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14亿多人民健康福祉——写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 |
78.2岁——我国最新人均预期寿命。这项反映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的提升,离不开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坚守与大爱。8月19日,全国近1400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将迎来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支撑起世界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用心守护14亿多人民健康福祉。大医为民 永恒的追求2022年3月,一朵名叫“晓卉”的花,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春天。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部原副主任白晓卉在驰援威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曾辗转奋战在北京、新疆、河南等地疫情防控第一线,率队创造48小时改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速度……白晓卉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名好医生对人民的承诺。“用生命守护生命,这是医者永恒的追求。”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重症医学专家杜斌,无数次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在他眼中,人民至上、生命无价,术与德是最好的衡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中)带领医疗团队查看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情况(2020年4月11日摄)。悬壶70余载,已是96岁高龄的国医大师许润三,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谦称“一辈子研究透一个病就行”,许医生帮无数不孕症妇女圆了“母亲梦”。2021年9月16日,中日友好医院在北京举行首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拜师仪式。国医大师许润三和传承人在拜师仪式上合影。开的处方价格廉、药味少、疗效好,从不拒绝偏远地区来的患者加号要求……许润三教导年轻医生:“医乃仁术,做医生不能冷冰冰。”旁人谈“麻”色变,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却从不畏惧。她创造性地运用新疗法,使数万麻风病患者解除疾苦。“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李桓英始终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长时间不松……李桓英在麻风村实地考察(资料照片)。平凡的“英雄”,温暖着百姓。我国乡村医生长期扎根基层,为维护群众健康作出贡献。在贵州省安龙县苍莽的苗岭高山,少不了“背篓医生”潘凤忙碌的身影。一个药箱,一背20多年。山路崎岖,天气恶劣,再远再苦,普坪镇鲁沟塘村的乡村医生潘凤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家中。“最美医生”潘凤曾有机会在大城市发展,却甘当基层健康卫士。对此,她从不后悔:“让苗乡人不为看病发愁,值!”在城市、在乡村,在诊疗室、在救护站,在门诊病房、在实验室里……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响应党的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广大医务人员从此有了自己的节日。武汉市第一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2020年3月23日摄)。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医师队伍发展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末,我国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398.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28.7万人,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所有医学主要专业,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04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支撑起中国强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敬佑生命 勇攀医学创新之巅医务人员既需面对惊心动魄、生死搏斗,也需游走于微毫之间、妙手回春。中国医生努力攻克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不断向医学难题的“珠峰”发起挑战。世界屋脊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带领医学团队,常年跋涉在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天路上。他是吴天一,“七一勋章”获得者。扎根青藏高原从医50多年,吴天一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创造了14万筑路大军急性高原病“零死亡”奇迹。尽管全身14处骨折、耳朵鼓膜被击穿,耄耋之年的吴天一仍在跋涉,“我要继续和高原病战斗到底!”吴天一(前)在青海西宁的实验室内和学生讨论(2021年6月17日摄)。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率先在我国开展肺移植手术,50年完成1.5万多例胸外科手术……“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作为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常说:“‘井底之蛙’做不得!医者每前进一步,就能多救一批患者!”1980年1月16日,辛育龄(中)在内蒙古结核病院与胸外科医师讨论病例(翻拍照片)。老一辈执着的追求,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当作“行医指南”。对于大量脊柱畸形患者而言,早诊断、早干预意义重大。然而,脊柱畸形的病因学诊断在国际上一直是空白。“病魔把人推向悬崖,没有创新的‘敢’劲儿,我们怎么把他们拉回来?”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骨科医生吴南,十几年坚持不懈探索,与团队一起构建最大脊柱畸形遗传研究体系,揭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最重要的遗传致病因素,提出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中国模型”,实现重要突破。建设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诊断难、治疗难、费用高,让2000万罕见病患者身陷困境。如何为他们托起生的希望?作为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国家级牵头医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起建立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平台,采取“一站式救治方案”,让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时间从以往的4年缩短到不到4周。“始终秉承历久弥坚的创新精神,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懈打造‘高精尖’的医师队伍,不断推进破解罕见病防治难题的‘中国方案’。”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说。嘉宾在北京协和医院学术会堂举行的《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发布会上回答提问(2019年2月27日摄)。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2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8.2岁,10年提升近4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发展医学技术、提高医疗质量的艰苦努力。他们用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道济天下 书写健康中国的温暖答卷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群众的期盼,也是深化医改的方向。三明医改,全国闻名。如今,这里又冒出新鲜事:乡村医生为村民看病抓药的时候,会一次开出“三张处方”:药品处方、生活运动处方、饮食处方。“面对群众的新需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当好健康‘守门人’。要在基层多做‘防’的工作,多做精细化的健康管理。”当地乡村医生孙贤荣说。2020年11月18日,居民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医保办咨询、办理手续。“立医为民,医者必须有专业之尊,也要有济世之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年总诊疗人次超80亿,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看病就医问题,远非几家三甲医院能够解决。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挥医改主力军作用,书写守护人民健康新篇章。全国已布局10大类17个国家医学中心,8个省份试点建设2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医联体1.5万个,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今年将继续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到2025年,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达到1600万人,公立医院医护比逐步达到1:2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占到75%以上——最新发布的《“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新目标。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只有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放心诊疗、安心执业,才能使患者从容就诊、治疗有序。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明确全社会应当尊重关心爱护医师,推动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我国发布一系列规划和指导性文件,从医务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等方面给出顶层设计和规范指导。“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党和国家重视人民生命健康的郑重承诺,也是医务工作者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贡献的根本遵循。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绘就暖心图景。“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发挥医务工作者主力军作用,书写让14亿多中国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温暖答卷。来源:新华网 |
