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增强基层和初级市场活力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为小微企业纾困,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大大优化,我国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信心,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市场预期,活跃了以小微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基层市场、初级市场,增强了市场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力拓各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畅通的融资环境,大大提升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股权融资方面,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A股市场共有171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227.6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共有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289.73亿元。上述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中,在北交所上市的有12家,IPO募资额合计25.46亿元;在科创板上市的有15家,IPO募资额合计201.51亿元;在创业板上市的有5家,IPO募资额合计29.06亿元;在主板上市的有4家,IPO募资额合计33.7亿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健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延长了小微企业的寿命周期,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新三板改革不断深化,吸引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挂牌融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66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共有4021家小型微型企业。今年以来,共有46家小型微型企业挂牌。“新三板作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优秀企业提供了高效、多元、小额、快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深化改革、分层管理办法修订,特别是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对新三板龙头企业的撬动作用和反哺效应,使新三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中小微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成长壮大的路径进一步畅通。区域性股权市场亦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今年9月2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各类融资2448.1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6.21亿元,占比31.71%,较上年提升0.75个百分点。陈雳说,“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与股权转让业务,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通道,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服务方式和规范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债券融资方面,今年政策举措频出。3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提出,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募集资金。今年7月22日,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1日,科创债发行55只,发行规模合计576.5亿元;已发行26只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71.7亿元;双创债发行26只,发行规模合计147.7亿元。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是个复杂多元的群体,融资需求多种多样,政策面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去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丰富融资工具,提升融资可得性。“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各个环节的堵点,比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等和沟通问题,进一步提升沟通质量。此外,审查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陈雳说。财政金融工具发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除了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外,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包括强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董忠云表示,目前,社会信贷资源明显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前9个月,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4%,很好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头雁”作用。“随着多项金融工具发力,市场信心得以提振,社会预期得以改善,对于促进金融和小微企业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向清说。为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财政工具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码,今年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扩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10月27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支小支农业务规模9172.90亿元,占比98.79%,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担保融资可以为小微企业增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架设融资桥梁,弥补市场外部性,解决好广大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提供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了企业运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谈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宋向清建议,建立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实行开户行主体责任制。从风险投资到银行信贷,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等,由开户行主要负责辅导和支持小微企业筹资融资,引导和指导小微企业建立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信用资质偏低、抵押担保物不足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因素,除了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担保与增信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董忠云表示,在为小微企业担保増信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性担保或风险补偿力度等,积极为小微企业融资扫清障碍。白彦锋表示,从财政方面看,需要充分调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使更多市场主体受益。何代欣建议,细致研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之间的关系,形成高低搭配、前后配合的政策组合模式;同时,财政部门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投融资需求,在财力允许之内有效实施帮扶政策和融资担保。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1-14 |
稳岗拓岗再加力 就业服务不断线——多地多部门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 |
持续开展大规模招聘,拓宽就业渠道;深度挖潜岗位供给,促进就业扩容;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记者采访获悉,近段时间,多地多部门加力护航毕业生就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空间。拓渠道挖潜力湖南省国资委在中智招聘网、国聘平台近日集中发布招聘信息。对于今年尚未落实去向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据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杨晓喻介绍,目前,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已招聘2022届应届毕业生3000余人,与去年持平。此轮夏季招聘将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新增3158个就业岗位。新增岗位后,就业岗位数将较去年实现翻倍。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从部委到地方多措并举、加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大规模招聘,拓宽就业渠道——人社部高频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日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组织57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发布约2200个职位和约16.4万个岗位需求。政策性岗位招聘加速推进,今年“特岗计划”招聘6.7万人,“西部计划”招聘2万人,“三支一扶”计划招聘3.4万人。城乡基层就业广开门路,截至目前,全国共发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岗位数量8.2万个,全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放,其中2.5万个岗位专门招聘高校毕业生。“真金白银”援企稳岗,鼓励吸纳就业——相关部门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同时,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落实。深度挖潜岗位供给,促进就业扩容——国资委要求今年国资国企招收高校毕业生人数要在去年基础上有更大的增幅。