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 工业大省纷纷采取行动 | |
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优质中小企业精准服务……近日,工业大省纷纷采取行动,争分夺秒,抢抓机遇,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为明年一季度良好开局奠定基础。工业大省多项指标保持领先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工业大省多项指标保持领先,为“稳工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山东省统计局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为73.2%。福建、浙江和江苏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6.4%、5.4%和5.1%,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福建出台并落实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提振企业信心,退减降缓缴税费950多亿元;实施规模各50亿元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融资和纺织鞋服产业纾困贷款专项,新增四期400亿元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贷款,惠及中小企业1.2万家。为确保今年四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近日发布了《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要求更加注重挖掘增量政策空间,更加聚焦薄弱环节精准加力,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添薪蓄力”、增强动能。“落实工业稳增长关键在地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吴垠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大省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外资外贸占比高,有能力为全国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作更大贡献。高技术制造业将成主要驱动力时不我待,工业大省正在行动。记者梳理发现,制造业是各地共同的发力方向。山东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计划(2022—2025年)》。随着该计划发布,山东将全面进入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的“施工”高峰期。浙江省经信厅等14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大力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造业领域的政企合作项目近期纷纷进入实施阶段。18日,浙江省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创新、人才、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发展、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等展开全方位合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重心已从追求规模转向产业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是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经之路。加力“惠企”夯实基础企业是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所在,工业大省正在加力“惠企”。浙江发布《浙江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提出,鼓励金融、担保、投资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为优质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和精准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股改、上市和发行债券。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认为,当下,面对成本飙升等多重挑战,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创新难、回款难等困境更加凸显,亟须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落实。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12-01 |
“一体化”全面发力 长三角加快打造强劲增长极 | |
铁路网总长超过1.3万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4.1%,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国的29.8%,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30%……一项项数据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驶入“快车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迎政策利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链式协同创新产业优势集群九城地区高科技技术企业增加1.3倍,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6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4%,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发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中期评估报告显示,G60科创走廊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城市群、城市集群的前列。目前松江、嘉兴、杭州等九城聚焦集成电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就设在G60科创走廊,“公司成立4年来,乘着科创走廊这趟‘快车’一路向前跑,产业链上的企业沟通更加顺畅,可以一同创新、攻克难题,在新赛道上加速培育新优势。”公司执行总裁苏浩说。做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使命之一。从创新平台共建、关键技术共研、成果转化共投等方面探索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作为长三角区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G60科创走廊也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样本。“我们看到,长三角区域创新成果转化正在向核心城市周边扩散,已逐渐形成创新链的关联网络,并相继明确链条上的不同分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首席研究员、规划研究室主任马璇说。数据显示,目前长三角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已形成产业优势集群。其中,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比约为三分之一,企业数在全国占比达到30%。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数据也显示出新动能产业带动明显。其中,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领域完成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工业13.4个百分点;江苏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比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四年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各扬所长、协同发力,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022)》报告指出。交通互联长三角“抱”得更紧近日,通苏嘉甬铁路初步设计获批,为年内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长三角城际铁路网的骨干线路,将有力补齐区域城际交通南北纵向供给体系短板,实现长三角南北两翼客运快速化。今年10月,安徽的巢马城际铁路全线首联悬臂连续梁顺利合龙,安徽连通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又将迎来高铁新通道。“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交通互联互通支撑长三角“抱”得更紧密。目前,长三角铁路网总长超过1.3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6500公里。融合发展,交通先行。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的高铁网正成为长三角各城市间的“黏合剂”,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将总部设立在上海,将制造工厂、物流中心等设在长三角周边城市,利用高铁纽带串联起总部和工厂,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深化基础设施规划有机衔接,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推动管理服务高效协同,为长三角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上述报告指出,长远来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加快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增进长三角区域民生福祉。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507公里。近日发布的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明确,未来,上海将建成支撑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5小时可达。打破壁垒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敞开门”,促进机制体制“软对接”,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为一体化发展注入更强动能。破除区域行政壁垒是推动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一环。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构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跨省通办”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异地办事提供便利。以G60科创走廊为例,该区域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机制,实现九城市89个综合服务通办专窗全覆盖,跨区域可办理事项数量已经超过178项,大幅提高科创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一体化着重强调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马璇表示,从近年持续跟踪来看,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创新转化动力、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城市韧性和活力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新设市场主体1928万户。截至2022年7月,长三角区域共有市场主体3290万户,约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已成为我国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中国工商联近日发布的“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结果显示,在营商环境得分前十的省份中,长三角三省一市全部上榜。对标国际一流,锚定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将持续前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着力破除招标投标等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制定长三角一体化“跨省通办”任务清单等一系列具体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区域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要素自由流动,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推动长三角地区加快建成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11-15 |