|
2022-08-19 |
潮起海天阔 扬帆正当时 5G应用从“样板间”到“商品房”再到“精装房” | |
当前,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一周年来,在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G商用发展成效显著,技术产业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应用探索日益活跃,涌现出大批优秀案例,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据测算,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当下,5G建设和应用为稳投资、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如今,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5G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5G规模化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地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纷纷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产业特色推出5G发展行动计划,针对5G建设发展制定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通过成立5G工作小组、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当地5G基站站址报建审批、公共资源开放、供电需求等问题,为5G建设提供了便利和支持。在政策的有力指引下,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厂商、行业组织等各方凝心聚力,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共同推进5G网络建设。截至5月末,5G基站达170万个,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SA)网络、全球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5G用户数量稳步攀升,5G移动电话用户达4.2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7334万户。网络覆盖的日渐完善和终端性能的持续提升,为垂直行业企业充分利用5G技术优化生产管理、赋能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此外,随着5G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国建成的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53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为工业、矿山、电力、物流、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企业充分利用5G技术优化生产管理、赋能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条件。5G规模化应用加快高新技术融合赋能。一年来,5G的新特性、新能力为各项技术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规模应用进一步提供了可能,不断催生出诸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例如,5G﹢ AI机器视觉监测能够更广泛地用于高温、井下、移动等环境,进一步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华为5G全连接工厂,打造“三个流、一朵云”,实现“虚拟”和“现实”打通,生产线调整时间从两周缩短为两天,每28.5秒就可生产一部手机。5G规模化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年来,5G为传统产业赋能、赋智、赋值,有力驱动了管理理念、生产方式的变革。例如5G在采矿业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提高生产环境监测的准确性,极大降低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利用5G网络融合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技术实现自主、智能石油勘探应用,打破了国外对于勘探设备的垄断;鹏城变电站5G智慧电网,充分利用5G﹢无人机等技术实现自动化巡检,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水平。5G规模化应用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5G网络的广泛覆盖,将社会治理的感知触角广泛延伸、深度下沉,让数据“出谋划策”,形成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能力。5G推动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公共服务快速发展,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例如,疫情期间,各地、各企业积极利用5G技术推出远程诊疗、智能医护机器人、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应用,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5G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又与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基础、经验知识等紧密结合,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多方主体广泛参与、开展“团体”合作,也亟须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5G融合应用从“点状开花”向各行业、全流程、全环节整体渗透,从“样板间”到“商品房”再到“精装房”,形成5G应用的大融合、大生态。170万网络建设提速为5G应用提供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70万个,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SA)网络、全球规模最大的5G共建共享网,为5G应用发展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随着5G应用的不断丰富和普及,千行百业逐渐享受到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在过去的一年中,各级政府、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厂商、行业组织等各方凝心聚力,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携手推进5G网络建设。随着5G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我国面向千行百业的5G网络供给能力不断增强。5G行业虚拟专网为工业、矿山、电力、物流、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企业充分利用5G技术优化生产管理、赋能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条件,各行业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医卫机构等重点区域5G覆盖能力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我国建成并商用的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5325个,为5G应用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作为5G建设“主力军”的电信运营企业,加速推进5G从城市向乡镇延伸,不断提升面向公众的5G网络覆盖水平。4.28亿终端供给丰富有力支撑5G普及5G发展持续向好,离不开终端供给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截至5月,5G移动电话用户达4.28亿户,比上年末净增7334万户。2021年,我国5G终端加速渗透,5G手机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第一选择,成为市场青睐的对象。特别是5G手机价格下探至1000元以下,有力支撑了5G普及。5G终端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5G产业生态得以更加健全完善,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协同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终端迎来发展“爆发期”,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持续加码终端生态建设。中国电信持续提升5G覆盖率和网络质量,创新天翼云手机终端生态,探索5G与AR/ VR、人工智能、云计算、4K/8K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场景,丰富和完善5G应用与权益体系;中国移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发挥各方优势,推动终端模组等成本大幅降低,推动5G行业终端从试点到量产再到规模应用;中国联通与产业链合作伙伴携手打造一系列质量过硬、技术创新、价格亲民的爆款终端产品,实现“开放共享、融合共进”的终端合作新生态。