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模约46.1万公里 国家公路网2035年布局方案来了 | |
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推进国家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大力发展“新基建”;鼓励在高速公路领域稳妥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家公路网规划》有关情况。大力发展“新基建”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了国家公路网到2035年的布局方案,总规模约46.1万公里。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含远景展望线约0.8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为高质量推动国家公路网建设,《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实施要求:一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强调对通道资源、存量资源、土地资源统筹利用,并提出了具体举措和要求。二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出因地制宜建设绿色公路。三是注重创新赋能发展,强调国家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提出推动制修订相关标准,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四是注重与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发展通道经济、提升服务区品质,提升公路对沿线经济产业带动作用。五是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表示,《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智能和绿色低碳作国家公路网发展的重要原则和目标,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要求。例如在创新发展方面,一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国家公路上的深度应用,推进国家公路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大力发展“新基建”,推动国家公路基础设施与信息网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国家公路数字化、网联化水平,加快实现国家公路网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二是强化数据动态采集、更新、共享,推动与建筑信息模型、路网感知网络同步规划建设,将采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公路工程建设内容,加强ETC收费系统数据、导航数据、手机信令等各类相关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提升数字化管控和科学决策水平。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副司长周小棋表示,近年来,国家公路快速发展,建设投资维持高位运行,已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十三五”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4%,其中国家公路建设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的比例基本稳定在36%左右,在稳投资、稳增长方面作用十分显著。周小棋表示,从国家公路未来建设需求看,根据匡算,国家高速公路中仍有约2.8万公里待建路段,另有约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要扩容改造,普通国道中有约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未来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国家公路建设对于拉动有效投资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从国家公路功能作用看,国家公路网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础和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周小棋表示,未来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通过畅通“大动脉”,完善“微循环”,国家公路网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更好发挥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助力筑牢国民经济循环底盘。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未来国家公路网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土地。周小棋表示,《规划》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协调协同。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一体衔接协调,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原则,加强央地联动和政策协同,协力推进规划实施。二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加强与国土空间等相关规划衔接,按照节约集约高效的要求,合理保障国家公路建设土地资源供给,依法加快国家公路用地用海用林、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等报建手续办理,为规划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和要素支持。三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在落实事权支出责任、强化财政资金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家公路建设。鼓励在高速公路领域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产。适时修订《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调整收费公路政策,促进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四是严控地方债务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节奏,科学论证项目建设时机及建设标准,强化技术方案比选,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债务负担较重地区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规模。五是优化规划实施管理。落实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运营、养护、管理中的事权和职责,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国家公路网线位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工程论证,做好国家公路命名编号调整工作,稳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同时加强规划实施进展和成效监测分析,适时开展规划评估,规范做好规划动态调整或修订工作。 转自:证券日报网 |
|
2022-07-13 |
我国建立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对口合作关系 | |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确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对口合作工作期限为2022年至203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1+N+X”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区域合作协作的创新举措,有利于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有利于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发达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协作,共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工作方案明确对口合作的五方面重点任务:一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二是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四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低碳发展,五是共同建设产业合作平台载体。工作方案明确,要完善工作机制、编制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评估督促,确保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提出支持其他革命老区市县主动对接东部、中部地区城市,比照方案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鼓励相关省(区、市)结合实际建立省域内结对帮扶革命老区市县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的指导,支持结对城市共同编制对口合作五年实施方案,将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工作纳入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工作体系统筹推进,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与区域重大战略衔接,加快启动重点领域合作,争取尽快形成一批合作成果,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 转自:新华社 |
|
2022-06-09 |
