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为区域合作添动力 | |
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各方对此予以积极响应,一致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共享古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共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9年来,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东风,上合组织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日益紧密,贸易投资水平显著提升,地区高质量互联互通格局初现轮廓,为地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国家山水相邻、利益交融。近年来,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从帕米尔高原到哈萨克草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欧亚大陆绘出绚丽画卷。山东青岛,初秋早晨,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前往上合组织国家的班列整装待发。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到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等17条国际班列线路。上合组织地区是中欧班列的必经之路。2022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已破万列,有力保障了国际及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欧班列运输量逆势上涨,大大缓解了沿线国家的防疫及生产压力。在中国与俄罗斯边境,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实现通车,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铺轨贯通,成为“造福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发展之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过境运输和国际陆海多式联运,共同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陆路原油进口管道、第一个陆地边界上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出海的港口。亚湾—瓦赫达特铁路桥隧道的贯通,使塔吉克斯坦南北变通途;中吉乌公路正式通车,成为跨越高山、畅通无阻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中巴经济走廊默拉输电项目正式送电,有力支撑了巴国内民用和工业用电需求……目前,上合组织区域内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油气管线和铁路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各国互联互通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指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重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各方为共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所做工作。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表示,这正是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为参与者带来了益处,促进地区国家间经贸和投资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融合创新硕果累累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入发掘互补优势,不断拓宽贸易渠道,稳步拓展合作领域,扩大了贸易规模,促进了市场繁荣。产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果蔬,在霍尔果斯口岸走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仅几小时就可以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满载出口商品的货车从喀什综合保税区,直达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纱、农产品等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抵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已走上中国民众的餐桌……目前,上合示范区引进培育了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家贸易平台,为企业提供通关申报、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今年1至7月,上合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预计完成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2%。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4000多公里外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实时运转情况。借助连云港港研发的港口大脑信息化项目,“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建起内陆物流场站,哈萨克斯坦小麦和其他大宗原材料等在家门口实现国际贸易“一站式”办理、联运监管“一体化”运作。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成立、中国—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揭牌……上合组织创新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促进了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表示,此前,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各类投资支持了一大批油气、电力、化工、农业和民生项目建设。此次,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确认延期5年等成果的达成,“对于未来在欧亚大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认为,在中方推动下,此次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发表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4份重磅声明,将进一步拓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务实合作惠及更多民众在乌兹别克斯坦农作物主产区撒马尔罕州,由中国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沙乌达尔水电站和135+50桩水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当地发电量至每年3760万千瓦时,极大缓解当地电力紧张问题并降低用电成本。“中国企业是来给我们解决问题,来办实事的!”撒马尔罕市塔伊拉克区纳乌赞达克村村民古丽雅一家人,与租住在这里的特变电工乌兹项目部工作人员早已成为了“一家人”。古丽雅说,亲戚们每次来她家都要特地向项目部工作人员问好,再到工地附近去看看,大家都盼着水电站早日建好。“看到每株棉花上能结8到10个棉桃,亩产较去年平均提升了100公斤,我们高兴极了。公司中方管理人员教给我们的种植技术,不但实现了土地利用最优化,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圆了我们的致富梦!”中泰(哈特隆)新丝路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塔吉克斯坦员工阿莫库洛夫·依给塔里说。今年4月,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三期和四期项目投产仪式举行,该产业园集棉花种植、皮面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全产业链为一体,是中亚最大的示范性园区。未来,它将把塔吉克斯坦更多优质棉产品推向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合组织各国守望相助,携手抗击疫情。中国国药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伙伴开展疫苗合作,多批次送去600万剂次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上市,成为国际首个注册上市的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接种中国疫苗,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感谢中方“始终在塔需要时伸出援手”……上合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召开,“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内关于卫生健康、扶贫等领域的30个合作项目逐一开展……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说,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以自身行动带动各方走包容发展、互利合作之路,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李自国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契合发展需要,契合时代需要,契合各成员国求团结、促稳定、谋发展的共同心声,将为上合组织行稳致远持续提供强劲动力。有团结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上合组织合作内涵不断丰富,与共建“一带一路”互为机遇,融合发展,相得益彰。坚持弘扬“上海精神”,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必将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19 |
