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民间投资打出政策“组合拳” 年内民企IPO募资占比达六成 | |
近期,部分地方出台或部署鼓励民间投资政策,以期更好发挥民间投资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看,9月9日,四川省民营办发布《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向。明确在乡村振兴、交通建设、市政建设、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绿色低碳等六大领域,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投资。9月13日,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促投资、促转型、促发展”专题工作推进会在太原召开。会议表示,要采取得力措施,在抓市场准入、政策落实、转型引领、重点项目、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督促检查上持续用力,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从投资总量上看,民间投资既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也是市场经济进步的核心动力,更是企业投资的风向标,只有民间投资的活跃度和增量不断提高,才能真正表明经济企稳向好。”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当前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政策,从产业项目指引、减免缓退税费、启动债券发行、扩大直接融资等多渠道为企业增投资、谋创新、促发展创造空间,力求宏观政策稳预期、微观经济增活力,抑制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下滑的影响,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加大投资、加快企业更新改造步伐,尽快实现经济企稳回升。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9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了包括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加强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在内的六项重点工作。在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举措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成为一项重要内容。例如,9月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省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集中签约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996.3亿元。其中,民企投资项目12个、计划投资203.8亿元。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昱成表示,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整体投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将对扩大有效投资发挥积极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融资支持方面,上述四川省民营办发布的政策中也提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有条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尤其是创新型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直接融资服务能力。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和融资额占比进一步提升。截至9月14日,年内273家IPO企业中,218家为民营企业,家数占比近80%。218家民营企业首发募资合计达2623.35亿元,占273家首发募资的60%,有效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表示,加强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既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又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从而对股票及债券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基本面支撑。谈及如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时,张依群表示,要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鼓励吸引民营企业全方位参与投资,用民营经济的活水带动整个经济的活力能力提升;同时,拓宽筹资渠道,实现民营企业通过债市、股市等多种方式融资,更大限度发挥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陈昱成补充说,可以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打造融资生态、改善融资环境。李名金建议,优化民间投资的营商环境,拓展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建立促进民间投资的保障机制,解除民间投资的后顾之忧,同时夯实民间投资的发展根基。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09-19 |
从地方“答卷”看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成效 | |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成效如何?近期财政部组织的调研和税务部门披露的数据交出了地方“答卷”。《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财政部获悉,近期,财政部对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东、深圳、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等十个地区的组合式税费支撑政策落地情况和政策成效开展了书面调研。从财政部调研结果和税务部门数据综合来看,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助企纾困效应明显,重点惠及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伴随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市场预期回稳转好,市场主体信心增强。退税减税“及时雨”助企纾困在陕西,全省80%的企业享受了留抵退税政策,其中,向西安公交集团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6.29亿元,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境。在江苏,1.8亿元的退税款及时到账,犹如“定心丸”,有效缓解了江苏广联管廊建设有限公司的现金流压力,辐射其下游企业240家左右,保障了项目平稳运行。在云南,云南昭通勤益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水泥运输服务,受疫情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减少,压得公司喘不过气,收到退税资金50多万元后,财务负责人说,“小微企业本来就享受了一些税收优惠,现在又退了一笔钱,压力小多了”。……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财政部近期组织的地方调研结果显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实平稳有序。特别是,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直接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有效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其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近期多地税务部门披露的减税“成绩单”也以真金白银的数据印证了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效。