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红砖楼的雅致、上百棵超过50岁的树木、齐整中透着幽静的道路、设计感十足的指示路牌……进入外文文化创意园,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这些外在的文化元素。
即使只做些许改变,对于外文文化创意园的前身、已有65年历史的外文印刷厂来说,也是来之不易。《中国企业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从一个印刷工人一步步走上园区党委副书记领导岗位的袁杰。
地位显赫,成绩斐然
并不喜欢接受采访的袁杰对记者非常健谈,似乎更愿意提及外文印刷厂过去的辉煌。
1951年1月1日创建的北京外文印刷厂,直属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管理局管辖,承担着对外宣传的各种书刊印制任务,党和国家外事活动印件,各国驻华机构委印件。同时也大量承担国内外各出版社委印的书刊、画册、期刊、杂志及包装装潢制品。因为需要排印中、法、德、西、日、俄、阿拉伯等文种,厂里很多技术专家都是华侨,有的级别和身份还非常高。
“招工时对形象外表有着严格要求,毕竟也算涉外单位。”据袁杰说,进入新世纪,外文印刷厂的工作更是屡获殊荣:200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书刊印刷国家级定点企业”;2003—2008年经招投标被列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定点印刷厂;被北京市国家保密局认定为“国家秘密载体复制”定点企业;被北京市工商局评为“守信企业”。
地理优越,氛围浓厚
“我们想把外文文化创意园打造成一座集老工业时期色彩与现代化元素相融合的园林式商务办公园区,集总部基地、文化创意与高科技产业等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袁杰介绍,园区地处海淀科技园政策区与北京政务区交汇处,周边遍布多家央企和高新企业,人才优势突出,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环境。
从近几年来看,在被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北京城区印刷厂中,北京外文印刷厂并非个例,如北京胶印厂被改造成为77文化创意园区,北京新华印刷厂被改造成为新华1949文化创意设计园区。
这些建成的改造项目在室外空间的情感化设计上各有所长,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对室外空间品质的体验感。而外文文化创意园则是将带有老工业时期痕迹的建筑经过现代巧妙设计与改造,使原本厚重的工业色彩,焕发了生机,呈现了价值的最大化,更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高科技资源聚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地制宜,独立自主
目前已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放眼望去,基本上建园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资金来源,要么有当地政府支持,要么有银行支持,要么有民间资本支持,而外文文化创意园只能自己想办法。为什么这样?
袁杰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道出了实情。因为北京外文印刷厂属于中直机关直管,连名称上都不是“北京市”,外部的钱进不来,只能自己想办法,通过引进高端文化类企业租厂房的方式滚动发展,从而达到减轻国企老职工多的沉重包袱的目的。
“我们与其他园区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没有外部资金投入,没向上级要一分钱,完全是自我滚动发展,入驻的企业一个是文化性强,一个是租金到位快,因为租金不高,甚至有的大企业一次性付好几年的租金,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也保证了离退休老职工的报销待遇。”
回顾外文印刷厂向文化创意园的改制历程,老厂区里的一幢幢厂房和一排排古树,见证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变迁史,其中的酸甜苦辣和个中滋味,也许正如一首老歌中唱到的:我和你走过雨走过风,慢慢地把心靠拢……
来源:中国企业报