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设施形成超大规模网络 | |
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26日发布,十年来,我国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融合,服务质量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9.4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481万公里,分别相当于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形成了超大规模网络。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高速公路实现“一张网”运行,全国10余座自动化码头建成投运,数字航道基本覆盖长江、西江干线。农村公路10年间净增90多万公里,农村供电网络不断优化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4%左右。2021年底,移动通信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8.2亿和10.3亿,相当于10年前的1.8倍和2倍。“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启动建设。我国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2个已建成运行。 转自:央视网 |
|
2022-09-28 |
报告显示:近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长6.6% 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30% | |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根据报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2年增长69.7%,年均增长6.1%。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在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协调发展步伐稳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1.4万亿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74.3%。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绿色发展态势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造林总面积约5944万公顷。开放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20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5.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共享发展持续加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现行贫困标准下,2013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贫困发生率年均下降1.3个百分点。2013年至2021年,全国就业人员稳定在7.4亿人以上。来源:新华网 |
|
2022-09-19 |
2022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中国人口有七大趋势 | |
根据联合国最新一轮全球人口估计和预测,2022年世界人口将达80亿,2080年达到峰值104亿左右。2023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那么,中国人口变动有何趋势?7月12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联合国人口司、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共同举办“世界与中国人口展望数据发布暨低生育应对研讨会”,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介绍了关于中国“十四五”及中长期人口变动趋势预测主要结果,分析了中国人口变动的七个趋势。趋势一:14亿人口零增长,努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大陆总人口2017年突破14亿,2020年14.12亿人。“十四五”及中长期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2035年前都在14亿人左右。人口是我国发展潜力、发展韧性的基础性因素。联合国预测,印度总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但是,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人均产出均高于印度。趋势二:出生人口进入1000万平台期,应积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中国年度出生人口,2020年1202万,2021年降至1062万。“十四五”及中长期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生育友好,出生人口到2035年乃至更长时间将在1000万左右波动。趋势三:劳动年龄人口9亿以上,素质提升,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2020年为9.68亿,2035年在9亿以上,比目前欧洲人口总数多1.5亿人,接近美国现在总人口的2.7倍。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趋势四: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低龄老人占比高,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大。60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2.64亿,2025年达到3.21亿,2032年突破4亿。65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1.91亿,2025年达到2.21亿,2033年突破3亿。60-64岁低龄老人,2020年为0.68亿,2026年突破1亿,2035年为1.06亿,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巨大。趋势五:高龄老人将翻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促进老年健康。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020年为3570万人。2035年翻一番多,为7960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不断增长,关注老年健康影响因素,不断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才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六:老年抚养比带动总抚养比快速上升,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促进代际平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上升,老年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30,2035年为54,2050年增长到82。总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58,2035年为73,2050年为106。2050年,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106个少儿和老年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完善“一老一小”保障体系,促进代际平衡。趋势七:将有超过10亿人居住在城镇,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将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生活在城镇的人口,2020年为9亿人,2035年将增长到10.23亿人。城市和城市群将聚集更多的人口,人口聚集与收缩区域并存。优化人口与空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表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口健康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人口与空间资源配置,加大科技创新,挖掘人口支撑经济发展的潜能仍有较大空间。促进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适应和动态均衡,可以为促进14亿人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7-13 |
RCEP红利持续释放 “共赢”成为关键词 | |
