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宏观政策怎么干?稳投资怎样发力?国家发改委权威解答! | |
“下半年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前一日政策利率迎来超预期下降之后,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16日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加快推进实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到落实快、协调快、见效快。强化政策预研储备,视情及时出台实施。据透露,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REITs项目发行上市。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8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就经济运行态势,重大项目建设、专项债、REITs能源保供、特色小镇等热点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前7月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逾万亿元金贤东表示,1-7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10028亿元。7月份,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2368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能源等行业。今年第三批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已筛选形成罗国三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推进各地方各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方面,罗国三表示,近期,国家发改委组织地方报送了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目前已筛选形成准备项目清单反馈地方,同时抄送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使用进度。他指出,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一是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协调有关方面,加快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二是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等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继续发挥好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和其他有关协调机制作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四是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方面,罗国三表示,近期,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筛选推荐等有关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一方面,抓紧筛选推荐备选项目。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和各地方,抓紧梳理形成了备选项目清单,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推荐给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项目筛选时注重投资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优先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十四五”规划内的相关项目,支持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以尽快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协调尽快投放资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原则,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尽快向符合条件的项目投放资金。商请商业银行向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放配套贷款,着力破解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等问题,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同时,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各地方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可能多地通过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不搞“萝卜快了不洗泥”。“三季度,国家发改委加快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建设实施,将对下一步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罗国三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近20个较成熟REITs项目正加快推进去年6月,首批基础设施REITs项目正式上市。罗国三介绍,一年来,国家发改委严把项目质量关,在首批推荐10个项目后,又陆续向证监会推荐了10个项目,包括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厦门安居集团、北京保障房中心等三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目前,还有6个项目正在开展委托评估,近20个较成熟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此外,国家发改委对意向项目加强辅导,培育潜在市场,处于辅导期的项目超过80个。罗国三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切实做好基础设施REITs工作,在严格把关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推荐效率,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特别是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项目发行上市,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大力督促回收资金尽快投入新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国家发改委将和中国证监会等加强协作,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健康发展。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在能源保供方面,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他指出,各产煤省区已签订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国家发改委将指导督促落实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等任务。将加快产能核准、核增等手续办理,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先进产能加快释放。将狠抓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适时组织开展履约核查,常态化开展不履约案例归集核查工作,确保合同履约到位。此外,将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运输保障。防止房地产等清单外项目冠名“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方面,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一张清单管到底”,指导地方动态跟踪清单内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及时优胜劣汰。摸排疑似问题线索,防止房地产、康养、文旅等清单外项目冠名为“特色小镇”。严守合规用地、生态环保、债务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产等“五条底线”,督促地方加强对清单内特色小镇监督监管,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8-18 |
陆海新通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 | |
71个内外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合同投资额达2270.3亿元。7月21日至24日在重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西洽会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发布的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建设5年来,运输网络拓展至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成为西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通道,也为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开启了更大空间。打通经贸通道贸易额逐年得到提升近日,10多辆乘用车搭乘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出发,经磨憨口岸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这辆班列全程用时只需要4至5天,比海运到达万象节约20多天时间。陆海新通道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西部12个省区市与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等共同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西洽会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共同发布的《新通道新格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17—2022》(简称“报告”)显示,自2017年开始建设以来,陆海新通道“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完善,有效联通中西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国际辐射范围不断扩大。陆海新通道破解了中国西部国际物流难题,我国与东盟等区域经贸往来愈加密切。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来,沿线省区市与东盟进出口额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589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077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50余种发展到640余种。“陆海新通道充分发挥国际大通道功能,有效促进了国际货物、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加速融合,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新动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对记者说。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深度合作维护供应链稳定在陆海新通道助力下,更多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保障。从本届西洽会的签约成果来看,集中签约的71个内外资重大项目,有100亿元级项目9个、50亿元级项目6个、30亿元级项目7个,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消费品、现代金融等产业领域,其中不乏新加坡狮城资本、艾威集团、亿利国际等知名外资企业身影。回望前三届西洽会,累计签约项目841个,签约总额14172.7亿元。不少项目已“开花结果”,为产业补链强链聚合成群打下坚实基础。众多外资企业也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在西部地区投资兴业,推动国际国内纵深合作。与会外资企业纷纷表示,看好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前景,看好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新机遇,以及由此形成的供应链新优势。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在发言中表示,自2017年起,每年公司都有大批量的货物从瑞典工厂发出,经中欧班列(渝新欧)抵达重庆,提高了运输效率。“新通道给全球医疗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了巨大契机,也为药物运输和用药保障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专家郑新立也在发言中指出,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完善,必将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优化配置,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场、联系紧密、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倍增加,从而促进东南亚各国的均衡发展。