截至6月30日,江西省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44.6亿元,其中,4月1日以来累计退税328亿元,累计办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140.2亿元;四川省支持“双创”税费减免186.4亿元,实现小微企业税费减免452.4亿元;浙江省新增减税降费284.7亿元,1523.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已有2000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倍。重点惠及小微和制造业企业今年以来,一揽子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精准发力,重点惠及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留抵退税、免征增值税、加大所得税优惠力度、扩大“六税两费”享受范围等一系列组合式支持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复元气。——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力度等,支持制造业纾困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设备更新。财政部调研显示,4月1日至6月15日,深圳共为约7万户市场主体办理留抵退税38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5%,金额占比过半。深圳上半年办理留抵退税的六大重点行业中,制造业受惠最大,超过200亿元。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及时足额享受到留抵退税、“六税两费”减免、税费缓缴等优惠,切实增强了其发展信心。江苏苏州亚盛药业有限公司今年共享受退税约5000万元,企业计划将退税款用于重点品种的临床研发;广东广州粤芯半导体有限公司,1.13亿元的退税款将用于生产线的研发,早日实现新工艺量产化。浙江省问卷调查显示,通过组合式税费政策支持,77.3%的企业增强了发展预期,96.1%的企业提振了发展信心。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93.7%,金额占比42.4%;分行业看,4月1日至7月20日,制造业退税4844亿元,占比25.8%,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类型多、规模大、覆盖面广。通过减税、退税、免税等多种方式精准惠及不同的行业及市场主体,有效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对稳增长产生了积极成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合力推动红利进一步释放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显效,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财税部门形成合力、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的一揽子有力举措。——加强统筹谋划,狠抓政策落实。建立落实留抵退税政策三部门(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会商机制,4月以来联合召开7次专题会议;各地快速响应,建立了减税降费工作组,搭建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资金保障,确保退税资金快速直达。截至目前,财政部已下达三批支持地方落实退税、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补助1.2万亿元。各级财政部门前端落实退税政策,后端调度资金,做好资金退付工作。例如,浙江、四川建立资金紧急调度绿色通道,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资金退付;云南建立留抵退税补助资金在州市间“调盈补缺”横向动态调整机制。——细化配套措施,顶格执行减免政策。浙江、河南、重庆、四川、湖北等地对小微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按照50%顶格减征;江苏免征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六个行业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全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征收标准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蒋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瞄准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从构建机制到推动落实,精心筹划、精准发力,目前看在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已显成效。要进一步发挥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好退税减税政策。李旭红说,从对地方和企业的调研来看,以及税务部门的数据也充分印证,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释放了多重红利,包括有效缓解了市场主体的资金困境,发挥了助企纾困的重要作用;精准惠及小微企业,发挥了稳定就业的作用;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发挥了制造业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乘数效应。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8-09 |
激发企业“干闯投”活力 | |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专家表示,下半年要落实落细助企纾困各项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预期、强信心,为稳定经济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超预期因素带来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面对复杂局面,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上半年经济展现强劲韧性,鼓舞了企业“干”“闯”“投”的信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广阔,经济底盘稳固,对广大企业而言,发展空间相当广阔。“我国仍处在现代化建设重要机遇期,市场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对冲回旋余地能力强、创新资源集聚快等优势将会保持并持续增强,我们有条件也有信心实现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向好的经济态势将为下半年带来更强的发展信心,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迎难而上。但也要看到,面对不确定因素,企业是否敢干、敢闯、敢投,既有对市场风险的考量,也有对政策和制度环境的评估。因此,下半年要着重为企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展望下半年,刘世锦认为,要进一步重申和明确关于改革开放发展的系列大政方针,比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平公正公开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增强社会各界的信心和定力。落实落细各项举措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项助企纾困措施密集出台,减税降费力度不减,重点行业精准施策,金融支持持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加丰富,帮助市场主体稳定经营、持续增收,增强了企业“干”“闯”“投”的信心。下半年,要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显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认为,新推出的政策举措要在做细落地上下功夫,要特别关注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当务之急是把政策落实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认为,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服务,提升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享受政策的便利性,确保企业“不漏户、不漏人”,应享尽享政策。