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从造船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 |
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5.2%、50.8%和47.8%,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第一。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这些对制造业平稳运行带来影响。我国各大造船企业积极应对挑战,稳扎稳打保生产,纷纷布局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彰显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受疫情影响,4月以来上海一度按下“暂停键”。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的长兴岛和外高桥造船基地,看到一艘艘巨轮有序排开,按照各自的生产节拍步步推进,多船同造但秩序井然。自4月26日,中国船舶集团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外高桥造船复工复产以来,快速转入“生产模式”,统筹好防疫与生产,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以沪东中华造船为例,复工复产以来已交船7艘。其间,沪东中华交付了中国自主设计全球最大24000TEU级集装箱船“长益”号、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第四代江海联运型LNG船,开工了全球最新型中国第五代大型LNG船……7月8日拍摄的“海巡08”轮(无人机照片)。当日,我国具备深远海测量能力的专业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水。在我国北方造船重镇大连,记者看到一艘新型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正在加紧建造,该船是集开采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油气工厂”。今年上半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新造民船按计划交付了10艘/140.05万载重吨,下水船舶中新产品占50%,同比增长67%。“大船集团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模式,生产进度全面提速,整体交船量不断增长。”大船集团董事长杨志忠说。目前,大船集团手持民船海工产品订单75艘,合同总金额约360亿元,各生产基地订单比较饱满。“今年以来,民船海工市场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市场需求比较集中。”杨志忠说,上半年,大船集团完成承接船海产品32艘/293.3万吨,合同总金额超过160亿元。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切实落地,清洁燃料船型的市场需求预计会迎来较快增长。一边频获大额订单,一边快速交付新船,我国各大造船企业正开足马力忙生产,并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转型。5月16日拍摄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99000立方米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H2625船(无人机照片)。今年6月,一艘15.8万载重吨LNG/燃油双燃料油船首制船在广州交付。该船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客户是新加坡一家航运公司。据介绍,该船在采用LNG模式推进时,能够减少约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约99%的颗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旭辉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在船舶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努力突破“卡脖子”环节,目前已成功攻克了LNG/燃油双燃料动力推进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安全返港、内部装潢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优良的船舶性能也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74%,新承接的大部分订单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批量化订单。该公司目前手持船舶订单达到70多艘,总价值超过500亿元。其中,有近40艘、价值约200亿元的订单为新型双燃料绿色船舶订单。中国是世界造船大国,上半年造船“成绩单”可谓亮眼。2022年1至6月,中国船舶集团船海业务累计交船艘数、载重吨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2.3%、54.1%,顺利实现完工交船“双过半”。承接新船订单超过1000万吨,已提前完成年初确定的年度接单目标。其中,中高端船型占比近80%,大型LNG船全球市场份额首次位居全球第一,江南造船、大船集团实现大型LNG船首单突破。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造船数据反映出疫情之下全球航运市场对我国造船业的强烈信心。交船不断、接单如潮,我国造船业也以强大的发展动能彰显中国经济韧性。杨志忠表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已经今非昔比,与日本、韩国的差距正在缩小,迎来了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船舶工业高度国际化,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我国最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当前,船舶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发展出台的新规范、新技术、新产品日新月异,中国船舶工业将积极主动参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成为全球船舶行业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来源:新华网 |
|
2022-08-23 |
外贸稳增长效果显现:6月出口表现强劲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 | |
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在上半年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尤其是6月份,出口表现堪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6月出口好于预期固然有汇率、价格等技术性因素影响,但疫情后我国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以及港口运输等关键供应链节点的恢复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6月出口表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图片来源:海关总署网站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一季度平稳开局,5、6月份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趋势,为全年外贸保稳提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其中,6月的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6月当月出口同比增长22.0%,增速较5月提高了6.7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6月出口表现强劲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前期疫情影响积压的出口订单集中释放,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进出口快速恢复,带动全国外贸整体增速明显回升。二是汇率因素,今年6月人民币汇率保持在6.7左右,而去年同期汇率在6.4附近,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或因汇率折算影响加快4-5个百分点左右。三是价格因素,6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虽然高位回落,但主要出口订单价格可能暂未传导到位,较去年6月同期相比依然有明显高差,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此外,港口运输等关键供应链节点的恢复,也是6月出口加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上年基数抬升的背景下,今年6月出口额增速进一步加快,主要原因是在疫情缓和与稳外贸政策集中发力下,外贸港口物流进一步打通,前期积压订单继续集中出运。