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如何稳定经济大盘?财政部明确 |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面对新的挑战,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下一步,如何推进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落实落地,更好发挥政策红利?如何进一步发挥专项债券稳增长、稳投资作用?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就此采访了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目前实施情况如何?如何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许宏才:退税减税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今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出台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主要包括: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有关行业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出台支持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税收政策等。目前,各项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正在加快实施。一是留抵退税加快推进。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高度重视留抵退税工作,密切配合,加强政策宣传辅导,优化退税服务,提高审核效率,加快留抵退税办理进度。从4月1日开始办理微型企业存量和其他行业增量留抵退税以来,截至4月28日已办理退税6256亿元。有的税务部门上午收到申请,下午就把税款退到了企业账户上,直接为企业增加现金流,帮助企业减负纾困。5月份,我们还将提前退还小型和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此后还将加快大型企业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大头落地。二是其他税费支持政策有序实施。除今年新出台的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外,此前出台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也在正常办理并加快进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小微企业优惠力度的政策均已出台,如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再减半征收小微企业所得税、对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等,正在有序实施中。为支持特殊行业纾困发展,暂停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政策也已出台,正在加紧实施。三是退税减税降费所需资金保障到位。除正常安排的转移支付外,中央财政专门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1.2万亿元,其中列入2022年预算的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地方,并同步加大库款调拨力度,保障地方退税减税降费资金需要。截至4月底,地方经备案审核,已将补助基层的资金全部下达市县。目前看,地方库款余额充足,能够有效保障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多点散发等突发因素,财政支出强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支出进度如何?重点投向了哪些领域?许宏才: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力度,体现了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快。截至4月中旬,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4万亿元,同比增长7.7%,为预算的27.1%。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二是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加大对科技攻关、现代农业、卫生健康和教育等民生领域及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截至4月中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0.5%、农林水支出增长10.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8%、教育支出增长7.8%。三是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专项债支出明显快于上年。今年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券安排支出8528亿元,同比增加8121亿元。四是直达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今年纳入直达范围的资金总量约4万亿元,比2021年增加近1.2万亿元。截至4月中旬,中央财政已下达直达资金近3.7万亿元,占比超九成,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各地安排29万余个项目,形成支出约1.2万亿元。社会十分关注专项债券对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目前专项债发行使用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更好发挥稳增长、稳投资作用?许宏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政府拉动投资、推动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工具。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今年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65万亿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行动迅速,充分发挥专项债扩大投资、稳定增长的积极作用。一是额度下达早。去年12月,财政部已提前下达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3月又将剩余额度下达各地,在时间上比去年大幅提前。二是发行节奏紧。截至4月25日,各省份累计发行专项债券约1.3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9%,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1.17万亿元。预计各地二季度完成大部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并于三季度完成扫尾。三是拨付使用快。3月底,各级财政部门已累计向项目单位拨付债券资金8528亿元,占已发行新增专项债券的68%。后续发行的债券,也会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加紧拨付和使用,尽早发挥效益。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平衡承压,“三保”工作总体情况如何?许宏才:基层“三保”始终是预算安排和保障的重中之重。今年,退税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总体看,基层财力水平有所提高,“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各项惠企利民政策正在落地。为了确保政策落实和基层“三保”,财政部会同地方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积极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倾斜。通过实施转移支付等措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8.9%,为基层“三保”提供财力支撑。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财政在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时,将推动和促进财力下沉等作为政策目标,对加强“三保”保障、提高县级财力水平和均衡度成效明显的地区,予以奖励,体现正向激励。三是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主要是压实地方各级政府责任,督促地方加强预算管理。各级财政都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确保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县级财政要确保“三保”预算逐项足额编列,省级财政抓好县级“三保”预算编制的审核,确保县级“三保”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四是探索建立地方财政运行监测机制。对地方“三保”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影响“三保”执行的相关因素动态变化等开展监测和预警。省级财政、财政部监管局和财政部各有监测重点,做到无死角、不遗漏。发现风险及时整改处置。近期有媒体报道表示,中国国债市场是唯一未受全球固定收益市场暴跌影响的市场。我国国债市场为何能够平稳运行?许宏才:近期,全球国债市场波动加大,国债收益率较大幅度上行。相比之下,我国国债市场运行较为平稳,国债收益率保持稳定。这主要体现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我国CPI涨幅保持低位。一般来说,CPI涨幅与国债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今年以来,不少国家通胀水平快速上行,美国、欧元区国家等物价水平创下多年新高。我国CPI涨幅较为温和,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1%,物价保持平稳,有利于国债收益率稳定。二是我国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美联储于今年3月开启加息进程,收紧货币政策,带动全球利率水平上行。我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为国债收益率平稳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三是我国国债投资者结构较为稳健。境内机构是我国国债持有主体,境外投资者也多为央行类机构,投资策略较为稳健。 来源:中国经济网 |
202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