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 | |
“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正在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袁达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他说,下一步要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优化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政策环境,综合施策扩大有效需求,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袁达说,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加快推进实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到落实快、协调快、见效快。强化政策预研储备,视情及时出台实施。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受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把握工程建设窗口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说。罗国三说,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他说,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有利于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从投向上看,主要用于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建设。”罗国三说,项目筛选时注重投资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优先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十四五”规划内的相关项目,支持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以尽快发挥作用。“督促各地方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求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可能多地通过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不搞‘萝卜快了不洗泥’。”他说。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说,今年入夏以来,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金贤东介绍,我国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全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着力加强运输保障,推动电煤供应保障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11%;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处于1240万吨左右较高水平;近期,统调电厂存煤最高达1.75亿吨,同比增加7400万吨;电煤中长期合同总体已实现全覆盖。“将进一步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他说。今年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4.6%和12.5%。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今年以来,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这是总量与结构、周期性与季节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袁达说,今年青年就业总量较大,仅高校毕业生就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冲击,一些地方、行业市场主体遇到暂时性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出现减招缩招现象,加上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集中离校,客观上加大了求职难度,使得青年失业率阶段性升高。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显现,部分领域人才供需脱节、人岗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袁达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切实抓好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岗位扩就业等政策落实的同时,从再研究推出一批支持创业就业的务实管用举措、再加快破解一批制约创业就业的痛点堵点、再谋划举办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重点活动、再宣传推广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四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 转自:新华社 |
|
2022-08-18 |
经济观察:减税、发债,积极财政政策护盘中国经济 |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分析,稳定经济大盘的积极财政政策,今年可以概括为两点:大规模退税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快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拉动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作为今年的重要任务。今年,中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去年12月,财政部提前下达地方2022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3月30日,向各地下达了剩余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起步早、动作快,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一季度,提前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大部分已发行完毕。目前,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今年已发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初步统计开工率已达75%。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的关键在于落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说,专项债券如果不能及时发出去,就形成不了实物工作量,难以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中央要求,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下一步,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专项债券拉动投资已见成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白景明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GDP,投资增长态势良好。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1%,这表明实体经济发展稳固、经济韧性强。加快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同时,组合式减税退税政策也在发力。李旭红介绍说,年初至今,中国接连公布多项政策,通过减税、缓税、免税及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手段,以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多税种的联合发力,形成协同效应,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中国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实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4月1日起对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经济数据再次证明,减税效应不断显现。李旭红说,一季度,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电子及通信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等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居于各行业的前列。创新驱动的财税政策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 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