三组数据折射资本市场活力韧性 | |
截至8月30日,境内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达4900家,较上年末增加203家,上市股票总市值为82.47万亿元。在上市公司总数逼近5000家、股票市场总市值迈向百万亿元的同时,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家数超过了2200家,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升至30%以上;在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的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超过20%,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在IPO和再融资保持常态化的同时,退市制度日趋完善,市场“出入口”更加畅通……十年来,经历深刻结构性变化的资本市场,服务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活力和韧性不断彰显。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等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的落实落地,必将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十年来,A股市场冲刺“千亿级”“万亿级”市值的公司不断涌现,既反映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升,也见证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传递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号。一个显著变化是,近年来A股大市值公司中,“新经济”领域的企业正逐渐成为“主力军”。“过去十年,中微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以高于3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持续增长。2019年7月,公司有幸成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企业之一。”中微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志尧日前在科创板三周年活动上介绍。成立于2004年的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蚀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领域,市值一度超千亿元,在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中较早达到这一水平。中微公司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615.26%。而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凭借在新能源科技领域的深耕,一举造就了首家万亿元级市值创业板公司的纪录。宁德时代如今是A股市场第三大市值公司,更是A股史上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的“硬核科技股”。它的崛起,成为A股上市公司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的角色更加凸显。”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介绍,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约20%增长至约37%,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到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按照成熟市场发展经验,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市场上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千亿市值”“万亿市值”公司。这一过程中,A股市场自身体量也会不断壮大。十年来,在冲刺百万亿市值进程中,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上市公司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动力源;未来,在向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创新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本市场将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A股的比亚迪、宁德时代、隆基绿能,还是美股的特斯拉、英伟达、亚马逊,一批科技企业正在引领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颠覆原有产业结构,也进一步凸显了贯穿历次工业革命的科技进步这一主线。”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说,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资本市场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具有枢纽作用。机构投资者持续壮大2016年1月突破1亿,2022年2月突破2亿……到2022年7月,境内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达2.07亿。十年来,在投资者数量相继跨过1亿、2亿大关的同时,A股市场投资者交易结构也在经历深刻变迁。“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日前表示。据了解,十年来,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总资产增长了约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至26.79万亿元,增长了8倍左右,行业实力大幅增强。目前,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由2017年初的15.8%提升至23.5%。未来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上升是大势所趋。东吴证券财富管理部投资顾问团队负责人何韬说,市场定价权已从散户投资者转向机构投资者。2016年以来,公募、私募基金及海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稳定上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延续。“相较于前些年,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风格逐步变得理性化、长期化,投资领域侧重成长股及核心资产,交易频率逐步降低。”开源证券资深投资顾问薛凯强结合客户情况分析称。申万宏源研究所政策与发展研究主管龚芳表示,资本市场系统性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专业投资机构发展,其持股占比已从十年前的15%左右升至目前20%至25%的水平,公募、外资、私募和保险成为“四大支柱”,在专业投资机构持股中合计占比超过90%。十年来,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壮大,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未来,伴随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加强,健康的投资文化将得到弘扬,良性发展的市场生态也将得到涵养。对标海外发达国家权益市场,A股市场正处于机构化的进程中,未来机构资金仍会是重要变量。“居民存款‘搬家’、公募基金发展为机构化的长期发展趋势提供了基础支持,后续养老金或成为重要的接续力量。”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说。优胜劣汰生态加快形成在上市企业结构、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的同时,A股市场“入口端”“出口端”不断畅通,市场化程度提升,资源配置功能增强也是十年来A股市场的显著变化之一。在“入口端”,伴随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十年来股债融资稳步增长。