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抵退税为企业“输血”“活血” 税惠“红包”积极作用不断显现 | |
截至11月10日,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税费支持政策积极作用不断显现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落实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有关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会上介绍,今年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同时,各项税费支持政策积极作用不断显现,税务部门监测的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了5.3%,三季度以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呈现回稳向好势头。留抵退税为企业“输血”“活血”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头戏”。王道树介绍,截至11月10日,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留抵退税款达230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5倍。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留抵退税发挥了为企业“输血”“活血”的积极作用:——助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截至11月10日,工业企业共退税8313亿元;全国退税工业企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12.1%,比无退税企业高2.8个百分点;退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比无退税企业高2.2个百分点。在超2.3万亿元留抵退税款中,制造业退税达6176亿元,占26.7%,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此外,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提速近80%。——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小微企业是大规模留抵退税的受益主体,今年以来已获得留抵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3.1%,共享受退税9178亿元,金额占近四成。截至11月10日,小微企业和旅游、民航、铁路、道路运输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行业,分别退税9178亿元、5092亿元。三季度以来,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0.8%,比二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困难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截至11月10日,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退税4056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比全部企业高3.8个百分点。税惠“红包”促进汽车市场回暖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对助力提振消费、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意义。王道树介绍,今年以来,支持汽车市场发展的“延续性+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搭配出台,车辆购置税免税政策和减征政策同向发力,对促进汽车市场回暖企稳、刺激国内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于今年9月延续至2023年12月31日,提振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中国出台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减征政策科学设置‘2.0升+30万元’的组合条件,将受益范围精准锁定在小排量、经济型、占比大的乘用车,起到快速有效拉动汽车消费的作用。”王道树说。政策效应如何?看新能源汽车免征政策,截至11月10日,全国累计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购税686.2亿元,同比增长101.2%;全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48万辆,同比增长78.1%。看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购税政策,今年6月至11月10日,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共享受减征车购税397.5亿元;全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约652.3万辆,较政策实施前的1月至5月环比增长20.6%。有力支撑税费支持政策直达快享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税务部门连续第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相关121项便民办税措施已有112项措施落实到位,有力支撑了系列税费支持政策的直达快享。今年以来,各级税务机关面向不同政策适用主体,累计精准推送政策44批次,惠及纳税人缴费人4.75亿户次。全面实行税务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后,原有的6个税务行政许可事项减少至1个;调整优化部分文书内容,税务行政许可文书样式由15种减少至12种;优化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等税务事项办理程序,取消法制审核等环节,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此外,契税法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于去年9月1日起实施一年多以来,总体运行平稳顺畅。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整合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增值税、消费税申报表后,纳税人手工填写数据项比整合前减少66%;集成办理二手房过户涉及的契税、增值税等业务,办税资料减少近一半,平均办税时间减少60%,90%以上的业务实现即时办结;契税立法将“先税后证”制度上升为法律,不动产登记办税便利度不断提升,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的不动产登记办税已实现“一窗办理”。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11-21 |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增强基层和初级市场活力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为小微企业纾困,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大大优化,我国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信心,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市场预期,活跃了以小微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基层市场、初级市场,增强了市场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力拓各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畅通的融资环境,大大提升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股权融资方面,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A股市场共有171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227.6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共有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289.73亿元。上述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中,在北交所上市的有12家,IPO募资额合计25.46亿元;在科创板上市的有15家,IPO募资额合计201.51亿元;在创业板上市的有5家,IPO募资额合计29.06亿元;在主板上市的有4家,IPO募资额合计33.7亿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健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延长了小微企业的寿命周期,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新三板改革不断深化,吸引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挂牌融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66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共有4021家小型微型企业。今年以来,共有46家小型微型企业挂牌。“新三板作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优秀企业提供了高效、多元、小额、快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深化改革、分层管理办法修订,特别是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对新三板龙头企业的撬动作用和反哺效应,使新三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中小微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成长壮大的路径进一步畅通。区域性股权市场亦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今年9月2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各类融资2448.1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6.21亿元,占比31.71%,较上年提升0.75个百分点。陈雳说,“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与股权转让业务,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通道,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服务方式和规范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债券融资方面,今年政策举措频出。