外贸稳增长效果显现,市场主体活力激发5、6月份外贸增速明显回升,离不开一系列外贸稳增长举措的出台和落地。李魁文介绍,为了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海关总署专门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和进一步助企纾困降成本若干措施,各地海关也结合关区实际和企业诉求,提出了854条的细化支持举措,全力支持外贸稳增长。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今年上半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5%,各类外贸主体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6%,比整体增速高出了4.2个百分点,拉动我国外贸增长6.5个百分点。”李魁文称。政策支持下,部分受到疫情影响的区域进出口迅速恢复,有力稳住了外贸基本盘。“今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出现了局部疫情,相关地区外贸进出口一度下滑,但值得可喜的是迅速克服了疫情影响,上述地区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李魁文介绍,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关于下一阶段外贸走势,他表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有利因素也很多,我们认为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仍然具有坚实的基础。”来源:中国网财经 |
|
2022-07-14 |
三大指标超预期 5月金融数据提信心 | |
6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数据。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等关键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专家表示,5月份金融数据的亮眼表现是疫情冲击缓解、稳增长政策发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出内需复苏的积极信号。当前,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6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数据。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等关键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专家表示,5月份金融数据的亮眼表现是疫情冲击缓解、稳增长政策发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出内需复苏的积极信号。当前,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新增信贷显著回升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了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显著回升。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而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454亿元。对于信贷超预期回升的原因,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进入5月,稳经济的各方面政策明显发力,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保供稳价、弱势群体纾困等政策形成合力,加上疫情有所缓解,经济企稳运行迹象增多,信贷需求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多于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回暖。具体原因是,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回暖带动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回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此外,在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看来,在过去一段时间,虽然我国政策利率没有调整,但人民银行综合施策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这也是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多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5月份居民贷款恢复增长,住房金融贷款边际改善,企业短期贷款大幅增加,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恢复。不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提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体现在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表现强势,但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仍继续少增。新增社融超预期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是有统计以来的历年同期次高值,仅低于2020年5月份的3.2万亿元。专家认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扩大,较大程度上受到当月人民币贷款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撑。在王青看来,财政部要求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因此,5月份专项债发行节奏再度加快,推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多增6688亿元,同比多增3881亿元。在人民币贷款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多的带动下,5月份表内信贷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从4月份的31%大幅回升至64%。此外,王运金提示,5月份表外三项融资缩减规模有所收窄。比如,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68亿元,较上月少减1489亿元。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如此可有效加快现有未贴现商业汇票的周转速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将有效推动商业汇票相关融资规模的扩张。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为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孙彬彬表示,受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上行,以及政府债加速发行、人民银行上缴结存利润助力财政直达资金加速拨付等推动,5月份M2余额同比增速进一步上行。保持货币政策力度在业内人士看来,5月份金融数据的改善,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货币信贷政策加力提速的效果。展望后市,预计货币政策仍会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在介绍下一步政策时表示,实施货币信贷政策时将注重把握好三项原则,即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保持就业稳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指导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和审慎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将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发挥好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他说。张旭认为,当前疫情形势正逐步好转,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正在增强。“如果此时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那么成功稳住二季度经济的几率便会大大提升,也将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奠定基础。”他说。王青判断,后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着力提振各类信贷需求,进而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转强提供重要支撑。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6-13 |
