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地经济发展数据发布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关键力量 | |
上半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4.1%,占GDP比重达43.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14.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7月以来,各地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先后发布,在全国疫情呈现区域性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多地经济发展指标出现下滑,但数字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发展韧性彰显,领跑优势显现,已成为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从各地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依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彰显出逆势而上的发展韧性,并成为促进消费、拉动投资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发展韧性彰显。上半年,上海市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指标逆势增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8.0%,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高位。上半年,黑龙江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0%。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领跑优势持续彰显。1—5月,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3%、24.1%,高于规上服务业5.1个、18.9个百分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技术服务业八大领域中,信息服务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领域,占高技术服务业比重超过七成,拉动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投资增长势头强劲。北京市新基建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一成左右;云南省数字经济投资增长36.5%;海南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1.8%,远高于全部投资;重庆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消费持续领跑。新型消费加速崛起,线上消费增长迅速。上半年,江西省网上零售额增长24.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5.6%;江苏省限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5%,增速比限上零售额高20.2个百分点,限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7%、100.9%、8.4%。各地竞相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落地,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1个省(区、市)发布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十四五”规划及各类行动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依托自身在技术、经济和人才方面的综合优势,全方位布局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等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高地;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以地区在区位、资源和产业等方面的特色及优势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特色领域,重点打造某一领域的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到2021年,有16个省区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万亿元,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0%。我国数字经济城市空间牵引模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轴心的牵引格局,这三大城市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明显优势,凭借领先的数字产业以及领军企业和人才优势,对其他二三线城市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数字经济整体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各地也纷纷结合产业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应用亮点纷呈。在数字产业方面,元宇宙相关概念持续升温,各地纷纷发布元宇宙发展规划,竞相在新赛道上打造新优势。江西省提出依托南昌VR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与优势,在九龙湖区建设元宇宙试验区;上海市提出设立百亿级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打造两个元宇宙领域特色园区;福建厦门市出台元宇宙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元宇宙生态样板城市”;沈阳市提出打造“东北元宇宙创新发展第一区”。虚拟数字人产业也是备受关注的热点。不久前,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各地也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典型示范应用,驱动经济转型发展。在黑龙江,AI“叶龄仪”实现对水稻叶龄的智能诊断和病虫害识别,对水稻生长发育全周期进行动态监测,帮助农场实现节水20%、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在山西,5G-DMN智慧矿山提升了煤矿的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煤矿各类智能终端、生产装备、传感器等数据统一接入和全面感知,大幅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在深圳,基于“5G灯杆﹢AI摄像头﹢智慧平台”的监管平台,电动自行车的交通违章同比减少56%,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违章等城市治理顽疾。 转自:人民邮电报 |
|
2022-08-18 |
济南锚定工业强市为产业发展提供赋能 | |
(原标题)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锚定“工业强市”航向,为发展提供“产业赋能”——精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感受新时代新济南(五)无工不稳、无工不富、无工不强。近年来,济南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经济的蓬勃兴盛,为济南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动力。谋篇未来发展,报告提出,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强产业生态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围绕“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了“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举措。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稳则经济稳。2020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领跑全省全国,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4.2%;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总量达8336亿元。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比亚迪新能源、吉利智慧整车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展望未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仍是济南谋篇发展“进阶”时所推出的一项关键举措。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加强产业生态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支撑。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是国内制造业门类完备的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济南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下一步,济南将如何进一步做好先进制造业发展这篇文章?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将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传统产业升级、未来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建设五大行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新培育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6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先进制造业达到万亿级规模,建设基础稳固、动能强劲的工业强市。随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打造形成、先进制造业的强势崛起,“智造济南”的名片将得以进一步擦亮,强省会建设也将迎来更强劲的助推动能。力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社会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济南,数字经济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需要走好“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这一步。报告提出,将推进数字新基建,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现高质量5G网络全覆盖,拓展确定性网络应用场景。并且,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中国算谷、超算产业园、空天信息产业园和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高地。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为强化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报告提出,将实施“领航企业”培育行动,壮大百亿企业方阵,培育5家以上千亿级企业。并且,将支持各区县立足比较优势,打造2—3个特色产业集群。另外,报告还提出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等举措。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强化产业发展载体支撑……在这些有力举措的助推下。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
|
2022-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