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投资稳定增长 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10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 | |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工业投资稳定增长,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新动能积蓄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服务业继续恢复。1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比1至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1%,与1至9月份持平。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1%。市场销售有所放缓,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75亿元,同比增长0.6%,比1至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8%,比1至9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0.12%。货物进出口规模扩大,贸易结构继续优化。1至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3.8%,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至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6%;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与上月持平;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总的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持续保持恢复态势。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15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下阶段,要狠抓政策落实,科学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力争实现更好发展结果。转自:新华社 |
|
2022-11-17 |
形成组合效应 加快释放效能(权威发布) | |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在9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商务部部长助理李飞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今年5月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紧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落地,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应出尽出,努力做到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杨荫凯介绍,从供给看,秋粮作物长势正常,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工业服务业总体平稳。从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加快,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外贸韧性不断显现。从民生保障看,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就业形势逐步向好。但受需求不足、疫情冲击等影响,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杨荫凯表示,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合理加大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为此,8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提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据介绍,从出台时机看,下半年是回补二季度疫情损失的关键期,也是政策发挥作用的黄金期,必须抢抓经济企稳回升的时间窗口,果断出台接续政策,有力保持经济恢复发展的势头。从政策力度看,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总体规模合理适度,能够有力配合衔接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同时不搞“大水漫灌”、不预支未来,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从政策重点看,接续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投资带消费增就业,强化能源供应保障,稳定粮食生产,抓好物流保通保畅,持续为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杨荫凯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争分夺秒抓好落实,推动相关实施细则早出快出、应出尽出,用改革办法加快释放政策效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刘国强介绍,央行着力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突出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的支持。下一步,央行还将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的成本,并继续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数据显示,1—7月,我国累计办理退税2.06万亿元,更多市场主体享受了政策红利;1—8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新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8278亿元,同比增长54.9%。欧文汉介绍,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后,财政部坚决抓好有关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李飞表示,商务部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加力、狠抓政策落实:一是多措并举稳外贸,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畅通外贸企业抓订单渠道,为企业参展、洽谈提供更多便利,帮助企业提升汇率等风险应对能力。二是加大力度稳外资,抓紧推出促进制造业引资、设立外资研发中心等新一批稳外资政策,加强全流程服务和全方位保障,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落地。三是积极有效促消费,进一步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重点领域消费,加大针对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办好消费促进活动,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大力推动农村消费。有力有度有效用好政策工具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杨荫凯表示,这是当前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些资金能够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我们将督促各方面抓住今年三季度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尽快发挥投资的效益,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不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杨荫凯说。对于当前的货币政策,刘国强表示,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使中国有条件也有必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没有把工具箱掏空。所以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充足,政策工具丰富。“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有度有效用好政策工具,兼顾好稳增长、稳就业与稳通胀的关系,应对好各种风险挑战。”刘国强说。欧文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依法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存量,更好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撬动作用;缓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助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重要项目有序落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备足够的发展韧性,随着已部署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杨荫凯说。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06 |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 | |
5月份,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一、工业生产由降转增,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4月份为下降2.9%;环比增长5.6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制造业增长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月份为下降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4%;私营企业增长1.1%。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8.3%、31.4%。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9%。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582亿元,同比增长3.5%。二、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现代服务业保持增长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8.0%、5.5%。1-5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7%。1-4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增长8.8%、6.6%。5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1%,比上月上升7.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三、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05亿元,同比下降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42亿元,下降6.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0535亿元,下降5.0%;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7.7%。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全国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718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1-4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5964亿元,同比增长6.2%;5月份环比增长0.72%。分领域看,1-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制造业投资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7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销售额48337亿元,下降3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1%。民间投资增长4.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9%、10.8%。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4%、29.3%;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设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1%、14.9%。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2.9%,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7.8%、9.0%。五、货物进出口增长加快,贸易结构持续改善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500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765亿元,增长15.3%,加快13.4个百分点;进口14736亿元,增长2.8%,上月为下降2.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029亿元。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6037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89437亿元,增长11.4%;进口70937亿元,增长4.7%。1-5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7.2%。六、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5%;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6%,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2%。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5.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9%。5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2小时。七、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继续回落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1%,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8%。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1.1%,粮食价格上涨3.2%,鲜菜价格上涨11.6%,鲜果价格上涨19.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持平。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1-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1%、10.8%。总的来看,5月份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主要指标边际改善,经济呈现恢复向好势头。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力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附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7)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转自:国家统计局 |