展望下半年发展形势,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对稳预期十分关键。刘尚希表示,应跟踪评估政策实施情况,梳理现有的阶段性政策安排,对其中应当长期化、制度化的政策提前明确,为稳预期以及明年以后的经济增长发出更清晰的积极信号。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认为,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还有相当大释放效能的空间,下半年还需要更合理适度、更为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拓展广阔发展空间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数字经济拓展了企业“干”“闯”“投”的空间。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将会对下半年经济提质增效产生重要影响。刘尚希认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创业形态和新的经济生态,以数据为核心的虚拟化过程,打破了过去做生意的物理时空限制,现在在数字空间里就可以完成供需匹配,为企业获取利润创造了更多途径。下半年,数字经济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企业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其整体发展。“干”“闯”“投”能不能出成绩,就看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在数字经济大环境下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苗圩建议,企业应积极破解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能力薄弱和保障缺失等瓶颈,开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相关部门应支持中小企业从需求迫切的环节入手,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等创新应用。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适应数字化变革的广泛共识和舆论氛围,营造支持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李志起认为,数字经济催生平台“巨型化”,平台属性强的企业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容。下半年,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苗圩表示,要把握平台经济的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监管,尽快出台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8-08 |
实体经济,恢复向好韧性强(年中经济观察) | |
从4月10日全国快递包裹揽收量降至2.42亿件,到6月1日揽收量回升至4.25亿件,快递业“半年报”呈现V形反转。从产业链运转受阻,到产需“井喷式”复苏,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从生产按下“暂停键”,到研发启动“加速键”,6月2日,全球最大的塔机在徐工机械顺利下线交付,再次刷新塔机吊载世界纪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多点散发的国内疫情,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服务业发展韧性显现,实体经济呈企稳回升态势,发挥了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政策迅速出台畅循环、稳链条、强主体,宏观经济大盘稳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今年3、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面对明显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迅速行动,一系列政策接连出手,全力稳住实体经济。——打通堵点、清除卡点,争分夺秒保障物流畅通。“拿着统一的通行证,一路很顺利。”两天一夜,跨越海南、广西等多个省份,货车司机孟国权将一车香蕉从海南拉到河南,“抗原检测15分钟出结果,即停即采即走,哪儿都没耽搁。”复工复产,交通先行。组织自查自纠,取消不合理的防疫检查点,让路网更畅通;推广全国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让通行更便捷;设置“非接触式”物流中转场地,让重点物资运输更有保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保通保畅举措,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达52.1%,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市场供需趋于活跃,保通保畅取得初步成效。——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全力以赴推动生产恢复。4月18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5月13日起,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宁德基地、南京基地陆续开启双班生产;5月27日,临港基地开启双班生产压力测试……以整车企业为点,带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链式复工”,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0%转为大幅增长16.2%。通过推动链上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业系统解决问题超过5.4万个。目前,包括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在内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已实现平稳生产,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2.9%转为0.7%,6月份同比增长3.9%。——实施退税、缓交社保,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政策送来‘及时雨’,减负纾困功不可没。”位于浙江杭州良渚新城的杭锅工业公司总经理王峻算了一笔账,上半年企业先后享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超260万元,“省下的税款全部投入新产品研发,仅上半年,便收获近2亿元海外订单。”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大盘。减税红包更大,截至7月20日,全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融资成本更低,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从实施组合式税收优惠、社保费缓降返补政策,到给予贷款贴息补贴、减免物业房租,各地区各部门密集出台纾困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减负担、复元气。产需企稳回升出口强劲、投资增长、消费转暖,实体经济韧性强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451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环比增长14.7%;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景气面继续扩大……一系列指标显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需求恢复,生产企稳,出口强劲回升。300台设备批量交付,徐工挖掘机走俏北美市场;电动挖掘机成功出海,柳工在印尼、巴西引领挖掘机绿色转型……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出口挖掘机51970台,同比增长72.2%。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但是我国外贸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3.2%。其中5、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1.1%、15.1%,较上月分别回升13.0、4.0个百分点,快速扭转4月份出口下降趋势,工业品出口强劲回升。6月份,六大出口地区中4个地区出口交货值增速加快,其中,上海出口交货值增速由5月下降17.7%转为增长25.9%,大幅回升43.6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有效实施,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需加快释放。