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
月纳税额逾亿元的高楼大厦数以千计,年专利申请量超百件的创新工厂比比皆是,这里是长三角,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4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上海的医院看门诊,刷一刷医保卡,就能直接结算,不用两地来回跑,方便还省钱。”受益于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浙江绍兴市民陈阿姨看病更省心了。2018年起,上海市医保局会同三省医保部门启动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目前,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涉及超万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超987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亿余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高质量发展。提速互联互通,三省一市“抱”得更紧。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加速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跑出更快速度。2021年,长三角高铁营业总里程达到6542公里,比2018年增长54.7%;集装箱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港口货物吞吐量在全国占比达到41.8%;机场货邮吞吐量达624.6万吨,机场旅客运输量达1.7亿人次。共享公共服务,城市之间越来越“近”。一体化发展创新了制度供给,让公共服务变得更有温度。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41个城市跨省市通办。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新模式,截至6月底,长三角社保卡实体卡持卡人数约2.4亿……身处一体化的长三角,老百姓有了更多“同城待遇”,区域有了更足的发展引力。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3.27亿元!8月中旬,2022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现场成交额引人瞩目。至此,新一轮科技成果累计成交额超过50亿元,远高于上一年度的10.23亿元。从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到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交出一份亮眼的创新成绩单。产业集群加快崛起。以创新驱动发展,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长三角加速崛起。目前,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近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约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去年,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努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科创要素加速集聚。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加快建设,一廊一带多中心协同发力的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2021年,三省一市间输出技术合同2.1万余项,交易额877亿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长三角设立19个分中心,联动服务机构促成技术交易约22亿元,区域内五家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结成联盟。创新活力更加充沛。长三角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3个、大型科学仪器超4万台(套),助推区域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在全国占比达到24.1%,研发经费投入在全国占比达到29.8%;长三角获得的发明专利数为18.2万件,较2018年增长63%,在全国占比达到26%,三省一市以高水平技术供给有力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今年7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遴选12家成员入盟,将联盟成员扩展到了53家,共同围绕示范区重大问题研究、重点规划编制、重点项目建设等贡献智慧。“不通过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等传统形式招商引资,而是通过‘入盟’,让企业、高校、研究院等不同单位来到同一平台各展所长。”开发者联盟首批创始成员普华永道管理合伙人黄佳说。“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制度创新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说。近年来,从138个政务服务事项在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跨省市通办,到合作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再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3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长三角和全国其他有条件的重点地区复制推广,长三角正加快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改革,发展后劲十足。长三角地区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铁路——沪苏嘉城际铁路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兴三地同步开工,“水乡客厅”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江南圩田展示园、桑基鱼塘展示园等一批项目实现开工,青浦区西岑科创中心、吴江高铁科创新城、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创新组团,环元荡岸线贯通示范段环境提升工程顺利开展……一个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让区域一体化发展愿景更清晰。扩大开放,发展动能强劲。去年5月,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积极推动三省一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度合作。2021年,沪苏浙皖自由贸易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1万亿元,占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46.2%;实际使用外资1042.6亿元,占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48.9%。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进长三角深化改革、提升协同开放水平,以占长三角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新征程上,长三角一体化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19 |
溢出效应持续 进博会推动开放合作共赢 | |