到6月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实施生效满半年。半年间,RCEP“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1月1日起,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0国正式生效,2月1日起对韩国生效,3月18日起对马来西亚生效,5月1日起对缅甸生效。1-5月,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达37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对韩国、新西兰贸易规模也实现增长。目前RCEP的15个签署成员国中生效成员数量已达13个,为各成员国的企业和消费者不断释放更多红利。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与韩国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39%和50%,与日本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25%和57%RCEP是由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贸伙伴共同推动达成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与欧盟、CPTPP等区域贸易集团相比,RCEP在人口、经济总量、货物贸易规模等方面均为迄今全球体量最大的自贸区。RCEP采用区域积累的原产地规则,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的产品数量整体将超过90%;同时采用负面清单推进投资自由化,提升了投资政策透明度。半年来,不少传统外贸大省企业已从RCEP生效带来的关税优惠、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红利中充分受益。在浙江,RCEP于1月1日生效实施后首月内,全省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5190份,货值超2.4亿美元,为相关企业关税减让超1300万元。1-4月,RCEP为浙江企业实现进出口税收优惠超4000万元,浙江省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0.5%。宁波狮丹努进出口有限公司1月份为一批出口澳大利亚的服装产品成功开具了RCEP原产地声明。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RCEP成员国中的澳大利亚和东盟各国是公司重要的海外出口市场,“这一声明是宁波首份RCEP原产地声明,使公司货物在进口国可享受零关税待遇,极大增强了公司外贸业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行业发展迎来更多契机。在广东,随着RCEP生效,市场准入放宽,更多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促使广东陶瓷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广东欧文莱陶瓷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朱志方介绍,该公司在自主研发的多款新产品中运用触感工艺新技术,开拓RCEP市场,“今年以来,公司已申请输韩国瓷砖的RCEP原产地证书9份,货值超258万元人民币,预计可享受关税减让超10万元。”RCEP也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丰富的消费体验。RCEP生效当天,大批产品关税立降为零。其中,中国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的立即零关税比例超过65%,与韩国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39%和50%,与日本相互立即零关税比例达到25%和57%。“日本家电、东南亚水果、澳洲奶粉……经常购买进口货的人能感觉到,这半年,优质进口商品越来越多了,部分商品价格有所下降。”北京白领陈女士说。据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外国高质量商品在RCEP生效激励下更多进入中国消费市场。同时,零关税降低了进口商品成本,加上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消费者能以更心仪的价格、更快捷的速度买到进口商品。“组合拳”抢抓RCEP机遇——中国梳理RCEP的701条约束性义务和170项鼓励类义务,要求各地高标准履行RCEP承诺,引导产业和企业适应区域市场更开放的环境、更充分的竞争“今年以来,我们对日出口货值比去年增长近1/4。RCEP实施前后,拱北海关组织了多场专题政策宣讲会,为我们进一步拓展日本市场提供了很大帮助。”长兴特殊材料(珠海)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李慧介绍,今年以来,该公司已获得拱北海关签发的原产地证书44份,超3100万元的货物享惠出口,“不久前,公司一批价值近41万元的高性能涂料发往海外,在进口国可享受约4万元的关税优惠。”得益于当地海关部门的稳企惠企举措,珠三角地区的化工材料、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借助RCEP利好,进一步巩固拓展海外市场。1-5月,拱北海关累计签发输日RCEP原产地证书1165份,签证金额近3.4亿元。拱北海关推进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智能审核”等便利模式,为辖区企业提供“共享式”打印服务,1-5月该关辖区企业自助打印证书约3万份,同比增长超八成。半年来,各地各部门纷纷为释放RCEP政策红利打出“组合拳”。年初,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产业和企业在RCEP生效后适应区域市场更加开放的环境、更加充分的竞争。商务、海关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量培训宣讲活动,帮助企业抢抓RCEP机遇,扩大优势产品出口和优质商品进口。4月,由商务部主办、重点面向企业的“全国RCEP系列专题培训”启动。培训内容包括RCEP整体情况和主要内容介绍、RCEP货物贸易市场准入及原产地规则解读、RCEP服务贸易、投资市场准入承诺和规则解读以及中国有关行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建议等。各地区也持续做好宣介和服务,加快市场主体与RCEP融合进程。在江西,省商务厅等6部门近日出台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货物贸易、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深化双向投资合作等7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深入对接RCEP。在广西,自治区国资委、商务厅等部门重新组建广西供应链服务集团,打造服务RCEP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平台。专家指出,中国为释放RCEP政策红利贡献良多。“中国将RCEP作为深化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梳理了RCEP的701条约束性义务和170项鼓励类义务,要求各部门、各地方高标准履行RCEP承诺,推动形成全国从上到下对照RCEP等高标准协定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中国积极推动与RCEP深度对接、积极履行开放承诺,也彰显了持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诚意。“在服务贸易领域,与加入世贸时承诺的100个部门相比,中国在RCEP中增加了22个部门的开放承诺,按世贸承诺已经开放的部门中,有37个部门在RCEP中提高了开放承诺水平。”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共赢”成为RCEP关键词——今年一季度,泰国对RCEP伙伴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3%;日本与RCEP伙伴的贸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占日本整体外贸47.6%;韩国3月出口额创自1956年有贸易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半年来,RCEP对域内其他各国同样利好多多,“共赢”已成为RCEP“朋友圈”的关键词。RCEP为泰国果农带来更广阔的市场。“金枕榴莲在中国很受欢迎,也是我们种植的主要品种。”在泰国尖竹汶府经营榴莲果园的诗拉朋介绍,她将更注重优质品种的培育,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今年以来,泰国企业对华农产品出口时间和成本大为缩减,从水果班列到“榴莲快线”,泰中贸易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泰国对RCEP伙伴的贸易总额超过2.7万亿泰铢,同比增长23%,其中加工农产品增长43%。同期,越南对中、日、韩及其他东盟国家贸易增速超10%;日本与RCEP伙伴的贸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占日本整体外贸的47.6%,增长11.5%。RCEP今年2月1日对韩国生效以来,韩国3月出口额达63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成为韩国自1956年有贸易统计以来的最大增幅。顾学明分析,RCEP降低了区域各国的贸易商品关税,通过高水平的经贸规则对区域贸易投资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产生积极作用。同时,RCEP还激励企业依托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进行跨境整合,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高综合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在这个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各成员国都有机会凭借自身优势参与并不断提升在区域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格局。”展望下半年,RCEP红利将持续释放,进一步增强区域产业合作、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助力中国外贸保稳提质。5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回升至9.6%,外贸领域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国自贸协定伙伴增多,为实现今年外贸保稳提质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自贸协定发挥的减税和贸易便利化作用将有力推动外贸发展。