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出手!小微企业喜迎政策大礼包 | |
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提出,对于今年四季度到期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与企业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业内专家表示,此次《通知》是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较好体现,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对宏观政策形成合理预期,激发市场主体生机和活力。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通知》从合理确定贷款延期及还款安排、落实好延期贷款风险分类规定、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及时完善担保制度安排等方面作出了明确部署。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通知》出台意味着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加码。着眼于保就业、稳增长,政策面正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重点是缓解这些市场主体的流动性压力。在合理确定贷款延期及还款安排方面,《通知》明确,对于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下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生产周期及资金回笼周期等,合理确定延期贷款的到期日及结息方式,避免集中到期。《通知》提出,建立健全尽职免责制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完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相关尽职免责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在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对基层信贷人员因办理贷款延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免于全部或部分责任。此外,《通知》还明确,创新延期贷款产品和服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小微企业所属行业、交易场景等特点,提供差异化贷款延期方式,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和线上续贷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灵活用款需求。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下放贷款延期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充分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通知》提出,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在考核国有控股和参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经营绩效时,应充分考虑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给予合理调整和评价。同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有贷款延期需求的企业延长担保期限,继续提供增信支持。“预计在该项政策的支持下,四季度小微企业贷款(普惠金融口径)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年末同比增速有望达25%以上,较三季度末24.6%的同比增速略有加快。这也意味着小微企业贷款(普惠金融口径)余额同比将连续4年保持在20%以上的高增长水平,远高于同期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这也是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具体体现。”王青称。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应紧紧抓住四季度关键时机,继续采取全面的稳经济措施,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巩固和促进宏观经济大盘稳定。金融管理部门应继续落实好前期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举措,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有效融资需求。就金融机构而言,董希淼建议,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可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和业务流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解难力度,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11-17 |
0月新增信贷、社融不及预期 企业中长期贷款是增长主力 | |
分析师指出,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是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的主因。中国人民银行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元,同比少增2110亿元,且大幅低于预期。分析师表示,居民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是人民币贷款大幅少增的主因。央行数据还显示,受新增贷款和政府债券净融资两项拖累,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907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7097亿元。截至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8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0亿元,新增社融1.75万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界面新闻表示,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一方面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居民信贷需求尤其是中长期信贷需求大幅萎缩。央行数据显示,10月,居民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减少180亿元,同比下降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同比下降93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32亿元,同比少增3889亿元。梁斯指出,居民短期贷款减少,说明消费意愿依然疲弱;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依然萎靡,9月楼市交易回暖的态势并未在10月得到延续,这与房地产交易高频数据相符合。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的数据显示,10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1077.78万平方米、9.79万套,同比下降18.03%和22.7%,降幅均较9月扩大5个百分点左右。除了房地产因素外,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和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都表示,疫情反弹扰动经济运行,对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影响较大,抑制了相关信贷需求。企业部门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26亿元,同比增加15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同比多减15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同比多增745亿元。王青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表明宽信用方向明确,但票据冲量现象抬头,说明企业信贷结构有所恶化。“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环比季节性少增8865亿,同比多增2433亿,虽较上月多增幅度收敛,但明显强于整体信贷表现,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他说,主要原因是当前政策面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的支持力度,包括9月底第二批3000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完毕、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再加上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贷款加速落地,都会对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梁斯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延续了8月以来同比多增的态势,显示实体经济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支持下有所恢复,但短期贷款多减、票据融资多增,说明依然存在“以票充贷”现象,也显示短期内企业对经济预期有所走弱,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社融方面,导致社融增量同比大幅减少的原因有二,一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321亿元,二是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减少3376亿元。截至10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较上月放缓0.3个百分点,创今年5月以来新低。梁斯表示,由于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大幅前置,下半年政府债券融资同比明显放缓,预计这一现象将持续至年底。对于M2增速的回落,梁斯表示,主要由于缴税因素所致。“10月通常为缴税大月,当月新增财政存款达1.14万亿元,这对M2带来抽水效应。”他说。王青表示,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财政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的带动下,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是主要增长点,这也是当前宽信用的一个主要发力点。他还表示,11月国债到期量将大幅下降,对社融数据的下拉效应会相应减弱。“不过,去年11月仍是专项债发行高峰期,今年10月加发的5000亿元专项债基本发完后,11月再度面临专项债发行断档问题,或会对月度新增社融数据形成一定拖累。这意味着11月社融数据仍有可能同比少增。我们判断,年底前宽信用将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发力和商业银行贷款多增。”郑嘉伟表示,随着中央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未来疫情防控对经济的约束将进一步减弱,加上地产债融资逐步恢复,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社融会逐步企稳。 转自:界面新闻 |