15﹢ 5G应用加速融入重点行业不断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9个部门印发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统筹推进5G融合应用,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发布这一年中,5G围绕信息消费、实体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矿山、医疗、教育等15个行业落地开花,行业应用持续融合深化。“5G﹢工业互联网”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山西,煤矿行业5G内网“智矿通”实现了通信网络下井、安全关怀下井、管理能力下井、服务能力下井、产业生态下井的“五大场景应用”,有效解决了煤矿行业风险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在福建南平,南平铝业5G数字工厂项目通过多项5G﹢功能场景落地,实现了“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减员增效”的应用目标,切实推进了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在天津港,基于5G专网、北斗高精度私有化平台和5G远程驾驶系统,实现了港口水平运输系统的无人驾驶,树立了全球领先的5G智慧港航国际新标杆……从矿山到港口,5G成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不断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农业农村领域,5G聚焦智慧农业、智慧农村,正成为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网络支撑。农民可以通过移动APP、无线环境监测终端等5G设备实现对种植基地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预警推送、自动化控制等,可随时远程查看农田的各项数据,判断是否具备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管理已经落地应用,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了道路状况自动感知、交通态势自动研判、信号控制自动调整、交通违法行为自动监测等,有效提升了道路交通通行效率,减少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5G普惠社会民生,医疗教育试点结硕果。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针对医疗、教育两大民生领域大力推进5G应用试点,让人民真真正正享受到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5G﹢医疗健康试点,围绕急诊救治、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八大应用场景,遴选了987个项目,力争培育一批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5G院前院内协同急救、应急救治、脑卒中救治、区域医共体救治……可以看到,5G智慧医疗正在“多点开花”。在无锡,“5G胸痛无锡市卫健委救治平台”依托5G、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实现院前院内信息数据联动,实现“上车即入院”,缩短抢救响应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该平台是全国5G医疗全平台应用的“首发”,“高效处置、互联互通”的智慧急救新模式提升了医疗急救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教育方面,远程教育、智能考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等应用也已落地。在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小学,通过5G远程教育系统,永兴小学的学生可以与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的小朋友共同学习、互动,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下沉。在江苏苏州,5G音乐大师课实现了异地音乐教学和乐队远程实时合奏,云AR交互教学帮助学生体验虚拟火灾演练。在海南师范大学,5G教育专网实现了5G﹢智慧校园、5G﹢互动教学和5G﹢跨区域教育管理的融合应用示范。5G推动新型信息消费升级,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要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应用载体。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当前,人们只需坐在沙发上,便能畅游祖国大好河山;只需动动手指,便能快速挂号就医拿药;只需简单说几句话,便能通过人工智能快速办理业务……5G应用持续拓展,持续深化与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充分挖掘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潜力。当前,5G行业应用正处于从“点状开花”向各行业、全流程、全环节整体渗透的关键期,下一步,5G应用的使用价值如何向商业价值转换,产业生态将如何搭建仍需行业持续探索。2万﹢ “绽放杯”量质齐升参赛项目“竞相绽放”为推进我国5G应用创新与产业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信通院、5G应用产业方阵、IMT-2020(5G)推进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单位连续四年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共征集参赛项目超过2万个,并取得积极成效,我国5G应用发展呈现“竞相绽放”之势。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共征集到近7000个参赛单位的12281个项目,同比增长近200%,极大提升了工业、医疗、能源、教育等垂直行业对5G的认可度。同时,应用效果不断深入、成熟度不断提升,其中15%的项目已经具备规模复制推广的条件。盘点入围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等的获奖项目,不难发现,5G﹢信息消费、5G﹢融合媒体、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5G﹢智慧物流、5G﹢智慧港口、5G﹢智能采矿、5G﹢智慧电力、5G﹢智慧农业、5G﹢智慧教育、5G﹢文化旅游、5G﹢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成果已经比较成熟,总体来看,5G应用在消费类和行业应用领域均出现了标杆项目,且具备了规模化复制推广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基础电信企业在推动5G应用落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头的获奖项目占比超过50%。大赛已签署商业合同的参赛项目占比从上届的31.38%增至48.82%,其中标杆赛28个获奖项目中得到复制推广的新项目达287个,5G对千行百业的赋能效应进一步凸显。 转自:人民邮电报 |
|
2022-07-18 |
覆盖全国 2022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启动 | |
2022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日前正式启动。虚假病历、冒名顶替、过度治疗、不合理用药,种种不合理不合规的诊疗,增加了患者看病的负担,还侵蚀了国家医保基金。鉴于此,近年来,“三医联动”改革、飞行检查、“回头看”,从药品前端到使用再到事后监管,医疗领域反腐行动持续扩大。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有力震慑了行贿腐败、医保骗保、带金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医疗卫生领域部分人员利用职权之便,在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药械销售、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已经成为新时期监管部门重拳打击的“医疗腐败顽疾”。血透、骨科、心内等是重点检查对象7月8日,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黑龙江启动会在哈尔滨召开,这意味着,2022年度全国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正式启动。据悉,此次黑龙江检查组飞行检查将持续10天左右,对2家医疗机构中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血液透析治疗、高值医用耗材(骨科、心内科)使用等情况开展检查,对通过伪造医学文书、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方式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清辉表示,飞行检查已成为医保领域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巩固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深度净化基金运行环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下一步进一步发挥飞行检查的震慑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水平提升。据悉,此次飞行检查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保基金。此外,飞检还将重点检查基金使用内部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病历相关资料管理情况,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存管理情况,和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违反诊疗规范、违规收费(包括违规收取新冠病毒核酸和抗原检测费用)、串换项目、违规采购线下药品、未按要求采购和使用国家组织集采中选产品等行为。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司长蒋成嘉表示,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分解住院、过度诊疗、拆分收费、重复收费等行为仍未肃清,基层医疗机构挂床住院、虚假治疗、超限用药等情况普遍存在。各种新兴的骗保手段不断涌现,如定点医疗机构与耗材供应商内外勾结,“套标”使用耗材进行联合骗保;又如,医院各部门伪造耗材供应商销售清单、发票、手术记录等协同骗保。