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复杂的疫情形势和国际环境等影响,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整体投资。但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作为投资的“主力军”,今年1-5月份,民间投资增长4.1%,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6.9%,在整体投资中仍占大头。
为了激活投资主力军的活力,一系列政策工具已及时启用。6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此前国务院在5月份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同样提出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的举措;5月份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也明确,调动民间投资参与积极性……
各地把稳投资当做重点工作来抓
近期,包括广东、河南、山东、青海等多个省份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其中,把稳投资当做重点工作来抓。
山东省德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田汝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德州市分三批出台助企发展政策。在稳投资方面,德州市工信局对规上工业产值贡献大、增长快的企业进行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快的重点项目进行奖励;及时出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12条措施;补贴企业增长的物流成本,补贴企业稳岗用工,奖励使用外资大的项目,对生产型、服务型、跨境电商等外贸进出口企业实施奖励。
为推动政策进一步落实,德州市在山东省内率先推行首席政府服务官(CGO)服务新模式,一对一帮扶企业解难题。田汝勇说,他们坚持政策传达“不过夜”,在5月份德州市出台第二批助企发展政策清单后,当日推送政策第一时间直达1700余家企业。
“随着4、5月份疫情形势的整体好转,复工复产快速推进,产业链供应链逐步顺畅,供给约束加速缓解,投资意愿得以稳步恢复。”田汝勇说,加之今年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企业利润较好、资金充沛,激发出市场主体向产业高端迈进、向产品下游延伸的意愿,带动投资积极性大幅提升、快速释放。1-5月份德州市工业技改投资增幅21.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幅21.5%。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
“我们是实体经济,又属于高科技企业,主做半导体和高端设备制造这一块,现在来找我们投资的还真不少。”江苏无锡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征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发展目前处于增长期,不少银行和投资机构都会主动找上门来。
6月中旬,孙征刚从江苏银行拿到了100万元的信用担保贷款,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贷款金额虽然不多,但我相信在信任的基础上,以后的数额会比现在大得多。”
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抗风险性也大大降低,在此情况下,一些企业获得投资的难度也相应增加。孙征认为,银行和投资机构也要客观看待企业所需。“像我们这种‘硬科技’企业,相比弯道超车,我更相信小步快跑的节奏,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所突破,所以,我们也希望金融机构可以有更多陪跑的信心和耐心。”
虽然当前民间投资的增速低于整体投资增速水平,但在孙征看来,民间投资的活跃度依然不减。他们企业在5月9日参加了线上路演,其中,在中关村创投、中兴等80多家参与的投资机构中,有30多家发来了保密协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何更好获得投资,孙征从企业角度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投资方面,银行看既往,投资机构看未来,但是,归根结底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要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苦练内功,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各地方政府要以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企业家在当地投资兴业的信心,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设施,“比如,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名列前三,在无锡,我所需的产品基本上在10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找到供应商,节约物流和时间成本等,这也是我选择在无锡惠山投资兴业的原因。”
多举措扩规挖潜激活民间投资
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关键是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则源于其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对政策的理解把握。
随着新一轮防疫进入常态化阶段,市场主体信心实现了一定的环比修复,但并未完全恢复,尤其中小企业信心依旧较弱。张奥平认为,首先,政策应抢抓时间窗口,进一步加大力度助企纾困,直达市场主体。
其次,各地方应挖掘自身差异化政策潜力,更加精细化地帮助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同时,要让市场主体第一时间理解政策,从而使其可以把握政策给予的发展机遇。
再次,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的项目中优中选优,更大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在招投标中一视同仁。
最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尤其对民间资本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市场,使“有为资本”(优秀的股权投资机构)与“有效创新”(优秀的创新企业)更紧密地结合,从而对大量民间资本及市场主体形成“带头效应”。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