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要进一步挖掘岗位潜力,把当前用人所需与超前储备人才结合起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教育部组织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要求全国高校“一把手”带头访企拓岗,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在地方,湖南省国资委要求企业深入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带头吸纳高校毕业生。江苏建立民营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归集机制,挖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型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服务外包等民营企业岗位资源不少于20万个。提能力强帮扶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刘慧东顺利入职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刘慧东说,她宝贵的就业机会得益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岗位实训。几个月前,刘慧东进入该公司进行岗位实训。由于实训表现出色,她搭上了毕业即就业的“直通车”。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就业能力,人社部、教育部等10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全年将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加大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一人一策”提供不断线帮扶服务。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近日表示,全面启动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落实未就业毕业生普遍联系、实名服务,对困难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提供“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专项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湖南、江苏等多地打出就业创业帮扶组合拳。湖南师范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A类建档立卡生刘同学,近日成功入职某校教师岗位。据了解,湖南师范大学强化跟踪服务,对困难学生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培训,给予就业求职专项补贴,并优先推荐岗位,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张莹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的高频事项,实施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集中兑现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足额享受到政策红利。就业趋稳向好“从中央到地方促就业举措提质加力,企业和高校也努力打通供需渠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毕业生稳定就业。”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不过,他也指出,短期内就业难与招聘难并存。对此,一方面要搭建大学生就业云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高效匹配。另一方面,为困难毕业生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补贴等帮扶举措。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产业不断涌现,一些新的职业需求应运而生,但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新的人才需求。姚凯认为,应加快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深化产学研融合,组织新兴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实训等活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岗位需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就业侧重于强调个人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创业侧重于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和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对于有就业意愿的学生,要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要强化创业能力系统性,将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新就业形态等内容纳入现有的知识体系。专家认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恢复、企稳回升态势,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带动就业效应明显,就业有望提质扩容。多地多部门深挖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也将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属于较高人力资本群体,有着较好的就业韧性,加之就业预期朝向更理性的方向调整,总体来看就业形势将趋稳向好。”毛宇飞说。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8-15 |
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保费实施范围 | |
人社部等四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在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基础上,再增加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其他特困行业。通知明确,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的单位缴费部分。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原明确的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限相应延长至年底。此外,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稳岗作用。加大稳岗返还支持力度,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拓宽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受益范围,由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中小微企业扩大至该地区的大型企业,有条件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至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餐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实施期限截至2022年年底。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6-06 |
钱来了!退税提速、补贴加码、减负加力 | |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账款难收、融资难求、人流物流难畅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这是近日召开的一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的一段话。这背后是,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的超预期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和居民遭遇困难,亟需真金白银的支持。稳住经济,稳市场主体,国家正在不断加力。5月以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靠前发力,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以帮助困难企业和职工渡过难关。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清点货币。退税,提速!今年国家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降费约2.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是主要内容,全年退税约1.5万亿元。留抵退税可以直接为企业增加现金流,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税务总局数据显示,4月1日至5月16日,共有9796亿元留抵退税款退到企业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已经出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今年共有11029亿元退税款退到了纳税人账户。而且,留抵退税原定的“时间表”提前了。中型企业存量的留抵退税退还的时间由原定的7月份开始提前至5月份开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退还时间由原定的10月份开始提前到6月份开始。没错,“减税雨”不仅要下,而且要下得更加及时。补贴,加码!退税在提速,补贴在加码。5月以来,财政部官网更新了不少有关预算下达、发放补贴的信息。2022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预算下达,2022年中央对地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预算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预算下达,下达2125亿元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中央财政近日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此前,中央财政已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在夏粮即将收获的关键时期,补贴加码100亿元,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安全。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拓宽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按照初级(五级)不超过1000元、中级(四级)不超过1500元、高级(三级)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此外,新增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基金结余较多的并且是突发疫情的地区,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资料图:航拍一处新建住宅。减负,加力!社保和公积金在减负。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执行期限至2023年4月30日。据测算,延续实施这项政策1年将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1600亿元。同时,对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政策。据测算,上述缓缴费款政策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增加800多亿元的现金流。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当前有困难的企业,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年底前申请即可缓缴,预计减缓企业负担900多亿元。职工未正常偿还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房贷也在减负。5月15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5月20日,房贷迎来“降息”,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15个基点,至4.45%。按贷款金额100万、期限3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平均每月可再减少月供89元左右,需偿还的利息总额净减少3万多。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财经表示,这推动降低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提振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将进一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大多数贷款购房者的负担,更好地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来源:中新网 |