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25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周年专家研讨会上,不少嘉宾认为,进博会不仅是一年一度的经贸盛会,更显示出强大的溢出效应,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进博会充分发挥窗口和支点作用,搭建国内国际共享的合作平台,已成为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研讨会上说,进博会在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有效改善国内供给、促进消费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商务部统计,前四届进博会参展企业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超过15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700多亿美元。进博会走进地方系列活动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地区成功举办,积极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看来,进博会不仅在引资方面作用显著,带动高水平创新项目的落地,也为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搭建了平台。不少企业在进博会上结识了海外有投资前景的合作伙伴,通过海外建厂,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攀升。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认为,举办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自首届进博会举办以来,我国通过开放促进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取得了很大成效。“早在去年9月,松下就签约了第五届进博会。”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说,进博会对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进一步展示公司的绿色环保产品和节能减排技术支持方案,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来源:新华网 |
|
2022-08-26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述评 | |
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两个大局”,洞察时代大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新航道攻坚克难、破浪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践行新发展理念 全面开启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0万亿元量级跃至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GDP从6300美元升至超1.2万美元,形成超4亿人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华民族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底,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2.8%,较2015年上升25.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6.6%,较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这些显著变化,生动诠释新发展理念的蓬勃生机。10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升至第12位;“嫦娥”奔月、神舟巡宇、北斗组网、高铁自主技术体系初步建立、5G基站占全球总数超60%……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祁连山经历“史上最严”整改,由“黑”变“绿”;内蒙古能耗指标结束连续增长态势,由“红”转“绿”;中国植树造林约占全球人工造林四分之一……10年来,一个个鲜活案例彰显发展底色之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持续回答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问题,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引领中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统筹发展和安全 打好转危为机战略主动战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打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经济砥砺奋进,经济增速保持全球前列,“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处暑将至,放眼广袤田畴,各地不误农时抓好田间管理,确保秋粮和大豆油料稳产增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1年平均煤矿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一倍以上,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降至2021年的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6.9%上升到25.5%……国际能源市场波动加剧,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快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形成有效抵御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防火墙”。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着眼长远夯实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锚定高质量发展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坚定前行。7月31日,载有50个集装箱光伏产品的X8059次中欧班列准时驶出沈阳东站,前往德国杜伊斯堡。累计开行超5.7万列、货值近3000亿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共铺画82条运输线路,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6个城市,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贸易“大通道”。针对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出“这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引江补汉工程开工,深中通道稳步建设……当下不断推进的重大工程,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通经络,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基垒石。大国经济空间广阔,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畅通无阻。10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渐次铺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蓝图变实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全球瞩目……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展望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决心和奋进步伐向时代宣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来源:新华网 |
|
2022-08-23 |
“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谈当前经济走势 | |