前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效 | |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6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前10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8.7万亿元,同比多增1.15万亿元。专家认为,M2增速、人民币贷款增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等金融数据的表现,反映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正在增强,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回暖。接下来,金融系统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融资成本继续下行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贷款增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明显增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M2同比仍然维持高位,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前10个月金融数据反映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增强,也表明此前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正持续显效,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回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融资成本上。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利率条件。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年内LPR报价已多次下调。1年期LPR下调两次,共下行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调3次,共下行35个基点。此外,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序推出,引导存款利率下行。9月中旬,国有商业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很多银行还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1月份至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4%,比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并加快落地,我国金融机构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降成本等方面发力,信贷总量表现积极,助推企业和居民部门信贷有效需求持续回升。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今年以来,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8%;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6.3%。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加快,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前三季度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3.77万亿元。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前三季度增加2.63万亿元,同比多增5860亿元。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加快落地。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已经完成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为多个重大项目补充了资本金,加快了项目开工、建设进程。为引导政策性资金和市场化资金有效匹配,人民银行新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贷款额度和金融债发行额度,优先用于支持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建设领域。同时,央行引导政策性银行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贷款最长期限提高至35年至45年,提升项目贷款与项目建设周期、运营周期、投资回报周期的适配性。今年前8个月,3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基础设施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九成。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接下来,货币政策将重点依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力,银行也将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的基建项目持续提供配套信贷支持。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金融系统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在下一步工作中,金融系统还将强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资本金尽快到位。央行行长易纲日前表示,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致力于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投资,四季度效果会有所显现。“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王青表示,四季度将继续以宽信用助力稳增长,市场利率整体上将继续运行在相应政策利率中枢下方。一方面,国内物价将继续处于温和水平,这决定了国内货币政策有条件保持自主性;另一方面,四季度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仍然较大,宏观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为助力稳增长、夯实稳就业基础,仍需为宏观经济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在汇率波动、国际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坚定地以我为主,稳增长要放在货币政策尤为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从我国实际出发,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继续有针对性地实施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政策基调不动摇。货币政策还需兼顾多方面需求,运用相关的总量工具、结构性工具和价格工具等进行调节,并和财政政策等相关宏观政策、产业政策配合共同达到稳增长目标。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11-15 |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增强基层和初级市场活力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为小微企业纾困,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大大优化,我国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信心,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市场预期,活跃了以小微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基层市场、初级市场,增强了市场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力拓各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畅通的融资环境,大大提升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股权融资方面,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A股市场共有171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227.6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共有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289.73亿元。上述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中,在北交所上市的有12家,IPO募资额合计25.46亿元;在科创板上市的有15家,IPO募资额合计201.51亿元;在创业板上市的有5家,IPO募资额合计29.06亿元;在主板上市的有4家,IPO募资额合计33.7亿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健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延长了小微企业的寿命周期,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新三板改革不断深化,吸引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挂牌融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66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共有4021家小型微型企业。今年以来,共有46家小型微型企业挂牌。“新三板作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优秀企业提供了高效、多元、小额、快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深化改革、分层管理办法修订,特别是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对新三板龙头企业的撬动作用和反哺效应,使新三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中小微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成长壮大的路径进一步畅通。