3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提出,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募集资金。今年7月22日,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1日,科创债发行55只,发行规模合计576.5亿元;已发行26只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71.7亿元;双创债发行26只,发行规模合计147.7亿元。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是个复杂多元的群体,融资需求多种多样,政策面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去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丰富融资工具,提升融资可得性。“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各个环节的堵点,比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等和沟通问题,进一步提升沟通质量。此外,审查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陈雳说。财政金融工具发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除了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外,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包括强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董忠云表示,目前,社会信贷资源明显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前9个月,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4%,很好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头雁”作用。“随着多项金融工具发力,市场信心得以提振,社会预期得以改善,对于促进金融和小微企业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向清说。为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财政工具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码,今年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扩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10月27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支小支农业务规模9172.90亿元,占比98.79%,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担保融资可以为小微企业增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架设融资桥梁,弥补市场外部性,解决好广大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提供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了企业运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谈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宋向清建议,建立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实行开户行主体责任制。从风险投资到银行信贷,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等,由开户行主要负责辅导和支持小微企业筹资融资,引导和指导小微企业建立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信用资质偏低、抵押担保物不足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因素,除了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担保与增信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董忠云表示,在为小微企业担保増信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性担保或风险补偿力度等,积极为小微企业融资扫清障碍。白彦锋表示,从财政方面看,需要充分调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使更多市场主体受益。何代欣建议,细致研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之间的关系,形成高低搭配、前后配合的政策组合模式;同时,财政部门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投融资需求,在财力允许之内有效实施帮扶政策和融资担保。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1-14 |
稳岗拓岗再加力 就业服务不断线——多地多部门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 |
持续开展大规模招聘,拓宽就业渠道;深度挖潜岗位供给,促进就业扩容;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记者采访获悉,近段时间,多地多部门加力护航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空间。拓渠道挖潜力湖南省国资委在中智招聘网、国聘平台近日集中发布招聘信息。对于今年尚未落实去向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据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杨晓喻介绍,目前,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已招聘2022届应届毕业生3000余人,与去年持平。此轮夏季招聘将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新增3158个就业岗位。新增岗位后,就业岗位数将较去年实现翻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从部委到地方多措并举、加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大规模招聘,拓宽就业渠道——人社部高频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日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组织57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发布约2200个职位和约16.4万个岗位需求。政策性岗位招聘加速推进,今年“特岗计划”招聘6.7万人,“西部计划”招聘2万人,“三支一扶”计划招聘3.4万人。城乡基层就业广开门路,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数量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真金白银”援企稳岗,鼓励吸纳就业——相关部门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同时,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落实。深度挖潜岗位供给,促进就业扩容——国资委要求今年国资国企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更大的增幅。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要进一步挖掘岗位潜力,把当前用人所需与超前储备人才结合起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教育部组织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要求全国高校“一把手”带头访企拓岗,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在地方,湖南省国资委要求企业深入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带头吸纳高校毕业生。江苏建立民营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型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服务外包等民营企业岗位资源不少于20万个。提能力强帮扶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刘慧东顺利入职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刘慧东说,她宝贵的就业机会得益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岗位实训。几个月前,刘慧东进入该公司进行岗位实训。由于实训表现出色,她搭上了毕业即就业的“直通车”。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就业能力,人社部、教育部等10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全年将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加大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一人一策”提供不断线帮扶服务。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近日表示,全面启动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落实未就业毕业生普遍联系、实名服务,对困难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提供“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专项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湖南、江苏等多地打出就业创业帮扶组合拳。湖南师范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A类建档立卡生刘同学,近日成功入职某校教师岗位。据了解,湖南师范大学强化跟踪服务,对困难学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培训,给予就业求职专项补贴,并优先推荐岗位,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张莹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的高频事项,实施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集中兑现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足额享受到政策红利。就业趋稳向好“从中央到地方促就业举措提质加力,企业和高校也努力打通供需渠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生稳定就业。”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不过,他也指出,短期内就业难与招聘难并存。