“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14日说。近期,上半年及二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相关司局负责人对当前经济运行热点作出回应。“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说,回首上半年经济运行轨迹,前2个月我国经济开局良好,3月下旬受疫情反弹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稳经济大盘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5月下旬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袁达说,从产业运行看,夏粮再获丰收,工业运行在经历4月的短暂下降后,5月重回正增长,6月继续加快,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4%,明显快于上月,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服务业经营好转。从市场需求看,投资、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居民消费持续回升。前5个月新开工项目数同比增长2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3.3%。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稳步恢复,端午节期间市场消费明显回暖,6月全国电影票房比上月大幅增长1.7倍。从重点地区看,积极变化不断增多,经济大盘保持稳定。福建、山东、湖北、湖南等省份较好发挥支撑拉动作用。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好于全国整体水平。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省份经济明显好转。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份,在采矿业及部分原材料行业生产较快增长等因素带动下,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袁达说,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涨幅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今年以来,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我国物价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平均上涨1.7%。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说,我国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力保障物价基本稳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涨幅3%左右的CPI预期目标可以实现。”他说。万劲松说,当前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供给能力总体充裕,煤炭优质产能持续释放,今年夏收小麦产量高、品质好,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近期能繁母猪存栏量进一步增加,牛羊禽蛋和蔬菜水果生产正常、供给充足,保供稳价具有坚实基础。他说,将继续密切跟踪物价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走势,持续加强市场调控,抓好各项保供稳价政策落地见效。全力稳定粮食生产,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必要时适时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指导地方联动投放储备。以煤炭为“锚”继续抓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指导各地认真执行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有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介绍,今年以来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受重点行业用电增长、气温升高等因素影响,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快速攀升,用能需求明显回升。李云卿说,为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我国持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多措并举强化供需衔接,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源储备能力建设。1至5月,全国煤炭产量18.1亿吨,同比增长10.4%,6月以来保持较高产量水平。目前统调电厂存煤1.7亿吨,同比增加近6000万吨,可用26天。“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说,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波动幅度远低于国际市场,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今年3月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部分地区、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受到一定冲击。“通过共同努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实现总体稳定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副司长赵志丹说,继续扎实推进保链稳链工作,持续补齐短板弱项,持续破除瓶颈制约,持续强化风险防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霍福鹏说,随着工业稳增长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工业生产、投资、预期均趋于改善,工业经济总体呈企稳回升态势,为下半年平稳增长创造良好条件。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5 |
数字经济“良性循环”需要法治保障 | |
近日,欧洲议会通过了《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旨在规范数字市场秩序,维护用户合法权益,限制数字科技巨头过度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其效应远不止作用于科技企业本身,而是涉及营商环境、科技应用、资讯质量以及西方语境下的言论自由等等。总体来看,两部法律的诉求是积极的,因为互联网化的大市场亟待公平公正和有效治理。数字科技巨头诞生以来,从电子商务和社交工具入手,向商业和社会治理方方面面渗透,已经形成独特的资本力量,在各个领域“攻城略地”,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完善数字科技市场治理,约束数字科技巨头行为,塑造数字经济与全社会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已是主要大国的共同意愿。但欧洲这两部法律出台并不容易。早在2020年,法案就已提出,但由于法案必将限制美国的谷歌、推特、Meta等巨头已经占有的市场权力和资源吸纳能力,它们一致反对立法。其主要借口是,出台相关法律将会限制科技创新和基于科技应用的市场服务。欧盟内部也担心出台相关法律可能会损害营商环境,降低欧洲市场的影响力。但一系列事实表明,如果不对数字科技巨头过度垄断加以限制,任其在市场和社会上争夺、使用、交易资源,其左右信息传播秩序、干预民众的爱恨情仇、影响一国政治议程的负面效应将难以遏制。把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市场形态规范起来,有利于市场和社会稳定健康和有序发展。欧洲有识之士经过充分论证,决定推进立法进程,两部法律获得欧洲议会通过,是一个里程碑。正式实施后,数字科技巨头在欧洲市场提供服务和参与市场竞争,将有规可循,从而重塑数字科技巨头在欧洲的竞争格局。这两部法律是姊妹篇。《数字服务法》主要针对数字服务的经营主体,要求其在内容提供和服务形式上遵循规范,保护欧盟的消费者。具体说,在欧盟经营的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公司必须对内容进行合规审查,及时清除非法信息,必须依法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依据该法律,在欧盟经营任何互联网内容服务,都不存在法外之地。所谓“避风港原则”(即网络平台不对其用户发布的内容承担责任)将失效。《数字市场法》把科技巨头认定为“看门人”企业,其在市场竞争、广告投放、用户权益等方面都要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管。其不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其他竞争企业,不能不经用户许可强行推送广告或安装应用软件等。显然,这两部法律出台以后,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加剧。善于打官司的美国科技巨头,为争夺市场利益,一定会频频诉诸法庭。欧盟方面既要加强法律应诉,也要加强市场层面协调。监管执法部门可以加强与数字科技巨头的政策沟通,帮助其提升法律认知和市场认知。毕竟,美国的数字科技巨头们独自掌控市场、独自制定规则太久了,这场规范和反规范的博弈迟早要来。其实,即使在美国内部,对于数字科技巨头的不满也早有酝酿,相关法律行动早已开始。2020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48个州及地区总检察长对Meta(当时名为Facebook)发起反垄断诉讼,主要针对其拒绝向竞争对手开放API、拒绝互操作性等。2022年1月,法院裁定指控Meta实施垄断行为的诉讼可继续进行。2022年3月,美国司法部重新启动了对谷歌地图的反垄断调查。同时,德国也对谷歌、苹果等展开了类似调查。欧洲针对数字服务市场立法、美国对相关企业实施反垄断调查,说明虽然各地区法律制度不同、行政体制不同,但对数字科技巨头的担忧是共同的,即这些巨头垄断市场,对国家安全、公众安全、市场安全带来各种冲击,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加强立法、监管和市场塑造。中国已经在规范互联网企业运营、保护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政府站在最大多数人民的立场上,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依法律程序处置风险,维护整体安全和特定领域安全,维护公正的竞争秩序和稳定的营商环境,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来源:中国网 |