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2021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报告显示,对全国29个省份的68家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医院29家、二级医院15家、一级医院22家、医养结合机构2家)检查,发现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5.03亿元。其中,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问题最多,被检查的68家定点医疗机构中59家存在此类问题,涉嫌违法违规金额1.5亿余元,占涉嫌违法违规总金额的30%。零容忍 严查“靠医吃医”套路近日,中纪委刊发《纠治医疗腐败顽疾》一文指出,与以往收受红包等方式相比,在医药购销环节做手脚、拿回扣的形式更为隐秘。而在医疗器械设备、耗材采购上攫取私利,医院多付的成本最终会转嫁给患者,加重了患者就医负担,侵害了群众切身利益。中纪委文章中指出,药品“回扣式”销售是个公开的秘密,部分医药商每隔一段时间会派专人来医院,给医生、科室负责人、相关分管领导送信封装好的现金,金额根据受贿者职务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而且他们一般混在患者队伍里面,很难被辨别出来,因而监管也成了难题。而在实际操作中,瓜分医药购销回扣这块“蛋糕”的利益群体,远不止临床业务医生和相关负责人。此外,从业务部门到综合部门,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利益链条较长,往往“查处一个带出一串”。“关键少数”把医院管理权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成为医药企业的“主攻对象”。究其原因,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行业由于专业性很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明显。部分医生通过比患者拥有更多疾病信息的优势,提供昂贵而不必要的医疗服务,甚至以多种方式套取医保资金,侵吞群众的“救命钱”。黎川县纪委监委驻县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全新敏表示,这些“套路”多表现为:量身定做“假病历”,通过挂床住院、虚记医疗服务费用套取医保基金;擅自篡改病种,把不能补偿的病种改为补偿范围内的病种,“违规”住院;故意把病情讲得非常严重,开大处方,将只需门诊的病开成需要住院的病,把小手术改成大手术等。打通“大数据”彻查力度升级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宣布,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为13.6亿参保人提供医保服务。平台可实现医保业务编码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统一、经办服务统一,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有序共享,医保与多部门和医疗机构、药店等单位的信息共享。国家医保局规划财务和法规司司长王文君表示,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后,将加快实现全国药品耗材编码标准化,推进“带码招标、带码采购、带码结算”,便于数据在全国范围互认、流转、共享,促进省际间价格信息互联互通、更加透明。大数据下,通过线上采购,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从药企挂网到产品进院,以及临床使用和医院回款全过程信息会、数据化,有利于主管部门监测医院用量、药品价格、产品供应、货款结算,不仅有利于开展药品带量采购,规范公立医院临床用药,甚至可以从中发现医保支付是否存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飞检就将加大对数据分析力度。根据飞检实施方案,增加第三方机构人员负责数据筛查分析等工作。结合检查重点,提前提取指定范围内医保结算数据、医院HIS系统数据等,开展前期筛查分析。业内人士表示,大数据下的医疗机构,虽然不是完全透明,但能通过历史、区域对比看出差异,找到问题。同时,数据积累下,小问题也会被放大,违规的隐秘性将大幅度降低。大数据应用将更为广泛。据悉,目前已有地方上线“合理用药在线审方系统”,对于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智能审核单个处方或住院医嘱,只需0.2秒,不适宜的处方或医嘱在医师开具的同时即被拦截提醒。根据江苏省常熟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审核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智能审核只是为进一步的专业评估提供了基础,卫健委邀请专家针对发现的不适宜处方医嘱在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性和合理性点评。此后,专家组在严谨评估基础上将汇总出的不合理处方提交给市卫健委,作为对医师进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的依据。截至目前,已有32名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医师被记分。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7-13 |
落实“以基层为重点” 国家卫健委提出14条要求 | |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的通知称,对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提出14条要求,包括加强资金投入倾斜、加强县域统筹、加强监测评估等。在加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组织管理方面,通知明确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年至少确定一项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层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纳入卫生健康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并争取将其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力争每年至少办成一件基层卫生健康实事。根据通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基层卫生健康投入,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基层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发展“落差”,方便群众就近获得便捷高效优质服务。为健全激励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良好机制,稳定和发展基层队伍,通知提出以县为单位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推动编制和人员在县域内统筹使用,重点向基层倾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在各项评先推优工作中,分配名额数量向基层倾斜。围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果,通知提出“两个逐步提高”:一是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就医格局,逐年提高基层诊疗量,基层诊疗量占县(区)域诊疗总量的比例逐步提高。二是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要逐步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规范基层卫生健康监测评估。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不给地方增加工作负担的情况下,每年要对下一级基层卫生健康发展开展情况综合评估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评估结果,促进良性循环和比学赶超。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3 |
三部门发文要求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 人均达到960元 | |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0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的筹资标准,人均筹资标准达到960元。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通知》要求,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相应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并且继续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额度,用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个人无需另行缴费即可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减轻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此外,切实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通知》还要求,稳定住院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面,2022年底国家和省级(或跨省联盟)集采药品品种数累计不少于350个,高值医用耗材品种累计达到5个以上。转自:人民网 |
|