多方持续推进更大经贸投资空间可期展望未来,陆海新通道建设还将迎来更多利好。西洽会期间,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研讨会上透露出接下来的系列安排。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余翔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原则上,推动陆海新通道与沿线国家对接,吸引各类资源、要素、产业聚集,促进各方利益共享,要素互补,为综合命运共同体作出示范。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表示,下一步将从深化共建共享、夯实建设合力、优化市场运行机制、赋能改革创新、推动产供衔接、服务经贸往来等方面推动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寻求深化合作。7月5日,老挝—中国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在重庆揭牌。中老两国将依托陆海新通道,搭建集中采购和分销体系,开展产业全链条合作,持续做大“运贸产”一体化,不断拓展双方在能源矿产、农业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国与柬埔寨探索打造“运贸产”一体化香蕉供应链,与马来西亚推动形成陆海新通道马来西亚供应链资源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在第四届西洽会暨2022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陆海新通道有力保障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世界级产业集群正沿着国际化大通道重新布局。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方面,专家认为,联动沿线产业园区、经济合作区,建立面向东盟的产业合作联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跨境示范带,依托口岸枢纽,打造高品质陆港经济区,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将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顾学明看来,陆海新通道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注入新动能,为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新引擎,为保链、稳链、促升级提供新选择,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8-01 |
1至5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 | |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26日表示,今年1至5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9%,制造业是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姚珺是在26日工信部举行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缩减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推动一般制造业领域全面开放,越来越多外资主动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对于社会关注的产业链转移话题,他表示,产业链转移是全球化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虽然一些外资企业加速多元化布局,但总体来看,外商对华投资步伐并没有放慢。“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他说,一是支持外资加大在华投资,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运用部省联动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支持重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二是鼓励国内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做优做精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三是推动构建制造业合作伙伴关系,为制造业开放合作搭建交流平台。 转自:新华社 |
|
2022-08-01 |
我国自主研发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 | |
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该款氢气发动机属13L重型发动机,运转功率超500马力,同级排量动力最强,指示热效率突破55%,具有技术首创、行业首发、国际领先三大特点,标志着我国氢气直喷发动机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重型氢气发动机作为商用车零碳动力的生力军,是实现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核心途径之一。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院院长助理兼发动机开发部部长刘江唯介绍,该发动机攻克了氢气分层超稀薄燃烧技术、米勒循环滚流氢气混合技术、全状态全模型能量最优控制技术、主动式通风防机油乳化技术等系列难题,保证氢气发动机稳定高效运转;其次,解放重型氢气发动机具有先进的气道结构和缸内结构,不仅实现了氢燃料缸内直喷,也对单独气道喷射、缸内与气道联合喷射、氨氢混合的复合燃料喷射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近年来,一汽解放积极推动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制定发布“15333”新能源战略。2021年,一汽解放实现整车销售43.97万辆,实现重卡销售全球“六连冠”。来源:科技日报 |
|
2022-06-10 |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又多一座桥 | |
5月11日,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网站暨“云对接平台”上线,12个中东欧国家和国内60家机构成为首批合作伙伴,约20项机构间合作备忘录、10项项目合作协议也于近期达成。 余萍 摄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线上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根据共同意愿,着眼于共同需求、共同发展,携手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创造了共同发展机遇。据悉,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网站是促进相互科技交流的窗口和平台,提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产业创新合作需求,介绍中国—中东欧国家最新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资讯,搭建在线对接互动系统,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该网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科技实体可以获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信息,发布技术合作需求,寻找合作交流伙伴,开展线上对接洽谈,达成项目合作建议。建立在河海大学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涉水基础设施安全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创新合作方面已有累累硕果,据该中心徐炜教授介绍,他们主要开展基础设施结构健康诊断技术合作研发,促成了江苏省内一批企业与中东欧国家高校院所合作十余年,累计引进波兰、保加利亚5名院士,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我们将在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慧交通、低碳环保和交通工程材料和结构创新等4个方面与中东欧国家进行合作。”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一岗对即将开展的合作充满信心,他表示,这样的合作非常有利于公司走出国门树立企业品牌。“匈牙利的向东发展政策完美契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次我们带来了一批科技成果,希望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与中国的大学和科技型企业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匈牙利创新中心总经理杨丽玲告诉记者。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江苏先后与以色列、芬兰、英国、捷克、挪威、新加坡、奥地利等近10个国家或地方政府建立产业研发合作共同资助机制,吸引了一大批著名跨国企业来江苏进行研发投资和生产。江苏将充分发挥转移中心的作用,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构建双方技术转移与创新伙伴网络,推进双向技术转移转化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合作共同体。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
2022-05-12 |
十年这一政策,带来五大显著成效 | |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2022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文章《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起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发力,更加注重精准施策、提质增效,全力护航“六稳”、“六保”工作。财政支出强度持续加大,民生和重点领域经费保障不断增强。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十三五”以来的六年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一、财政实力更加雄厚,统筹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基础上,财政实力取得长足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财政收入从17.26万亿元增长到20.25万亿元,五年收入总量达到93.18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从20.31万亿元增长到24.63万亿元,五年支出总量达到115.48万亿元,教育科技、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有效保障。二、基本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坚持把民生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先保障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7年的3.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9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46万亿元增长到3.39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1.45万亿元增长到1.92万亿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标准逐步提高。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以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近1.6万亿元,制定多方面帮扶举措,推动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三、国家重大战略支撑有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全国财政科技投入五年来年均增长8.1%,优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研究出台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财税政策,促进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财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绩效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主要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明确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强化财会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确保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落实落地。五、有效应对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始终保持稳健运行近年来,我们通过出台一系列监管制度,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增加的同时,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总的看,我国财政运行平稳健康,今后应对风险挑战的政策空间还比较大,财政可持续性增强。来源:求是网 |
|
2022-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