“减、免、缓、退”……税收优惠政策助力上海商业经济回暖复苏 | |
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恢复线下运营,“六一”儿童节与端午假期叠加,复商复市气氛愈加浓郁。伴随着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商家更是信心满满,迎接销售回暖。中心商圈加速回归从空中连廊信步穿过,同络绎不绝的市民一起“打个卡”;在天钥桥路买好点心,顺路去美罗城转转……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缤纷繁华的徐家汇商圈正在加速回归。位于徐家汇商圈的美罗城,因其标志性球体巨屏而素有徐家汇“地标”之称。入驻商家既有国际大牌,也不乏网红餐馆、好物小店。疫情期间,对于不少“家底”单薄的小商户来说,每一笔刚性支出都可能是将其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商圈经济重焕生机的背后,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疫情以来,不少小商户精打细算、日清月结,都在勉力维持运营。我们保持与商户们密切沟通,力所能及地为其减负。”上海美罗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徐明表示,“房土两税”困难减免将为美罗城提供资金支撑,有了这笔钱,公司就能继续让利于现有商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疫情时期,同时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入驻,促进商场长远高质量发展。马克华菲(上海)商业公司,作为美罗城里首批复工的商户之一,同样享受到这个政策红利。目前,马克华菲美罗城门店已经恢复营业,正在加紧盘货、上架,全力满足消费者旺盛的购物需求。商超重现热闹气氛上海山姆会员商店从6月1日起恢复正常营业,与此同时App也逐渐恢复全品类上线,疫情套餐生活包和社区团购服务正式下线。恢复正常营业一早,已经有许多消费者在门外有序排队等待。青浦区山姆会员商店负责人肖莉表示:“门店员工在正式营业前一天深夜就忙碌起来,希望做好人员防控、消毒工作和确保民生商品供应的同时,给会员营造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山姆会员商店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疫情期间,青浦区山姆会员商店多次得到税务部门的关心与帮助。沃尔玛中国区域高级税务经理祝超介绍:“针对我们保供单位,税务部门在疫情期间服务‘不打烊’,多次线上走访问需。在税企沟通群内,我们收到了税务网格服务专员推送的政策大礼包、优惠政策操作指引等宣传资料,帮助我们避免漏享、晚享税收红利的情况。”目前,山姆会员店肉、蛋、蔬菜等民生商品备货量充足,达到疫情前平日的2至3倍。另外,为了满足市民回归美好生活的需求,商店还准备了露营帐篷、冲浪板等户外用品。线上线下“便利”复工听着熟悉的便利店开门提示音,顾客走进便利店触手可及就是零食、饮料与快餐,“打工人”的快乐又回来了!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为了迎接复工,配送了充足的物资。一经恢复,门店就迎来了客流小高峰,仅端午节三天线下门店销售额就达到172万元。消费者进入便利蜂超市购物。“作为‘上海市生活物资保障供应重点企业’首批名单企业,我们封控时期坚持通过线上外卖的方式,为上海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商品和服务。”上海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喆人说,“在线上服务不停的同时,我们也享受到税务部门‘不停工’的服务,税务工作人员远程辅导我们申请留抵退税,让我们顺利申请并收到退税600余万元。这笔退税非常及时,为线下复工提供了资金支持,让我们能够打‘有准备’的仗。”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复商复市,上海消费会进一步回暖。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税务部门将继续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优化精准服务,激活商圈经济的“一池春水”。来源:新华网 |
|
2022-06-10 |
5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创单月历史新高(新数据 新看点) | |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5月份,国家铁路货运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发送货物3.4亿吨,同比增加2110万吨,同比增长6.6%,单月货物发送量创历史新高。物流保通保畅,铁路勇挑重担。增加重点通道货物列车开行数量,千方百计增加货运能力,压缩运到时限,为保通保畅工作提供运力支持。5月份,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8.26万车,同比增长7.4%,5月日均装车继4月份后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45954车,同比增长25.9%,单日装车最高达到48271车,创历史新高。助力复工复产,铁路部门精心组织重点物资保供运输,积极承接“公转铁”货源,做到应装尽装、快装快运。5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粮食、化肥1470万吨,同比增长25.4%;发送电煤1.1亿吨,同比增长7%,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平均达33.4天,保持较高水平。加强国际联运,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与海关、边检、外事等部门及沿线国家铁路企业强化沟通协调,提升国际联运能力效率,助力我国外贸保稳提质。5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357列、发送12.95万标准箱,日均环比分别增长12%、13.3%;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发送7.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5%;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量10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5.1%。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09 |
“链”上发力 多方打通稳外贸堵点 | |
随着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外贸企业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如何破解复工之后物料吃紧等难题,保障复工复产不“卡”在半路上,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获悉,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应不畅等难题。业界建议,在稳“链”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固“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外贸产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通堵点 助力企业复工达产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上下游企业需求旺盛,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急需一批进口钢卷通过内贸江运补给。得知该情况后,嘉定海关立即与口岸所在地吴淞海关开启联动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港区进行协调,该批车用钢卷及时运往重庆投入生产。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加班加点赶工,兑现停产期间积压的订单。而原料和一些关键零部件到货难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加大外贸保链稳链力度。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强调,“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外贸供应链稳定”。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还将聚合力,持续缓解国际物流压力。