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保民生(经济新方位) | |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推出六方面33项措施,其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财政部门如何将这些政策落实落细?近日,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答社会关切。“退、缓、补、购、奖”,多措并举保主体4月至5月31日,已退还留抵税额约1.34万亿元稳经济,要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早受益。财政政策聚焦市场主体实际困难,通过“退、缓、补、购、奖”等多种方式,精准发力,纾困解难。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实施好前期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扩大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企业新纳入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年内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今年4月至5月31日,已退还留抵税额约1.34万亿元。下一步将加快退税进度,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集中退还上半年基本完成。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财税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多帮扶——缓: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同时,将上述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补: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全力支持企业稳岗发展。购: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调整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为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稳预期。奖: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些政策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时‘止血’‘补血’;加上金融政策的支持,助力企业渡过经济下行难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说。稳投资、促消费、畅循环,靠前发力稳增长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稳字当头、靠前发力,在稳投资、促消费、畅循环方面,增量措施分量足。有效投资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今年以来,财政部门持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方形成稳定预期。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国务院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欧文汉表示,为完成好这项任务,已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同时,中央财政将按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通报预警等工作,地方财政将及时拨付资金到项目单位,优先支持在建和前期工作充分的成熟项目。出台措施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做好能源保供。欧文汉表示,在前期农资补贴已发放200亿元基础上,再次下达100亿元,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推动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为支持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释放内需潜力,财政部下发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预计将减征车购税600亿元。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打通产业链“断点”和供应链“堵点”,畅通经济循环。一是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二是加大对民航等行业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暂停航空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退还航空运输业企业留抵税额,对国内客运航班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民航业安全稳定和纾困发展。对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约50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安排63.6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50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四是加大对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的支持力度。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欧文汉表示,财政部已部署各地细化完善本地区税收减免政策,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推动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这些举措精准、务实、及时,政策力度和节奏超预期,稳经济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须统筹好财政资源,及时纾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阻滞。“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关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减少政策时滞。”强化保障、压实责任,兜牢“底线”保民生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关注民生。此次一揽子政策中,明确要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据介绍,目前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将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当前,部分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问题备受关注。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为落实“三保”硬任务,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具备条件的5月底前已全部下达。目前地方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基层“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部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保障。欧文汉表示,目前财政部门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民生补助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直达资金监控管理,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资金下达和监控同步“一竿子插到底”,防止资金挤占挪用,确保资金精准用于基本民生。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