2022-07-11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 | |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在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全国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27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4.66万家。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政策分为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支付政策。2021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所有统筹地区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每个省份都至少有一个统筹地区启动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采取“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也就是说,当参保人在异地就医时,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按照就医地的政策执行,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报销等按照参保地的政策执行。在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前,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和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进行备案。2022年前5个月,通过国家统一的线上备案渠道已成功办理备案73.96万人次。此外,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异地就医备案栏目查询各统筹地区定点医药机构开通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情况,医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等。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29 |
国资委: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 |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6月22日说,近年来,各地、各中央企业通过移交地方、资源整合、关闭撤销、重组改制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为99.6%。他是在国资委22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各地、各中央企业推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来自此次会议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完成相关改革任务的国资系统监管企业所办医疗机构中,移交地方政府506个、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整合978个、引入社会资本改制440个、关闭撤销591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改革中,国资委着力推动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积极参与重组并购,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例如,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着力构建大健康生态系统,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资源,发展成为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增强的央企医疗集团,目前共有医疗机构662个、床位数8.9万张,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陕西省组建区域健康医疗集团,深入推进本省国企医疗机构重组整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虽然目前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已经超过99%,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尚未完成,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翁杰明表示,下一步要稳妥有序推进相关扫尾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清零销号,已经完成改革任务的要进一步夯实改革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据了解,为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今年下半年国资委将适时组织开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头看”检查。此外,一项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方案近期有望出台,进一步促进“国企办医”高质量发展。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3 |
从“专、深、稳”看2021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 |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21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具有哪些特点?释放出哪些信号?新华社记者采访审计署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业内专家进行解读。“专”司经济监督,加大国家“钱袋子”审计力度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专司经济监督,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是其主责主业。概括起来,今年的报告主要反映四大方面审计结果:中央财政管理情况、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重大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审计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在上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最后提出审计建议。报告显示,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全国共审计8.7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截至2022年4月,2020年度(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审计发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完善制度1520多项,追责问责8300多人。“从审计结果看,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央预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宏观调控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经济保持了恢复发展。”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籍吉生说。报告还公布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跟踪审计、港珠澳大桥建设审计情况,揭示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经营风险,反映种业振兴未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点明农厕整改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报告紧抓政策落地和资金管理两个维度,既客观展现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又深入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年还尤为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有效发挥了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深”入揭示问题,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一年来,审计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1300多亿元、3000多人。对问题线索逐条梳理、深入剖析后发现,当前利益团伙围猎做势、“靠山吃山”等问题仍然存在,权钱交易的贪腐方式更加隐蔽多样。比如,报告公布了中储粮所属11家单位的18名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或在外兼职,所办企业、兼职企业与本人任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4.31亿元;云南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傅学宾在任该市麒麟区区长期间,通过多次商请市建设局扶持等方式,协助1家条件不符的企业违规获得预拌商品混凝土业务资质,使其10多年间获利6.24亿元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籍吉生说,此次点出哪些部门违纪违规、哪些人员涉嫌犯罪,充分表明审计力度正不断加大,发挥出独特的经济监督作用。除了揭示重大问题,着重对问题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跨年度的分析提炼,拓展反映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也是报告的一大亮点。在种业发展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的审计中发现种业振兴基础工作还不扎实,报告从育种创新研发机制以及种子稳产稳供能力等制度建设角度深入分析原因;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计情况中,报告在揭示维修资金低息活期存储导致效益不高问题的基础上,还提出亟待探索开展投资运营的建议……汪德华表示,近年来,审计人员坚持研究型审计的思路,对很多问题的判定和分析,注重由表及里,努力揭示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有助于相关部门从体制机制上找到整改的切入点、聚焦点和发力点,为切实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指明方向,有利于确保审计监督取得实效和长效。”落实“稳”的要求,把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审计工作又该如何落实“稳”的要求?侯凯认为,审计最大的“稳”,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提前揭示不良苗头和有害倾向,推动把重大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必须管好用好。