|
2022-05-25 |
应届大学毕业生破千万大关 保就业,国家出招了! | |
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了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但疫情等因素超预期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保就业,让更多青年找到工作,成为眼下的当务之急。保就业成高频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了18.2%。近一个月来,保就业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的高频词。5月18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召开,要求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增长保就业保基本民生。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稳岗促就业政策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要求压实各地稳就业责任,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创造性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2022年全年就业目标是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在此背景下,官方如此高频的动作,凸显出当前稳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稳住就业?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动态清零的过程当中对全国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一刀切,把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地区严格区别开来,防止疫情防控扩大化、层层加码,尽快地克服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关键是要稳市场主体。”张翼说,现在中国有1.5亿市场主体,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但在经济波动中抵抗能力差,现在中小企业信心不足、不敢投资,所以不敢招收新的员工。因此要对中小微企业给予特殊照顾,只有稳住市场主体,才能稳就业。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眼下,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稳就业措施频频加码,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一系列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的措施出台。延续实施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政策,允许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加力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推出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助力企业稳岗扩岗。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企业就业规模,设置好“红灯”、“绿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教育部从今年3月起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5月举办“就业促进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超过1.5万场招聘会等,累计提供超80万个岗位;人社部启动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持续至8月25日。各地也“各显神通”,广东印发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全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至少6.8万个,力争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今年7月底达70%以上、年底前达90%以上。张翼表示,对企业来说,要看到将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越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当中,越要挑一些有创新能力、发展前途的人才到自己企业里来。支持灵活就业值得注意的是,在就业压力下,选择灵活就业、慢就业的人在变多。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国家也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明确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从去年9月就开始找工作的四川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李莉(化名)的求职预期也越来越务实。“之前还挺自豪的,觉得自己是211大学嘛,但现在只要有好一点的公司要我,我就去。”李莉说,“班里同学找到工作的也就一半吧,现在大家更加求稳,很多人都选择回自己老家了。自己现在还是先保证顺利毕业,同时继续找工作。慢慢来,总会找到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指出,55%的受访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平均期望月薪比去年下降约6%。张翼表示,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建议大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先找到一个工作岗位生存下来,再根据市场的变化谋求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自身的薪资水平要确定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同时也不能把就业压力推到大学自己身上,政府、企业、大学生三者之间要寻找一个均衡点,帮助大学生在经济下行以及疫情影响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处理好就业问题。” 张翼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建议,建立灵活就业监测平台,通过该系统可在困难时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和生活支援。做好现在的年轻人培养,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短期遇到的就业困难并不可怕。长期来讲,怎么样去解决这些人才资源的开发问题,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为下一轮经济增长提供人才储备,这是我们关心的重点。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5-24 |
怎样援企稳岗、返还如何领取、职工权益会否影响?——聚焦失业保险“新政” | |
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部署了哪些援企稳岗的新举措?稳岗返还资金如何领取?缓缴社保费会否影响职工权益?12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权威部门进行了详细解答。怎样援企稳岗促就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失业保险具有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在吹风会上介绍说,通知提出了8条实实在在的举措助力稳就业保民生。聚焦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困难行业,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的基础上,新增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不同期限的社保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聚焦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持续承压的中小微企业,大幅提高稳岗返还比例,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快审快发,为企业及时输血供氧,从源头上稳住岗位稳住就业。聚焦劳动者及失业人员,扩大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激励劳动者学习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常规保失业人员生活待遇发放、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基础上,再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1年,最大化做到应发尽发,应保尽保。此外,失业保险进一步突出培训在应对疫情中的稳岗功能,又新增了三项阶段性政策。其中包括,基金结余较多且突发疫情的地区,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实施上述政策,预计释放政策红利4500亿元。”俞家栋说。稳岗返还资金如何领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是预防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返还一定比例失业保险费,激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这一政策实施7年来共向1298万户次企业发放了2584亿元稳岗资金。”俞家栋说,“这次通知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和形势需要,对稳岗返还政策做了两方面优化。”一是允许基金备付期限1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同时,进一步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以将资金直接返还到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二是在经办上突出“免申即享”。“疫情发生以来,部分省份积极探索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俞家栋说。“目前,多个省份已完成首轮发放,超30亿元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各地加快数据比对、加快资金发放。”俞家栋表示。