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建立大宗原材料供需预警机制 原材料工业保持稳健运行 | |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呈“V”形发展态势、低于工业总体水平运行,但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其中,钢材、铜、铝、水泥、平板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在达到去年历史最高点(铜价为历史次高)后有所回落。8月份第四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产业,也是制造业最上游产业。我们始终把稳生产、保供给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落实促进工业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努力保持原材料工业稳健运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冯猛介绍,工信部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同时,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加强行业协同,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硫磺企业与化肥企业打造利益共同体;加强上下游协同,推进氖、氪、氙等稀有气体企业与电子特气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支持锂资源、锂盐、电池材料等企业与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推动钢铁企业和重点行业建立长协机制;加强区域协同,促进20个省份供销系统与化肥企业对接,解决区域性缺肥难题。我国是原材料工业大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和产品体系,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对照制造强国建设要求以及消费升级需求,部分原材料产品质量还不够高,高端新材料和“货架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工信部将推动出台《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据了解,方案包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三方面9项重点任务和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设3项重点工程。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建设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如何推动方案任务落实?冯猛认为,要遴选一批“三品”工作实施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推广典型案例,提升企业知名度。要制定“十四五”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开展重点行业标准评估,清理整合重复、低效、无效标准,加强质量和品质类标准制修订。“要建立完善大宗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材料体系,推动出台《加快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含碳化学品、聚合物、产品等生物基材料体系。组织开展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推动产品品牌试点示范,努力打造一批原材料高端品牌。”冯猛表示。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