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 | |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25日表示,经过各方努力,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普通国道通车里程25.77万公里,完成比例分别达到85%和96.5%。一是网络覆盖更加广泛。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有效连接了重要乡镇、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等。二是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到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占比达20.9%,京哈、京沪、京港澳、沈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的大量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国家公路骨干通道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国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79.6%,比2013年提高了约10%;98%以上的路面实现了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铺装,比2013年提高了约13%。三是重大工程持续推进。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成为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穿越沙漠戈壁无人区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继连霍高速后又一条进出疆大通道。长度超过22公里的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开工建设,不断刷新高速公路隧道世界记录。四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以数字化地图、地质遥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北斗系统应用等为代表的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持续进步。软土、黄土、冻土以及沙漠地区公路修筑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公路路面结构和材料技术经受住了时间和大交通量的双重检验。超大跨径桥梁以及山岭区超长隧道、海底沉管隧道、大直径盾构隧道等相关技术和装备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已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转自:中国新闻网 |
|
2022-07-26 |
中欧班列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阀” | |
近日,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开行破万列。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相关提问时说,中欧班列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阀”。汪文斌说,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克服多重困难,保持安全稳定运行,1月至6月累计开行7514列、发送72.4万标箱,单月开行连续26个月保持千列以上,成为畅通中欧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阀”。“中欧班列的‘朋友圈’持续扩大,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发展新契机。”他说。据介绍,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190多个城市,形成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长到15183列,年均增长55%;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起初的IT产品为主扩大到今天的5万余种。他说,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去回程综合重箱率持续高位企稳,保持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中欧班列在源源不断将商品运到沿线国家后,又满载外国货品回到中国,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此外,中欧班列还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为沿线民众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汪文斌说,中欧班列不仅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还在中欧之间架起一座“生命桥梁”。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发送防疫物资1417万件、共计10.9万吨,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转自:新华社 |
|
2022-07-25 |
发行进度完成近99%!上半年新增专项债高达3.4万亿元 | |
稳经济急需稳投资,而稳投资中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备受关注,今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是地方基建资金重要来源。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根据最新公开发债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约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4万亿元。其中,6月份地方发行新增专项债约1.37万亿元,创近些年单月新高。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专项债加速发行,基本实现上半年完成发债目标,有利于尽快发挥专项债资金稳投资效果,进而发挥有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有3.45万亿元已经下达至各地用于项目建设,国务院在《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上半年发行的3.4万亿元专项债占已下达3.45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比重接近99%,完成国务院上述要求。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过去几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情况发现,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最快。包括山西等不少省份公开宣布,已经完成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从资金投向来看,专项债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领域。为了确保专项债项目顺利推进,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6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从专项债完成发行,到资金实际到项目单位账上,仍需要一段时间。为了真正发挥专项债资金效应,国务院要求各地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的稳经济相关政策文件中,各地相继表态要在8月底前基本将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资金使用完毕,从而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发挥专项债稳投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比如,广东发文要求,按照国务院今年专项债券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的要求,加快专项债支出进度,已发行的专项债券项目6月底前力争全部开工。当然,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进度,也是为了避免专项债资金闲置,白白支付利息。此前多位地方债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一些专项债资金闲置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资金到位后难以开工。另外,一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实际资金需求减少,专项债资金发生结余等。为了避免资金闲置,除了在前端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质量外,财政部此前已经发文规范专项债券用途调整,用于其他项目。包括广东等地方要求,对因短期内难以继续建设实施等原因形成专项债资金闲置的项目,将闲置资金按程序调整用于其他符合要求的成熟项目。广东还对专项债支出使用进度较慢的市,将未实际支出额度按一定比例收回,跨区域调剂至管理使用良好、剩余项目资金有效需求多的市使用。此外,近期国务院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不少省份已经开始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公共服务、老旧公用设施改造、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谋划储备一批专项债券项目,提前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 转自:第一财经 |
|
2022-07-04 |
《北京产业园区国际化路径》发布,建言北京高精尖产业园区如何发展高水平国际化园区 | |
原标题:启迪观点丨北京高精尖产业园区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建议北京产业园区作为北京市发展高精尖产业、深化国际创新合作的前沿阵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和创新合作深入调整、北京加快“两区”建设、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面临着哪些新形势新要求?基于此,北京市经信局特委托启迪科技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北京产业园区国际化路径》研究课题。本文作者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安红平、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李涛。---------------------------------------------------------------------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园区是服务提供者。产业园区国际化,从动力上来看,依靠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推动;从内容上来看,重点包含主体的国际交互、活动的国际融入、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成果的国际贡献四个方面,园区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营造、资源聚集和服务平台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一、北京高精尖产业园区国际化发展基础(一)全球高端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外商实际投资额实现年均增长率超10%,中关村和经开区是国际资源聚集主要平台,其中,海淀园国际资源聚集度最高,朝阳园、顺义园外商实际投资额占比提升明显,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和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成为北京国际资源聚集新兴平台。