|
2022-07-14 |
“猪周期”开启上行阶段 下半年个别月份CPI或突破3% | |
猪肉价格连续4个月同比降幅收窄,对CPI的作用逐渐由压制转变为抬升。6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月度涨幅。新一轮“猪周期”开启了上行阶段。分析机构认为,下半年猪肉价格走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CPI涨幅,个别月份CPI同比可能突破3%,但不会改变物价形势整体温和可控的局面。猪价上行周期开启,对CPI作用逐渐由压制变为抬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6.0%,降幅比上月收窄15.1个百分点,并且是连续第4个月降幅收窄。进入到6月中旬,猪肉价格更是快速上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自6月13日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连续三周同比环比双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2020年生猪产能去化已见成效,新一轮猪周期上行确立。除了周期性回升,近期猪价快速上涨还有短期供需失衡的因素。李超表示,2021年9、10月生猪价格跌至冰点,催生“弃养”情绪,能繁母猪数量下降较快,因此今年Q1仔猪出生数量较少,进而导致近期生猪出栏数量不足。另外,猪价回暖导致猪农压栏惜售,5月开始商品猪平均出栏体重不断上行。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表示,在猪肉价格进入回升周期后,过去一年来对CPI的压制作用已悄然改变为抬升作用。4月以来,食品价格保持稳定主要依靠鲜菜价格的短期回落。随着7月汛期到来,鲜菜价格回升后叠加猪肉的周期性上涨,食品价格或将存在一定涨价压力。下半年个别月份CPI或突破3%,整体形势仍温和可控人们对2019年那轮猪价上涨的回忆尤未褪去,如今“二师兄”还会上演同样的剧情吗?猪肉价格在CPI中权重较高,新一轮“猪周期”里,通胀形势如何变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本轮“猪周期”重复2019年下半年猪价持续大幅飙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本轮周期并没有像2019年那样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催化,未来猪价上升空间有限。对于部分猪农的压栏惜售行为,监管部门已经做出了反应。7月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要求大型养殖企业带头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适重育肥生猪,不盲目压栏,提醒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7月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此外,国家发改委还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召开座谈会,研究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等工作。王青表示,下半年猪肉价格走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CPI涨幅,但不会改变物价形势整体温和可控的局面。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中,CPI预期涨幅为“3%左右”。温彬表示,整体看,预计下半年CPI将温和上升,在部分月份向上突破3%的概率较大,但全年平均水平仍控制在政策目标以内。李超表示,猪周期上行叠加核心CPI修复,8月份CPI有破“3”风险。来源:中国网财经 |
|
2022-07-11 |
老旧小区改造 摸得着的幸福 | |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旧小区改造几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件“千家万户的事”,正让千家万户受益。惠及无数家庭和居民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近日,在湖北省宜城市,建筑工人正在对一处老旧小区单元楼外墙进行粉刷。2021年以来,当地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工作来抓,着力解决老旧小区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建筑物破损严重、物业管理混乱等问题,计划用5年时间,对23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将惠及16019户居民。在北京市石景山区,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31个项目全力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尽早实现开工。今年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2022年第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名单中,石景山共有16个老旧小区195栋楼上榜。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四小区内,工人师傅正在沟槽内进行雨污水管线施工。作为青岛市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浮山后四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逐年加重,改造迫在眉睫。青岛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徐明秋介绍,通过前期调研,当地计划按照基础、完善、提升三类进行改造,从道路、绿化、管线规整(入地)、停车场建设、智慧社区设施等改造项目入手,提升居民居住环境。……2020年,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强调,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几年来,老旧小区改造正让越来越多城镇居民受益。据统计,2019-2021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强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改造围绕“人”进行,人民满意至关重要。在山东省菏泽经济开发区,为此次老旧小区改造,菏泽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将意见建议完善到改造方案中,让业主真正参与到小区改造中,切实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到百姓的心坎上。在该区的东站新村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雨污分流地下工程已全部完工,施工人员正在对路面进行铺设。业主李长亮说,小区以前脏乱差,地方比较凹,一下雨都存水,改造完和新小区一样了,确实漂亮,大家都感到很高兴。要“面子”,更要“里子”老旧小区改造,要让改造后的小区“好看”更“好住”。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改造老旧小区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区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与日常生活体验有关。“里子”解决好了,老百姓获得感更强。几年前,天津市红桥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28个小区、1787栋楼房、870多万平方米、近14万户居民迎来了老楼重生。以当地开源社区为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阳台承重不足、管道老化、路面破损严重。2018年,红桥区住建委委托的工程队进驻开源社区,经过研究后,组织设计师提出解决方案,尤其是解决安全方面的隐患。