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乘“云”而上 | |
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对于激活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智能产业、智能经济的发展,强调要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迈进的关键时期。”在日前举行的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要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智能技术和实体经济在更广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赋能现代制造业,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智能技术前景看好从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到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经济正加快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智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6倍多。从广义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2017年的27.2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位。“比如,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移动宽带网络,96%的乡镇实现了5G网络覆盖。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已进入世界前列。”田玉龙举例说。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全过程,成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2021年,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千亿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局局长苟坪说,中央企业目前已构建起5G、北斗导航系统等一批世界级数字基础设施,打造了“深海一号”钻井平台、特高压输电等一批高端智能装备,完成了一批智能建造标志性工程,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据介绍,目前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创造出大量智慧应用场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培育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15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台。在全球算力分布统计中,我国智能算力总规模占比达2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我国有10.51亿网民,有全球最大、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数字服务市场。同时,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仍有大量处在工业2.0、3.0阶段的企业需要向工业4.0阶段迈进,人工智能技术前景看好,智能经济市场广阔。融合发展渐入佳境在“中国智造”“中国质造”“中国创造”锚定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方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正走出封闭的实验室,融入工业领域的核心业务场景,助力企业智能决策,提升行业发展效能。“百度智能云在火力发电空冷岛项目中,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预测机组工况,通过实时调节风机转速参数,每生产1千瓦时电能够降低1.55克标准煤能耗,预计全国每年碳减排的潜力可达600万吨。”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人工智能应用正从最初的视觉质检、智能客服、路线规划等需求场景,向工艺参数优化、能耗效率提升、安全运行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突破。类似这种生产效率的提升,往往是无法通过传统人工来实现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普及率要达到45%。目前,我国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意味着,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在制造业领域,我国已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了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全球领先。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供给与市场需求适配性不高、供应链稳定面临挑战等痛点。发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仍是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长期目标。日前,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宁波、青岛、深圳、北京4个赛区同步启动报名。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平台能力不断提升、融合应用走深向实、区域赋能成效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基于平台的融合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就是要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助力破解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江明涛说。共建智能化新生态“数字经济对产业升级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消费需求牵引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制度变革效应。现有的数据表明,除消费效应发挥着正向积极作用外,技术创新效应和制度变革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说。对此,沈抖坦言,在实体经济的很多领域,整个数字化改造还没有完成,而且数字化本身也没有带来效率上的明显提升,智能化渗透还需要一些时间,需要更长时间踏踏实实地摸索。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深耕10年,在这个方面越来越有信心。田玉龙认为,推进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要聚焦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企业主体活力、营造开放合作良好生态等方面发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体系,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赋能水平,打造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我国应从‘五个一’的角度来推进融合与发展。”余晓晖表示,“五个一”包括一纵、一横、一大、一小、一生态,一纵就是要深入行业,形成共性的解决方案;一横是构建可以复制的区域产业集群;一大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小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生态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生态合作体系。史丹建议,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把握实体经济是根基、数字经济是引擎的关系。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在产业规划上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实际上,数字化本身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真正希望做的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提高产业的效率效能,创造新价值,提升竞争力。”沈抖说,深入产业,加速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共建产业智能化新生态,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攀上智能高峰。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9-19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 |
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洞察时代大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攻坚克难、破浪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开启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GDP从6300美元升至超1.2万美元,形成超4亿人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华民族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底,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8%,较2015年上升2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较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这些显著变化,生动诠释新发展理念的蓬勃生机。10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升至第12位;“嫦娥”奔月、神舟巡宇、北斗组网、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初步建立、5G基站占全球总数超60%……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祁连山经历“史上最严”整改,由“黑”变“绿”;内蒙古能耗指标结束连续增长态势,由“红”转“绿”;中国植树造林约占全球人工造林四分之一……10年来,一个个鲜活案例彰显发展底色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持续回答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问题,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引领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统筹发展和安全 打好转危为机战略主动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打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经济砥砺奋进,经济增速保持全球前列,“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处暑将至,放眼广袤田畴,各地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秋粮和大豆油料稳产增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1年平均煤矿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一倍以上,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降至2021年的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6.9%上升到25.5%……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形成有效抵御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防火墙”。