊讶:“这么快!”张倩说,作为出口退税一类企业,今年以来公司已通过税务部门的“网上办”渠道,快速办理出口退税4000万元,为后续开拓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有利于缓解公司现金流周转压力。“现在办理出口退税的流程十分透明,无纸化申报、全程网上办,从提交申请到完成出口退税数据审核,足不出户就能办妥。”张倩说。“我们对外贸企业进行分类限时办结管理,特别是对出口退税一类企业提供绿色办税通道,实行优先办理,让企业获得退税款的速度更快。”乌鲁木齐市税务局进出口税收管理科科长毛立夫说。近年来,税务总局持续扩大无纸化申报覆盖范围,大幅减轻出口企业申报负担。目前,全国无纸化申报企业户数占比超过90%,无纸化申报退(免)税额占比超过95%;税务总局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推出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便利度等支持举措,2022年内,正常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将压缩至6个工作日内。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让退税申报更便利、服务更优质。厦门市税务部门探索出口退税企业分级分类管理;重庆市税务部门联合上港集团推出“税港通”出口退税服务系统,精简办理流程和纸质资料;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通过短信、电话、电子税务局等方式“点对点”推送,提醒企业应退尽退早退;山西省税务部门持续更新出口退税政策汇编和热点问题答疑,为企业做好一对一政策咨询和辅导。专项补贴力度大,助力外贸企业练好内功总部位于浙江宁波的维科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生产制造、品牌运营的多元化产业投资运营集团。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外需减弱、贸易成本大幅提高等多重冲击,公司经营面临许多困难。“这几年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和2021年,集团获得进出口增量补贴、出口信保补贴、国际贸易专项补助、展会补贴、电商补贴等总计超1000万元;获得中央及地方技改、专项补助资金达3500万元,用于集团下属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升级、智能制造MES及数据集成系统建设。“政策精准支持,帮助我们稳阵脚、练内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各地财政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外贸发展。在辽宁,2021年省财政安排资金6800万元,对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市进行奖补,对跨国公司在辽宁增资的优质项目给予奖励;在广东,省级财政持续强化资金保障,布局一批重要产品进口分销中心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培育一批省级经开区……疫情防控期间,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发力早、见效快。2020年3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文,明确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202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就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作出部署,强调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用电用水等各项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为应对疫情冲击,财税稳外贸政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特别是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优化税收服务等举措,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帮扶作用。一些省份围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精准施策,取得明显效果。”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说。帮扶精准施策,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当前外贸企业普遍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海运费仍处于高位,企业面临的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销售成本维持高位;二是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前期出口高增长的产品,也面临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石英华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认为,财税政策对于推动外贸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既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税收服务,也要根据新形势新问题研究新政策,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发展。——“容缺办理”解企业急难。“去年初我们拓展经营范围,开始出口电动汽车,第一次接触出口退税业务。”让北京市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杰没想到的是,办理出口退税时,税务人员全程在线进行业务指导、提醒注意事项,办理过程操作简便,退税款到账速度也很快。刘杰说,按照正常流程,他们公司首笔出口退税需要税务部门实地核查后才能办理,但为了缓解疫情期间企业经营压力,北京市税务局对他们的退税申报在限额内按“容缺办理”机制处理,后续再补做实地核查,让退税款更快到达企业手中。——优化政策助力跨境电商发展。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发挥海外仓带动作用,进一步调整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扩大进口类别,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再贷款+保单融资”等方式向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等内容,聚焦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稳步发展。目前,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可以按现行出口退税管理规定申请办理退税。各地财政部门创新支持模式,助力跨境电商发展。广西财政大力支持南宁、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跨境电商通关机制,推动“跨境电商+国际联运”物流通道建设。今年1月,南宁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园区综合保税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89%,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35.25%。在福建泉州,市级财政加强资金统筹,通过运维经费补助的方式,支持跨境电商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9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电商发展奖补资金3000万元。近日,税务总局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 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围绕进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提升退税办理便利程度、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三大方面提出15条举措。蒋震认为,财税部门适时推出相关举措,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外贸企业经营困难、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更好助力外贸企业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