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速企稳 发展韧性显现 | |
6月9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增长9.6%。这是自2月份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压力增加情况下,单月进出口增速的大幅反弹,也是4个月来的新高。业内专家表示,5月份外贸表现强劲,远超预期,正是中国外贸韧性的体现。同时,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民营企业占比提高等积极因素累计,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向好,保稳提质举措逐步落地,我国外贸产业链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支撑外贸持续保持向好态势。增速创4个月新高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在总体向好的同时,出口更是表现强劲。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进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均创出最近4个月新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表示,5月份的外贸数据超预期回升。“特别是出口增速,既有外需强劲的因素,也有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更重要的是,物流等制约因素缓解情况下,供给端的恢复。”许英明分析称。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也表示,5月出口增速高达15.3%,远超预期,表明外贸发展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增强。赵萍认为,从当月进出口数据看,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的滞胀风险加大,外需增长缓慢。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顶住压力,5月份依然实现了正增长,并且增速接近两位数。”在总量稳住的同时,结构上也呈现持续优化趋势。前5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8%;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等亮点凸显。另外,我国外贸的内生动力还在不断增强。海关统计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86万亿元,增长11.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9%,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也保持正增长,达到48.2万家。应对内外不确定性 政策举措再加力有分析指出,在总体向好趋势之下,目前我国外贸形势仍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包括国际国内一些因素冲击,外贸企业也遇到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可以说保稳定还面临不少压力。”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他进一步分析称,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复苏还比较脆弱,需求增长缓慢;从国内来看,物流时效有所下降,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畅。应对这一情况,在前期中央部门密集部署保畅通、保履约、保市场主体等系列纾困举措下,相关政策还在进一步加力。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推出13条举措。随后,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相关落实政策。6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要求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记者获悉,接下来,各部门将指导地方政府,加快出台地方性针对外贸困难的支持举措,使外贸企业能够在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通过享受政策红利实现稳定增长、提高质量。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国家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前5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这为我国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李魁文说。“针对性强,力度大。针对企业面临的外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获取订单困难等具体问题入手,政策有的放矢,精准帮扶。”赵萍如此评价当前稳外贸政策。赵萍分析指出,从减税降费角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冲抵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从稳产业链供应链角度入手,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从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自贸协定,为外贸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提升便利化水平。利好因素叠加 支撑外贸保稳提质疫情防控有序推进,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进一步增强各方对外贸保稳提质的预期和信心。许英明分析称,目前,国内疫情呈现下降态势,多方部署正抓紧落地,市场主体逐步复工复产。同时,外需依旧强劲,外贸物流逐步畅通,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支撑外贸保稳提质。赵萍认为,5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环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意味着外贸正在持续向好。“虽然仍将面临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我国外贸规模大、基础好、韧性强,加上海运费用高、缺柜、缺芯等不利因素正在逐步好转,未来外贸将会延续向好态势。”许英明同时提出,除“应急”举措外,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稳住外贸客户的预期,稳住市场主体的信心,稳住产业链完整性和连接能力。“政策叠加,一定会对外贸的增长起到一个促进作用。”王受文说,有信心、有能力使外贸增长保持稳定,质量得到提升。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13 |
保供稳链 外贸企业忙起来 | |
