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三季报释放强信号:警惕通胀反弹压力 | |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货币政策三季报出炉。11月16日晚间,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对通胀压力、贷款利率走向、人民币汇率、房地产金融等热点话题做了详谈。与二季报相比,此次《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并提出,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下阶段货币政策,央行则表态,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总体来看,前三季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央行表示。不过《报告》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究其原因,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通胀粘性较强,收紧货币政策的取向短期仍可能延续,全球经济复苏动能趋弱;另一方面,国内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制约消费复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面临收益不足等多方约束,人口老龄化、低碳转型等中长期挑战也不容忽视。《报告》提出,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不断夯实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做好妥善应对,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较二季报相关措辞有所加强,体现央行关注通胀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说明未来通胀压力仍是重点,“全球通胀仍然比较高;同时今年以来货币增速比较高,未来疫情情况好转,消费增加有可能推高通胀。”“这意味着短期内在内外兼顾考虑下,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结构性工具定向发力,也包括下调5年期LPR报价、加大对房地产的定向支持力度等,而着眼于稳汇市、以及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年底前实施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东吴证券则在研报中分析称,三季度CPI总体温和,PPI持续回落,通胀预期平稳。央行提示未来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主因是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叠加国内猪周期等结构性因素影响,同时需求侧复苏、疫情防控优化带动通胀。但我国当前核心CPI仍然偏弱,10月同比上涨0.6%,未来重点仍是扩内需,修复居民消费需求,防通胀暂不构成货币政策制约项。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报告》显示,央行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创有统计以来新低。其中,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环比6月下行0.16个百分点,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较快下行势头。原因在于,8月央行下调政策利率(MLF利率)0.1个百分点,分别带动当月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下调0.05和0.15个百分点,而伴随银行贷款利率参考基础下调,实际发放贷款利率必然随之下行。“另外,三季度包括支小再贷款、设备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全面发力,也会带动与之相关的低利率企业贷款投放。”王青表示。与此同时,9月新发放居民房贷加权平均利率为4.34%,环比6月下调0.28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降幅。“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居民房贷利率降幅均超过政策利率下调幅度,说明LPR改革效能进一步释放。”王青坦言。需要指出的是,央行提出下一步要“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而居民房贷属于个人消费信贷范畴。王青预计,伴随四季度稳增长需求上升,监管层继续强调“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未来LPR改革效能还将进一步释放,其标志就是在MLF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年底前5年期LPR报价还可能继续下调15-30个基点。 转自:华夏时报 |
|
2022-11-21 |
政策信号密集释放 巩固经济回升基础 | |
从超预期降息到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到明确将研究指导地方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近段时间,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专家表示,7月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的关键节点,应有针对性地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以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当前,以稳增长为主要取向的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7月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达近年来高位,但新增信贷规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均出现较明显回落,反映出货币供应量充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待提振的现状。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日前开展的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较前次操作下降10个基点。“此次政策利率下调属于超预期操作,主要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刺激信贷需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政策性降息落地,表明以稳增长为主要取向的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伴随贷款利率较大幅度下行,加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新设立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充分发力,8月金融数据将进一步回升。有助于巩固经济恢复态势,为下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奠定坚实基础。”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在货币政策加力的同时,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信号正在释放。退税减税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财政部日前透露,大规模留抵退税集中退付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今年以来累计退税超过2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退的‘真金白银’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流,不仅让市场主体普遍受益,还能有效扩大企业投资。”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表示。在杨志勇看来,减税降费是政府收入侧的积极财政政策,专项债则是支出侧的积极财政政策,两者要协同发力。盘活专项债债务限额是重点。日前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指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8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专家预计,目前全国地方专项债存量额度约为1.5万亿元,资金配套可能向项目储备多、效益好的省份倾斜,主要用于重大基建项目建设,以拉动投资稳经济。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在宏观调控政策加码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的信号持续释放。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为发挥投资对经济恢复的关键性作用,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明显加快。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10028亿元。2021年前7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8个,总投资3046亿元。数据显示,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7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8%,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4%,比上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5.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日前表示,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下阶段,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性作用,扎实推进重要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用好专项债,加快项目施工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投资平稳增长。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8-23 |
外贸稳增长效果显现:6月出口表现强劲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 | |