对此,一方面要搭建大学生就业云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高效匹配。另一方面,为困难毕业生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补贴等帮扶举措。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产业不断涌现,一些新的职业需求应运而生,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新的人才需求。姚凯认为,应加快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深化产学研融合,组织新兴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实训等活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岗位需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就业侧重于强调个人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创业侧重于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对于有就业意愿的学生,要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要强化创业能力系统性,将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新就业形态等内容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专家认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恢复、企稳回升态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带动就业效应明显,就业有望提质扩容。多地多部门深挖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也将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属于较高人力资本群体,有着较好的就业韧性,加之就业预期朝向更理性的方向调整,总体来看就业形势将趋稳向好。”毛宇飞说。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8-15 |
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 劳动权益如何保障 | |
通过社交平台,来自山东的于译舒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之间完成了视频录制工作。硕士毕业后,她成了一名短视频博主,开启了有别于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随着首批“00后”走出象牙塔,灵活就业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安排自主,还能兼顾兴趣爱好,看上去“很美”的灵活就业,也让一些毕业生产生了担忧: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未缴纳工伤保险,遭遇职业伤害谁来负责?行业迭代快、吃青春饭,职业长远发展怎么办?专家提醒,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要综合考量社保权益、职业发展等问题,为个人发展做长远规划。越来越多毕业生青睐灵活就业2019年暑假的“一阵风”,将还在读硕士的于译舒吹向了灵活就业赛道。雅思考试的前夜,她随手拍了条“吐槽”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很意外,视频突然火了,有不少网友留言。”“后来陆续又有好几条视频‘破圈’。”渐渐摸到短视频门道的于译舒,2021年硕士毕业后,正式成为博主,专职从事生活类短视频创作。目前,已有近80万粉丝。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等与互联网关联密切的职业,不打卡、不坐班,就业方式灵活,受到毕业生青睐。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音乐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茜茜就是被灵活就业的自由度吸引,选择成为线上钢琴陪练。“年轻人没必要图‘稳定’,可以先刷刷经验,攒攒人脉,以后自己单干。”“高校毕业生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选择灵活就业不同于传统的‘打零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现代服务业分会秘书长韩巍告诉记者,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就业质量更高、劳动自主性更强、就业形式更多元,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倾向。劳动权益面临“灵活”风险今年初,李茜茜做了一个小手术,前后花费了1万多元,这对于刚工作的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了病,才意识到有医保很重要。”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毕业生都和李茜茜一样缺乏社保意识。按照目前的相关政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些地方已经对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放开了户籍限制,但“北漂”李茜茜目前还无法在北京缴纳社保。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思宇指出,择业时,高校毕业生普遍会考虑薪酬待遇、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因素,往往忽视社保权益,特别是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险,没有用人单位,个人无法参保,“建议毕业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选择商业保险进行补充”。“毕业生要对工资给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保权益、职业伤害等条款重点关注。”韩巍提醒说。享受了灵活就业的自由,也意味着要承担与之相伴的风险与压力。“有时花了几天时间制作的短视频,就是打动不了观众。”于译舒告诉记者,点击量有很大波动,“爆款”难求,这意味着她的收入非常不稳定。补齐权益短板随着灵活就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灵活就业劳动者保驾护航。2021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大劳动权益保护力度。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对于呼声很高的职业伤害保障,多地也陆续开始试点。其中,浙江省金华市打造“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明确发挥用工主体作用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同时参加工伤补充保险;江苏省常熟市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每人每年缴纳360元,最高理赔标准为每人每年40万元。今年1月,于译舒在山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共有3名成员。目前,工作室已经陆续享受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和社保缓交政策。她深知,想要长时间留在灵活就业赛道并不容易,更需要努力奔跑。来源:工人日报 |
|
2022-08-01 |
129亿元失业保险返还资金下发 加速助力稳企业保就业 | |
为降低疫情影响,激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实施力度,通过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返还一定比例失业保险费,帮助企业减负担、渡难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各地人社部门全力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提速增效。1至5月,全国已有273万户企业获得稳岗资金共计129亿元,惠及职工5189万人。2022年5月18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一家鞋业公司的工人在生产运动鞋。5月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为企业纾困解忧,助力企业稳岗增收。助企纾困,稳岗政策力度不断加大6月的吉林延吉,烟火气逐渐恢复。位于公园路的丰茂烤串店,客人们隔桌而坐,店内香气四溢。受疫情影响,此前这家店停业了将近2个月,造成不小的损失。5月底,门店所属企业的账户,意外地收到了1.5万元稳岗返还资金。经理玄今花说:“我们就是一家最普通的小微企业,没想到也能得到政府支持。我们2个店60多位员工,一位都没有失业。虽然现在还是按照50%限流堂食,但已基本能维持开支,接下来一定会好起来。”2022年5月28日,市民在长春市一家餐厅内用餐。自这一天零时起,长春市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全面恢复营业。吉林省社保局失业保险管理处处长柳利梅告诉记者,3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先后出台了两轮阶段性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考虑疫情对吉林全省的普遍冲击,决定顶格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对大型企业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对没有银行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我们通过与税务部门合作,发放到企业缴纳社保费的账户。”柳利梅说,截至目前,失业保险助企纾困资金已发放21.82亿元,其中发放稳岗返还近8亿元。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份积极推动该政策受益主体逐步拓宽,将参保不满1年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纳入政策范围参照实施,推进政策全覆盖。“从全国情况看,受益企业普遍将稳岗资金用于缴纳社保费、开展转岗培训、发放生活补助等,对冲了用工成本,缓解了经营压力,稳定了职工队伍。”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副司长刘鹏说。免申即享,资金拨付能快尽快湖北襄诚鞋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一批出口到欧洲的运动鞋。不久前,公司账户上多出了56万多元。财务人员告诉记者,企业并未申请,这是人社部门主动发放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将用于为2500多名员工发放工资待遇等,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湖北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处长张国庆介绍说,为更加及时地帮助企业,人社部门取消了申报环节,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通过大数据比对识别符合条件企业,对全省5个特困行业的6.8万家企业统一标注,将稳岗资金直接发放至企业账户。