6月份,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4%,均升至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企业信心继续回升。——聚焦升级,助力转型,投资快速增长。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稳步建设,隔海相望的广东中山市和深圳市连通在望;陕西西安,投资额达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计划年内正式投产;内蒙古、青海、宁夏,“东数西算”建设加快推进,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从图纸变为现实……大江南北,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受专项债加速发行的带动,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其中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神州万里,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尽管下行压力加大,但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二季度新增700个,累计已超过310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延伸拓展。——活力复苏,市场活跃,消费持续转暖。海南三亚,多家免税商店客流如织,“618”促销当日,三亚市4家离岛免税商城销售额突破1.2亿元;黄浦江畔,上海堂食恢复首日,到店餐饮线上交易额周环比增长达293%,城市“烟火气”徐徐升腾。民航单日旅客运输量由6月初的44.5万人次回升至100万人次以上,民航市场向好步伐加快。京东平台“618”促销期间,10分钟内,多家店铺成交额破亿元,家电成套购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同比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企业信心坚定坚持创新、强链补链,实体经济后劲足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3个百分点。许多企业负责人和专家表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扎实进取,一定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坚持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山西太原,由山西钢科公司TG800碳纤维制作的雪车,身量纤纤却能在冰上疾驰,一亮相便“吸粉”无数;安徽合肥,科大讯飞在半年内相继拿下4个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国际竞赛一等奖;江苏徐州,徐工机械研发出全球第一条起重机智能制造生产线……“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介绍,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小类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新动能增长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将继续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聚焦工业母机、5G、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抓好制造业,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两小时订单突破1万辆!7月4日,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新款车型一上市便成“爆款”。“我们正在加紧建设生产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工厂,预计下半年将正式投产。”重庆小康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付保宗观察到,上半年制造业投资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一些关键行业,如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超10%,为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聚焦重点、攻坚扶弱、协同共进,确保制造业回归合理增长轨道,同时推动人才、资金、要素向制造业聚拢,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付保宗说。——做优环境,让企业家心无旁骛干实业。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家心无旁骛干实业的最大助力。当前,各地方的营商环境“竞赛”仍在持续,以期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山东将小微、涉农、科创等领域的更多市场主体纳入金融辅导范围,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5%,为市场主体恢复发展添薪助力;陕西梳理公布全省中介机构清单和中介机构资质清单,严厉查处中介服务市场涉企违规收费问题,让纾困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效;广东启动一照通行改革,企业一次提交材料,完成一次身份认证,即可实现材料的同步流转、审批同步进行、证照及时发放,为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展望下半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但只要我们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落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就能推动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付保宗说。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25 |
变中寻机、难中求进——年中经济一线企业扫描 | |
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2%,重返扩张区间。面对当前不少挑战,许多企业坚持变中寻机、难中求进,研发创新、保链稳链、获助解困……成为一线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加强研发,强化产品竞争力时至盛夏,浙江金澳兰机床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里,研发团队正抓紧调试新的链条生产机床,产品预计8月部署投产,有望把传统机床冲压频率由每分钟130次提升至380次。公司董事长吕时广说,新产品是专门针对下游企业的新需求定向研发的,有望帮助企业提升产能、抢占市场。自主创新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当前,不少企业正加大研发力度,针对市场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强化产品竞争力。面对客户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机器人购买需求减弱等市场变化,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加紧为大型工业企业开发定制化机器人,为特殊应用场景及工艺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着力提升产品易用性,开展运维人才培训等,拓展业务增长点。面对出口市场的挑战,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推出了一批引领潮流、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式产品和服务,今年一季度出口额2.43亿元,同比增长22%。当前,行业发展已出现积极变化。“工业企业复工达产加快推进,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4月份为下降2.9%,增速回升明显。服务业生产逐渐恢复,物流保通保畅成效日益显现。”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空档期也是提档升级的机遇期,只有沉下来搞研发的企业才有生命力,练好内功永远是企业应对挑战的法宝。”吕时广说。保链稳链,应对外部压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255.12%和204.51%——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稳链“答卷”。