施工方将小区所有阳台进行加固,用玻璃窗替换了镂空板材,改为封闭式;还将所有铁制污水管更换为PVC材质管道;最后给小区铺上了沥青路、人行道也加铺了透水砖,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电力设施,是很多老旧小区共同的“痛点”。近年来,随着居民用电需求的日益增大,江西省南昌市部分老旧小区的原有电力设施已无法跟上负荷增长,对居民正常用电产生影响。为提升老旧小区的供电可靠性,国网南昌供电公司于去年5月投入8700余万元,完成了40个老旧小区的配套电力设施改造。“老旧电力设施改造主要包括拆除架空线、敷设地下电缆线、新装分支箱和环网柜等相应配套工程。进场施工前,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到街道、社区摸排情况,并对小区用电量、近年用电故障等进行分析,确定电力设施改造需求,最终形成‘一区一策’的供电改造方案。”国网南昌供电公司供用电部职员王康介绍。得益于此,今年南昌西湖区白衣庵社区的1500余户居民终于可以安心用电了。此前,该小区电缆运行时间较长,已出现电缆头破损、绝缘皮脱落等情况,加上小区内还存在许多老旧木质板房,夏季用电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改造之后,大幅提升了设施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忠州老街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滨江路边,因为三峡工程建设,老街大部分被淹没于江水之下,目前留下的老城门、古城墙、大府邸、孙家祠堂等老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据国网重庆忠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叶开颜介绍,和众多的老旧小区改造一样,坚持“修旧如旧”,电网升级是“微改造”的重要一环,供电公司在这里下足了“绣花”功夫。如今在县里漫步,走到汉阙广场,一座15平方米左右的箱式变压器静静坐落在一个角落里,房顶是琉璃瓦,四面墙壁涂鸦彩绘,和古色古香的老街自然融为一体。不仅如此,如今,穿梭在古朴的忠州老街,游客们会遇见很多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特色门店。县里引进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在延续老街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统一“包装”非遗文化馆、民宿、庭院式情景消费、川剧团等项目,盘活资产,确保了老街古而不衰。不少地方的老旧小区改革,以群众满意度为指挥棒,对方案进行细化。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建明小区东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区里的道路、水网、电网等各种配套设施逐渐老化。为了让老旧小区居民住得更安全舒心,石家庄市今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十件实事,计划投资36亿元对200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956个老旧小区全部进行改造。为了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石家庄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并从住建、“水、电、暖、气”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老旧小区工作专班,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模式,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截至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进度已经完成60%以上,预计将于9月底全部完工。据石家庄市住建局二级调研员韩文海介绍,当地对改造的老旧小区要求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达到80%以上才能进行竣工验收,真正实现一次改造全面见效。以“新”换“心”,让群众满意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老旧小区改造倾注着党和政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决心,也寄托着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住得更舒心,才能造福人民群众。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要发展工程,对有效扩大内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在把牢底线要求、聚焦难题攻坚、完善督促指导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要求。《通知》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帮助一大批老旧小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但不少地方工作中仍存在改造重“面子”轻“里子”、政府干群众看、改造资金主要靠中央补助、施工组织粗放、改造实施单元偏小、社会力量进入困难、可持续机制建立难等问题,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激发。老旧小区改造既包括老旧管线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基础类改造,也包括停车、加装电梯等完善类改造以及体育健身、养老、托育等提升类改造。在这三类改造中,改什么、怎么改,都应以尊重小区群众的意愿为重要前提。今年3月,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五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组织管理的意见》,提出38条措施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组织管理。其中规定,老旧小区改造前应开展入户调查,回应合理个性化需求,做到“一户一设计”。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中,要坚持问需在前、治理在前、凝聚共识在前、公示在前,对涉及两户以上的改造部位和项目,要达成共识方可立项实施。“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造工作的标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幸福感,同时也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比如,5月18日,《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中提到,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打造“劲松模式”、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探索“先尝后买”……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微利可持续模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新”,换来了“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发展,对于扩内需、惠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赢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的心声。“今年全市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18个,同比增加47%。去年4月,我们就启动了今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山东省青岛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丁树更说,同时积极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在项目立项方面予以支持,督促各区(市)提前征求居民意见,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预算,推进项目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针对318个小区的年度攻坚任务,青岛市建立了项目台账,逐个区(市)落实责任、逐个小区倒排工期、逐个节点落实时限,责任分工到人。截至4月底,青岛市已开工改造283个小区,开工率89%,同比增加78%;完成投资7亿元,同比增加475%。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水利回收小区于1997年建设,现有67户居民。该小区存在的基础设施陈旧、居住环境差、车辆无序停放、各类管线杂乱无章等问题,一直是小区居民的烦心事。如今,小区改造工程已经启动。黄梅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围绕居民意愿,将居民反映强烈的改造内容纳入改造范围,以“改到位”为落脚点,实现“软硬件”同步提升,并按照从零星改造到连片改造,从千篇一律到别具一格,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改造原则,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提档升级,确保把老旧小区改造“小事情”办成改善民生福祉的暖心事、大实事。据了解,2022年,黄梅县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57个小区,共 2117户小区居民,改造面积达19.3万方,总投资40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6-29 |