加大资金拨付速度,能快尽快。张国庆说,早在3月份,湖北省就开始提前开展数据比对、资金测算和政策预研工作。黄石市在政策出台第二天,就将第一批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838.43万元拨付到位。获得支持的小微企业中,30人以下的有2985家。吉林省借助全省一体化信息系统,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全省50个市(州)、县(市)同步实施“免申即享”,资金“一键发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抢抓时间窗口,畅通申领渠道,大力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政策‘免申即享’、缓缴社保费‘即申即享’,积极推动各项政策速享尽享,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刘鹏表示。拓宽受益面,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杭州诗季宝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数字印花丝绸文创企业。受疫情影响,公司面临存货积压、销售回款受阻、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困难。受益于国家出台的多项支持政策,这家企业除获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外,年底前,还可缓缴30多万元社会保险费。据了解,针对疫情期间企业遇到的经营困难,失业保险还有两项助企纾困措施。刘鹏介绍说,一是拓宽留工补助政策受益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大型企业,授权各省份根据疫情影响程度和基金结余情况,扩大到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企业。二是扩大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范围,在5个特困行业的所有参保企业基础上,又增加了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其他行业的困难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多项举措齐头并进,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正在有效发挥,预计全部实施可释放政策红利3300亿元。截至6月20日,广东省已发放稳岗返还30.31亿元,惠及企业158.83万户。围绕“返”“降”“补”等方面政策,预计广东省全年将释放失业保险政策红利超300亿元、惠及企业超270万家次。来源:新华网 |
|
2022-07-04 |
四川加大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力度 期限调整为6个月 | |
据四川省财政厅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扎实稳住经济大盘决策部署,近日,四川省财政厅会同省国资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相关事项的补充通知》,统一将省属国有房屋2022年向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除房租的期限调整为6个月,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力度。同时,要求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坚持“应免尽免、应免快免”,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房租减免工作。2022年3-5月,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已累计向1881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5095万元。下一步,四川省财政厅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指导督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省属国有企业加快工作进度,确保省政府国有房屋房租减免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全力以赴缓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来源:人民网 |
|
2022-06-16 |
退税“及时雨”为企业发展添动力 | |
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举措。截至目前,退税减税进展如何?谁最受益?有何成效?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召开的“落实留抵退税政策 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几组最新数据:看进展:超1.5万亿元退税已到账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4月1日至6月9日,已有14250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已累计有1548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两倍。二是1至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440亿元,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新增减税335亿元,“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76亿元,将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税164亿元,等等。三是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税费4289亿元。看主体:小微企业、制造企业最受益具体到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方面,4月1日至6月9日,从企业看,微型、小型、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基本完成,小微企业依然是受益主体。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占比94.9%,共计退税7039亿元,占比49.4%;中型企业占比4.4%,共计退税3412亿元,占比23.9%。从行业看,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受益明显,纳税人获得退税7736亿元,户均退税115.2万元。从区域看,与地区经济体量相对应,东部地区留抵退税总量较大,共获得退税7391亿元。看成效:退税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0.9%企业的退税资金都用在哪儿了?税务部门组织开展的企业抽样调查显示,退税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支付薪酬等方面,改善了企业现金流。5月份,全国享受退税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0.9%,较留抵退税前的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7.5个百分点。退税企业经营投入稳中有升,推动5月份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并较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6个百分点,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5月份,小微企业中的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7.8个百分点,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批发零售、民航、旅游、文化艺术等服务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其中,有81.4万户困难行业企业享受退税2593亿元,5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较一季度加快6.9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4.3个百分点。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13 |
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实施范围 | |
人社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在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基础上,再增加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其他特困行业。通知明确,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的单位缴费部分。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原明确的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限相应延长至年底。此外,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稳岗作用。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拓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受益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大型企业,有条件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至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实施期限截至2022年年底。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6-06 |
