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船供应短缺 全球开启船舶“争夺战” | |
欧洲能源危机日益恶化,全球天然气争夺战愈演愈烈,导致运输船舶短缺,各国纷纷抢占LNG船舶,而运输成本的上升可能进一步推高天然气价格。这场争夺战导致新LNG船的订单量增加,船舶价格水涨船高;现有的油轮租赁费也大幅上涨,进而推动欧洲和亚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创下历史新高。多重因素相互影响8月16日,Spark Commodities报告显示,9月中旬至11月中旬LNG船的日租费将升至105250美元,较目前每天64000美元的费用高出64%,比一年前的价格高出124%。该报告称,由于交易员提前预订LNG船,以处理天然气交付量,目前可用的船只数量急剧减少。今年以来,欧洲国家加大了从卡塔尔和其他地区购买天然气的力度,日韩等亚洲国家开始争先囤积冬季供应,LNG船需求激增。此外,干旱等极端天气也增加了液化天然气和运载燃料的LNG船需求。巨大需求下,船舶的供应十分紧张,据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称,飙升的钢材价格和有限的造船产能导致了LNG船价格上涨,新造船价格从一年前的1.9亿美元上涨至2.4亿美元。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分析师Kaushal Ramesh表示,输船运费上涨和船舶租赁费增加正影响液化天然气价值链,并推高全球本已高企的天然气价格。他认为:“最近对能源安全的关注意味着,整个市场又恢复了对供应和航运从长计议。”LNG船供应短缺近几年以来,LNG船一直都非常“抢手”。许多经济体正寻求放弃煤炭以减少排放,而极端天气制约了水力发电,天然气成了绝佳的能源选项,在此背景下,俄乌冲突的暴发进一步助推了能源的供需失衡。船舶经纪公司Poten&Partners的商业情报主管Jason Feer表示,从现在起至少两个月内,只有一艘LNG船可供在亚洲单航次租借。而在大西洋水域,没有LNG船可供租用。“市场上的一切相关供应都将被抢购一空。”Trident LNG的交易和咨询主管表示。“实际上,欧洲和亚洲已经因此相互竞价,市场正在受到支撑。”此外,LNG油轮的争夺给欧洲带来又一个挑战。今年6月,LNG油轮租船费一度超过10万美元/天,有分析师和贸易商预计,贸易公司已长期预订了大量货船以确保自己有能力运送LNG,这反过来造成了可用货船数量减少,LNG油轮租船费将反弹。造船市场“主角”登场市场爆炸式增长,使得贸易商很难在现货市场上找到可用船舶,LNG船市场正处于供给“天花板”。LNG船需求增加,也促使船东加大运输船订造力度,因而LNG船成为今年新造船市场绝对的“主角”。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LNG船新船订单量达到了106艘,合同总价值高达224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86艘156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同时,短期内再气化产能偏紧也使得欧洲对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的需求也显著增加,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国家已经获得了12艘FSRU,甚至已经有贸易商以高于造价的价格去抢购二手FSRU。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数据显示,目前全球LNG船下单量为257艘。韩国作为最大的LNG船生产国,该国造船厂在2027年前已没有余力承接新订单。在中国需求强势带动下,2017年LNG船市场复苏,并于2018年继续高位运行。但随着船队持续扩张,2019年和2020年市场开始降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开局不佳,但在秋季开始恢复并高位震荡。有专家表示,LNG海运市场正处于诞生以来的极佳时期,这一窗口期有望持续3年左右,但是周期无法避免,船东需要更多考虑锁定长期合同。国内船厂在稳步提升LNG船产能的同时,也要防止一哄而上,注意产能大规模扩大带来的经营风险。(本文综合自国际财闻汇、中国石油石化、华尔街见闻、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转自:中国水运报 |
|
2022-09-08 |
我国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新数据 新看点) | |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制图:张芳曼日前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加快联网、补网、强链,有效投资稳步扩大。今年前6月,全国水运建设完成投资735.7亿元,同比增长4.7%。7月份,水运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1.8%,继续保持良好增势。目前,我国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今年以来,水运建设以“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项目和水运“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为牵引,加快了推进步伐。天津港北航道扩建工程、茂名港通用码头等工程开工建设,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码头工程、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工程有序推进,苏州港太仓港区四期工程、长江中游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等竣工验收,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工程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港航建设加快。今年以来,钦州大榄坪南7号、8号码头自动化改造工程等竣工投运,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有序推进。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以沿海运输通道、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淮河等为水运主要通道,以主要港口为枢纽,衔接铁路、公路、管道等方式,连通世界、干支衔接的水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06 |
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我国水运事业发展成就扫描 | |
水运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长江干线货运量超过30亿吨,位居全球内河航运首位;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当中我国分别占了8席和7席……在25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用一组数据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我国水运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的比较优势,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通道和关键节点,也是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水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今年以来,疫情形势延宕反复,承担了大量跨区域货物运输和约95%外贸物资运输的水运保持运输通道畅通,运输平稳有序。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以沿海运输通道、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为水运主要通道,以主要港口为枢纽,衔接铁路、公路、管道等方式,连通世界、干支衔接的水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5.5亿吨,比2020年增长6.8%,确保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天津港北航道扩建工程、茂名港通用码头等工程开工建设,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码头工程、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有序推进,苏州港太仓港区四期工程、长江中游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等竣工验收……今年上半年,我国一系列水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步伐,水运建设项目基本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与此同时,钦州大榄坪南7号、8号码头自动化改造工程等竣工投运,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二期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有序推进,一批智慧港航建设也加快了脚步。“水运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已建和在建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说。郑清秀表示,今年1至6月,全国水运建设完成投资735.7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6月份水运建设完成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33.7%。7月份水运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1.8%,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在推动我国沿海沿江产业布局优化方面,苏杰表示,水运带动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运航线联系,成为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在全球航运、物流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水运体系,有力保障了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苏杰说。来源:新华网 |
|
2022-08-26 |
交通投资超7万亿元 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蓄势待发 | |