今年前5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其中,5月进出口同比、环比分别增长9.6%、9.2%,累计增速和月度增速均较上月有所回升。外贸产业供应链长,生产、流通、结算,环环相扣。今年以来,全球疫情肆虐,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内生产、国际物流堵点增加,外贸主体两头承压,困难挑战不小。及时了解外贸主体急难愁盼、精准服务助企纾困,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探索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目前,外贸主体感受如何?全力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通畅防疫生产两手抓在我国的外贸大盘中,长三角占据重要分量。3月以来,长三角外贸发展情况如何?记者第一站来到江苏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捷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辆辆蓝白相间的智能搬运车满载着一摞摞电子原材料,按照设计好的轨道有序“奔”向各个岗位,上料、扫描、打螺丝、测试、检验、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应用于多领域的通信设备成品,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作为原材料和成品“两头在外”的外贸企业,捷普电子40%—50%的原材料依赖全球进口。3月,上海—江苏跨区货运物流受阻,原材料进口成了难题。怎么办?3月28日,捷普电子向高新区综保区管理局提出运输通行证申请,4月1日综保区所在地新吴区政府正式将企业列入“白名单”。同时,在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捷普电子第一时间成立点对点高速货运接送防疫小分队,24小时待命对来厂货运车辆、司机实行闭环管理,并对进口货物严格消杀,保证防疫生产两不误。公司得以频繁往返于无锡新吴区、上海洋山港及浦东国际机场之间运送物资,生产有了保障。“我们的生产线不曾中断。现在已从70%的产能恢复到100%满负荷运行。”公司总经理肖勇介绍,目前车间生产线24小时不停转,工人们争分夺秒完成订单。今年前5月,捷普电子进出口同比增长22%。今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全力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通畅,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外贸企业可按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据海关总署介绍,5月份长三角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环比增长近20%,进出口明显恢复。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畅通供应链堵点复工达产仅是第一步,疫情之下,国际物流压力重重,如何保障货物出得去、进得来?多措并举提高国际物流能力——6月6日,载着一批联想手机和配件的货运直飞航班,从武汉天河机场起飞,6个小时后就到了印度新德里。此前,受疫情影响,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经香港出口的物流主通道受阻。武汉市及东湖高新区第一时间紧急协调,联想与天河机场、航空公司及货代公司积极对接,很快打通了经武汉直飞新德里的货运通路,于3月上旬正式启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按正常流程,新打通一个空运通路耗时长。”联想集团供应链物流总监宋舸介绍,这个航班每周三到四班,可为联想武汉产业基地至少出口20—30吨货物。“从武汉出口,比原先从香港出口节约了不少时间,及时交付有了保障。”目前,联想已与数家国际承运人签订了长期货运合约,锁定固定仓位和货运成本,同时优化内部物流管理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匹配不同承运人及机场码头物流组合,最大限度提高物流效率。“这些举措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增加了供应链物流的韧性和弹性。”宋舸说。创新监管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浙江嘉兴乍浦港,距离轮船出发只剩1小时,嘉兴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的出口货物才刚刚运抵码头。“按照原来的通关流程,需要先落箱、运抵堆存、申报放行后才能离港,时间上肯定来不及。多亏海关关员向我们介绍了‘抵港直装’模式,让我们提前申报,货物抵港即可直接装船,实现‘车船直连’,全程仅用了20分钟。”公司经理卢叶峰说。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公路运输压力大,许多外贸企业转向水路运输,港口集装箱作业量持续走高。针对部分外贸企业面临进出境通关速度下降等阶段性问题,日前海关总署出台促进外贸保稳提质10条措施,明确提出在符合条件的港口深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加快企业急需货物通关。“在‘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模式下,集装箱在码头内装卸和运输次数大大减少,货物可快速进出口,避免港口集装箱堆积导致物流迟滞。”杭州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汪茂说。今年1—5月,杭州海关监管进出口“直提直装”集装箱累计2748标箱,其中进口“船边直提”2256标箱,出口“抵港直装”492标箱。加大外贸企业财税金融支持出口信保来护航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着加工发电机。几天后,这批设备将搭乘中欧班列发往德国。出口形势向好,离不开金融保驾护航。按业内惯例,设备销售先交货、后付款,时间差从30天到90天不等。可大江动力的一些上游供应商却要求现款现货,交款最多只能延迟45天。“几十天时间差!如果先垫资,成本太高,而且一旦下游违约,损失就大了。”大江动力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李林峰一度犯了愁。出口信保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中国出口信保重庆分公司和大江动力公司合作,帮助大江动力了解客户信用水平,并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如果大江动力的客户付不起钱,我们可以赔付90%。”中国出口信保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贺志刚介绍,“我们还提供保单融资增信支持,通过企业、保险、银行签订三方协议,企业可以凭保单找银行贷款,减轻资金压力。”“现在,公司几乎所有出口业务都采取保单融资方式,资金情况良好。”李林峰说。4月,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其中包含诸多稳外贸的金融举措: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不久前,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明确加大外贸企业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银行机构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在承保覆盖面、缩短理赔时间等方面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信保保单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截至5月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的规模已突破3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为14.9万家外贸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不只是大江动力,在重庆银保监局引导下,重庆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精准支持外贸企业。截至今年4月,重庆主要外贸企业各项贷款余额4444.27亿元,同比增长18.02%,当年新发放贷款1452.54亿元,同比增长68.62%,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3.3%。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