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央行部署信贷工作!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 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 |
8月2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部分金融机构座谈会,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分析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推进当前和下一阶段货币信贷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主要金融机构主动担当作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力支持了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会议指出,1-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4万亿元,同比多增5161亿元。7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贷款利率持续下降,1-7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29%,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尽管7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大支持力度,但7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增量数据均不及市场预期。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将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平台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针对性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上,货币政策已在近日通过降息操作,积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信贷有效需求回升。人民银行在8月15日开展了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8月22日的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实现非对称降调。其中,1年期LPR为3.65%,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3%,下调15个基点。降息之后,货币金融政策如何继续支持经济大盘,此次会议作出了部署。会议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强化宏观思维,充分发挥带头和支柱作用,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要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进一步做好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工作。要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要依法合规加大对平台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在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看来,后续国内物价形势总体稳定,海外央行政策收紧进程可能放缓,外部约束正在减轻。而年内政策稳增长力度或进一步加大,重点刺激国内总需求。整体来看,下半年视消费、投资修复状况而定,MLF利率还有灵活调整空间。鉴于推动楼市回暖正在成为提振信贷需求,改善市场预期,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5年期以上LPR报价会延续更大幅度下调势头,预计年内5年期以上LPR报价还有15至20个基点的下调空间。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会议还强调,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带动贷款投放。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信贷平稳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此次强调的支持领域,都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也是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曾介绍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领域,其他重点投向领域还包括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常会还明确,将大力建设充电桩,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予以支持。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6月29日国常会安排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助力解决资本金到位困难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制约,若按照最大效果估算,可以撬动约2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撬动的资金包括但不限于前期8000亿元政策性信贷资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社会资本,该工具的推出有利于上述基建资金来源加快进入项目,助力基建投资增速回升。 转自:券商中国 |
|
2022-08-24 |
![]() |
资金保障更加有力 基建项目集中开工 |
热浪滚滚挡不住项目建设的强劲步伐。在西安富阎新区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各种管道纵横交错,编织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图。近期,湖北、陕西等地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江苏、河南等地相继出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具体举措……业内人士表示,进入秋季,工程施工条件进一步改善,加之债券、信贷、创新金融工具、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各类工具带来的资金加快到位,三季度一批重点基建项目有望集中开工,汇聚托举有效投资的强大合力,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料升至今年以来高位。三季度将迎施工潮“我们正全力推进项目主体施工。最近天气炎热,为确保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多管齐下,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和施工人员作息时间,全力做好人员保障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西飞民机研发中心项目施工进度。”西安富阎新区国产民机产业发展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多地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万亿元。8月12日,湖北省举行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58个,总投资9063亿元。8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三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开工项目187个,总投资1987亿元。8月8日,位于辽宁省内的本桓(本溪至桓仁)高速公路、凌绥(凌源至绥中)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同时动工,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737亿元。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近日在海口举行,集中开工项目9个,总投资14亿元。同时,多地出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政策,加力扩投资。江苏省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切实加大新型基础设施、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城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民生、安全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河南省近日发布的《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提出,今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8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373亿元。到2025年,高铁(含城际)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运输机场数量超过6个,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湖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围绕交通物流、水利、流域综合治理、数字经济、城市基础设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公共卫生、能源等8个方面,今年投资总额7800亿元。随着大批基建项目开工,7月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14个月下滑的态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7939台,同比增长3.42%。“预计9月份以后,工程施工条件好转,将出现一波赶工的情况。”某大型央企施工企业一位负责人说。多路资金驰援护航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期。促投资就是促增长,抓投资就是抓后劲。扩大有效投资,资金如何保障?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依法合规用好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新增的8000亿元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及时投放,引导商业银行、社会资金等跟进提供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好稳投资积极作用。国家发改委日前强调,要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切实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业内人士注意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正加快落地。8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正式投放海南省首笔政策性金融工具5830万元,用于支持海口江东新区产业发展配套路网二期项目。8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成功投放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1971万元,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贵阳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专项债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今年以来各地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7万亿元,基本完成了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去年提前了半年时间。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底,地方专项债限额还有1.70万亿元的富余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用足用好专项债限额,是巩固下半年经济恢复势头的可行之举。PPP也有望加快出力、继续加力。近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PPP市场规模稳中有增,新入库项目279个、投资额4586亿元,签约率、开工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下半年PPP在稳增长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显现,预计PPP项目的数量会有所增多。”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半年PPP政策转暖,地方政府对PPP的信心明显恢复,新启动的PPP项目数量企稳回升,预计下半年PPP入库量会进一步增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今年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当前支撑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副主任胡祖铨表示,当前经济有望回归合理增长区间,投资资金保障更加有力,项目开施工情况向好,有效投资空间正不断显现,如投资流向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粮食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趋势愈发明显,高质量投资的成色越来越足,有效投资综合效应不断彰显。毕马威日前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货运物流有序恢复、低基数叠加政策支持,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发力。“近期挖掘机开工小时数等数据环比明显增长表明项目施工情况改善。”国海证券分析师盛昌盛认为,随着专项债、银行贷款与社会资本等各类资金加快到位,三季度重点基建项目有望集中开工,引领新一轮施工热潮,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将升至今年以来高位。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在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财政发力更加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长13.7%。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8-18 |
![]() |
完善配套设施 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顺畅 |
近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鼓励各地出台更多支持政策的同时,工信部明确加快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等一系列举措,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顺畅。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提振工业、促进消费的重心所在。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尽管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克服困难、承压前行,今年1至5月,产销同比仍增长1.1倍,市场渗透率为21.0%。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更是从多个维度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孵化,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下沉。新能源汽车下乡,充电设施也要跟着下乡,改善农村充电环境很重要。在社区、村居停车位推进直流快充、交流慢充结合的“村村通”“镇镇通”充电桩建设,做好充电站建设运营……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在建德形成全市乡村“3公里”充电站服务圈,目前正计划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设备为充电桩提供绿色电能。浙江绍兴启动公共充电桩“村村通”工程;在四川、湖南等多地,充电桩建设运维提速……加快农村充电网络布局,各地正在积极行动。加快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同样重要。记者从工信部了解到,目前已在17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公司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关企业已在全国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127个。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达3.85万家。工信部表示,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将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验收,遴选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和企业案例经验。新能源汽车下乡,售后服务体系同样要跟上。工信部表示,鼓励参与下乡活动的企业研发更多质量可靠、先进适用车型,加大活动优惠力度,加强售后运维服务保障。“同时,我们将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政策,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转自:新华社 |
|
2022-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