钢铁业着力稳运行稳效益 持续强化资源保障 | |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钢铁行业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实现了良好开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表示,一季度,钢铁市场供需保持相对平衡,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保供稳价。虽然行业效益同比有所下降,但环比呈现回升态势。下一阶段,要做好行业稳运行、促进产业链稳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工作,努力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行业效益环比回升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去年基数较高、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增多的情况下,今年钢铁行业要稳运行、稳效益殊为不易。得益于鞍本整合深入推进,鞍钢集团首季利润总额、净利润、铁精矿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营业收入895.76亿元,同比增长39.43%;利润总额83.05亿元,同比增长13.2%;净利润68.39亿元,同比增长13.29%;铁精矿产量1298.13万吨,同比增长3%。同期,中国宝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首钢集团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5.4%。综合各企业情况看,今年一季度,主要钢铁企业效益指标实现开门红,但也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大困难。据中钢协统计,今年一季度,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14993亿元,同比下降3.26%;利润总额553亿元,同比下降25.8%,环比呈逐月回升趋势。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3月末,会员钢企资产负债率为61.08%,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受供暖季错峰生产、疫情多点散发、人员和物资流通受限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季度钢材市场需求相对较弱。一季度,主要用钢行业实际钢材消费同比下降5%,其中建筑业下降7%,制造业下降2%。同期,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约2.35亿吨,同比下降9.5%。在钢材消费尚未实质性启动的情况下,我国钢铁生产处于低位运行状态。一季度,我国钢产量2.43亿吨,同比下降10.5%;钢材产量3.12亿吨,同比下降5.9%。由于钢铁业供需总体实现动态匹配,钢材价格保持了相对稳定。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波动上行,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35.92点,同比上升4.38%。不过,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压缩了行业盈利空间。一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69%,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钢铁需求有望启动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粗钢产量压减政策,遏制粗钢产量过快增长,有利于钢铁业实现供需平衡。而市场需求“旺季不旺”,给钢铁业运行带来新困扰。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呈现局部聚集和多点散发态势,下游钢材需求启动较慢。钢铁市场的“金三银四”行情并未如期而至。“前期被抑制的需求不会消失,后期总体需求会有所改善。”中钢协副秘书长石洪卫表示,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5.5%左右,稳增长是主旋律。预计今年下半年的钢材消费不会弱于去年下半年,今年钢材消费量将基本与去年持平。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令钢铁业备受鼓舞。基础设施建设是钢材消费的重点领域,也是稳定钢材消费的核心领域之一,对钢材消费的直接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据测算,2021年基础设施建设消费钢材量接近2亿吨,约占全国钢材消费量的五分之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认为,考虑到基础设施投资钢材消费强度和价格因素的影响,预计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增钢材消费约1000万吨,对稳定钢材需求、增强需求预期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今年全年形势,中钢协分析认为,后期在国家稳增长的目标下,随着疫情形势的缓解和多重政策发力,钢材需求将加速释放,钢铁生产逐步恢复正常,需求增幅预计大于产量增幅,市场供需格局将有所好转,钢铁行业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持续强化资源保障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较大,对钢铁业运行也形成冲击。3月末,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进口矿价格为158.39美元/吨,比年初上涨33.2%。近期,进口铁矿石价格又持续下挫。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定价权缺失,是我国钢铁业的一大软肋。站在产业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中钢协推进落实资源保障“基石计划”,该计划旨在切实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推动国内新铁矿资源开发、境外新增权益铁矿、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据中钢协副秘书长鲁兆明介绍,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基石计划”和钢铁行业资源保障工作,已经启动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组织召开了由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国家税务总局等7部门相关司局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参加的铁矿项目推进座谈会,重点围绕当前我国矿山开发现状、面临的堵点卡点、下一步工作举措展开交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也于近期向有关地区印发通知,就加快推进铁矿项目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据了解,有的地区已经按照通知要求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推进铁矿项目建设。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我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增速同比增长89.8%,较去年同期增长83.3个百分点。“解决铁矿石保障问题的基础是加大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提高国产矿的自给率。”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加快国内铁矿开发,比以往更加具有潜力和空间。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我国铁矿资源保障能力有望明显提高。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5-17 |
京今年将开建四十九项电网重大工程总投资超八十亿元 | |
南京供电公司为全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南京绿色低碳发展,省市电力部门今年起将在南京地区开工建设49项电网建设重大工程,总投资约80.9亿元。“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南京市示范项目签约和重大工程启动活动在宁举行。现场发布了《南京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总体方案》《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城市若干举措》和一批绿色低碳发展示范项目,南京市和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将聚力构建以电网为核心的能源配置新格局,重点围绕扩大区外清洁来电规模、服务新能源跨越发展、优化电网建设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速构建具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据了解南京供电部门将在南京地区开建的这49项电网建设重大工程中包括南京秋藤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南京三汊湾50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江苏南京青龙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500千伏项目7项;南京望江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南京莫愁—双闸单开断环入嘉庆220千伏线路、南京望江—莫愁220千伏线路工程等220千伏项目16项;南京嘉庆—中胜110千伏线路工程、南京绿洲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南京珠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110千伏项目21项以及南京永安35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南京东沟35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扩建工程、南京林山35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等35千伏项目5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南京电网保供应能力。据了解,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等基本特征。“十三五”期间,南京供电公司累计投入260亿元,形成500千伏“O”形双环、220千伏“三片五环”的坚强网架结构,支撑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南京区外来电占比从0.5%增至35%,助力本地燃煤压降,供电可靠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
|
2022-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