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6-30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实现和平是对妇女最好的保护 |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5日在安理会妇女、和平与安全公开辩论会上发言时表示,实现和平是对妇女最好的保护。戴兵指出,武装冲突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妇女等弱势群体。危机响应、人道救援不是努力的终点,国际社会必须坚持政治解决的根本方向,致力于消除冲突根源,加大促和努力。在谈到乌克兰冲突中妇女儿童的处境问题时,戴兵说,中方鼓励欧盟发挥应有作用,为当事方直接谈判、恢复和平创造条件。中方支持联合国同欧盟及有关地区国家协调行动,保障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乌克兰平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人道需求,有效打击针对妇女儿童难民的人口贩运、性剥削和性虐待。戴兵说,妇女事业进步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去年以来,从亚洲到非洲,多个国家政局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既有外国军队仓促撤出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有外来治理模式水土不服导致的矛盾爆发。国际社会在担忧妇女权益遭到侵蚀、性别平等出现退步的同时,更要看到支持相关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这些国家维护政治稳定的必由之路。戴兵表示,要尊重各国主权和主导权,反对外来干涉和强加外部解决方案。要鼓励基于区域实际的地区方案,支持非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西共体等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为有关国家政治过渡、内部对话提供建设性帮助。要结合具体条件支持当地妇女和妇女组织参与和平进程,保障妇女在和平谈判和政治安排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戴兵说,妇女全面发展是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的根本目标。联合国和有关区域组织要把发展置于优先位置,在妇女贫困、发展不足等问题上下更大功夫,帮助更多女性摆脱贫困饥饿,实现经济自主,为有效参与和平进程创造有利条件。来源:新华网 |
|
2022-06-16 |
202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652万人 | |
7日发布的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65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6773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22.9%;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8%。该公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与往年的数据相比,全国就业人员在2017年达到77640万人的高点后,开始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则从2018年、2019年的28.2%逐步回升至2021年的29.1%。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545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3万人。202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1年全年,全国共帮助4.4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来源:新华网 |
|
2022-06-08 |
县城发展,活力涌动潜力足(走进县城看发展) | |
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城建设发展迈入新阶段。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专栏,访县城、谈规划、看发展、析经验,介绍县城建设新实践,展现新型城镇化的新成效,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城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江苏昆山,去年人均GDP约22.69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山东海阳,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首个供暖季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湖南浏阳,400多家企业、约30万从业者钻研花炮技艺,贡献了全球半数烟花……10年来,我国县城建设步稳蹄疾,县城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阔步向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将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6月5日上午,汽笛嘹亮,满载日用小百货、五金工具等商品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浙江义乌铁路西站启程,驶向西班牙马德里。累计开行2800多列的义乌中欧班列,折射出义乌经济的强劲脉动。中国义乌,世界超市。去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3903.05亿元,同比增长24.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86628元,高于北京、上海。“10年来,义乌出口增长了5.4倍,进口增长了10倍,电子商务交易增长了6.1倍,从‘买全国、卖全国’走向了‘买全球、卖全球’,‘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欣欣向荣的义乌,正是我国县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年底,我国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约为1.6亿人,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约为0.9亿人,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县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有力。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推进县城建设,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更澎湃。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介绍,《意见》分五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即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顺应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聚人口,扩就业,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世界一半的眼镜片在江苏丹阳制造;全球每三双袜子至少有一双来自浙江诸暨;湖南邵东一年生产的打火机,串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20圈……在“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转型中,产业始终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县城才有吸引力,人口才能聚集。“产业配套设施可供众多企业共用共享,直接影响着要素是否流入和企业成本高低。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说。强优势,产业才有竞争力,发展才有空间。安徽天长,成立光纤光缆产业招商小组,编制光纤光缆产业链图谱,瞄准产业龙头、产业高端,从江苏扬州引进总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千米5G数据线缆项目,加速传统优势电缆产业向光纤光缆产业迭代升级。浙江德清,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错位发展农家乐和度假村等多种业态,壮大乡村民宿经济。2021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5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使“叶子”变成了“票子”。产业发展不搭“空中楼阁”,更不能“人云亦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增强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才能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畅循环,合作才有支撑力,要素才能汇聚。