钱来了!退税提速、补贴加码、减负加力 | |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账款难收、融资难求、人流物流难畅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这是近日召开的一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的一段话。这背后是,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和居民遭遇困难,亟需真金白银的支持。稳住经济,稳市场主体,国家正在不断加力。5月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靠前发力,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以帮助困难企业和职工渡过难关。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退税,提速!今年国家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是主要内容,全年退税约1.5万亿元。留抵退税可以直接为企业增加现金流,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月1日至5月16日,共有9796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已经出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今年共有11029亿元退税款退到了纳税人账户。而且,留抵退税原定的“时间表”提前了。中型企业存量的留抵退税退还的时间由原定的7月份开始提前至5月份开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退还时间由原定的10月份开始提前到6月份开始。没错,“减税雨”不仅要下,而且要下得更加及时。补贴,加码!退税在提速,补贴在加码。5月以来,财政部官网更新了不少有关预算下达、发放补贴的信息。2022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预算下达,2022年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预算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预算下达,下达2125亿元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中央财政近日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此前,中央财政已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在夏粮即将收获的关键时期,补贴加码100亿元,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安全。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拓宽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照初级(五级)不超过1000元、中级(四级)不超过1500元、高级(三级)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此外,新增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基金结余较多的并且是突发疫情的地区,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资料图:航拍一处新建住宅。减负,加力!社保和公积金在减负。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执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据测算,延续实施这项政策1年将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1600亿元。同时,对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政策。据测算,上述缓缴费款政策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增加800多亿元的现金流。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当前有困难的企业,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年底前申请即可缓缴,预计减缓企业负担900多亿元。职工未正常偿还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房贷也在减负。5月15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5月20日,房贷迎来“降息”,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5个基点,至4.45%。按贷款金额100万、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平均每月可再减少月供89元左右,需偿还的利息总额净减少3万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财经表示,这推动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提振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将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大多数贷款购房者的负担,更好地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来源:中新网 |
|
2022-05-25 |
应届大学毕业生破千万大关 保就业,国家出招了! | |
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但疫情等因素超预期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保就业,让更多青年找到工作,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保就业成高频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了18.2%。近一个月来,保就业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的高频词。5月18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召开,要求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要求压实各地稳就业责任,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创造性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2022年全年就业目标是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在此背景下,官方如此高频的动作,凸显出当前稳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稳住就业?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动态清零的过程当中对全国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一刀切,把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地区严格区别开来,防止疫情防控扩大化、层层加码,尽快地克服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关键是要稳市场主体。”张翼说,现在中国有1.5亿市场主体,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但在经济波动中抵抗能力差,现在中小企业信心不足、不敢投资,所以不敢招收新的员工。因此要对中小微企业给予特殊照顾,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就业。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眼下,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稳就业措施频频加码,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一系列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的措施出台。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允许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就业规模,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教育部从今年3月起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5月举办“就业促进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超过1.5万场招聘会等,累计提供超80万个岗位;人社部启动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持续至8月25日。各地也“各显神通”,广东印发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全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至少6.8万个,力争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今年7月底达7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张翼表示,对企业来说,要看到将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越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越要挑一些有创新能力、发展前途的人才到自己企业里来。支持灵活就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就业压力下,选择灵活就业、慢就业的人在变多。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国家也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明确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从去年9月就开始找工作的四川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李莉(化名)的求职预期也越来越务实。“之前还挺自豪的,觉得自己是211大学嘛,但现在只要有好一点的公司要我,我就去。”李莉说,“班里同学找到工作的也就一半吧,现在大家更加求稳,很多人都选择回自己老家了。自己现在还是先保证顺利毕业,同时继续找工作。慢慢来,总会找到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指出,55%的受访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平均期望月薪比去年下降约6%。张翼表示,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建议大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先找到一个工作岗位生存下来,再根据市场的变化谋求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自身的薪资水平要确定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不能把就业压力推到大学自己身上,政府、企业、大学生三者之间要寻找一个均衡点,帮助大学生在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影响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处理好就业问题。” 张翼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建议,建立灵活就业监测平台,通过该系统可在困难时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和生活支援。做好现在的年轻人培养,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短期遇到的就业困难并不可怕。长期来讲,怎么样去解决这些人才资源的开发问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人才储备,这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