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一度面临挑战。“锂电核心原材料的涨价和车规级芯片的短缺不断向产业链各环节传导,给汽车行业带来不小压力。”小康集团首席技术官许林说。稳住汽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稳产业链、提高效率。许林介绍,公司前期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储备,实时调整排产计划,优化物流体系,旗下赛力斯汽车在川渝地区的配套率超过40%。“提升本地化配套率有助于稳供应、控成本、提效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外贸企业的命脉所在。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减税降费、畅通物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举措,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和稳定。浙江省德清县提升“海河联运”效率,保障当地外贸空箱优先卸船、重箱优先装船等举措,让浙江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的出口压力得到缓解。“在政府协调下,公司的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提升了30%,一定程度解决了现阶段‘有单不敢接’的难题。”公司总经理丁凌烨说。保链稳链更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出口型跨境电商企业深圳市泽汇科技有限公司减少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在目的地国家设立中转仓,实时查看货物出入库情况,及时更新订单状况,提高产品周转率,主动应对物流成本上涨、海运运输周期延长等不利因素。“要将保链稳链作为提振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5月27日在工信部召开的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助企纾困,坚定发展信心“申请留抵退税后不到一小时退税资金就到账了。”济南利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韩保航说,这8.6万元虽不算多,却实打实地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4,环比上升0.2点,在连续4个月下降后止跌回升。今年以来,纾困政策不断推出。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64万亿元。此外,加大金融支持、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着力帮扶市场主体应对挑战。“上半年,公司得到了留抵退税、社保缓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针对订单量下滑等问题,政府部门还积极‘牵线搭桥’,组织我们和多家企业对接业务,我们成功拿到一批订单。”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亮说。坚定发展信心,才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产业优势仍在,市场前景可期,大浪淘沙勇者胜,练好内功,以竞争优势拓展更大市场。”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龙说。 转自:新华社 |
|
2022-07-12 |
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等 |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确定有序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的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对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国有资产管理、重大政策落实等进行了审计,结果已于近期公布。会议要求,强化问题整改,管好用好财政性资金,节用裕民,推动宏观政策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要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列出清单,印发有关方面。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要负起整改主体责任,逐条制定方案尽快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将审计整改纳入国务院大督查。对整改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坚决查处拒不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整改结果9月底前报国务院,并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后向社会公开。二要对性质恶劣的依法严肃惩处,既处理事又处理人,以儆效尤。三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深入剖析普遍性问题、反复出现问题的原因,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制度执行的内外部监管和审计。四要确保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稳岗、普惠金融等政策落实到位,对骗取退税等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确保养老、医疗、教育、基本住房、社会救助等民生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贪污侵占。五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低效和沉淀资金按规定收回,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铺张浪费等,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会议指出,稳住经济大盘,既要实施好宏观政策,又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目的是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和发展动力,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需要。要在确保信息安全基础上,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已有多年应用实践,扩大应用范围有利于便利市场交易,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纳税、金融、招投标等高频服务领域应用,推进电子印章同步发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部门和地方信息共享,提升电子营业执照等互认度。选择部分城市依法依规探索居民电子身份证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发现解决问题,推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会议强调,要守牢信息安全。完善安全管理规定,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依法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做到安全可靠、便捷高效,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放心省心。对违规使用信息、滥用信息等各类侵犯个人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会议研究了其他事项。 转自:新华社 |
|
2022-07-07 |