具体举措包括,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运输通畅,外贸企业可按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并从海运、铁路、航空等方面,持续提高国际物流运力、口岸通关及作业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此前,海关总署出台十条稳外贸举措,对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作出部署。连日来,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海口等多地海关都在发布新的举措,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信心。其中,长三角五地海关已联合发布通告,共同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降成本 赢得更大生存空间供应链不畅在影响企业生产的同时,还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调研还指出,与头部企业尤其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海运、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价格和获取劣势突出,订单减少、利润缩水更为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资金链压力进一步凸显。“稳住外贸基本盘要从两方面着力,既要稳住生产,还要稳住市场,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缓解物流不畅导致的供应链吃紧问题,对于稳住生产必不可少。高凌云同时强调,还要重视企业面临的用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持续攀升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问题,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相关部门正在采取针对性举措。其中,商务部表示,将加强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继续指导各地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梳理并推动解决影响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和供应链稳定的共性问题,深入了解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物流、用工方面的困难,做好精准服务。”高峰向记者介绍。另外,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积极运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规则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为企业降本增效。深圳市有信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谭万超说,广州海关等部门持续加强RCEP政策宣讲,主动引导企业结合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差异合理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这对我们的客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强韧性 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在保“链”基础上,如何固“链”,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能力,也成为业内关注重点。高凌云提出,当前世界经贸环境复杂、形势多变,我国外贸企业既面临一些关键零部件瓶颈问题,还要有效应对一些订单向东南亚等地外流的情况。“而保订单拓市场的根本,是要从加强外贸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入手。这也是中国外贸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对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能够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和盈利水平,保障其具备持续研发投入和装备不断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提示我们,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角度提升上下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卓泓提出,面对供应链调整和外部动荡承压的环境,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更多是有关保持当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企业投产和自主研发能力是未来产业链升级中的重要着力点。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07 |
5月份制造业PMI升至49.6% | |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31日发布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5月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制造业PMI在4月份较低基数水平上回升至49.6%。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产需两端有所恢复。5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2%,比上月回升5.3和5.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产需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但恢复动力仍有待增强。各规模企业PMI同步回升。5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1%,高于上月2.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高于上月1.9和1.1个百分点,虽仍低于临界点,但景气水平有所改善。赵庆河表示,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政策成效有所显现,5月份反映物流运输不畅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8个百分点,但仍需继续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5月份PMI指数回升,表明疫情影响明显减弱,稳增长、保民生多项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但也要注意到,PMI指数仍处50%的荣枯线以下,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不容低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要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大力度有效应对三重压力,尽快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PMI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来源:新华网 |
|
2022-06-01 |
中国新观察|“稳经济33条”, 吹响冲锋号! | |