跨境资金流动“稳” 人民币资产魅力“足” | |
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规模达15亿美元;截至6月22日,6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10.80亿元……多项数据显示,尽管美联储持续加息给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带来紧缩效应,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稳定,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金融市场有较强驱动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吸引力和人民币资产回报率将更多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在中国经济韧性凸显和金融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人民币资产对全球中长期投资者仍具吸引力。跨境资金流动整体均衡整体来看,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保持顺差格局。据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2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按美元计值,2022年5月,银行结汇2050亿美元,售汇2035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入维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在跨境证券投资方面,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4月中国股市和债市分别净流入10.19亿美元和123.71亿美元,5月股市外资净流入上升至27.31亿美元,而债市净流入则放缓至19.9亿美元。截至6月13日,股市当月净外资流入已有41.68亿美元,外资加仓中国股市的意愿强烈。Wind数据也显示,截至6月22日,6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10.80亿元,在截至目前的15个交易日里,11个交易日为净买入。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表示,从估值上来看,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和海外市场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经济在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下半年会实现较好复苏,从而支持股票市场表现。随着A股企稳和反弹,外资净流入A股资金与一季度相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看来,从历史经验看,债市的外资流入对中美利差较为敏感,因而在美联储5月加息50个基点以及6月加息75个基点的紧缩背景下,债市净流入趋缓。而股市的外资流入则与中国经济基本面更为相关,即使在过往的美联储紧缩周期中,如果基本面具有韧性,外资仍会净买入中国股票资产。当前中国经济大盘探底企稳的迹象基本确认,预计后续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将较为温和。人民币资产具长期吸引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投出“信任票”的背后,凸显出人民币资产具备的长期吸引力正不断增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表示,从短期看,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流动性整体趋于收紧,同时通胀高企,供应链瓶颈突出,在此背景下的金融市场短期波动性较大。他认为,如果单纯从投资策略来看,适当地采取保守型操作、降低波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配置乃是当下合理的投资策略选择。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将逐渐收敛,中国金融市场吸引力和人民币资产回报率将更多由经济基本面决定。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在全球领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等因素,人民币资产实际收益率仍然为正。数据显示,近年来境外央行和追踪国际指数的相关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明显上升,但整体而言当前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仍属低配。“无论从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2.79%的占比来看,还是从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外资3%到5%的占比来看,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人民币资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王春英此前表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也表示,从短期来看,在美元加息周期中人民币资产有望凸显独特的配置价值。另外,凭借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中长期增值潜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中长期投资者仍具有吸引力。对一部分有着中长期配置需求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是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一个窗口机遇。市场持续开放夯实基础展望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推进开放,夯实吸引长期资本流入的基础。近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互联互通举措不断。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近日发布联合公告,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根据相关公告,获准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范围没有变化,而程序则进一步简化,可投资范围也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另外,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简称“ETF”)纳入互联互通。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意味着A股市场将迎来更多“活水”。“下一阶段,将和各金融管理部门一道,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数据披露,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不断提升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中国人民银行此前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开放的同时风险防控体制也将筑牢。王有鑫表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调整及时有效,可以有效防范跨境资本和汇率的异常波动,预计整体风险将可控。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24 |