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着眼长远夯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锚定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7月31日,载有50个集装箱光伏产品的X8059次中欧班列准时驶出沈阳东站,前往德国杜伊斯堡。累计开行超5.7万列、货值近3000亿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贸易“大通道”。针对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引江补汉工程开工,深中通道稳步建设……当下不断推进的重大工程,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通经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基垒石。大国经济空间广阔,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10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渐次铺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蓝图变实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全球瞩目……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展望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和奋进步伐向时代宣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来源:新华网 |
|
2022-08-23 |
声动新时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道出很多蕴含真理力量、思想力量、智慧力量、人格力量的金句,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声动新时代》,与您一起感悟总书记这些广为流传的金句中蕴藏的深意,汲取前行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2021年10月12日,万众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之声”,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负青山不负人。这既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也是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真谛。从黄土地到中南海,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习近平一直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对生态环境工作历来看得很重。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都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在村部门口,习近平举目远眺,河水碧波凝翠,青山郁郁葱葱,他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调研结束,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发表题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进一步阐释道:“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对这一理念进一步作出深刻阐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重访“两山论”发源地。看到余村的变化,他很欣慰:“余村现在取得的成绩证明,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同茶农们亲切交谈。不到一个月,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陕西安康平利县蒋家坪村的一座茶山上。总书记拾级而上,边走边察看茶树的长势。正在采茶的村民看到总书记来了,激动地高喊:“总书记好!”总书记挥手回应。他走到茶树间,从竹篓里抓起一撮茶叶,边看边问:“你们一天能采多少茶?能挣多少钱?自家的茶园流转了没有?……”“采茶季每年有3个月,手快的一天能拿两百多块,少的也有百来块。就像您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茶农们向总书记展示着竹篓里的片片新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总书记叮嘱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脉相承,为深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维导图和方法路径。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世界见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这十年,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同大家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他说:“这既是想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也是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这十年,“两山”理论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在全国落地生根,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系统部署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立法设定六五环境日,实施“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多次提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国际主张;…………世界见证,今天的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面向未来,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用三个“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中国行动,世界可期。来源:央视网 |
|
2022-08-15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
从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上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8月8日拍摄的“中国这十年·上海”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到上海考察、五次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上海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龚正介绍,10年来,上海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1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2万亿元,人均GDP从1.42万美元增加到2.69万美元。同时,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60%提高到73%以上。10年来,上海城市功能实现新飞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528万亿元增长到2511万亿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从3.19%提高到4.1%以上。10年来,上海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高起点推进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加快培育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不断放大科创板和注册制效应,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越办越好。同时,“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857家和516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3000亿美元。10年来,上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6万元提高到7.8万元,人均期望寿命从82.41岁提高到84.11岁。此外,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收官。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9 |
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法治中国建设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中共中央宣传部28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思想领航、举旗定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年,是谋篇布局、立柱架梁的十年,是踔厉奋发、成就辉煌的十年。“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说。唐一军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部署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党的十九大描绘了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唐一军说,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加强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上下协同,确保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党中央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全民普法的顶层设计。”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说,要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主题主线,推动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良法善治,民之所盼。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我国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完善了惩治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法律规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我们将在相关具体立法中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织密织牢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许安标说。在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方面,许安标说,十年来,国家积极推进卫生健康立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加大立法修法力度。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制定修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建成“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与法院对接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增加到8.3万家33.5万人,累计参与调解纠纷2962万件,平均每分钟就有51件纠纷成功调解。