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根据需要配置公共配套设施,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发展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打造工业品和农产品分拨中转地;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改善县城消费环境……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通堵点,接断点,除盲点,消弱点,县域经济发展夯基础、提质效。育人才,增长才有持续力,县城更有活力。十多年前从村里搬到河南滑县锦和新城社区,谢艳枝从农民变成了市民,更从田间进入了车间,“政府对俺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俺现在骑自行车到家门口的服装厂上班,一个月挣五六千元,日子过得踏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稳定就业能力,更多新市民安居乐业,县城才更有凝聚力和创造力。补短板,惠民生,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县城建设发展关系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才能提升县城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县城的吸引力,要统筹市政设施‘硬件’和公共服务‘软件’建设,突出高效实用原则,缩小县城与大中城市设施和服务差距,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提升县城居民幸福感。”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大伟说。——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宜居县城的硬件基础强起来。四川金堂,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十大工程,毗河3号橡胶坝将河道从90米拓宽至210米,有效缓解县城防洪排涝压力。江西贵溪,开发智慧水务监管平台,推广智慧水表应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漏损率和运行成本双降低。提高县城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县城的市政公用设施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加强老化管网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改造,县城生活才能更安心、更便捷。——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宜居县城的普惠服务优起来。公共服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江苏溧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县内就诊率达90%。在吉林梅河口,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与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展开合作,更好满足吉林省东南部200万居民就医需求。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在福建闽侯,2020年至2021年,建成教育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个,近2000名教师参与校际有序流动;在河北固安,新改扩建近百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新增学位3.8万个,城镇“大班额”现象得以消除。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进县城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乡差距正在持续缩小。——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宜居县城的生态环境靓起来。沙河,广东博罗的“母亲河”。曾经,粗放发展导致岸上企业随意排污,沙河一度成了“纳污河”。铁腕治污倒逼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污水塘变身科普生态公园,截至去年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污水管网214.14公里。如今,沙河水质均值优于Ⅲ类,博罗人自豪地说:“‘岭南万户皆春色’名不虚传。”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县城人居环境和整体面貌,也是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将更好满足居民文化和生态等需要,彰显县城绿色人文风貌。该负责人表示,我国有1866个县及县级市,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县城建设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推进县城建设要严守“五条底线”,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止盲目发展新城新区和炒作房地产,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把县城这个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建强建好,带动乡村共享发展成果,广袤大地上的“小城故事”定会分外精彩。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08 |
千万人口城市大变局:哈尔滨退出 武汉增最多 | |
你知道目前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多少个吗?由于哈尔滨的退出,最新答案是17个。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根据《2021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底哈尔滨常住人口为1000.1万人,按此计算,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减少了11.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也就此退出了千万人口之城的行列。随着哈尔滨的退出,东北地区目前已经没有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了。哈尔滨人口已经自然负增长,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3.7万人,出生率3.9‰;死亡人口5.6万人,死亡率5.9‰。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哈尔滨也是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东北地区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其中,2021年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为全国最低。重庆领衔17个人口千万之城根据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排行,人口超过千万的17个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武汉、杭州、临沂、石家庄、东莞、青岛、长沙。其中,重庆是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唯一人口在3000万大关以上的城市。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212.43万人,比第二名的上海(2489.43万人)还多出了723万人。重庆市统计局分析,近年来,重庆社会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对外省市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市外来渝人口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市外外来人口数量达到222.77万人,比2015年增加53.60万人,增长31.7%。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净流出人口规模始终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口流动格局逐渐形成。北京、天津、石家庄人口减少从常住人口的变动情况来看,在这17个千万人口之城中,有三个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分别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其中,北京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天津2021年末常住人口总量1373万人,跟2021年天津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20年常住人口1386.6万人相比,减少了13.6万人。石家庄2021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120.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8万人。成都常住人口总量逼近北京上海、北京、成都常住人口总量在2000万以上级别,其中,成都常住人口总量进一步逼近北京。数据显示,成都2021年末常住人口2119.2万人,跟北京的差距只有69.4万人。从增量来看,成都2021年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24.5万人,这一增量在17个城市位居第二。成都这些年经济稳定增长,2021年GDP逼近2万亿大关。而且,成都连续13年稳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曲《成都》也让无数人对成都人悠闲安逸的生活方式心生羡慕。成都,对于人口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武汉常住人口增量最多武汉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这一人口增量在17个千万人口城市中独占鳌头。武汉常住人口为何增长如此之多?2021年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全面恢复,GDP超1.77万亿元,增长12.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分析,2021年武汉经济满血复活,原先在外的人员大量回流。同时,很多大企业第二总部落地武汉,光谷的创新科技企业集聚,再加上“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带动武汉人口的增长。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5-26 |