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5.2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33.9万亿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约1.5万亿元,股票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合计超10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十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股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充分发挥,从源头上解决了中国市场“不缺资金缺资本”的现状。在“出口端”,退市制度进一步健全,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逐步形成。谈及退市机制的完善,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感受颇深。他介绍,从2012年制定面值退市标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退市指标体系基本形成,到2014年健全主动退市制度、明确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2018年完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再到《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出台,十年来,常态化退市机制建设稳扎稳打,不断走向成熟。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郭俊近期表示,证监会将推进完善并购重组规则,强化公司治理监管,严格落实退市制度,支持上市公司扎实做好做精并购重组,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十年来,市场优胜劣汰的效应加快显现,“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未来,资本市场整装再出发,新一轮“深改”将在注册制改革、严格退市制度执行、机构投资者培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证监会将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法治体系完善、监管转型与能力提升等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增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和生态,更好发挥资本形成和资源配置功能。”对于下一步改革发展,易会满言辞铿锵,资本市场坚定深化改革的方向不会变。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9-02 |
《“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解读 | |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机构改革赋予的新职能新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编制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以深化人才制度机制改革为动力,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规划》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分析。包括“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包括5个方面,即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和区域分布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第三部分是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提高质量,加强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补齐短板,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拓宽渠道,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突出特色,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五是适应需求,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协同推进,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四部分是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按照要求,将“十四五”期间培养造就一批卫生健康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医学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作为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育生命健康青年人才队伍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等内容。第五部分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完善培养开发、流动配置、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四方面的机制。第六部分是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交流、强化监测评估和加大人才投入等内容。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把《规划》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着力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系列举措,促进卫生健康人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分布持续优化,积极营造集聚人才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转自:卫生健康委网站 |
|
2022-08-24 |
中国新能源车国际赛道一路领跑 | |
比亚迪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超64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对此,多国业界人士指出,比亚迪的亮眼表现凸显出中国车企精进技术的持续努力,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业绩亮点显实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为64.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业绩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花旗银行集团汽车分析师杰夫·钟在谈到比亚迪的销售表现时说。花旗分析人士表示,比亚迪的供应链是“垂直整合的”,这意味着它可以生产更多零部件,比竞争对手更少依赖外部供应商,不易受供应链中断影响。德国贝吉施-格拉德巴赫应用科学大学独立研究机构“汽车管理中心”创始人斯特凡·布拉策尔说,比亚迪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蓬勃发展,源自其对创新的重视。比亚迪长期深耕新能源领域,是全球电动汽车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在电池和电芯领域优势明显。长城汽车巴西公司对外及政府关系总监佩德罗·本当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国际市场上的欧美日传统车企,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凭借优秀设计和过硬质量稳扎稳打,在技术水平和产品完成度等方面积累起优势,中国汽车因此获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本当古同时指出,当下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的认可与行业绿色发展趋势密不可分。中国车企致力于发展以电能、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助力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获得广泛认可。海外布局促共赢近年来,中国车企凭借自身实力,稳步拓展海外市场。从欧洲到中东、拉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越来越多国家脱颖而出,不仅促进当地节能减排,也为汽车行业交流互鉴提供契机。比亚迪2012年在英国设立分公司后,以公共交通为切入口,将电动大巴方面的经验引入一向重视减排的英国。比亚迪与英国巴士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合作,为英国及其他海外市场带来创新产品。亚历山大·丹尼斯总裁保罗·戴维斯说,2016年以来,公司和比亚迪为英国市场合作生产超过1000辆巴士;到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500辆。在以色列,中国电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助力。