没人关心经济?只顾防疫不顾经济?事实证明,这些都是严重的误读。国务院推出“稳经济33条”,在23日迅速刷屏朋友圈。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用一句话概括: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因此,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纵览会议新闻通稿,“增加”“扩大”“新开工”“抓紧”等关键词扑面而来,9个以“亿元”为单位的数字让人为之振奋——“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这实际上是吹响了稳经济冲锋号。”吉林大学国有经济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显然,政府已充分意识到经济的严峻性,正努力采取措施,让经济从区域性、阵发性的停摆中走出来。各地各部门接下来的动作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支持稳增长的决心,在当前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于促进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十分必要。”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如此评价。更多具体的重磅措施有哪些?一一来看。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财政及相关政策方面,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各地要加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水电气费、房租等支持。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中新财经注意到,原本今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这次直接加码1400多亿元。原本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只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行业,这次进一步扩围。在温彬看来,退税、缓缴费用等力度明显加大,有助于减轻市场主体的负担,体现了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为困难领域纾困。这些贷款年内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政策方面,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推进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温彬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近期疫情反弹导致上述群体就业和收入压力较大,延期还款有助于缓解这部分群体的资金压力,体现了金融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大对困难群体的纾困力度。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稳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优化复工达产政策,完善对“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客货运司机等在异地核酸检测,同等享受免费政策。增加1500亿元民航应急贷款,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有序增加国内国际客运航班,制定便利外企人员往来措施。温彬认为,疫情反弹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已经显现,4月我国生产、消费负增长,必须要尽快控制住疫情,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畅通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让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转起来。特别是会议提出的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体现了国家再次明确不得搞“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预计将对物流运输通畅起到积极作用。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在促消费和有效投资方面,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温彬表示,当前,我国内需相对疲弱,消费明显不足,投资增长回落,必须尽快抓住提振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点。汽车和房地产消费是拉动我国内需增长的“双支柱”,会议提出的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有助于提振汽车消费,而5月20日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降15个基点,近期各地因城施策推出稳房地产举措,有助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在保能源安全方面,落实地方煤炭产量责任,调整煤矿核增产能政策,加快办理保供煤矿手续。再开工一批水电煤电等能源项目。温彬分析,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今年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推升了能源等商品价格,对我国也形成了输入性通胀压力。我国实施的保供稳价政策发挥了积极效果,会议部署的举措是保供稳价政策的进一步体现,这将有助于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充足,同时合理控制相关成本,支持经济企稳回升。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温彬认为,今年不仅面临着大量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且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服务行业暂停线下营业,失业率有明显上升,这不仅会降低居民收入来源,而且会打击信心和预期,导致需求不振。会议提出了视情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助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来源,对于扭转预期、提振信心、稳定经济大盘十分重要。“本次会议十分及时和必要,举措针对性强、全面有力,体现了国家支持稳增长的坚定信心和果断应对困难的魄力,有助于形成宏观政策合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温彬说。李锦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这次一揽子政策措施下去,如果能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政策“震撼弹”就还不需要拿出来。来源:中新网 |
|
2022-05-25 |
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权威发布) | |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有利条件较多。”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疫情的影响,逐步企稳回升,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消费市场受疫情冲击明显,但网上零售保持增长4月份,本土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外出购物、就餐减少,非生活必需类商品销售和餐饮业受到明显冲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商品零售下降9.7%。从消费类型看,非生活必需品销售和餐饮销售,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4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2.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出行类商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放缓,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介绍,4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1.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比上月回落5.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下降超过30%。从消费地区看,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长三角和东北地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30%。从消费业态看,网上零售保持增长。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有所提升。“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居民日常活动半径减小,便利性相对较高的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付加奇介绍,前4月,限额以上超市、仓储会员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和8.5%,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便利店零售额增长2.4%和6.8%。“总的来看,4月份消费下降主要是受到疫情短期冲击影响。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到正常状态,前期被压抑的消费会逐步得到释放。”