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在上半年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尤其是6月份,出口表现堪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6月出口好于预期固然有汇率、价格等技术性因素影响,但疫情后我国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以及港口运输等关键供应链节点的恢复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6月出口表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图片来源:海关总署网站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一季度平稳开局,5、6月份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趋势,为全年外贸保稳提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其中,6月的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6月当月出口同比增长22.0%,增速较5月提高了6.7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6月出口表现强劲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前期疫情影响积压的出口订单集中释放,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进出口快速恢复,带动全国外贸整体增速明显回升。二是汇率因素,今年6月人民币汇率保持在6.7左右,而去年同期汇率在6.4附近,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或因汇率折算影响加快4-5个百分点左右。三是价格因素,6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虽然高位回落,但主要出口订单价格可能暂未传导到位,较去年6月同期相比依然有明显高差,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此外,港口运输等关键供应链节点的恢复,也是6月出口加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上年基数抬升的背景下,今年6月出口额增速进一步加快,主要原因是在疫情缓和与稳外贸政策集中发力下,外贸港口物流进一步打通,前期积压订单继续集中出运。外贸稳增长效果显现,市场主体活力激发5、6月份外贸增速明显回升,离不开一系列外贸稳增长举措的出台和落地。李魁文介绍,为了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海关总署专门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和进一步助企纾困降成本若干措施,各地海关也结合关区实际和企业诉求,提出了854条的细化支持举措,全力支持外贸稳增长。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今年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5%,各类外贸主体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6%,比整体增速高出了4.2个百分点,拉动我国外贸增长6.5个百分点。”李魁文称。政策支持下,部分受到疫情影响的区域进出口迅速恢复,有力稳住了外贸基本盘。“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出现了局部疫情,相关地区外贸进出口一度下滑,但值得可喜的是迅速克服了疫情影响,上述地区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李魁文介绍,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关于下一阶段外贸走势,他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有利因素也很多,我们认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仍然具有坚实的基础。”来源:中国网财经 |
|
2022-07-14 |
“中国的山山水水越来越显灵动”(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 |
“中国共产党勇于直面挑战、不断进步,在推动国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魄力令人敬佩。”尼泊尔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巴斯卡·柯伊拉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攻坚克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给其他国家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值得尼泊尔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最近几年,柯伊拉腊以学者的身份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很深。“每一次到中国,我总能看到很多令人惊喜的变化。我想,伟大的成就源自伟大的党。中国大地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付出巨大努力奋斗得来的。”柯伊拉腊说,令人佩服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备受世界瞩目的国家发展建设成就的同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坚定地继续向前,推动实施人民群众期待的各项改革。柯伊拉腊特别关注并深入研究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发展理念。2021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尼泊尔文版发行,柯伊拉腊第一时间仔细通读,该书第三卷英文版也是他常放在案头、不时翻阅学习的书籍。“中国发展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在书里得到了集中体现。”柯伊拉腊表示。柯伊拉腊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表示,中国发展经验充分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非是不可协调的对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仔细权衡两者对社会民生发展的作用,尤其是要关注环境问题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柯伊拉腊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理念,得到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积极响应。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践行了这一理念,将中国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天更蓝、水更清,中国的山山水水越来越显灵动,越来越有魅力。”柯伊拉腊说,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是带给他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在浙江省访学时,柯伊拉腊注意到原本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了产业升级改造,新设备和工艺大大减少了污染排放。越来越多的山丘恢复了绿意,其中不少还种植了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成为当地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非常值得借鉴,对尼泊尔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柯伊拉腊表示。柯伊拉腊十分惊叹于中国的脱贫成就。“中国政府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着实令人震撼。”柯伊拉腊通过阅读有关报道,以及与中国学者的交流研讨,对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驻村帮扶这一特色实践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要理解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就必须认识到广大年轻的中共党员干部付出的艰苦努力。”他说,这些驻村干部到每家每户走访调研,推动产业和投资在贫困地区实现落地,“他们努力将自己的学识转化成当地发展的机遇,为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希望”。“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消除贫困不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柯伊拉腊说,这带给尼泊尔等同样面临贫困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巨大鼓舞。“我们要多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到吸引投资、发展经济。”柯伊拉腊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如今,共建‘一带一路’给尼泊尔和其他沿线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尼中两国各领域合作也将不断迈上新台阶。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9 |
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四川出台“自然资源十条” | |
6月9日,自然资源厅印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稳增长10条政策措施(第一批)。“自然资源十条”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自然资源十条”提出,加强规划计划指标保障,让土地要素更好地跟着项目走。比如,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所需计划指标全额保障。针对市(州)其他项目用地指标不足的情况,“自然资源十条”明确,年底由自然资源厅统筹调剂支持。不少企业反映,不同性质、用途之间的土地,变更、整合、置换程序繁琐。“自然资源十条”提出,创新产业用地利用方式。鼓励通过依法协商收回、协议置换等措施,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出清;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单一工业用地中可突出主导用途,兼容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商业等混合用途。为给房地产企业“减压”,“自然资源十条”明确,在符合国家规定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土地竞买保证金比例。允许分期缴纳出让金,在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出让价款50%的前提下,剩余价款可在一年内缴清。为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自然资源十条”提出,加快出让锂、铁、磷、钾盐等矿业权,促进矿业投资;加强地热、矿泉水开发利用,地热、矿泉水勘查程度达到详查以上即可设置采矿权;对重大项目建设需新设置出让砂石土采矿权的,不受中型以上储量规模限制。为更好推动项目落地,“自然资源十条”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包括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建设用地报批纳入“绿色通道”,将企业办理非住宅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企业在银行办理贷款时可一并办理抵押登记,缩短融资时间。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将加强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梳理评估,督促指导政策落地落实,并根据国家政策出台情况,适时完善和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来源:四川日报 |
|
202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