|
2022-06-15 |
纾困举措密集出台 全力以赴稳市场主体 | |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对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政策举措,聚焦紧迫问题,及时疏通堵点卡点。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较多困难。今后,在保供稳链、助企纾困等方面,我国将如何进一步发力,更好稳住市场主体?全力以赴保通保畅3月以来,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疫情多点散发,导致一些企业停工停产。此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增加了中下游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针对相关问题,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同时,各部门各地加力施策,打出保供稳链“组合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派出前方工作组靠前指挥,“一企一策”为重点企业制定复工复产流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等领域,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搭建了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等。目前,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全力以赴保通保畅,稳定产业链大循环,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确保重点企业稳定生产,推进各地保通保畅重点企业“白名单”区域互认,协调细化实化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重点行业稳定运行,集中资源优先保障汽车、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和医药等重点行业复工复产;确保重点区域产业畅通循环,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促进区域协同复工复产。纾困举措密集出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复杂局面,超1.5亿户市场主体稳健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各部门积极行动,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政策举措,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等。同时,各地也密集出台纾困举措。浙江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一企一策”建立清单和问题台账;福建泉州为工业企业开辟快速服务通道;深圳推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针对六类不同市场主体,量身定制全链条服务机制……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对各项优惠政策的满意度环比提高2.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在调查的7项政策中,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获得感尤为突出,政策满意度为85.8%。辛国斌表示,要推动已出台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制定完善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其中,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方面,组织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组织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督查。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努力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市场主体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好的环境。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五方面二十项重点举措,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相关政策举措将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进而稳定发展大局。“要以点上的改革破局为大局的稳定保驾护航。”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真正贯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的理念,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辛国斌表示,今后将支持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加速5G技术与能源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同时,全力以赴稳定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看来,我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国民经济运行整体效能明显提升,内需完整性与外需支撑力增强,有能力有条件顶住下行压力和风险,有底气有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转自:光明日报 |
|
2022-05-16 |
济南锚定工业强市为产业发展提供赋能 | |
(原标题)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锚定“工业强市”航向,为发展提供“产业赋能”——精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感受新时代新济南(五)无工不稳、无工不富、无工不强。近年来,济南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经济的蓬勃兴盛,为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谋篇未来发展,报告提出,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强产业生态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围绕“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举措。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稳则经济稳。2020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领跑全省全国,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2%;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总量达8336亿元。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比亚迪新能源、吉利智慧整车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展望未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仍是济南谋篇发展“进阶”时所推出的一项关键举措。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强产业生态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支撑。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是国内制造业门类完备的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济南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下一步,济南将如何进一步做好先进制造业发展这篇文章?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将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五大行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新培育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6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先进制造业达到万亿级规模,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随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打造形成、先进制造业的强势崛起,“智造济南”的名片将得以进一步擦亮,强省会建设也将迎来更强劲的助推动能。力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济南,数字经济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需要走好“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这一步。报告提出,将推进数字新基建,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现高质量5G网络全覆盖,拓展确定性网络应用场景。并且,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中国算谷、超算产业园、空天信息产业园和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强化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报告提出,将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行动,壮大百亿企业方阵,培育5家以上千亿级企业。并且,将支持各区县立足比较优势,打造2—3个特色产业集群。另外,报告还提出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等举措。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强化产业发展载体支撑……在这些有力举措的助推下。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
|
2022-04-12 |
惠企助企,推进税收治理体系现代化 | |
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确定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的政策安排。在国新办3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有关情况。宏才介绍,根据增值税原有制度安排,2018年以前主要处理方式是结转下期抵扣,2019年以后对先进制造业增量留抵税额予以全部退税,对于其他行业设定了一定条件。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后,将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并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至足额退还;将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的范围,从先进制造业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2022年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王道树表示,1.5万亿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大,涉及市场主体多,考验相关部门的服务效能。“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有信心在4月1日前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确保纳税人按时享受。”按照现行税制,此次留抵退税改革,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各负担50%的退税资金。大规模的退税会不会对地方财政造成减收压力?如何确保县区财政平稳运行?许宏才说,中央财政将提供坚实财力保障,确保退税及时退付、基层“三保”资金足额支付。“中央财政在正常的转移支付之外,专门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共1.2万亿元,首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的转移支付4000亿元已于3月21日提前下达。”在留抵退税形成的总减收中,中央先承担了50%,再补助地方82%,实际上地方只承担了总量的9%。具体分配过程中,为了保证政策更好落实,中央财政将向小微企业倾斜、向县区倾斜。许宏才介绍,在资金监管方面,财政部将采取措施确保留抵退税专项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抵达基层。一是将留抵退税等专项资金纳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二是加强国库库款调度,国库里必须有钱、单独调拨、按月滚动清算,确保地方国库库款余额要顶半个月的退税。三是压实省级财政部门主体责任。四是加强财税部门协同配合。五是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利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密切跟踪资金下达使用情况,对下达不及时、资金流向负面清单等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许宏才表示,通过退给企业真金白银,能够直接为企业提供现金流,促进其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能够有效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该项政策既能够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惠企助企,又能够推进税收治理体系现代化。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3-25 |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 |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实施力度有关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公告明确,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公告称,加大“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并一次性退还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公告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留抵退税工作,摸清底数、周密筹划、加强宣传、密切协作、统筹推进,并分别于2022年4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前,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集中退还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税务部门结合纳税人留抵退税申请情况,规范高效便捷地为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文章来源:新华社 |
|
2022-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