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核心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成经济增长重要支撑 |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互联网大会日前在深圳举行,会上发布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技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21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749亿元,增速18.1%。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21年,我国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我国形成了涵盖工业互联网网络与标识解析、平台与应用、安全等细分领域的完备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168个。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广建设初见成效。强化核心软件自主研发,全年新增发明专利36项,新增授权专利9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5个。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5个省份、14个行业、23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31省和汽车、电子、航空、钢铁等重要行业,初步具备风险感知、预警、研判等能力。报告显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网络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质量外网建设初见成效,已覆盖全国374个地级行政区,覆盖率达89.7%。同时,网络体系架构进一步完善,网络关键技术持续快速发展, “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加速推进。目前,全国各地在建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个,覆盖航空、矿山、钢铁、港口、电力等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快速增长,正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自身优势,形成工业操作系统型、项目解决方案型、通用管理软件型、专业技术领域型、工业电子商务型和工业互联网金融型六大类型平台。平台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云化技术与边缘技术创新并举。 转自:中国工业报 |
|
2022-12-01 |
![]() |
34.1亿元规模!国产操作系统创新发展开启“加速度” |
近年来,随着基础软硬件国产化的推进,国产操作系统在金融、石化、交通、医疗等行业实现突破及规模性应用。《2022年中国操作系统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产操作系统通用市场增速将超过20%,国产操作系统通用新增市场在2024年将达到34.1亿元的规模,国产操作系统创新发展将开启“加速度”。日前,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研发人员就如何“围绕新型举国体制下推进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新型举国体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从问题的源头入手和全产业链系统来找出关键核心技术难点与卡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克服各自为政的顽疾。清华大学信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军威表示,新型举国体制更加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同时需要激发高校、科研机构和用户等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在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车啸平看来,目前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更需要产学研协同去解决,新型举国体制主要还是围绕人才、资金、物力问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高效协同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CTO张磊则表示,政策扶持、政府牵引非常重要,通过需求倾斜可以给企业一个小的杠杆去撬动更大的市场,也即把需求侧和供给侧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技术创新、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大的正向循环。新型举国体制下,统信软件是参与者、推动者和创新者,从信息产业发展权和科技自主层面,实现了关键领域基于统信操作系统的替换与应用,达到了操作系统领域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供了借鉴。保障基础软件供应链安全自主创新是突破供应链封锁的关键,核心技术安全可靠是保障产业安全发展的基础。张磊表示,统信软件从底层、核心环节开始,打造了中国首个桌面操作系统根社区,致力于构建中国操作系统供应链新体系,守护我国信息产业安全发展。因此,保障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供应链安全,必须从根出发,才能把信息产业的发展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曹军威则强调,打造基础软硬件供应链安全,要注意在深度方面把操作系统、CPU、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产品的自主可靠程度做深,将自主精神贯彻到底;在广度方面,不仅要从操作系统层面,更要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打造自主信息技术体系的层面来保障供应链安全。“从1995年供应链概念提出至今,供应链安全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各类安全事件频发,供应链安全更应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车啸平强调。共创国产操作系统新未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这意味着,未来企业技术和产品与市场需求形成了同频共振,不断促使供应链更具创新活力和发展空间。“未来,基于中国操作系统和芯片的信息技术体系会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像统信软件这样的操作系统公司,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拉通各个环节,满足好不同行业场景的应用需求,这个环节很关键。”曹军威在交流中提到。张磊则表示,从基础软件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促进价值链升级方面要关注两点:一是多方共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统信软件会与合作伙伴针对行业用户实际问题打造联合解决方案,共赢统信UOS生态,最终实现产业繁荣。二是,要打造既有通用性又能够有一定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的平台性产品,以满足各个行业的需求。科技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质是充分调动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等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持续性,人才供给对于产业链的长久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对此,车啸平认为,更多的优秀人才供给到企业、产业链发展中,才能更好的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也将给企业和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力量。在探讨中,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对科研领域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未来,在政产学研用的精诚合作下,用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来搭建创新模型,能够形成更好的良性运转,助推国产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创新发展。 转自:中国经济网 |
|
2022-10-13 |
![]() |
“东数西算”在四川:协同打造产业生态 |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四川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到:“落实国家‘东数西算’部署,出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统筹全省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即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数字产业的高速发展期。这样的工程,对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技术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有怎样特别的意义?这里的产业结构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新时代的“东西牵手”“东数西算”工程在全国分布有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其中包含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成渝枢纽是唯一一个既有东部枢纽功能,也要承接长三角枢纽数据的后台加工等业务的枢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身处其中。已经建成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和即将竣工的成都智算中心成为了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左膀右臂。早在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就已经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建成投运。中心总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最高运算速度达十亿亿次/秒,位居全球前十,目前已纳入国家超算体系;总投资约109亿元的成都智算中心也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能力,支撑国家重要需求、科研创新和战略任务落地。在郫都区的成都智算中心,超强AI算力集群-昇腾Atlas 900在一个布满整齐管道线路的预制化模块机房里,有三排定制化机柜,运行的Atlas 900集群只发出了像家用小型电风扇一样大的运转声音。据工作人员介绍,Atlas 900 AI集群设备均采用了全液冷技术,不仅运转噪音很小,而且节能效果突出,综合运行PUE值能到1.3以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0%以上。据了解,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根技术”赋能在诸多大型服务器布局西部的如今,西部地区数据处理的能力如何?是否依然受制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据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技术总监曾强介绍,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实现了从底层的处理器、主板、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软件的产业构建,在满足不同场景算力需求的同时,还有极高的安全性、连续性。现在,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已经广泛应用在服务器与部件、操作系统与虚拟化、配套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云服务、行业运用等领域,对接生态伙伴超620家,服务于全社会的各行各业。西部地区本地的算力需求也在持续扩张,像成都鲲鹏生态基地这样的数据中心在服务着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需求。在成都智算中心的城市智脑平台机房,王志国介绍,整个机房的服务器已经预留给了当地智慧城市方面的服务需求;李远哲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与四川达州等地方就医疗数字影像云项目展开合作,在医疗领域开展专项服务。谋划对口产业落地不同于过去承接的产业多为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西部地区的产业变化超乎想象。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逐年加速,四川将数字经济纳入“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去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高出GDP增速9.8个百分点。在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建设省大数据资源中心,打造国家级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已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规模居西部第一。省内的成都、绵阳、泸州、眉山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转自:中国经营报 |
|
2022-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