据籍吉生介绍,过去一年,审计机关重点关注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对23家地方中小银行、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审计后发现,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经营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原因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外部监管流于形式等。”此外,报告还对抽审34户央企和176户部属企业后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经营导致国有权益损失风险、境外经营存在亏损风险等问题予以揭示。例如,在18户央企的1427户境外子企业中,有近3成出现亏损,其中有的连续3年亏损,有的境外事项“出血点”长期未止血,已拖累集团公司发展。还有的过度依赖境外非主业业务,可持续经营存在较大风险。汪德华认为,“存在重大缺陷”“‘出血点’长期未止血”等表述很有深度,反映出专项资金、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等领域存在的有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应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大治理和监管力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箱”,审计要把推动政策有效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汪德华建议,一方面,审计监督应继续围绕财政直达资金、减税降费、就业医疗等相关政策落实、资金拨付的使用和效果是否到位继续发力,从而“稳”住当下;另一方面,对于因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带来的情况异常或风险苗头,审计必须坚持研究型审计思路予以揭示,推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2 |
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速 | |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财政体制主要内容包括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制度等,也就是明确各级政府间“事”由谁来干、“钱”由谁来出、收入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基本制度问题。随着《意见》的发布,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驶上“快车道”。优化权责配置“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进一步理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完善,但部分地区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则相对较慢,一些问题比较突出,比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收入划分不够规范等。“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体制。《意见》对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意义重大,有利于健全规范省以下财政体制框架,促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中国财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意见》的发布意味着现代财税体制改革在加速,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正朝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稳步推进。为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有效解决当前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等问题,推动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意见》明确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根据事权属性划分省以下财政事权。以事权属性为基本依据,遵循基本公共服务受益范围、信息管理复杂程度等原则,根据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特点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避免事权错配造成职能和管理的越位或缺位。这次改革适度强化省级财政事权。对需要跨区域统筹协调或外部性较强的事务,适度强化省级责任,更好发挥省级在全域统筹、跨区协调、综合调控、统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对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政府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明确为市县级财政事权,充分发挥市县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具体而言,适度强化教育、科技研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粮食安全、跨市县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防范和督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方面的省级财政事权。将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政府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城乡建设、农村公路、公共设施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确定为市县级财政事权。同时,根据财政事权划分明确支出责任。“按照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合理确定省以下各级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除共同财政事权实行上下级共同负担外,其他财政事权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理顺收入关系合理划分财政收入,有利于更好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保证基层财政有稳定收入来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杨志勇认为,政府收入划分更加规范有利于促进财力分布相对均衡。《意见》就完善省以下收入划分,明确了改革举措,其中“参照税种属性划分收入”是一项重要原则。“坚持以税种属性作为收入划分的基本依据。要在不扭曲市场的前提下,让各级政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并利于加强收入管理和促进区域收入均衡。”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意见》提出,将税基流动性强、区域间分布不均、年度间收入波动较大的税收收入作为省级收入或由省级分享较高比例;将税基较为稳定、地域属性明显的税收收入作为市县级收入或由市县级分享较高比例。值得关注的是,对部分行业企业收入作均衡化处理。考虑到金融、电力、石油、铁路、高速公路等跨区域经营,但收入缴纳较为集中的行业,如将其收入全部留给企业注册地,会加剧区域间收入差距,同时也容易因收入波动对县区财政平稳运行产生冲击。《意见》提出,对金融、电力、石油、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税费收入,可作为省级收入,也可在相关市县间合理分配。此外,逐步取消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做法,但有个别地方仍延续了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地方政府为保护税源而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不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在规范收入分享方式方面,《意见》明确,主体税种实行按比例分享,对非税收入可采取总额分成、分类分成、增量分成等分享方式,逐步加以规范。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格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严禁虚收空转、收“过头税费”、乱收费,不得违规对税费收入指标进行考核排名。“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通过明确权责配置、规范收入划分等措施,有利于促进退税减税降费等各项财政政策落实到位。”白景明说。规范转移支付转移支付主要作用在于调节财政不平衡,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市县,需要上级转移支付来弥补财力不足,如何提升转移支付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提升转移支付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意见》要求,厘清各类转移支付功能定位。根据财政事权属性,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健全转移支付定期评估机制。比如,一般性转移支付用于均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担负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等职责的重要功能区域倾斜,不指定具体支出用途,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引导下级干事创业等,下级政府要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在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方面,《意见》提出,围绕“兜底线、促均衡、保重点”目标,调整省以下转移支付结构,优化横向、纵向财力格局,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建立规范化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特别是基层‘三保’的财力保障,以有效改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杨志勇说。