从“专、深、稳”看2021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 |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21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具有哪些特点?释放出哪些信号?新华社记者采访审计署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业内专家进行解读。“专”司经济监督,加大国家“钱袋子”审计力度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专司经济监督,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是其主责主业。概括起来,今年的报告主要反映四大方面审计结果:中央财政管理情况、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重大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审计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在上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最后提出审计建议。报告显示,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全国共审计8.7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截至2022年4月,2020年度(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审计发现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完善制度1520多项,追责问责8300多人。“从审计结果看,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但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中央预算和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宏观调控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增强,经济保持了恢复发展。”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籍吉生说。报告还公布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跟踪审计、港珠澳大桥建设审计情况,揭示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经营风险,反映种业振兴未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求,点明农厕整改存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报告紧抓政策落地和资金管理两个维度,既客观展现相关领域取得的成绩,又深入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今年还尤为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有效发挥了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深”入揭示问题,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一年来,审计发挥反腐败“利剑”作用,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00多起,涉及1300多亿元、3000多人。对问题线索逐条梳理、深入剖析后发现,当前利益团伙围猎做势、“靠山吃山”等问题仍然存在,权钱交易的贪腐方式更加隐蔽多样。比如,报告公布了中储粮所属11家单位的18名工作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或在外兼职,所办企业、兼职企业与本人任职企业发生业务往来4.31亿元;云南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傅学宾在任该市麒麟区区长期间,通过多次商请市建设局扶持等方式,协助1家条件不符的企业违规获得预拌商品混凝土业务资质,使其10多年间获利6.24亿元等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籍吉生说,此次点出哪些部门违纪违规、哪些人员涉嫌犯罪,充分表明审计力度正不断加大,发挥出独特的经济监督作用。除了揭示重大问题,着重对问题进行跨领域、跨行业、跨年度的分析提炼,拓展反映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也是报告的一大亮点。在种业发展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的审计中发现种业振兴基础工作还不扎实,报告从育种创新研发机制以及种子稳产稳供能力等制度建设角度深入分析原因;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计情况中,报告在揭示维修资金低息活期存储导致效益不高问题的基础上,还提出亟待探索开展投资运营的建议……汪德华表示,近年来,审计人员坚持研究型审计的思路,对很多问题的判定和分析,注重由表及里,努力揭示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有助于相关部门从体制机制上找到整改的切入点、聚焦点和发力点,为切实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指明方向,有利于确保审计监督取得实效和长效。”落实“稳”的要求,把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审计工作又该如何落实“稳”的要求?侯凯认为,审计最大的“稳”,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提前揭示不良苗头和有害倾向,推动把重大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必须管好用好。据籍吉生介绍,过去一年,审计机关重点关注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对23家地方中小银行、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审计后发现,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经营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原因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外部监管流于形式等。”此外,报告还对抽审34户央企和176户部属企业后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违规经营导致国有权益损失风险、境外经营存在亏损风险等问题予以揭示。例如,在18户央企的1427户境外子企业中,有近3成出现亏损,其中有的连续3年亏损,有的境外事项“出血点”长期未止血,已拖累集团公司发展。还有的过度依赖境外非主业业务,可持续经营存在较大风险。汪德华认为,“存在重大缺陷”“‘出血点’长期未止血”等表述很有深度,反映出专项资金、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等领域存在的有些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应切实担负起责任,加大治理和监管力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箱”,审计要把推动政策有效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汪德华建议,一方面,审计监督应继续围绕财政直达资金、减税降费、就业医疗等相关政策落实、资金拨付的使用和效果是否到位继续发力,从而“稳”住当下;另一方面,对于因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带来的情况异常或风险苗头,审计必须坚持研究型审计思路予以揭示,推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2 |
个税收入连续三个月下滑 居民收入增长承压 | |
与老百姓“钱袋子”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下称“个税”)收入总是备受关注。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5月份个税收入为1045亿元,同比下降约5.7%。这也是3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个税收入出现下滑,不过,5月份降幅较4月(-9.5%)有所缩窄。个税收入下滑背后是居民收入增长承压。4月至5月,国内疫情多点复发,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城市停工停产,居民隔离在家,直接导致个人收入受到影响,甚至造成部分人员失业。“因疫情冲击,自己所在公司疫情期间经营收入大幅下滑,公司高管集体降薪,一些员工被裁,其他员工工资也有所下降,自己5月份工资至少降了5000多元。”一位互联网从业者程女士告诉第一财经。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月降至5.9%,失业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1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从5月份的情况来看,全国疫情形势整体好转,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就业形势总体是改善的,失业率也逐渐小幅下降。个税收入除了来自工薪、劳务报酬等外,还有来自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项目。