|
2022-11-14 |
9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由涨转跌 业内预计后续政策将加码 | |
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4个和61个,比上月分别增加4个和5个。新房方面,成都、合肥环比上涨0.7%领跑。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新房方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环比分别涨0.2%、涨0.2%、跌0.3%、跌0.5%。 二手房方面,北上广深环比分别涨0.4%、涨0.5%、跌0.6%、跌0.4%。“9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整体环比呈现下滑,这是较少见的现象,房价下行不断蔓延到一线这一趋势代表着降温面在扩大,政策后续预计会进一步加码。”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9月房价下行的城市依然在增加,市场并未形成有效的复苏。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同样表示,“当前房价指数数据总体处于降温的通道中,尤其要警惕一线城市出现降温压力。”统计局数据显示,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3%,降幅均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4%和0.5%,降幅均与上月相同。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二线城市内部继续分化,热点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在本轮行情中有望加速恢复。9月底,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对换购住房予以个税退税优惠、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等利好政策接连出台,为楼市注入信心。展望后市,陈霄认为,各项利好政策促进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四季度市场有望加速恢复,价格跌幅也将迎来收窄空间。 转自:中国经济网 |
|
2022-10-26 |
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四季度楼市修复动力有望提升 | |
“虽然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尚未对外正式发布,但从10月1日起,北京5年以下(含5年)、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分别下调至2.6%和3.1%。”10月10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来,截至10月9日,已有杭州、济南、吉林等至少30个地区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相关通知,落实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近期,包括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支持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政策等接连出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述政策叠加此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的多类型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的修复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助购房成本再降9月底,人民银行接连两日出台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的政策,其中,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相关情况备受关注,即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叶银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历史经验看,公积金利率一般是作为配套措施,跟随商贷利率同步调整。近年来,二者利差基本在2.3个百分点左右。不过,今年商贷利率下调幅度较大,二者利差已快速收窄至1.5个百分点。因此,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一操作,更多的是维持公积金贷款吸引力。从成本角度看,执行新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后,首套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明显下降。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给记者算了笔账,以贷款100万元、贷款年限30年计算,等额本息贷款方式下的公积金贷款利息总额将减少约3万元。事实上,今年以来,在各地出台的房地产支持政策中,公积金政策的优化调整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公积金买房首付比例下降、贷款额度上调以及直系亲属间可使用等。陈文静表示,结合此前部分城市出台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一人购房全家帮”等相关政策,本次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强化公积金政策的影响力度,进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修复。从政策效果看,受公积金贷款额度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城市间的效果亦不相同。叶银丹表示,对于一二线城市动则数百万元的贷款金额来说,考虑到公积金贷款占比较小,预计刺激效果相对有限;不过,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叠加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的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政策,预计将对刚需型、改善型住房需求释放有一定刺激作用。已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跌破4%不只是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对于商贷利率,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在9月29日发布通知称,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从政策内容看,最大亮点是给予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允许“打破”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具体来看,该通知明确指出,对于2022年6月份至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另外,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放宽利率下限这一政策针对首套房的刚性需求,虽有一定限制,但力度较大。”叶银丹认为,从历史对比来看,本次放宽房贷利率下限,各地可自主决定下调幅度,力度明显大于今年5月份下调五年期以上LPR20个基点。不过,从通知“圈定”的限制因素看,也对时间范围以及哪些城市符合条件给出了明确规定。总的来说,该政策或刺激第四季度房地产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根据最新一期LPR数据,5年期以上为4.3%。也就是说,各地执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最低可达4.1%。而在上述通知发布后,截至目前,已有济宁市、清远市、阳江市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打破4.1%的下限,依次为3.95%、3.7%、3.9%。结合此前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9日,在其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6个城市房贷主流利率低至首套4.1%的下限水平。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楼市去化难度大且符合下调利率下限要求的城市,都有打破房贷利率4.1%下限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市场已深度调整的三四线城市。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且房贷利率下调动作会更为明显。目前来看,在多重政策利好下,“十一”假期期间楼市成交已有明显回暖迹象。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其监测的重点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同比增长约54%,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3%。分城市看,50城中九成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成都、厦门、佛山、苏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超过去年同期的二倍。需求端看房活跃度也有所提高,50城二手房日均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7%,超六成城市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厦门、成都等城市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超过50%。“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周期会相对偏长,尤其是不同城市的复苏步伐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看,今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张波如是说。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0-13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再度下调 支持信贷需求回升 | |