区域性股权市场亦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今年9月2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各类融资2448.1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6.21亿元,占比31.71%,较上年提升0.75个百分点。陈雳说,“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与股权转让业务,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通道,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服务方式和规范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债券融资方面,今年政策举措频出。3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提出,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募集资金。今年7月22日,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1日,科创债发行55只,发行规模合计576.5亿元;已发行26只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71.7亿元;双创债发行26只,发行规模合计147.7亿元。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是个复杂多元的群体,融资需求多种多样,政策面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去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丰富融资工具,提升融资可得性。“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各个环节的堵点,比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等和沟通问题,进一步提升沟通质量。此外,审查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陈雳说。财政金融工具发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除了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外,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包括强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董忠云表示,目前,社会信贷资源明显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前9个月,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4%,很好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头雁”作用。“随着多项金融工具发力,市场信心得以提振,社会预期得以改善,对于促进金融和小微企业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向清说。为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财政工具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码,今年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扩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10月27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支小支农业务规模9172.90亿元,占比98.79%,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担保融资可以为小微企业增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架设融资桥梁,弥补市场外部性,解决好广大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提供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了企业运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谈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宋向清建议,建立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实行开户行主体责任制。从风险投资到银行信贷,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等,由开户行主要负责辅导和支持小微企业筹资融资,引导和指导小微企业建立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信用资质偏低、抵押担保物不足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因素,除了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担保与增信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董忠云表示,在为小微企业担保増信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性担保或风险补偿力度等,积极为小微企业融资扫清障碍。白彦锋表示,从财政方面看,需要充分调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使更多市场主体受益。何代欣建议,细致研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之间的关系,形成高低搭配、前后配合的政策组合模式;同时,财政部门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投融资需求,在财力允许之内有效实施帮扶政策和融资担保。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1-14 |
新华全媒+丨我国牵头制定并发布干细胞国际标准ISO24603 | |
由我国牵头,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多国专家参与制定的干细胞国际标准ISO24603《人和小鼠多能干细胞通用要求》发布仪式9月24日在京举行,将为干细胞领域科技创新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当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标准发布会上获悉,ISO24603规定了多能干细胞的建系培养、生物学特性、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分发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第三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标准发布会现场。(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供图)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多位专家表示,ISO24603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各国专家意见达成的国际共识,对整个干细胞领域行业的标准化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中国在干细胞标准方面开展的工作为干细胞领域建立国际基准。此外,会上还发布了1项国家标准《细胞无菌检测通则》,以及《人干细胞研究伦理审查技术规范》等7项团体标准,涵盖了科研、临床和产业等方面,对人干细胞研究伦理、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关键质量属性、质量控制等进行了系统规定,形成了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基本共识,也是干细胞产业化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据介绍,上述标准主要由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联合国内几十家单位制定,相关单位今后将在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和产业转化等方面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来源:新华网 |
|
2022-09-26 |
喜迎二十大|广东:推动改革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 |
金秋时节,岭南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南粤儿女扛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要职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喜迎党的二十大,推动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为推广创新发展成果和改革生动实践,广州开发区党工委面向机关、社区、企业举办一系列喜迎党的二十大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一站。公司负责人姚维兵说:“近4年企业营收增长3倍、智能制造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围绕营商环境从6方面提出125项具体改革任务。该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吴火华说,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我们翘首以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期待大会为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指明前进方向。今年8月1日,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允许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在划定路段行驶不配备驾驶人。这一法规的出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成果之一。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承载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赋予深圳更高的国家使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政策发布3年来,深圳蹄疾步稳推动改革。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深圳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党的二十大,必将给深圳改革探索注入新的动力。”横琴、前海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同样喜讯不断。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今年8月10日,《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试行)》正式推出,奋力破题深港澳创新要素跨境融通;9月1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二线”通道4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配套信息化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广东坚决遵循中央顶层设计,稳扎稳打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东将进一步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在服务大局中展现广东担当。