以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多棱镜) | |
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也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科学、精准、有序,做到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给民生领域特别是困难群众造成较大压力。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果断应对;越是困难加大,越要关注民生,以更大力度兜牢底线、补齐短板。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要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目前,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部分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用于保基本民生等硬任务。困难面前,政策举措加力增效、真金白银加速直达,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也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科学、精准、有序,做到扶危济困、雪中送炭。补民生短板,首先要兜牢底线。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重点摸排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易返贫致贫和低保边缘人口等,对困难人员及时救助或纳入低保。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还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一方面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早发现、早帮扶;同时,要以更大力气抓好乡村振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补民生短板,也要紧盯急难愁盼。急难愁盼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各地可以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反映集中、关注度高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此外,针对疫情给一些重点人群造成的暂时性困难,要格外关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比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大未参保失业人员临时救助等。补民生短板,还要着眼长远发展。应当看到,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是阶段性和外在的,我们仍然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持续将宝贵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那些固根基、管长远的民生建设领域中去。补短板改善民生,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指导各地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管廊建设;用好普惠养老等专项再贷款……翻看《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不少举措很好地衔接了惠民生与稳增长,既能根治长期性的民生痛点,也能有效吸引投资、拉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良性经济循环。“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迎难而上、狠抓落实,我们一定能够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4 |
进博会筹备稳步推进,新朋旧友将齐相聚 | |
第五届进博会将在今年的11月在上海举行。26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已经签约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参展面积达到规划面积的76%。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参展商和采购商们“不见不散”。第五届进博会筹备稳步推进“第五届进博会将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尽管经历疫情影响,第五届进博会筹备依然稳步推进。孙成海介绍,今年,虹桥论坛将继续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2》和世界开放指数。国家展由有意愿的国家利用进博会官网开展线上展览展示,目前已有多国确认参展。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周岚表示,上海一直致力于为进博会打造一流的城市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加快推动服务保障精细化、智能化、法治化。进博会稳步推进,“老朋友”们期待满满。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唐路恩表示,进博会体现了中国与全球形成优势互补、平衡互利贸易关系的美好愿景。阿根廷自首届起积极参与进博会,收获颇丰,今年将继续参加进博会国家展和企业展。6月21日,第五届进博会筹备通报会暨签约仪式现场。除了“来了还来”的“老朋友”,今年的进博会还将迎来不少“新朋友”。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水田贤治表示,希望通过进博会将优质的日本商品、技术和服务带到中国,“今年的进博会将有许多首次参展的企业前来”。参展商:“来了还要号召更多人来”德国贺利氏大中华区沟通部负责人陈立斌有一个特殊的“邻居群”。第一届进博会时,他和装备展区的同行建了一个参展商“邻居群”,后来,这个群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有100多家外资企业负责人加入,遍布医药、汽车、消费品等多个展区。2021年11月5日拍摄的第四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作为“邻居群”的“群主”,陈立斌见证了进博会的“磁力”。在前四届进博会上,贺利氏展台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万人,2022年以来,贺利氏在中国多地同步推进总金额达2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今年年初,贺利氏已签约参展第五届进博会,证明了我们对进博会这一绝佳展示平台的高度认可。”陈立斌说。最近,陈立斌琢磨着分享企业参展进博会的故事,“让更多企业、更多人看到进博会的独特价值”,他不仅在公司的进博项目群号召同事,还积极动员“邻居群”的成员们。“虽然今年各方面的挑战不小,但是我们‘邻居群’里的大多数伙伴所在的公司已决定继续参加进博会。”陈立斌说。采购商:“我们来了还来”年年相约进博“买遍全球”,采购商“来了还想来”,这是不少招商组织机构的感受。“今年招商工作启动早,从5月开始已通过多渠道进行招商宣传,老观众的重复参观率达到70%。”进博会招商合作机构之一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彤说,希望能向进博会输送优质的采购商资源,让中国采购商不出国门就能“买遍全球”。采购商们的热情,浙江省交易团也颇有体会。“浙江既是进博会的参与者,也是贡献者、受益者。”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志成说,目前,浙江已完成参与第五届进博会总体方案制定,成立了交易团,下设13个交易分团,成立12个工作小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陈志成介绍,浙江将制定并下发招商工作方案,按计划举办路演活动,收集好采购商需求,力争邀请1万余家采购商参会采购。“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组建精干的招商引资队伍,组织千人招商队伍进馆洽谈,充分利用好进博会平台做好招商引资。”为了提升买卖双方的匹配效率,进博会为采购商和参展商提前谋划。截至目前,已有13期共计180项展品(或服务)信息对外公布,百余万参加过前四届进博会的采购商,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获得了精准推送的展品信息。第五届进博会还首创对外发布采购商意向需求。1个多月来,发布了4批来自20个交易团的采购商意向需求,共涉及66项品类,近600种产品。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