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扩展到50多项。“送法上门,巡回办案,司法服务零距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温暖和方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高憬宏说。刑事诉讼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让公平正义又快又好实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表示,目前这个制度的适用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已经实现常态化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并非一律从宽。”陈国庆说,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残害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犯罪,以及其他主观恶性大、情节恶劣的犯罪,应当从严惩治的,不能因认罪认罚而简单从宽处理。法治保障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人民法院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平等全面保护理念融入司法解释、案件审理中,2017年以来依法甄别纠正历史形成的刑事涉产权冤错案件231件、287人。“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缩,各省市县政府全部制定公布权责清单。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平竞争就越重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反垄断局局长甘霖说,十年来我国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甘霖表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构建现代化监管执法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查获问题口罩1.83亿只,查办哄抬价格案件1.59万起。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9 |
十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指数持续向好 | |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江平25日在京表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分别达到4.06亿辆、4.92亿人,同比2012年分别增加1.6亿辆、2.27亿人,道路交通安全各项指数持续向好,重大以上交通事故起数从2012年的25起下降到2021年的4起,已连续33个月未发生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起数降幅达到59.3%。当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安机关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成效。李江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全力确保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李江平介绍,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89%,驾驶人数增长123%,但11年来全国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累计减少数万起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避免了数万家庭因交通事故破碎、返贫,充分体现了醉驾入刑坚持生命至上的立法初衷。目前执法中检查一百辆车发现醉驾的比例比醉驾入刑前减少70%以上。从群众酒后出行方式选择看,大多数人都自觉选择代驾出行,全国酒后代驾订单年均达到2亿笔。“酒后禁驾”成为广泛社会共识。“良法善治,久久为功。酒驾醉驾具有反复性、顽固性、长期性,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借此机会,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亲朋好友互相提醒,坚决抵制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他说。李江平表示,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还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大量存在。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认真抓好夏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百日行动”,为群众出行创造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6 |
总书记挂念的“关键小事”丨百姓的餐桌 | |
美好生活是什么味道?老百姓的餐桌上就有答案。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来到贵州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这是4日下午,习近平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同置办年货的群众亲切交流。↑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同商铺店员亲切交流,了解复商复市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这是4月22日,习近平走进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老字号西安饭庄,同正在就餐的顾客热情交谈。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快部署、综合施策,让百姓的餐桌上更丰富、更营养、更美味。↑一群鸡鹅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茆村的杏树林里觅食(2020年4月7日摄)。当地群众在发展杏产业的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成效显著。↑“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渔人码头以东海域,是我国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于2020年7月投运,每年可养殖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量约15万公斤(2020年7月10日摄)。↑这是在山东省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拍摄的AI智慧大棚内景。左上为传感器设备;右上为多功能植保机;左下为补光灯;右下为电动喷淋机(2020年4月21日摄)。↑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一家仔猪繁殖场,管理员在清扫猪舍(2018年3月23日摄)。↑山西省太原市退休矿工张良贵(右二)一家人在吃饭(2021年4月22日摄)。张良贵的儿子张海(右一)和孙子张世奇(左一)也都是矿工。这一天,因为张世奇倒休,一家人难得聚齐,他的妈妈和奶奶专门多炒了几个菜,全家其乐融融享团圆。 来源:新华社 |
|
2022-07-11 |
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过去一个时期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从严从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宣传部3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有关情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从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十年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成就。田培炎表示,政治成果主要体现为“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这一重大论断已成为全体人民的普遍共识;理论成果主要是提出了关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等。“制度成果主要体现为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他认为这其中主要有,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等;而在实践成果方面,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提高,党作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主心骨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彰显。田培炎还表示,党的全面领导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和独特优势,同时,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在活跃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57万多个基层党组织、590多万名共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创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作为一个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党,管理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齐家滨说,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9671.2万名党员,党的基层组织达到了493.6万个。齐家滨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从实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切实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表示,一是强化党的理论创新武装,全党保持了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广大党员在组织生活的大熔炉中不断锤炼成为坚定的先锋战士;三是加强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营造了激励先进、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四是疏通党员队伍出口,稳妥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在齐家滨看来,这正是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写照。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在为民服务中主动作为,在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齐家滨说,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2977.1万名党员逆行出征,奋战在抗疫一线,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十年浴火淬炼,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部长王建新说。