受楼市低迷、居民购房意愿较低等影响,不少地方二手房成交减少,相应个税收入有所减少。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股权等转让个税收入或也受到影响,比如,5月份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同比出现下滑,侧面也可以印证。除了居民收入影响个税增长外,今年4月起中国新增一项婴幼儿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是鼓励生育的一项减税新政,也会带来一定的个税减收。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个税收入为6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这也是今年来个税收入增速首次跌至个位数,不过高于整体税收收入增速(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4%),这也反映了总体来看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第一财经梳理过去十年前5个月个税收入增速发现,剔除2019年因个税减税新政导致收入大幅下滑外,今年前5个月个税增速仅高于2020年(0.7%),其他年份同期个税增速均为两位数。今年个税增速也低于年初预算目标,财政部预计今年全年中央个税收入增速为10.2%。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给企业纾困的一揽子政策正加速落地,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暖,这也为未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个税收入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转自:第一财经 |
|
2022-06-20 |
北京拟发新增政府债券908亿元 用于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 | |
北京拟发行新增政府债券908亿元主要用于民生保障、市政设施、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从北京市财政局获悉,5月2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本市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市级预算调整方案。会议审定本市2022年发行新增政府债券908亿元,主要用于民生保障、市政设施、乡村振兴、“两区”“三城一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会议审定本市2022年发行新增政府债券90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9亿元、专项债务759亿元,主要用于民生保障、市政设施、乡村振兴、“两区”“三城一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扣除已纳入年初预算草案提前下达的债券资金330亿元,本次预算调整拟增加578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其中:市级53.76亿元(一般债40亿元、专项债13.76亿元)、区级524.24亿元(一般债40亿元、专项债484.24亿元)。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的市级预算调整方案,同时综合考虑拟发行再融资债券,以及新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导致市级收入预期减少等情况。本次预算调整后,2022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规模由5167.72亿元调整为5292.25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总规模由3398.91亿元调整为4106.73亿元。调整后市级预算收支平衡。为进一步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在稳增长、促投资、补短板、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新增债券分配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保重点、促发展。足额保障城市副中心符合条件的债券需求,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保障“两区”“三城一区”等重点方向,贯彻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稳经济、促投资。专项债券重点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等资金需求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的领域,着眼推动城市更新和改善人居环境,支持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第三,惠民生、补短板。安排一般债券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项目,提升群众幸福感,保障市政设施、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提高城市、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方便群众生活。 来源:北京青年报 |
|
2022-05-26 |
攻坚克难,才能赢得先机 | |
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来自物流、供应链等多重压力,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负重前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疫情叠加下行压力,让制造业企业生产和运行的成本持续走高,部分物流、产业链存在堵点卡点,一些订单交付出现困难。但也不要被眼前的问题吓倒,或将挑战无限放大。要看到,当前的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制造业经历的困难是暂时的。要相信,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就能够克服眼前危机、赢得发展先机。要坚定信心,因为面对困难,我们正用充足的政策工具、各方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应对。从密集出台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的减税降费政策,到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从搭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到成立专班疏通物流堵点卡点、解决生产要素保障问题……各方加力施策,一系列政策工具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要坚定信心,因为虽然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国制造“稳”的基本面依旧没有变,长期积累而成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也没有变。我国制造业总量已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门类庞大且齐全。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规模的市场,既是我们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的基本盘,也为应对当下挑战、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之路很难一帆风顺。记者近日在多地调研发现,纵然挑战依旧,企业家们务实依旧——更敏捷捕捉需求、更注重数字化投入、更聚焦锻造核心竞争力……这些来自经济一线的积极变化,反映出制造企业聚焦实业、努力前行的坚定步伐。与此同时,巩固提升制造业,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提速数字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旨在不断激发出制造业强劲持久的动能。大国制造总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发展,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壮大的。纵然前行路上还有不少挑战,但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能拨云见日。来源:新华网 |
|
2022-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