8月22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调。LPR为何下调?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分别较上一期下调5个和15个基点。自5月20日1年期LPR“按兵不动”、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后,两个期限的LPR再次迎来非对称调整。此次,1年期LPR的降幅是“最小步长”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则再度下调15个基点。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对于此次下调,市场已有预期。作为LPR报价的基础,8月15日中期借贷便利(MLF)的中标利率较上月下降了10个基点至2.75%。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政策利率下降带动本月LPR两个品种报价下调,LPR下降会传导至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低信贷融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今年以来,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已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行,发挥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通畅。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去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今年以来,低成本的结构性政策工具积极加码,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也为LPR下调创造了条件。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要加大金融的支持力度。王青表示,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稳增长措施不断加码,金融将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专家表示,本月LPR下调体现了金融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将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发挥积极作用。来源:新华社 |
|
2022-08-23 |
央行: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 | |
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下半年人民银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银行当日召开的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得到有效金融支持。1月至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新低。6月末,广义货币(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超过10%,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谈及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会议指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保持贷款持续平稳增长。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加大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力度。会议提出,人民银行将落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出台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把好金融控股公司市场准入关,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全方位监管。加快推动柜台债券市场发展,稳步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工作。支持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稳步推动“互换通”启动工作。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此外,会议指出,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加快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督促平台企业全面完成整改,实施规范、透明、可预期的常态化监管,发挥好平台经济创造就业和促进消费的作用。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2 |
金融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六月金融数据超预期 | |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的数据,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8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6月金融数据整体超出市场预期,表明随着各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有所回升。从总量看,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环比多增9200亿元,同比亦多增6867亿元,表明当月企业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受季末冲量影响,6月贷款环比多增属季节性现象,但同比多增近7000亿元,表明在近期“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总量功能正在充分发挥。在人民币贷款总量增加的同时,贷款结构也显现出积极的变化。6月短期贷款合计新增1.20万亿元,同比多增2646亿元;中长期贷款合计新增1.87万亿元,环比大幅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多增5141亿元。“短期与中长期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3%和66%,而上月分别为61%和35%,6月信贷结构明显改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更加明显。6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21万亿元,环比多增6816亿元,同比多增7525亿元,继续成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结构上,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1.45万亿元,环比大幅多增8949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130亿元,温彬表示,6月稳增长配套政策应出尽出,基建融资力度强化以及全面复工复产后重大项目赶超性复工和加速上马等,均推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至高位。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也表示,6月对公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或说明企业信贷有效需求已经走出低谷。6月新增社融5.17万亿元,环比多增2.38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5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至10.8%,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快增速。王青表示,从分项看,6月社融环比、同比大幅多增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三项拉动。其中,由于相关部门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突破万亿元,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多增5602亿元。6月末,M2同比增长11.4%,增速亦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温彬分析称,M2增速维持高位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稳增长”背景下流动性水平充裕,信贷投放加快。4月以来,在全面降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等因素影响下,市场流动性一直处于较为充裕的状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货币派生效应增强;二是财政支出加快。6月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多减365亿元,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加。三是非标融资压降放缓。温彬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助企纾困政策效应,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7-13 |