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球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 |
人人得享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中国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走出了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不仅让中国的人权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为促进世界人权事业、推进全球人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值得各国借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为本,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提高到2020年的32189元。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消费结构实现从生存型向发展型、改善型的过渡,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5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已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福祉,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意大利专家罗杰威作为外籍专家深度参与中国脱贫攻坚工作,为中国乡村建筑保护和环境改善作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中国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很多项目和工程就是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保障人民权利。”罗杰威经常在一些场合介绍中国的发展,“14亿多中国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的做法为其他国家推进人权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观察到,中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在北京的社区看到居民参加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人们认真投票,表达真实意愿。这是中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之一。”“民主必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发展只有符合人民的利益才有意义。”圭亚那前总理摩西·纳加穆图赞赏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理念:“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就必须增进人民的福祉。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值得各国借鉴。”“中国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权与健康权”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中国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12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来自黎巴嫩的80后阿德汉·赛义德2015年开始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疫情防控期间,他选择留在武汉,并以记录下的封城隔离经历撰写出版了《坚定:一个外国人的武汉日记》。“中国的抗疫到底为什么能赢?就在于中国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赛义德表示。面对疫情,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迄今,中国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22亿剂疫苗,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与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经验。无论是对外提供疫苗还是海外生产疫苗,中国都言必信、行必果。突尼斯卫生部长穆拉比特说,中国是首个向突尼斯提供新冠疫苗援助的国家,安全有效的中国疫苗已成为突使用率最高的疫苗之一,为突尼斯实现全国60%人口接种目标作出重要贡献。“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不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还与多国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帮助国际社会弥合‘免疫鸿沟’。”巴基斯坦政府经济政策顾问穆罕默德·汗说,“中国维护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命权与健康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只有维护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才能保护人权、发展人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提供了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中国5次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自2017年以来推动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几次写入人权理事会决议。对如何促进和保护人权,中国主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权普遍性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系统推进各类人权,坚持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切实履行国际人权义务。中国先后批准或加入了26项国际人权文书,包括6项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中国信守人权条约义务,将国内法律政策与条约义务相衔接,认真参加条约机构履约审议,已提交履约报告40多期,被称为“履约典范”。中国成功参与3次联合国国别人权审议,在第三轮审议期间接受各国提出的284条建议,受到120多国高度评价。——广泛开展人权交流合作。中国同20多个国家或组织举行人权对话或磋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妥处分歧。在人权问题上,中国还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反对西方国家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敦促美国等停止侵害别国人权,尊重别国人民自主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委内瑞拉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埃克托·康斯坦德·罗萨莱斯表示,当前,多边主义在人权领域面临威胁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只有维护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才能保护人权、发展人权。”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认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能为推进人权事业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人类应该互学互鉴、互相尊重,抛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观念,共同承担和平发展的责任。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尊重文化多元性、促进文明互学互鉴,这有助于将人权议题置于一个新的可持续的国际语境中。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国将坚定不移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
|
2022-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