在回答记者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哪些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问题时,王建新从四个方面予以阐释: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两个维护”成为最高政治原则;发挥政治建设统领作用和思想建设基础作用,党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健全党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十年历史性、开创性成就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我们这个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他说。王建新表示,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队伍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3万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4.4万人。他表示,踏上新征程,纪检监察机关将更加准确把握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职责任务,主动应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7-01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强调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要加强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好统筹规划,避免盲目无序。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为目标,按照创新活动类型,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推动大型支付和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回归本源,健全监管规则,补齐制度短板,保障支付和金融基础设施安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支持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会议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我国具有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我们推动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取得了积极进展。要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健全数据要素权益保护制度。要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和监管规则体系,建设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在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导调节作用,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守住安全底线,明确监管红线,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把必须管住的坚决管到位。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强化分行业监管和跨行业协同监管,压实企业数据安全责任。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工作总体稳慎有序推进。要加强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行政区划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大调整由党中央研究决策。要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组织研究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规划思路,提升行政区划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确保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需要相适应。要把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放在更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稳慎对待行政区划更名,不随意更改老地名。要坚持行政区划保持总体稳定,做到非必要的不调、拿不准的不动、时机条件不成熟的不改。要完善行政区划调整标准体系,加强行政区划同相关政策、规划、标准的协调衔接,依法加强行政区划管理。会议指出,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要坚持德才兼备,按照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分类进行人才评价,从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创新评价方式、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试点任务,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指导,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实施。会议强调,要依法依规将平台企业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健全支付领域规则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和平台企业参控股金融机构监管,强化互联网存贷款、保险、证券、基金等业务监管。要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平台企业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加强平台企业沉淀数据监管,规制大数据杀熟和算法歧视。要压实各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健全中央和地方协同监管格局,强化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加强监管协作和联合执法,保持线上线下监管一致性,依法坚决查处非法金融活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金融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 | |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2012年至2021年,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3%;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取消银行、证券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23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2012年至2021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业务较历史峰值大幅缩减,金融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4万亿元……过去十年,金融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占全部市场主体的三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十年前增加了近7倍;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位居世界前列……过去十年,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截至4月末已累计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78万亿元……“这十年,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稳健发展。过去五年内,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分别为8.1%、11.4%,低于同期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在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看来,通过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以钱炒钱等活动,从根本上扭转了资金空转,流向实体经济资金大幅增加,中间链条大幅压缩,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更进一步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十年间,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改革开放是金融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陈雨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显著,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实现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发行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人民币资产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一方面,一大批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肖远企介绍,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的开放渠道,吸引大批国际中长期投资者加快配置人民币资产。外汇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21554亿美元,较2012年末增长3倍。此外,境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的渠道进一步拓宽。2021年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9797亿美元,较2012年末增长3倍。“跨境证券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境内股票和债券逐步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跨境投融资交易规模增加,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恢复和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600多家……十年来,我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过去十年,金融部门处理了一批突出风险点。“我们始终坚持理性思维、底线思维,化解重点机构、重点环节、重点业务领域、重点地区的风险。”肖远企表示,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过去十年,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李超表示,通过改革提升监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场内生稳定和外部约束机制,及时稳定市场预期,资本市场近年来经受住了各种国际国内超预期冲击,主要指数稳中有升,风险总体收敛、基本可控。外汇储备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末超过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成功应对了多轮外部冲击,跨境交易规模明显提升,外汇储备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王春英说。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备受关注。肖远企介绍,总体上看,中小银行运行平稳、发展健康。“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个别机构风险比较高,有的还涉嫌违法犯罪,但总体而言,风险是完全可控的,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依法受到保护的。”陈雨露表示,要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