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有望回暖 挖掘需求是稳增长抓手 | |
工业稳则经济稳。随着近期诸多不利因素逐渐消退,“金九银十”传统需求旺季到来,稳增长政策加力提效,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当前工业生产正积极恢复,三季度工业经济有望回暖,积极发挥稳大盘作用。挖掘需求将是接下来支撑工业经济恢复的主要抓手,要在工业稳增长上下更大功夫。工业经济望回暖三季度以来,面对疫情扰动、持续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整体保持韧性。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代表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6%和50.9%。步入9月后,不仅疫情、高温等不利因素逐渐消退,近期生产端相关数据也呈现积极变化。数据显示,在9月3日至9月9日当周全国主要钢厂螺纹钢产量较上一周回升,并已持续7周产量呈回升态势。库存方面,9月3日至9月9日当周螺纹钢(含上海全部仓库)环比减少10.23万吨,自8月以来每周去库速度持续放缓。另外,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统计,在8月26日至9月1日当周,包括螺纹钢、江浙织机、汽车半钢胎、PVC(聚氯乙烯)、焦化、PTA(精对苯二甲酸)等多数行业开工率上行。实际上,多个经济大省在近期明确下半年将“勇挑大梁”、“冲刺三季度”的同时,也纷纷部署巩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任务。比如,广东省提出将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发挥好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更好支撑全省经济平稳增长;浙江省提出将聚焦工业大市大县分类指导,聚焦重点行业精准施策,推动工业持续回升;四川省要求工业要保增长,深入开展强链补链专项行动,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实施四川造“出川护航”行动。“三季度工业企稳回升概率偏大。”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常会推出的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和稳增长接续政策发力显效,需求旺季到来、疫情及高温等不利因素缓解,均会对工业生产恢复形成助力。需求不足待解决虽然掣肘生产端的扰动有所减弱,但下半年工业经济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仍待解决。8月份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3%,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钢材等行业需求偏弱是其涨幅回落的重要原因。“需求收缩的隐忧仍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地产对工业生产,尤其是采掘和原材料板块的拖累较强,当前基建实物工作量的托底力度尚不足以对冲地产需求下滑的影响。同时,欧美经济正趋下滑,外需可能在四季度或年末滞后回落。另外,当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依然处于2012年以来的高位,库存的积压可能会继续挤占企业现金流,制约工业企业生产修复的力度空间。为扩大有效需求,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积极加码宏观调控政策。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后续扩投资、促消费、助企纾困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推动企业生产继续恢复,再叠加成本压力的逐步缓解,将带动工业企业盈利向上修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益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和低基数的共同影响。预计今年“金九银十”期间,汽车销量会有20%的增长。“这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企稳向好。”他说。 转自:证券时报 |
|
2022-09-14 |
工信部建立大宗原材料供需预警机制 原材料工业保持稳健运行 | |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呈“V”形发展态势、低于工业总体水平运行,但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其中,钢材、铜、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在达到去年历史最高点(铜价为历史次高)后有所回落。8月份第四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最上游产业。我们始终把稳生产、保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业稳健运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介绍,工信部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同时,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加强行业协同,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硫磺企业与化肥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强上下游协同,推进氖、氪、氙等稀有气体企业与电子特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钢铁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长协机制;加强区域协同,促进20个省份供销系统与化肥企业对接,解决区域性缺肥难题。我国是原材料工业大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和产品体系,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对照制造强国建设要求以及消费升级需求,部分原材料产品质量还不够高,高端新材料和“货架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工信部将推动出台《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据了解,方案包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三方面9项重点任务和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设3项重点工程。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建设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如何推动方案任务落实?冯猛认为,要遴选一批“三品”工作实施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推广典型案例,提升企业知名度。要制定“十四五”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开展重点行业标准评估,清理整合重复、低效、无效标准,加强质量和品质类标准制修订。“要建立完善大宗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材料体系,推动出台《加快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含碳化学品、聚合物、产品等生物基材料体系。组织开展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推动产品品牌试点示范,努力打造一批原材料高端品牌。”冯猛表示。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