▲ 北京中德产业园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企业通过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支持产品或服务出海、开展海外并购、强化品牌国际化、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等,深度参与并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2019年中关村企业设立境外分支机构近800家,超六成上市企业拥有海外收入,其中联想控股、小米集团、三一重工等十余家家企业海外收入超百亿元。部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如在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市场,极智嘉智能市场占有率高达10%,位居全球首位;在全球安检市场,同方威视的总体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三。更加强化品牌输出,品牌的国际化效应持续提升,联想、字节跳动、小米等近10家企业入选“2020 BrandZTM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加快打造国际供应链体系,增强全球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如京东加快布局境外物流中心建设。(二)国际化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国际人才需求为中心,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方面,已形成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在国际教育方面,截至2021年北京国际学校总数量已经有120所,按照《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继续完善国际学校布局,覆盖范围将达到13个城区。▲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三)管理和运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北京不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园区管理国际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持续优化国际化招商引资服务。如依托政府机构推介重点外资项目,招募具有国际产业园区招商背景的第三方公司开展招商引资,组织或参加各类国际性论坛峰会开展推介,以及设立海外联络处等。二是不断提升运营管理团队的国际化水平。如大兴临空经济区推进招商局体制机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具备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等多语言素质。大兴区联合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成立示范区平台公司“北京大兴国际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但同时园区在管理机制和运营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市、区、园区管委会等各级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项目落地仍存在链条长、决策慢等问题;二是仍有园区缺乏专门的机构部门对接国际化工作,无法做到及时、精准对接;三是园区管理运营市场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北京产业园区的管理运营团队大多属于政府序列,国际化水平和运营效率整体不高。二、北京产业园区国际化发展基本判断(一)北京产业园区已进入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新阶段截至2020年,北京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科技产业集群,人均GDP居全国省级行政区首位,已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科技和创新已成为北京生产函数主要变量,北京产业园区进入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新阶段。主要呈现如下三个阶段性特征:一是以国际话语权提升为目标,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过程中,更加注重参与和主导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二是以自主创新为内生动力,更加注重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核心竞争力;三是以为全球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北京贡献为使命。(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逆全球化”趋势打破了原有国际生产分工格局,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挑战;中美贸易摩擦频发,中美及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投资、技术等领域合作受阻。一是全球经济重心由欧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特别是东亚将成为全球研发和创新密集区;二是中国仍是全球外商投资重要目的地;三是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完善的产业体系、充足的政策空间将为我国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更高位势跃升提供有力支撑;四是“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我国开辟国际化新路径、新空间。(三)“两区”建设为产业园区国际化提供制度新动能当前,北京正在全力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简称“两区”建设)。“两区”建设立足“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开放新模式,一方面,“两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动重点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赋予产业园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性和增强发展新动能,更加有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园区作为“两区”建设高含金量政策落地的承接载体,将成为投资贸易、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等一批战略性、体系性制度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域,为北京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进行探索。三、北京产业园区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建议(一)聚焦“高精尖”,积极培育国际化“链主”企业“链主”企业是指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外部资源具有强大整合力、对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协调能力,并在产业链迭代过程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的企业。培育国际化“链主”企业特别是潜在“链主”企业,是优化产业组织方式、提升全球资源整合力的关键抓手。北京产业园区应聚焦“高精尖”,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政策支持、资源聚集和服务平台作用,为培育国际化“链主”企业“激发动能、保驾护航”。一是在政策引导方面,鼓励和支持内生驱动为主的国际化,面向前沿和未来,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趋势,鼓励企业发力源头创新,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二是在资源聚集方面,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机遇,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等核心要素为抓手,整合全球先进资源要素,掌握或主导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建设自主可控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三是以完善的服务平台为保障,为企业整合全球要素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创新服务、精准服务、深度服务和优质服务。(二)改革创新,建立与高水平国际化相适应的管理运营机制一是强化政府管理统筹联动。优化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市级层面对各分园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区级组建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设立专门推进国际化工作的部门和机构,统筹推进规划布局、招商引资、政策研究、产融结合、宣传推广、专业服务等工作。二是推进园区运营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精简、高效、扁平的园区管理机构,赋予园区更大发展自主权。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球招募国际领先的运营公司,引入国际联盟及行业协会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强化国际专业资源整合,实现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运营。三是优化园区国际化发展考评机制。根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化评价体系,对园区国际化实施分类管理,推动园区科学、可持续发展。(三)强化使命担当,着眼战略需求铸就“北京贡献”一是强化“品牌”国际化,涌现一批世界一流首创的“北京产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并推出一批全球公共产品,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国际化,促进我国产品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二是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为世界贡献“北京服务”。实现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双提升:以服务业的高水平开放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以数字贸易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优化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环境。三是引领国际标准、规则的制定。培育“标准”领跑者,支持 “高精尖”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针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国际规则话语权战略,增强中国国际规则话语权的着力点。四是形成一批全球标杆园区。进一步擦亮“中关村”金字招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建成一批源头创新强劲,集群化发展,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和标准创制能力的全球标杆产业园区。▲ 剑桥启迪科技园文章来源:百家号:科创服务 |
|
2022-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