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才能更好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意见》要求,按照规范的管理办法,围绕政策目标主要采用因素法或项目法分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意见》要求,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这是将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推动地方树牢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在转移支付资金安排和分配上,既合理保障,也厉行节约,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到要紧处,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防止将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铺张浪费肆意挥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资金分配和使用必须讲究效益,“花钱要问效”。《意见》要求,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应与下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相衔接,同时充分考虑下级政府努力程度,强化绩效管理,适度体现激励约束。“这次文件体现了改革的统一性、规范性,下一步,各地应根据文件精神细化各项政策,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措施,推动改革切实落地。”白景明说。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6-21 |
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湖北篇) | |
“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对湖北广大干部群众寄予殷切期望。2020年5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面对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6100多万荆楚儿女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湖北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行走荆楚大地,处处生机勃勃。湖北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正着力推动疫后重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突破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是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7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这里,了解示范区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情况。2018年4月26日,在烽火科技集团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那种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创新。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曾军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总书记来到公司展厅,察看烽火自主研制的芯片、光纤等产品,了解产品性能、国产化率等情况,谆谆嘱托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为了突破关键技术难题,4年多来,烽火通信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去年底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发芯片,这是目前国际上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集成芯片之一。2021年,烽火通信出口合同额同比增长49%。2018年4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察看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总书记叮嘱我们,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三峡电站运行部主任张晓宇说,“十三五”以来,三峡集团组织实施了58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掌握了智能大坝建造、水电站专用检修机器人、智慧水务系统等关键技术。近年来,湖北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2021年,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100户,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2%。走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超重型数控镗铣床轮台飞速旋转。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说,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工人阶级要把这个历史责任承担起来!武重集团是“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工程之一,是中国机床行业的“老字号”。2013年企业经营正面临亏损困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武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琢玉说,公司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分配激励机制,陆续自主研发了超重型高档数控卧式镗车床、数控龙门移动式多主轴钻床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获得207项国家专利。2016年,武重扭亏为盈,近几年新签订单金额年均增长16%。今年一季度,武重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10年来,湖北陆续推进“科技十条”、“新九条”、科研人员职务赋权等一系列科研体制改革,将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收益比例提高到最低70%、最高99%,加快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7年至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8.1%。化科研优势为发展优势,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见证。在这里,一根长6米、直径23厘米的水滴状光纤预制棒,只需1秒便可拉成头发丝粗细的光纤。“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说,9年来,长飞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长度从7000公里延长到1万公里,技术领跑全球。依靠创新驱动,今年一季度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在全国工业大省中位居前列。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新成果走进鄂州市鄂城区东港村水稻育种基地,一行行碧绿的秧苗齐整连片。凑近一看,每簇秧苗颜色、形状都不相同。这里是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的试验田。2013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酷暑到这里考察,查看水稻长势,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总书记的到来激励我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章志宏说。武汉大学杂交水稻研究团队改良水稻基因、优化栽培技术,育种基地育成新品种30多个,其中红莲型杂交水稻产量好、耐高温、米质优,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401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3980万亩高标准农田,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保持在500亿斤以上,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距这个水稻育种基地西南方4公里,是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民居风格古朴,遍地绿树成荫。4月刚开通的双车道公路边,两条红色步道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延伸到刚建成的荷花观光基地。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峒山村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我们践行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引进万亩湘莲基地、万亩武昌鱼基地、百亩樱花园等16个生态农业项目,打造集民宿、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峒山村村委会主任占志启说,村集体经济收入2013年仅26万元,去年已增加到280万元,5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去年以来,湖北大力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武汉与鄂州、黄石、黄冈等周边8个城市的交通更加便捷,产业联系日趋紧密,居民办事更加方便。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330个“擦亮小城镇”示范型乡镇、11400个示范村和整治村,面貌焕然一新。走进位于武汉市“市民之家”的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办事大厅,大屏幕上滚动着不同区域土地面积、挂牌价格等信息。窗口前,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办事的农民审核签名、数据、公章等土地交易信息。2013年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听取了农村产权交易探索情况汇报,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详细询问产权交易具体流程,认为这是一个积极探索。