在推动企业“免申请、免填表”领取返还资金的同时,人社部将全面调整经办模式,让失业人员也能更便捷地领到失业保险待遇。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介绍说,失业人员可以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全国统一入口申领,或者通过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等人社部官方渠道申领,也可以到各地人社部门的网站、公众号申领。失业人员无须提供失业证明,无须转移个人档案,无须现场签到,仅凭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申领。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可先发放后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补助金无须办理失业登记。缓缴社保费职工权益会否影响?通知不仅部署了失业保险的新政策,还作出了养老和工伤保险的新安排。“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政策,适用范围为5个特困行业的所有企业。”国家税务总局社会保险费司司长郑文敏说,这5个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保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执行。缓缴对象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企业费款,会不会影响职工社保权益?“缓缴失业保险费期间,不影响参保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等相关待遇。缓缴工伤保险费期间,不影响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间,职工申领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业为其补齐缓缴的养老保险费后,不影响养老保险待遇。”桂桢说。郑文敏表示,养老保险费可以缓缴所属期为2022年4至6月的费款,最迟在2022年底前补缴到位;失业、工伤保险可以缓缴所属期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费款,原则上在期满后一个月内补缴到位。已缴纳所属期为4月份费款的企业,缓缴月份可以顺延一个月,也可以申请退回费款。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且不影响享受前述降费率政策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相关待遇。“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费款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至2023年底前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郑文敏说。 来源:新华网 |
|
2022-05-23 |
攻坚克难,才能赢得先机 | |
当前,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来自物流、供应链等多重压力,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负重前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来,疫情叠加下行压力,让制造业企业生产和运行的成本持续走高,部分物流、产业链存在堵点卡点,一些订单交付出现困难。但也不要被眼前的问题吓倒,或将挑战无限放大。要看到,当前的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制造业经历的困难是暂时的。要相信,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就能够克服眼前危机、赢得发展先机。要坚定信心,因为面对困难,我们正用充足的政策工具、各方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应对。从密集出台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的减税降费政策,到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确定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从搭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到成立专班疏通物流堵点卡点、解决生产要素保障问题……各方加力施策,一系列政策工具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要坚定信心,因为虽然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国制造“稳”的基本面依旧没有变,长期积累而成的产业基础和竞争优势也没有变。我国制造业总量已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门类庞大且齐全。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超大规模的市场,既是我们在风雨中站稳脚跟的基本盘,也为应对当下挑战、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之路很难一帆风顺。记者近日在多地调研发现,纵然挑战依旧,企业家们务实依旧——更敏捷捕捉需求、更注重数字化投入、更聚焦锻造核心竞争力……这些来自经济一线的积极变化,反映出制造企业聚焦实业、努力前行的坚定步伐。与此同时,巩固提升制造业,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提速数字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旨在不断激发出制造业强劲持久的动能。大国制造总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发展,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壮大的。纵然前行路上还有不少挑战,但坚定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能拨云见日。来源:新华网 |
|
2022-05-19 |
纾困举措密集出台 全力以赴稳市场主体 | |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对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政策举措,聚焦紧迫问题,及时疏通堵点卡点。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较多困难。今后,在保供稳链、助企纾困等方面,我国将如何进一步发力,更好稳住市场主体?全力以赴保通保畅3月以来,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疫情多点散发,导致一些企业停工停产。此外,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增加了中下游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针对相关问题,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了十项重要举措,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同时,各部门各地加力施策,打出保供稳链“组合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派出前方工作组靠前指挥,“一企一策”为重点企业制定复工复产流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聚焦防疫医疗物资、居民生活必需物资等领域,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搭建了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等。目前,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全力以赴保通保畅,稳定产业链大循环,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确保重点企业稳定生产,推进各地保通保畅重点企业“白名单”区域互认,协调细化实化服务保障工作;确保重点行业稳定运行,集中资源优先保障汽车、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和医药等重点行业复工复产;确保重点区域产业畅通循环,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促进区域协同复工复产。纾困举措密集出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复杂局面,超1.5亿户市场主体稳健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各部门积极行动,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政策举措,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等。同时,各地也密集出台纾困举措。浙江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一企一策”建立清单和问题台账;福建泉州为工业企业开辟快速服务通道;深圳推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针对六类不同市场主体,量身定制全链条服务机制……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对各项优惠政策的满意度环比提高2.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在调查的7项政策中,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获得感尤为突出,政策满意度为85.8%。辛国斌表示,要推动已出台政策更好地落地见效,针对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制定完善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其中,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方面,组织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组织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督查。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努力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市场主体的生机与活力离不开好的环境。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提出了五方面二十项重点举措,促进消费持续恢复。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相关政策举措将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进而稳定发展大局。“要以点上的改革破局为大局的稳定保驾护航。”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真正贯彻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力行简政之道的理念,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辛国斌表示,今后将支持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建设。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加速5G技术与能源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同时,全力以赴稳定预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看来,我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国民经济运行整体效能明显提升,内需完整性与外需支撑力增强,有能力有条件顶住下行压力和风险,有底气有信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转自:光明日报 |
|
2022-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