从珠三角到粤东、粤西、粤北,从重化工业到装备制造……一大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广东迈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日资企业太阳诱电决定扩产陶瓷电容项目,意大利维龙数智化供应链项目落地……今年8月底,为期两天的东莞全球招商大会共达成签约中外项目72宗,涉及投资总额近110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东莞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基层党员干部正以“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的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确保经济发展行稳致远。9月6日,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一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该项目所在地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社区文化节云展播活动。湛江经开区党委委员王玮说:“全区党员群众为党的二十大即将到来而振奋,为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落地投产而欣喜,我们正积极与巴斯夫公司对接下游客户的招商活动,努力发挥大项目的‘磁场效应’,带动产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乡间步道平坦整洁、村舍民宿各具特色、农业大棚内一片忙碌……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曾考察的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旧貌换新颜,如今走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曾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的连樟村村民陆奕和说:“我们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证明,只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我们不仅能脱贫,还能发展得很好。我们都在盼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更盼着二十大带来发展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来源:新华网 |
|
2022-09-20 |
促民间投资打出政策“组合拳” 年内民企IPO募资占比达六成 | |
近期,部分地方出台或部署鼓励民间投资政策,以期更好发挥民间投资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看,9月9日,四川省民营办发布《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明确在乡村振兴、交通建设、市政建设、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绿色低碳等六大领域,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投资。9月13日,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促投资、促转型、促发展”专题工作推进会在太原召开。会议表示,要采取得力措施,在抓市场准入、政策落实、转型引领、重点项目、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督促检查上持续用力,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从投资总量上看,民间投资既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也是市场经济进步的核心动力,更是企业投资的风向标,只有民间投资的活跃度和增量不断提高,才能真正表明经济企稳向好。”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当前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政策,从产业项目指引、减免缓退税费、启动债券发行、扩大直接融资等多渠道为企业增投资、谋创新、促发展创造空间,力求宏观政策稳预期、微观经济增活力,抑制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下滑的影响,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加大投资、加快企业更新改造步伐,尽快实现经济企稳回升。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9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了包括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加强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在内的六项重点工作。在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举措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例如,9月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省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集中签约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996.3亿元。其中,民企投资项目12个、计划投资203.8亿元。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成表示,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整体投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将对扩大有效投资发挥积极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融资支持方面,上述四川省民营办发布的政策中也提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有条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尤其是创新型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直接融资服务能力。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9月14日,年内273家IPO企业中,218家为民营企业,家数占比近80%。218家民营企业首发募资合计达2623.35亿元,占273家首发募资的60%,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表示,加强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既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又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从而对股票及债券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谈及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时,张依群表示,要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全方位参与投资,用民营经济的活水带动整个经济的活力能力提升;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实现民营企业通过债市、股市等多种方式融资,更大限度发挥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陈昱成补充说,可以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打造融资生态、改善融资环境。李名金建议,优化民间投资的营商环境,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建立促进民间投资的保障机制,解除民间投资的后顾之忧,同时夯实民间投资的发展根基。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09-19 |
共建“一带一路”为区域合作添动力 | |
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撒马尔罕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和地区合作倡议对接。各方对此予以积极响应,一致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共享古丝绸之路历史记忆,共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9年来,乘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东风,上合组织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日益紧密,贸易投资水平显著提升,地区高质量互联互通格局初现轮廓,为地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国家山水相邻、利益交融。近年来,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从帕米尔高原到哈萨克草原,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欧亚大陆绘出绚丽画卷。山东青岛,初秋早晨,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前往上合组织国家的班列整装待发。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到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等17条国际班列线路。上合组织地区是中欧班列的必经之路。2022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已破万列,有力保障了国际及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欧班列运输量逆势上涨,大大缓解了沿线国家的防疫及生产压力。在中国与俄罗斯边境,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实现通车,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铺轨贯通,成为“造福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发展之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大力发展公路、铁路过境运输和国际陆海多式联运,共同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陆路原油进口管道、第一个陆地边界上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出海的港口。亚湾—瓦赫达特铁路桥隧道的贯通,使塔吉克斯坦南北变通途;中吉乌公路正式通车,成为跨越高山、畅通无阻的国际运输大动脉;中巴经济走廊默拉输电项目正式送电,有力支撑了巴国内民用和工业用电需求……目前,上合组织区域内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油气管线和铁路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各国互联互通不断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指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重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各方为共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所做工作。