万亿基建投资稳增长 钱从哪儿来? | |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和压力,基建投资“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相较出口和消费数据,基建投资数据率先释放出积极信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前值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在“适度超前”的政策总基调下,目前各地基建项目储备丰富,建设速度加快。以水利项目为例,今年1至5月新开工项目共10644个,投资总计4144亿元。按照计划,全年水利建设投资完成要超过8000亿元、争取达到1万亿元,这意味着水利建设后续仍有较大投资空间。与此同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透露,下半年一批重大新基建项目也将开工建设。大规模基建投资需要资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今年政府安排了3.6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基建,已在上半年基本发行完毕,发行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同时,前5个月基建类财政支出保持扩张,这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体现为交通、农林水利等支出保持快速增长。国务院要求各地力争在8月底前将今年的专项债基本使用完毕,那么,年内剩余月份的基建增量资金渠道还有哪些?首先是以往未使用的地方债额度等结余资金。据有关测算,目前有超过5万亿元财政资金可以预留到以后年份使用。其次是提前发放明年的地方债额度。在今年已发行专项债需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背景下,明年的额度如若需要在今年落地,预计时间窗口最快会在四季度。在此基础上,政策部署加大了金融政策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近期召开的国常会明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以提高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投放能力;通过发债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业内粗略估算,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能拉动的项目投资规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社会资本也是拓宽基建资金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从资金来源上说,如果下半年存量资产的盘活速度能够加快,那么资金可用作新增投资的项目资本金,对新增投资规模起到撬动作用。总体来看,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发力,同时发挥乘数效应,稳定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07 |
中国新观察|“稳经济33条”, 吹响冲锋号! | |
没人关心经济?只顾防疫不顾经济?事实证明,这些都是严重的误读。国务院推出“稳经济33条”,在23日迅速刷屏朋友圈。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用一句话概括: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因此,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纵览会议新闻通稿,“增加”“扩大”“新开工”“抓紧”等关键词扑面而来,9个以“亿元”为单位的数字让人为之振奋——“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这实际上是吹响了稳经济冲锋号。”吉林大学国有经济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显然,政府已充分意识到经济的严峻性,正努力采取措施,让经济从区域性、阵发性的停摆中走出来。各地各部门接下来的动作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支持稳增长的决心,在当前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于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十分必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如此评价。更多具体的重磅措施有哪些?一一来看。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财政及相关政策方面,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各地要加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费、房租等支持。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中新财经注意到,原本今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这次直接加码1400多亿元。原本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只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行业,这次进一步扩围。在温彬看来,退税、缓缴费用等力度明显加大,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体现了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为困难领域纾困。这些贷款年内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政策方面,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推进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温彬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近期疫情反弹导致上述群体就业和收入压力较大,延期还款有助于缓解这部分群体的资金压力,体现了金融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大对困难群体的纾困力度。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稳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完善对“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客货运司机等在异地核酸检测,同等享受免费政策。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温彬认为,疫情反弹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已经显现,4月我国生产、消费负增长,必须要尽快控制住疫情,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畅通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让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转起来。特别是会议提出的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体现了国家再次明确不得搞“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预计将对物流运输通畅起到积极作用。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在促消费和有效投资方面,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温彬表示,当前,我国内需相对疲弱,消费明显不足,投资增长回落,必须尽快抓住提振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点。汽车和房地产消费是拉动我国内需增长的“双支柱”,会议提出的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有助于提振汽车消费,而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降15个基点,近期各地因城施策推出稳房地产举措,有助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在保能源安全方面,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温彬分析,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今年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推升了能源等商品价格,对我国也形成了输入性通胀压力。我国实施的保供稳价政策发挥了积极效果,会议部署的举措是保供稳价政策的进一步体现,这将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充足,同时合理控制相关成本,支持经济企稳回升。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温彬认为,今年不仅面临着大量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且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服务行业暂停线下营业,失业率有明显上升,这不仅会降低居民收入来源,而且会打击信心和预期,导致需求不振。会议提出了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助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来源,对于扭转预期、提振信心、稳定经济大盘十分重要。“本次会议十分及时和必要,举措针对性强、全面有力,体现了国家支持稳增长的坚定信心和果断应对困难的魄力,有助于形成宏观政策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温彬说。李锦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这次一揽子政策措施下去,如果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政策“震撼弹”就还不需要拿出来。来源:中新网 |
|
2022-05-25 |
银保监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可控 | |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在1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信用风险总体可控。毛红军介绍,在促进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时,银保监会一直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的监管导向,引导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利用内外部数据资源,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银行为客户精准“画像”、有效管控信用风险的能力。据悉,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速21.64%。初步统计,截至4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476.21亿元,不良率为2.18%,较年初持平。毛红军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为发挥监管逆周期作用、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提供了政策空间。毛红军说,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监管政策靠前发力,助力有效稳定经济大盘,同时将督促银行业对未来可能暴露的不良贷款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做实资产分类,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加大处置力度。 |
|
2022-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