“十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6月10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去年更创下了全年完成投资3.6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在服务稳定经济大盘、做好 “六稳” “六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成光表示,从2021年数据来看,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万架次,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底,我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5%。“71118工程”建设国家高速公路主线、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这十年,我国路网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表示,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十年来,“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形成,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水运方面,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有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是2659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徐成光介绍,在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当中,中国分别占了8席和7席,其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连续多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除路网、水运方面取得明显硕果外,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亦用一组数据展示了我国民航运输业的不俗表现:十年来,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5581条。且我国旅客运输量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徐成光表示,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作出重要部署。徐成光表示,交通运输部将按照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一是构建高效率的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畅通经济板块高效联通的主动脉。二是提升重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国家战略支撑能力,进一步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三是建设安全可靠的物流供应链网络,保障国内运输畅通,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四是加快交通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深度融合发展。“目前,交通运输部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 (平陆)运河工程、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航设施及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为稳投资、扩内需、带就业、保民生,筑牢国民经济宏观大盘提供支撑保障。”徐成光说。安路生表示,下一步,铁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实施一批 “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完善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解决西部铁路 “留白”太大的问题;二是持之以恒提升运输质量;三是坚定不移推动安全发展。“十四五”期间,是我国由单一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 “转段进阶”发展的关键时期。董志毅表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将以突破资源容量瓶颈为重点,构建一流的民航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围绕加快枢纽机场建设,完善非枢纽机场布局、推进存量设施提质增效、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继续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扩大优质增量的供给,突破枢纽容量的瓶颈,推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向更高质量迈进。 转自:中国工业报 |
|
2022-06-20 |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有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疫情期间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交通基础设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共中央宣传部1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聚焦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这十年,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运行,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陆空”三位一体通道愈发畅通,助力更美好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航设施及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为稳投资、扩内需、带就业、保民生,筑牢国民经济宏观大盘提供支撑保障。”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说。科技创新成果日新月异交通运输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中国高铁、中国港、中国快递……一张张靓丽的“中国名片”,见证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一项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生根、发芽的过程。中国铁路跑出中国速度——京张高铁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高铁货运动车组成功下线。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中国民航赋能智慧建设——全国234家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40家千万级机场开通“易安检”服务,安检通行效率提升30%,行李跟踪系统实现了射频识别“串线成网”。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表示,将把智慧民航建设作为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为四大核心抓手,推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在民航的应用,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智慧民航体系。中国邮政促进融合发展——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培育邮政服务农特产品进城“一市一品”项目超过1000个,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100个;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等模式,供应链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与电商融合发展,年支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成为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务电商用户的主渠道。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表示,邮政体系在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高效衔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加快交通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徐成光说。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交通物流事关国计民生,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十年发展,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截至2021年底,高铁旅客发送量达25.3亿人次,是2012年的5倍,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设施容量紧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邮路总长度(单程)超过1000万公里,快递服务网络总长度(单程)超过4000万公里,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邮政快递网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徐成光说。作为经济社会的先行官,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一组数据生动体现交通运输服务成效——十年来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2021年的45.2%;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83.6%。“十二五”时期完成88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任务,“十三五”末期全国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快递网点目前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80%,年人均快递量近77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徐成光说。 转自:新华社 |
202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