吉利汽车的几何C型电动汽车在以色列上市后,迅速赢得当地消费者青睐。2022年上半年,该车型在以色列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22%,被当地汽车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购买车型”。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目前运行的电动公交车主要来自中国比亚迪、宇通和福田公司。智利塔尔卡大学工程系学者克里斯蒂安·加西亚说,来自中国的电动巴士帮助智利推动减排、建设更清洁城市,并改善了乘坐者体验。哥伦比亚波哥大市长克劳迪娅·洛佩斯说,中国电动客车为建设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波哥大及当地交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22年年底,将有1480辆比亚迪电动客车在波哥大投入运营,这意味着每年将减少排放943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42000辆私家车的年排放量。优势积累赢机遇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条崭新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长安汽车欧洲公司设计总监安德列亚斯·扎帕蒂纳斯日前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车企在设计、电池性能等方面有长足进步,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应用,新车型研发和推出速率也迅猛提升,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的采购组织及电动车平台负责人、雷诺董事詹卢卡·菲基说,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电气化、物联化、移动化的剧烈变革,中国同行在几乎所有这些领域的上下游价值链都拥有领先技术。“汽车制造商如果想继续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必须与中国企业一道寻找解决方案。”他说。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强,并将带来电动汽车和汽车软件的重要创新。德国宝马集团首席财务官、负责中国事务的董事尼古拉斯·彼得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数年内,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也是宝马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最佳选择与最优伙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8-08 |
我国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 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
7月27日下午3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加快建设能源强国全力保障能源安全”有关情况。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全国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超过10亿千瓦。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替代散煤1.5亿吨以上。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91.8万台。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实现了人人有电用。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工程,惠及6万个贫困村、415万户贫困户。持续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全面推行用电报装“三零”“三省”服务以来,累计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1500亿元。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大幅上升到第12位,跻身于“全球最佳实践行列”。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我国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长至1.7千瓦,人均用电量从4000千瓦时增长至近6000千瓦时,超过英国、意大利,接近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力安全运行水平全球领先,没有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件。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1.3亿吨,比2014年增加2.6亿吨。大型煤矿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5.8%。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4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9%。建成33条交直流特高压线路,“西电东送”规模超过2.9亿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油气总产量由2014年的3.15亿吨油当量增长至2021年的3.65亿吨油当量。原油产量实现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方。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了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最大单机容量达10兆瓦的全系列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常规油气勘探开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系统掌握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技术,多种各具特色的小型堆技术正在进行工程示范准备。世界首台135万千瓦煤电机组投入运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千瓦燃气轮机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电力市场建设深入推进。2021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45.5%。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能源国际合作布局更加优化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数量已达到33个。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与30多个能源类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建立合作关系。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切实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华龙一号”等自主核电技术装备出口实现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海外落地,光伏产业为全球市场供应超过70%的组件。与周边国家油气、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在国际能源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重要力量。 转自:新华财经 |
2022-08-01 |
银保监会: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首批646亿元资金筹集到位 | |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法规部主任綦相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6月末,银行业保险业总体运行稳健,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银行业资本和拨备水平、保险偿付能力充足。“上半年处置不良资产1.41万亿元,同比多处置2197亿元。”綦相说,持续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上半年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合计减少3806亿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3.8%,资本充足率14.87%。目前,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4.2%,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在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方面,綦相表示,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框架初步确立,首批646亿元资金筹集到位。同时,银保监会持续强化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开展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已累计分五次向社会公开124个违法违规股东。 转自:新华财经 |