付凌晖介绍,4月中下旬以来,国内疫情整体趋于下降,上海和吉林的疫情逐步好转,有利于创造适宜的消费环境。同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强援企稳岗扩就业将保障居民消费能力,加之促消费各项政策显效,我国消费恢复态势有望得到延续。月度工业增速由增转降,但产业升级态势没有改变4月份,工业生产受到疫情冲击,由于交通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出现了下降,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业下降4.6%。“制造业增速下降,主要还是受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影响。”付凌晖介绍,4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8%。从地区看,受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1%,东北地区工业下降16.9%,主要是受疫情影响的部分企业停工停产造成的。分规模看,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更为明显。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介绍,4月份,规模以上小微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较上月下降了9.1个百分点,下降速度及回落幅度分别较大中型企业高出0.7、1.7个百分点。尽管月度工业生产由增转降,部分工业行业仍保持了增长,体现出较强韧性。能源等基础工业保持增长。4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7.2%,有力保障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运转。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基本消费品工业保持增长。4月份,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鲜冷藏肉、速冻食品产量分别增长20.4%和9.3%。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增长。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7%。“产业升级态势没有改变,体现出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变化。”付凌晖说。从地区看,中西部地区受疫情冲击影响比较小,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4月份,中部和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6%、5.6%。“当前,工业生产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不足、产销衔接水平下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堵点、生产循环不畅、生产成本上升、营利能力下降。”付凌晖说,尽管有困难,但我国工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下阶段,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产循环改善,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将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推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企稳回升“困难是短期的、暂时的,从全年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有不少有利条件。”付凌晖说。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效果逐步显现。3月份以来,我国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4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地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经复工企业占比接近50%。从5月以来的情况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付凌晖介绍,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较为充足。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大力推动重大制造业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也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制造业投资增长仍有支撑。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快于全部投资增长。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线上消费和升级类消费仍会成为消费的重要支撑。付凌晖解释,从疫情发生两年来的经验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常生活秩序得到恢复,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就会得到较快释放。“下阶段,援企稳岗力度加大,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能力;一些传统接触型消费加快向线上转移,居民消费升级态势仍然会持续,有利于支持消费增长。”出口虽然面临一定压力,但是持续增长有利条件仍然较多。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制造业供给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外部需求变化,加之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与贸易伙伴互利合作,推动自贸区建设,都有利于扩大出口。今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落地实施的第一年,稳外贸政策会持续显效。“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力度加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对困难行业和重点领域扶持力度加大,效果会不断显现。”付凌晖透露,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方面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将会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总的看,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5-17 |
上海市首家新华书店复业!"书香气"正在回归 | |
5月14日上午,新华书店上海金山朱泾店正式“重启”,成为上海市首家恢复线下营业的新华书店。据悉,为了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书店所有员工均来自“防范区”,点对点通行,往返于居住地与工作地。所有进入场所管理的物品实施非接触式交接。店内每日对环境实施不少于两次的消杀,对人员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设施、洗手间等)实施不少于三次的消杀。门口张贴“场所码”,顾客逢进必检、凡进必扫,不漏一人。同时,进店顾客需配合“一戴三查”,即戴好口罩,查验随申码、行程码、规定期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顾客可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书店实行限流限距,同一时间内进店顾客不超过5人。书店在复工的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应急准备:当发现随申码为红、黄码的人员时,书店会立即报告其所属村居或属地政府,协同做好后续处置;如果店内出现抗原、核酸检测异常人员,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或书店所在区域由防范区转为管控区、封控区时,会立即停止营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调、管控等相关工作。这段时间以来,金山区朱泾镇除了对书店复市开展指导和提速审批外,还为门店办理了车辆通行证,确保了朱泾店在部分商品货源不足时,能及时从辖区内其他三家门店调配货源。在此次复工之前,朱泾店已开展线上营业,满足朱泾及周边区域居民需求。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
2022-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