“总书记叮嘱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武汉农交所副总经理桂玲说。武汉市不断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出台健全经营权流转的准入、审查、监管机制。湖北全省建成市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70余个,探索出互换、出租、抵押、入股、拍卖、托管等多种有效的经营权流转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达2300万亩,31.5万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请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外来人员进行信息登记。”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南门,身穿红马甲的社区“抗疫先锋队”队员廖清芝正在卡口值守。查验“绿码”后,还要经智能门禁系统作人脸识别和体温检测,闸口才会放行。2020年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湖新城社区,实地察看社区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当天,总书记又给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强调“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给了我们巨大鼓舞。”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说,两年多来,东湖新城社区坚持人防、技防结合,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老东湖巡逻队”“抗疫先锋队”,开展卡口值守、环境消杀、日常巡查等,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定期参加扩面核酸筛查,进出公共场所出示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如今,遵守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已成为武汉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走进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里是华中最大棚改回迁片区、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社区老年人和困难群体较多。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听到公益组织义务为社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送餐服务、解决生活难题时,总书记称赞他们做了件大好事。“现在食堂有更多菜品选择,而且饭票尺寸加大,方便老人辨认面额。”社工汪洋说,“好味到”食堂已经开到青山区全部12个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优惠服务。“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为民的事没有小事’。”青和居社区党总支书记桂小妹说,社区以党建为引领,聚集起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志愿者、物业、社工等多支力量,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以后,湖北省推动104万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切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2021年,全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1.3万户、棚户区改造4.2万套、适老化改造1.1万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的事。2020年5月24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次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生命至上,着力推进疫后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曾在现场作汇报的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介绍,太和医院目前与十堰市9家社区医院建成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通过专家下沉坐诊、业务培训、教学查房、远程医疗等形式,让更多群众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近两年来,湖北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远城区和市县延伸。全省建设县(市)三甲医院9家,新增县域医共体130个,配备大学生村医4777人。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湖北长江干线流经里程1061公里,是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又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化为湖北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4日考察过的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铺着洁白瓷砖的便民洗衣池前,几位婆婆正在捶洗衣物。村民刘正清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总书记在便民洗衣池前和大家拉家常,还拿起棒槌试着捶洗衣服。大家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许家冲村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过去靠山吃山,这些年环境好了,村民们都吃上了旅游饭。”村民谢蓉说,现在村里鼓励村民将可回收废弃物收集起来,获得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实现垃圾分类、统一处理,大家都自觉养成了环保好习惯。在许家冲村下游数十公里的长江边,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犹如一个大公园。2018年4月24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以及码头复绿情况。他强调,企业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要强化企业责任,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要下决心把长江沿岸有污染的企业都搬出去,企业搬迁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4年多来,兴发集团关停、搬迁和拆除总价值超13亿元的沿江化工装置,还投资1.12亿元对腾退出的近千米岸线复绿改造。宜昌市累计拆除取缔沿江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全域生态复绿5.27万亩,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推动实施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走进武汉格林美城市矿山低碳产业园,分拣生产线的传送带将一台旧冰箱送进封闭破碎间,不到一分钟,便从出口“吐”出了铁、铜、铝、塑料等。“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希望企业再接再厉。”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反复叮咛,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开华始终牢记在心。2013年至2021年,格林美共建成16个园区,新能源材料、绿色再生塑料等产品出货量占据全球市场的15%以上。今年一季度,格林美产值超过65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2倍。从村庄、企业到港口,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集聚。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大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了解港口货物吞吐情况。他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着力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武汉港集装箱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经理余立麒说,如今在港区,一台电动集卡每年能减少碳排放量90多吨,节约成本16.8万元;在江面,“湖北造”江海直达集装箱示范船载箱量比普通集装箱船翻了一番,单箱日均油耗降低23%以上。“黄金水道”持续释放“黄金效益”。5月20日,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吃水6米内的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2021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48万标箱,同比增长26%。近年来,湖北省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取缔长江干线非法码头,腾退岸线,生态复绿。全省31952名退捕渔民“洗脚上岸”,端上了“新饭碗”。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3年稳定在Ⅱ类水质。聚焦长江保护修复,湖北省近年来先后打响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统筹推进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等长江大保护十大战略性举措,长江湖北段生态环境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今年3月印发的《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将通过“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行动,稳步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一丝不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