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表示,这正是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为参与者带来了益处,促进地区国家间经贸和投资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融合创新硕果累累近年来,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入发掘互补优势,不断拓宽贸易渠道,稳步拓展合作领域,扩大了贸易规模,促进了市场繁荣。产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果蔬,在霍尔果斯口岸走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仅几小时就可以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满载出口商品的货车从喀什综合保税区,直达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乌兹别克斯坦的棉纱、农产品等通过中欧班列源源不断运抵中国;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已走上中国民众的餐桌……目前,上合示范区引进培育了上合跨境贸易服务中心等10家贸易平台,为企业提供通关申报、跨境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今年1至7月,上合示范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预计完成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2%。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数字化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4000多公里外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实时运转情况。借助连云港港研发的港口大脑信息化项目,“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建起内陆物流场站,哈萨克斯坦小麦和其他大宗原材料等在家门口实现国际贸易“一站式”办理、联运监管“一体化”运作。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成立、中国—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揭牌……上合组织创新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促进了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表示,此前,中国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各类投资支持了一大批油气、电力、化工、农业和民生项目建设。此次,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确认延期5年等成果的达成,“对于未来在欧亚大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认为,在中方推动下,此次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发表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4份重磅声明,将进一步拓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务实合作惠及更多民众在乌兹别克斯坦农作物主产区撒马尔罕州,由中国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沙乌达尔水电站和135+50桩水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提高当地发电量至每年3760万千瓦时,极大缓解当地电力紧张问题并降低用电成本。“中国企业是来给我们解决问题,来办实事的!”撒马尔罕市塔伊拉克区纳乌赞达克村村民古丽雅一家人,与租住在这里的特变电工乌兹项目部工作人员早已成为了“一家人”。古丽雅说,亲戚们每次来她家都要特地向项目部工作人员问好,再到工地附近去看看,大家都盼着水电站早日建好。“看到每株棉花上能结8到10个棉桃,亩产较去年平均提升了100公斤,我们高兴极了。公司中方管理人员教给我们的种植技术,不但实现了土地利用最优化,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圆了我们的致富梦!”中泰(哈特隆)新丝路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塔吉克斯坦员工阿莫库洛夫·依给塔里说。今年4月,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三期和四期项目投产仪式举行,该产业园集棉花种植、皮面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全产业链为一体,是中亚最大的示范性园区。未来,它将把塔吉克斯坦更多优质棉产品推向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合组织各国守望相助,携手抗击疫情。中国国药集团与哈萨克斯坦伙伴开展疫苗合作,多批次送去600万剂次疫苗。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在乌兹别克斯坦注册上市,成为国际首个注册上市的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接种中国疫苗,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感谢中方“始终在塔需要时伸出援手”……上合组织医药合作发展大会召开,“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内关于卫生健康、扶贫等领域的30个合作项目逐一开展……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说,在上合组织发展过程中,中国始终以自身行动带动各方走包容发展、互利合作之路,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所长李自国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契合发展需要,契合时代需要,契合各成员国求团结、促稳定、谋发展的共同心声,将为上合组织行稳致远持续提供强劲动力。有团结的地方,定有幸福相随。上合组织合作内涵不断丰富,与共建“一带一路”互为机遇,融合发展,相得益彰。坚持弘扬“上海精神”,深化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必将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19 |
2012年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20% | |
工业和信息化部2日举行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主题是“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邢涛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在创新能力、产业规模、集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12年以来,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原材料工业占比达15%,形成了全球门类最齐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培育形成以材料为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1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8家。三是关键材料实现突破。自主研发的一批新材料有力保障了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等重大装备重大工程。如,复合材料主结构件应用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铝合金厚板等应用于C919大飞机;超纯净、超均匀集成电路材料取得突破;0.015毫米“手撕钢”实现世界首创。四是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新材料领域培育了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96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转自:中国新闻网 |
|
2022-09-08 |
工信部:我国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 | |
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主题是“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周少清在会上表示,我国电话用户已全部实现实名登记,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他表示,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网络安全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全局性影响愈发突出,关系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大局。工信部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构建。深入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配套规范和数百项标准,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检测、重要数据保护等重大制度加快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基石日益牢固。二是电信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日趋完善,有效应对大流量网络攻击(DDoS)等安全风险,及时处置各类安全威胁,基础电信网络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工信领域网络数据安全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底座更加稳固。三是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初步形成。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管理、车联网卡实名登记管理等制度,初步建立适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特点的安全保障体系。四是网络安全产业实现集聚式创新发展。布局建设北京、长沙、成渝三大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示范中心,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式、规模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达15%,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五是网络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我国电话用户已全部实现实名登记,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整治网络黑灰产等行业源头治理工作纵深推进,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转自:新华财经 |
|
2022-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