|
2022-07-25 |
锂电池隔膜,不止一片“塑料”那么简单 | |
当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不断加码以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的新能源产业建设。 如果把锂电池比作是一道菜,那么完成这道菜需要一些食材和配料,他们主要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和电池管理系统等。 其中,锂电池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电池正、负极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而短路,此外它还具有能使电解质离子通过的功能。因此,隔膜材料的好坏,对电池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国内外锂电池隔膜材料发展状况如何,市场化情况怎样?发展新能源产业高端隔膜材料,还需要解决哪些难题?做好高端锂电池隔膜并非易事简单说,锂电池隔膜,是一层薄薄的“塑料”,但又绝非普通塑料。“锂电池市场化的隔膜材料,主要是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相对廉价的聚烯烃类隔膜为主。”昆明理工大学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李雪教授介绍,其中聚乙烯产品主要由湿法工艺制得,聚丙烯产品主要由干法工艺制得。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隔膜材质是不导电的,电池的种类不同,采用的隔膜也不同。对于锂电池系列,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而需要有耐有机溶剂的隔膜材料,一般采用高强度薄膜化的聚烯烃多孔膜。要做成高端的锂电池隔膜,并不容易。它必须具有电子绝缘性,保证正负极的机械隔离,还要有一定的孔径和孔隙率,保证低的电阻和高的离子电导率,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透过性。同时,隔膜材料还须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包括穿刺强度、拉伸强度等,但厚度尽可能小,空间稳定性和平整性好,以及热稳定性和自动关断保护性能好。当电池体系发生异常时,热温度快速升至120~140℃之初,为防止产生危险,热塑性隔膜发生熔融,微孔关闭,变为绝缘体,可防止电解质通过,从而达到遮断电流的目的。总体而言,聚丙烯相对更耐高温,聚乙烯相对耐低温,但对环境应力更敏感;聚丙烯密度比聚乙烯小,其熔点和闭孔温度比聚乙烯高,但韧性比聚乙烯差。李雪教授还介绍,隔膜材料产品还有聚丙烯+陶瓷涂层、聚乙烯+陶瓷涂覆,以及基于聚丙烯、聚乙烯的双层和三层材料等。与此同时,一些新型隔膜材料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并实现应用,不过,因量少价高,主要还是用在动力锂电池制造领域。这些产品主要有涂层处理的聚酯膜、纤维素膜、聚酰亚胺膜、聚酰胺膜、氨纶或芳纶膜等,其优点是耐高温,且具有低温输出、充电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的特点。“总体来看,锂电池隔膜材料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李雪说。攻克核心技术,龙头企业在壮大实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电池技术突破是关键的一步。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5年)》指出,开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膜电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政策导向型切换到市场驱动型,新能源汽车厂商对锂电池的安全性、续航能力、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国际一流锂电池生产企业对材料品质要求甚严,其中锂电池隔膜作为核心材料之一,技术壁垒高,其性能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放电容量、循环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锂电池制造对隔膜产品的特性如隔膜微孔的尺寸和分布的均匀性、一致性等要求极高。同时,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隔膜进一步趋于轻薄化,锂电池隔膜轻薄化能够有效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使单位体积或重量的锂电池中容纳更多的电极材料,从而最终提升锂电池的续航能力。恩捷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在产能规模、产品品质、成本效率、技术研发方面都具有全球竞争力。2021年企业快速发展,产能规模和收入规模大幅增长,隔膜产能和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壁垒的关键内层组件,也是四大主材中最晚实现国产化的产品。”恩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庞启智说,我国电池隔膜在2019年国产化比例已超过92%,国产隔膜材料几乎都供应给世界上所有主流电池厂商。目前,恩捷股份公司的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规模目前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丰富的锂电池隔膜产品种类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需求。“我们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体系健全的研发队伍,研发范围覆盖了隔膜和涂布生产设备、隔膜制备工艺以及原辅料的改进、涂布工艺、浆料配方、回收及节能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储备项目的研发。”庞启智介绍,企业新近突破了诸多关键核心技术,在产品品质提升以及新产品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行有效的专利共有280项,其中包含国际专利13项;另有236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其中含国际专利申请56项。“作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湿法锂电池隔膜供应商,我们有能力承接如LGES、三星SDI、松下、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大型电池厂商的大规模订单需求。”庞启智自信地说。综合施策,破解行业发展之困受益于储能行业爆发增长,2021年锂电池隔膜产量快速增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隔膜总体产量76亿平方米,同比增加150%,其中12月产量8.4亿平方米,同比上涨109.3%,环比上涨10.3%。干法隔膜工艺,是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过程中最常采用的办法,但与之对应的湿法工艺,可以较好地控制孔径大小、分布和孔隙率,所以一般用于制造高端薄膜。“国产隔膜起步较晚,国内企业的技术成熟度不高,众多企业在湿法方面还普遍受制于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卡脖子’。”李雪介绍,虽然隔膜材料研发制备能力已有长足进步,但一致性有待提高是国内隔膜材料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不规律的缺陷、厚度、孔隙率、孔隙分布以及孔径分布等方面。国内干法工艺已经比较成熟,高端湿法隔膜与国外还有差距,原材料聚乙烯和生产设备也还严重依赖进口。为此,李雪建议必须要提升国内隔膜企业的研发能力,一方面可以鼓励企业招募更多具有高学历的人员加入研发团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学研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推进隔膜生产中关键问题的攻关;同时,应尽早整合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链,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保证隔膜生产企业的货源,调整产能,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或者不足的情况;对于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 庞启智则认为,破解我国高端隔膜材料之困,需要长远布局,深入规划,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加强行业监管,完善行业规范,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业准入门槛。此外,企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对隔膜企业自身来说,最重要的是研发核心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建设高水平生产线并提高生产效率。文章管理:科技日报 |
|
2022-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